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28.
若人能找到有德及有智慧的圣者为伴,
他应欢喜及有正念地与其人共同生活,
而克服一切危难。
329.
若人不能找到有德及有智慧的圣者为伴,
他就应该独自生活,
如舍弃所征服的国土之王,
又如玛当伽象在森林里独行。
330.
宁可独自生活,亦绝不与愚人为友。
所以人们应当独自过活、不造恶,
如玛当伽象般在森林里自由自在地独行。
331.
在需要时有朋友是乐,
对所拥有的感到满足是乐,
临命终时有善业是乐,
脱离一切苦是乐。
332.
在这世上,事奉母亲是乐,
事奉父亲也是乐。
在这世上,事奉沙门是乐,
事奉婆罗门也是乐。
333.
能够持戒到老是乐,
有不动摇的信心是乐,
获得智慧是乐,
不造恶是乐。
(注:在此婆罗门是指佛陀、辟支佛与阿罗汉。)
第廿四:渴爱品
334.
沉于怠惰之人的渴爱有如蔓藤般滋长。
他有如林里贪吃果子的猴子,
从这一世跳到那一世。
335.
在这世上,
对于为卑劣的渴爱所控制的人,
他的痛苦就会增长,
有如受到好好浇水的野草般增长。
336.
在这世上,
对于能克服这难以克服的卑劣渴爱之人,
他的痛苦则会消失,
就有如水珠从荷叶上掉落一般。
337.
如是我当向你们这些在此集会的人宣说此善法:“有如在掘一枝良好的树根一样,把渴爱连根拔起。别让魔王不断地折磨你,有如洪水不断冲击芦苇般折磨你。”
338.
被砍倒的树,若其根未受损而深固,它即会重生。同样地,若潜伏的渴爱未被根除,此苦(生老死)即会不断地生起。
339.
那持有邪见及具有奔向欲境的三十六道强(爱)流之人,为欲思惟冲走。
340.
渴爱之流奔向一切感官目标;渴爱之藤自(六门)而生,及缠住(六尘)。看到渴爱之藤在滋长,你应以道智砍断其根。
341.
在众生之中,流着的是受到渴爱滋润的快乐。那些执著与追求欲乐的众生,必须遭受生与老。
342.
渴爱所困的人惊慌得有如落网的野兔。
他被束缚紧紧地绑住,必须长期受苦(生死轮回)。
343.
渴爱所困的人惊慌得有如落网的野兔。
因此,想令自己获得解脱者应灭除渴爱。
344.
在舍弃欲林(即俗家生活)之后,
他去到修行林(即比丘生活)。
但当离开欲林之后,
他却又赶着回去那欲林。
看吧,这已获得自由者又赶着重投束缚。
345…346.
智者不会说由铁、木与麻绳所造的束缚是坚牢的;他们只说对珠宝、妻子与儿女的渴爱执著的束缚才是坚牢的。它们把人拖到(恶道)去;虽然看似柔软却难以解除。智者断除此渴爱之束缚,坚决地舍弃欲乐与出家去。
347.
执著渴爱的人随着自己所造的欲流而去,
如蜘蛛投向自己所结的网。
智者断除渴爱之束缚,
舍离一切苦而遨游。
348.
舍弃过去、未来与现在。
在到达最后一生之后,
心已解脱一切,你将不会再有生与老。
349.
对于受到欲念扰乱的人,
他的渴爱很强,
不断把事物看成美好,
其渴爱也不断地增长。
诚然,他弄到自己的束缚更为坚牢。
350.
乐于平息(欲)念及时刻保持正念的人,
观照(身等)不净,肯定能够脱离渴爱。
此人将会断除魔王的束缚。
351.
已证得阿罗汉果的人是无畏、无贪与无烦恼的。他已断除了生命之刺(例如渴爱)。这是他的最后一生。
352.
无贪欲、无执著、通达圣典的词义语法与次第的人是为“此生是最后一生的大智者、大丈夫”。
353.
我已征服了一切、了知一切、
不执著一切、舍弃一切。
在灭除了贪欲之后(即证得阿罗汉果),
我脱离了诸烦恼。
自证四圣谛之后,
我应称谁为师?
354.
在一切施之中,法施最殊胜;
在一切味之中,法味最殊胜;
在一切悦之中,法悦最殊胜;
灭除渴爱战胜了一切苦(生死轮回)。
355.
财富毁灭了愚人,
但毁不了寻求彼岸之人。
愚人以对财富的贪欲毁灭了自己,
如害他人般害了自己。
356.
杂草损坏了田地;
贪欲害惨了众生。
因此施与离贪者,
必将获得大果报。
357.
杂草损坏了田地;
嗔恨害惨了众生。
因此施与离嗔者,
必将获得大果报。
358.
杂草损坏了田地;
愚痴害惨了众生。
因此施与离痴者,
必将获得大果报。
359.
杂草损坏了田地;
欲望害惨了众生。
因此施与离欲者,
必将获得大果报。
(注:大果报即是大福报。)
第廿五:比丘品
360.
律仪眼是好的,
律仪耳是好的,
律仪鼻是好的,
律仪舌是好的,
361.
律仪身是好的,
律仪语是好的,
律仪意是好的,
律仪诸根是好的,
律仪诸根的比丘得以解脱一切苦。
362.
制御己手、制御己足、制御己语、能够完全自我控制、乐于修观与平静、独处与知足的人是为比丘。
363.
比丘制御自己的言语,
以平静的心善巧地说话,
能解说法的涵义。
这比丘的话是柔和甜美的。
364.
住于法、乐于法、禅修法、忆念法的比丘不会脱离正法。
(注:在此法是指saddhammā“正法”,即三十七菩提分及九出世间法。)
365.
不应轻视自己所得的,
也莫妒嫉他人所得的。
妒嫉他人的比丘不会获得定力。
366.
若比丘所得虽少,
却不轻视自己所得的,
诸天肯定会称赞
这生活清净与不怠惰的人。
367.
不视名色为“我和我的”,及不为名色的坏灭感到忧悲者是真正的比丘。
368.
住于慈爱及勤修正法的比丘将会证悟寂静、无为与安乐的涅盘。
369.
诸比丘,汲掉这船(身)的水(邪念)。
汲掉水后,船就能迅速地行驶。
在断除贪欲与嗔恨后,你将会证悟涅盘。
370.
断除五个(低层次的结)'1'、舍弃五个(高层次的结)'2'、及培育五个(五根)'3'。已脱离五种执著'4'的比丘被称为“已渡过瀑流者”。
(注:'1':五个低层次的结:sakkāyadi??hi“身见”、vicikkicchā“疑”、sīlabbataparāmāsa“戒禁取见”、kāmarāga“欲欲”与byāpāda“嗔恨”。
'2':五个高层次的结:rūparāga“色欲”、arūparāga“无色欲”、māna“慢”、uddhacca“掉举”及avijjā“无明”。
'3':五根是信、精进、念、定与慧。
'4':五种执著是贪、嗔、痴、慢与邪见。)
371.
修禅吧,比丘。
莫放逸、莫让心沉迷于欲乐。
莫失念与吞(热)铁丸;
当你被狱火焚烧时,
莫哀号“这真是苦”。
372.
无慧者无定,无定者亦无慧。
具足定慧两者的人,真的已近涅盘。
373.
比丘去到僻静处(修禅),
他的心是平静的,
能清晰地知见正法,
体验到凡夫所无之乐。
374.
每当观照五蕴的生灭时,他获得喜乐。
对于智者来说,这即是朝向涅盘之道。
375…376.
对于有智慧的比丘,开始修行时应:
防护感官、知足、遵守别解脱律仪*、亲近精进与生活清净的善友、友善及行为端正。然后,在(时常)充满喜悦之下,他将灭尽苦恼(生死轮回)。
(注:别解脱是比丘的根本戒。)
377.
诸比丘,如娃斯迦树令其枯萎的花脱落一般,你们亦应舍弃贪欲与嗔恨。
378.
身语意皆平静、善于得定、及已舍弃世俗快乐的比丘是为“寂静者”。
379.
比丘,你应训诫自己、检讨自己、防护自己及保持正念,如此你将生活安乐。
380.
自己的确是自己的依归,
(他人怎能成为自己的依归?)
自己的确是自己的依靠。
因此,你应如马商看护良马般地看护自己。
381.
常充满喜悦与勤修正法的比丘将证悟寂静、无为与安乐的涅盘。
382.
比丘虽然年轻,
若勤修正法,
亦会照耀这世间,
如无云之月。
第廿六:婆罗门品
383.
婆罗门*,精进地断除渴爱之流,及舍弃欲欲。婆罗门,知见有为法的止息,以成为证悟无为涅盘的阿罗汉。
(注:在这一章里的婆罗门多数是指阿罗汉。)
384.
当婆罗门善立了二法(即止禅与观禅),智者(婆罗门)得以灭除一切束缚。
385.
无此岸、无彼岸*、无怖畏及无烦恼者,
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注:在此,此岸是内六处,彼岸是外六处。)
386.
独处修习禅定、无污垢、应作的皆办、无漏及已到达最高境界(阿罗汉果)者,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387.
太阳日间照耀;
月亮夜间明照;
刹帝利以甲胄辉耀;
婆罗门以禅定生辉;
佛陀的光辉则昼夜不断地普照。
388.
由于舍弃了邪恶,他被称为婆罗门;
由于行为清净,他被称为婆罗门;
在灭除污垢之后,他被称为出家人。
389.
莫攻击婆罗门,
婆罗门不应对攻击者发怒;
攻击婆罗门是可耻的,
对攻击者发怒却更为可耻。
390.
(无怨恨心)的婆罗门利益非小。
当心不再执著喜乐,
及已断除害人之心时,
其苦恼才会止息。
391.
不造身语意恶业、
及防护这三处者,
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392.
不论向谁听闻正等正觉者的教法,
听者皆应礼敬说法者,
如婆罗门礼敬圣火。
393.
并非由于发结、或种族、或阶级而令人成为婆罗门。只有证悟谛与法的人才是清净的,才是婆罗门。
(注:谛是四圣谛;法是九出世间法。)
394.
愚痴的人,
你戴发结有何用?
你穿皮衣有何用?
你只是外表清净而已,
内里却满是整片欲林。
395.
身穿粪扫衣、清瘦筋脉显露、
及独居林中的修禅者,
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396.
我不会只是因为他从婆罗门族的母胎中出生即称他为婆罗门。若还未脱离烦恼,他只算是个低下的婆罗门。只有对无污垢与无执著的人,我才称他为婆罗门。
397.
他已断除一切束缚、无畏、无执著及已脱离诸烦恼,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398.
他已断除(嗔恨之)缰、
(贪欲之)皮带、
(邪见之)绳、
(愚痴之)锁、
及已觉知真谛,
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399.
他能忍受辱骂、殴打与困缚而无嗔、
忍辱之力有如整支军队的力量,
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0.
他无嗔有德、有戒行与离贪、
制御诸根、此身为最后一身,
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1.
如水不黏荷花叶,
或如在针端上的芥子,
他不执著于欲乐,
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2.
他在此生得证灭苦(涅盘)、
已放下(五蕴)这负担、
及已解脱诸烦恼,
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3.
他有甚深的智慧、
能分辨道与非道、
已证得最高境界(即阿罗汉果),
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4.
他不与在家人交往,
也不与出家人相混,
离贪少欲,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5.
他已舍弃对一切强弱众生动用武力,
自己不杀生,也不叫人杀生,
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6.
他对敌人亦不怨恨,
对暴力者保持平和,
无著于一切执著物,
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7.
如在针端上的芥子,
他的贪、嗔、我慢与虚伪皆已脱落,
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8.
他言语柔和,
说有益的实话,
不以言语触怒任何人,
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09.
在这世上,无论东西是长或短,
是大或小,是好或坏,
他亦绝不会不与而取,
我称此人为婆罗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