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簟⑴缢芤约暗鹿胫啊J率瞪希嵌嗄昀此蟮氖だ褪钦庋玫降摹@费Ъ抑赋觯飧雒袢ㄔ硕岬玫酱蠖嗍嗣竦闹С郑钪饕故且蛭诎⒗吐碇莸奈髀硗饨嫉囊蛔派戏⑸氖录D且淮尉ぜ贰た死朔抛菟木炫勾蚴治薮缣暮谌耸就摺4蠖嗍拿拦兹耍吹侥且环┝Σ还宓牟锌岢∶妫詈笾沼谕庵С置袢ǚò浮
我是在亚特兰大长大的,就住在马丁路德·金恩那个镇的附近。我很羞愧地承认,当他在西马、蒙非斯一带领导示威的时候,我是站在有警棍和狼犬的白人警长这一边的(译注:相信维持安定和法治的必要性)。我很快就会挑出金恩在道德上的缺陷,而完全看不见自己瞎眼的罪。但是因为他坚持信念,将自己的身体献上当做目标而非武器,他攻破了我道德上的硬壳。
金恩总是说,真正的目标并非打败白人,而是「在逼迫者的心中挑起羞耻感,并且向他错误的优越感挑战目的是为了和好,是为了救赎,创造一个相爱的社会。」这是马丁路德·金恩最终的目的,甚至有种族歧视心态的我也愿意加入其中。
正如他之前的甘地,金恩也成了殉道者。在他死后,有更多的人们开始采用这种非暴力原则的抗议来要求公义。在菲律宾,当班尼哥·阿奎那殉道之后,一些老百姓就是借着聚集在街上祈祷。坦克开到一群跪着的菲律宾人面前,仿佛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阻挡在其中,最终把腐败的政府换掉。后来,伟大的1989年,在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拉伐克、东德、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蒙古、阿尔巴尼亚、苏联、尼泊尔和智利,超过五亿的人民以非暴力的形式推翻了压迫的政权。在这些地方,特别是东欧,主要是教会领导这种运动,反对者带着蜡烛,唱着诗,祷告,在街上游行,正如耶书亚的日子一样,城墙就倒塌下来。
使人和睦的人要彼此为神的儿女,那些为义而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哀恸的人有福了
因为我写过像《当你伤痛的时候,神在哪里呢?》,《无语问苍天》这一类的书,所以我曾花了不少的时间在许多哀恸的人中间。我一开始很觉得不自在,因为他们问的一些问题我都没有答案。在他们悲哀的面前,我不知所措。我记得有一年,在邻居的邀请之下,我参加了一个医院附近的治疗小组,这个小组的名字是「让今天算数」。都是一些快要死的人在这个小组中,我和我的邻居和他们聚会了一年之久。
我当然不能说我很「喜欢」这种聚会,这不会是一个正确的字眼。然而这个聚集对我而言,确是我每个月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在一般的宴会中,参加的人是想要以自己的身份、权势来赢得艳羡,在这个聚集中没有人想要赢得别人的羡慕。服饰、时髦、公寓的家俱、职位的头衔、新车——这些东西对着一个不久于人世的人而言有什么意义呢?在我所遇见过的人中间,没有人比得上「让今天算数」这一个小组的成员如此地专注终极的事,我发现自己会希望我的一些肤浅、快乐的朋友能参加这样的聚会。
后来我把从悲哀受苦的人们身上所学到的东西写下来发表,就开始有陌生人和我联系。我有三个档案,每一个都有好几寸厚,里面存放这些来信。这是我最珍贵的东西之一。有一封信共有二十六页之长,是一位母亲,当她四岁的女儿正在医生手下动脑瘤手术,她坐在外面的厅里等待的时候所写的。另一封信是一个QUADRIPLEGIC的病人,他借着吹气到一个管子里,然后计算机根据所吹的气换成文字,这样试着写的信。
许多给我写信的人,他们的故事没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有些还是觉得被神拋弃了。很少人找到「为什么」的答案。然而我看过够多的悲哀,我获得信心,耶稣应许说哀恸的人必要得安慰。
以下我要说的是两位经历哀恸的妇人,在自己家中做的两个小型服事的故事。第一个是一位加州的妇人,当她发现自己珍爱的儿子因患爱滋病面对死亡的故事。因为这个青年人是同性恋者,所以社区和教会都没有给她什么同情和支持。她觉得是如此的孤独和无助,所以决定开始创办一个通讯刊物,这个刊物把许多同性恋的父母联合在一起。虽然她没法提供什么专业上的帮助,也不能应许什么神奇的医治,成百的其它父母却认为她是救命恩人。
另外是一位住在威斯康新州的妇人,她的独生子在海军陆战队,因直升飞机堕机丧生。她在哀恸的黑云下受苦多年。她将她儿子的房间维持原样。后来她开始注意到新闻上时常看到直升飞机堕毁的事件,她想到那些家人像她一样面对悲剧,她想自己能否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每当有军用直升飞机堕毁的时候,她就会寄一包信件以及帮助的材料给国防部的军官,请他们转给受难的家属。大约有一半的家属会固定地和她通信。在她退休以后,她还是领导这一群「受苦的社区」。这件服事并不会解决她丧子之苦,但是却给了她意义。她面对悲哀的时候,不再觉得无助。
我发现没有更有效的治疗能够比得上诺温所说的「受过伤的治疗者」。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饥渴的人有福了
从某一个角度来看,「论福」中所说的一切都显明耶稣这个最后的应许。把生命投资在贫苦无助者中间的「仆人们」、毛瑞克追求纯洁、诺温给亚当洗澡穿衣、马丁路德·金恩以及那些非暴力的门徒、同性恋者的父母以及陆战队飞行员的母亲,她们越过自己的悲哀去关注别人——所有这些都是饥渴慕义的苦痛而生的反应,这些不但在来世承受报赏,并且在今世亦是如此。
有一个阿尔巴尼亚的修女,她在一个高级的修道院里,教导在加尔各答最富有的孟加拉和英国人家庭的女孩子的地理有十六年之久。有一天,她坐火车到喜马拉雅山去,因为听到神要她改变方向去服事最贫穷的人的呼召。有谁会怀疑泰瑞莎修女在她后来的服事上远比她先前的服事获得更大的满足?在古圣以及普通人的生命中,这些原则都是不变的。我现在很容易明白为什么在福音书中,耶稣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要丧失生命;凡为我丧失生命的,必得着生命。」
耶稣告诉我们,他来不是要毁灭生命,而是要给我们更丰富的生命,「完全的生命」。矛盾的是要得到这些生命的方式是出乎我们意料,我们把生命投资在别人身上,勇敢地保持公义,服事软弱和有需要的,追求神的满足而不是自己的满足。我所提到的人虽然经历许多艰难,我不敢可怜他们,他们舍弃的越多,似乎生命就越丰富,饥渴慕义的人必得饱足。
在「论福」里,这些奇怪的说法表面上似乎是荒诞不经的,但耶稣给了人丰富生命一个矛盾的秘诀。耶稣在别的地方提到天国好象是极贵重的财宝,任何一个聪明的投资家都会欢欢喜喜地变卖所有来买这个财宝,其价值远比世上所有的任何事物还要真实而且永久,因为这个财宝在今世和来生都有分红。耶稣所强调的不是我们放弃了什么,而是我们收到了什么。为了我们自己的好处,是否也应该去追求这种财宝呢?
我以前听到「论福」,那真好象天方夜谭一样的不可能,现在我看这是由一位比席瓦尔兹可夫将军更现实的人所宣告的真理。耶稣知道在天国和今世的国度中,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耶稣自己一生的特点就是贫穷、哀恸、谦卑、饥渴慕义、怜恤、清心、使人和平并且受逼迫,他自己就是这篇「论福」的具体化。或许当他想出这篇「论福」的讲章时,不但是给我们,也是给他自己,因为他有太多的机会来实行这其中的真理。
第二部份 为何而来 第七章 信息:令人反感的讲章
我们遵守基督的教训到什么地步,可以从我们知道自己离完全的理想有多远来衡量。我们对这个完全的羡慕有多少看不出来,但是我们的差距是很明显的。——托尔斯泰
「论福」代表着了解登山宝训的第一步。就在我终于了解「论福」的永恒真理时,我对耶稣宝训以外的部份,那种毫不妥协的严厉还是百思不得其解。那种要求绝对的品质令我喘不过气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一样!」耶稣在爱仇敌和施舍两条命令中间,好象漫不经心地夹着这么一句话,像神一样完全?他是什么意思呢?
我不能轻易地把这个当做是一次极端的例外,因为在福音书中到处都是这种例子。当一个有钱的人问耶稣当怎么做才可能承受永生,耶稣告诉他把钱财施舍——不是十分之一,或是百分之十八点五,甚至不是一半,而是全部。当一个门徒问耶稣原谅他兄弟七次是否足够,耶稣的回答:「我告诉你,不是七次,是七十个七次」。其它的宗教也教导和「金律」相似的教训,不过相形之下都是比较有限性和负面性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把这个扩大到毫无限制的形态:「你们愿意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对待人。」
可有人一生能像神一样完全吗?可有人完全遵守「金律」吗?我们人模拟较喜欢常理和平衡,我们对亚里斯多德的「黄金比例」的兴趣多过耶稣的「金律」。※※※
我的一个朋友,名叫弗吉妮亚·斯特·欧文(VirginiaStemOwens)在德州农工大学任教,她把登山宝训交给她英文作文班上的学生,要求他们写一篇短文。因为德州是在所谓的「圣经带」区域内,她期盼学生会对登山宝训有一点尊重。但是她的学生的反应使她醒悟过来。「以我看来,宗教就是一个大骗局」,有一个学生这么写着。「有句古话说『不可尽信书』,真是可以应用在这件事上!」另一个学生这么写着。
弗吉妮亚回想起,她自己第一次接触到登山宝训是在上主日学的时候,在图画上,耶稣坐在绿色的山坡上,四周围绕着粉红色面孔,一群渴望知识的小朋友。她从来不记得曾有谁因登山宝训而有愤怒或厌恶的反应。她在农工大学的学生可不以为然:「教会讲道的东西都是极端严格,完全不允许人有任何乐趣,总令人想一想这种乐趣是否有罪。我不喜欢写『登山宝训』的短文。它很不容易读懂,并使我产生这样一种感觉:我一定要完全。而事实却是: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的。登山宝训的要求是荒谬的,看一个妇人一眼就犯了奸淫罪,这是我所听过最极端、愚笨且不人道的话。」
「到这个地步」,弗吉妮亚写着她的经验,「我开始觉得受到鼓励。不知道你不应该称呼耶稣愚笨是一种精妙的无辜这是真实的对福音一种纯朴的、没有被两千年文化迷惑洗脑后的反应我发现一种奇特兴奋的感觉,圣经对着诚实、无名的耳朵,依然是令人反感,正如第一世纪一样。上一个世纪里,圣经在人们的心中几乎已经失去了独特的滋味,目前人们对圣经的无知,应该把我们带到正如第一世纪那些原来听众的光景中。」
令人反感,枯涩,不错,这真是形容登山宝训的最恰当的字眼。我所看过的十五部影片中,只有一部似乎注意到登山宝训中原有的那种令人反感的部分。英国广播公司发行一部低成本的影片「人子」,将登山宝训放在一个混乱和暴力的背景之下。罗马的兵丁刚刚进入加利利一个村庄,要来剿灭一些对帝国不满的分子,他们把能打仗的男人排成一列,把他们歇斯底里的妻子们推倒在地上,甚至狂乱地刺杀婴儿,好教训犹太人一下。在这样一幅充满血腥、眼泪,为死者刻骨铭心地伤痛和眼中如火烧的痛苦的光景中,耶稣来说:
「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些逼迫你们的人祷告。我们的祖先不是说过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吗?爱你的亲属,恨你的仇敌,对吗?但是我说爱自己的兄弟是容易的,爱那些爱你的也是容易的,就是税吏贪官也都是如此行的!你要我恭贺你会爱你的亲属?不!要爱你的仇敌。爱那些踢你,在你脸上吐唾沫的人,爱那些会把刀插入你腹中的兵丁,爱那些抢你,折磨你的土匪!听我说啊!要爱你的仇敌!如果一个罗马兵丁打你的左脸,把右脸也转过去让他打。如果一个有权的人命令你走一里路,你就走两里路。如果有人你要你的外衣,把你的衬衫也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