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峤从小性格开朗,聪明好学,爱看戏好模仿,显示出表演艺术的天资,经常参与学校的各种演出活动。1937年,丁峤举家迁居上海,进入上海第四中华职业补习学校学习,阅读进步书籍,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40年,他成为新四军的一名文化战士,并有机会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学习,最后留校任校文工团戏剧组长。1942年到陈毅军长警卫营任青年队长,后任文工团团委委员兼戏剧股长,以文艺为利器宣传抗日救国。抗战胜利后,他任华东野战军文工团第一团副团长。他刻苦学习国内外进步文艺理论和表演、导演艺术,并培养了许多表演、导演、编剧人才,还导演了《自由万岁》、《俄罗斯人》、《李闯王》、《白毛女》、《雷雨》等优秀剧目,被赞誉为理论建树和舞台实践双优的好干部。

1950年,他任中央电影局副导演。与许幸之合作导演故事片《海上风暴》,是他第一次从事电影创作。1953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成立,他任总编辑,后又兼任副厂长。作为第一代的专家与领导者之一,他为新中国新闻纪录电影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历史使命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闻纪录电影事业中,不论是在朝鲜战场、西藏高原,还是福建第一线,都留下他忙碌工作的身影和历史的足迹。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大型纪录片《百万农奴站起来》等优秀作品。在他担任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电影艺术》等刊物编委等职务时,更加注重培养理论人才。

在中外电影界的交流上,他也有突出贡献。1957年他作为中国电影代表团团长参加莱比锡电影节活动,1964年作为亚非电影节评选委员会委员,在印尼为中国电影积极宣传,并增进了亚非同行和中国电影工作者的友谊。丁峤的人品和治学在国内外口碑极佳,他与国际电影大师尤里斯·伊文思多年合作,受其赏识,遂成挚友。

十年动乱,丁峤难逃厄运,但他仍尽全力保护别人,表现了正直无私的崇高人格。1976年10月,他被任命为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为电影业扫除障碍、步入正轨积极工作。解禁影片,恢复编、导、演的名誉,促使电影艺术创作和生产复苏并发展,这都与丁峤的努力息息相关。1982年,他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和民族文化工作,后来又任国家广电部副部长。在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会和北京穆斯林文化学会的筹建工作中,他发挥了中坚作用并担任会长。离休后,他又被任命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创作领导小组组长,《开国大典》、《秋收起义》、《百色起义》、《七七事变》、《重庆谈判》、《周恩来》、《杨开慧》、《毛主席和他的儿子》,以及反映“三大战役”等一系列辉煌巨片,都融进了他的心血。

声音的魅力:童自荣和张家声

在20世纪80年代,电影《佐罗》曾经风靡一时,这位侠肝义胆的英雄人物成为大众喜欢的一个电影形象。而很多观众尤其对佐罗那富有磁性的声音不能忘怀,这声音就来自为佐罗配音的著名回族配音演员童自荣。

童自荣于1962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73年调到上海电影译制片厂从事配音工作。先后为《未来世界》、《悲惨世界》、《水晶鞋与玫瑰花》、《警官的语言》、《佐罗》、《风雪黄昏》、《绝唱》、《华丽家族》、《蒲田进行曲》、《哑女》、《铁面人》、《黑郁金香》、《靡菲斯特》、《女侦探》、《威尼斯面包师的儿子》、《霹雳舞》、《乱世冤家》、《佐罗新冒险》、《没有陪嫁的新娘》、《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双人舞》、《洁白的手》、《内线人物》、《莫斯科之恋》、《春天交响曲》、《八十年代灰姑娘》等影片配音。他善于根据不同角色、不同国度影片来把握声音的色彩,达到了各具特色的艺术效果,深受观众的欢迎。作为幕后的配音演员,他的名字和形象可能不为人知,但他的声音已经成为中国观众最为熟悉和喜爱的声音之一了。

另一位著名的回族演播艺术家张家声,也以他独特的声音而为听众所喜爱。他是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导演,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张家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主演过曹禺的《北京人》、莎士比亚的《温莎的风流娘们儿》等几十部话剧,并获全国话剧演员“金狮奖”。主演过《武士敏》等电视连续剧和电影《党小组长》等。导演过多部话剧、歌剧、电视剧、广播剧,在全国广播剧大赛中获得“最佳男演员奖”;执导的歌剧《刘胡兰》在全军文艺会演中获演出一等奖、导演一等奖。解说了大量的电影、电视专题片,如电影《大决战》、大型专题片《孔子与中国》等作品。解说的电视散文《梦中的哈纳斯》获全国一等奖。他应邀为全国多家电视台主持栏目、晚会,也曾赴台湾讲学,反映热烈。他从20世纪50年代便涉足广播,1984年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列为十大演播艺术家,1991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评选为“全国听众喜爱的演播艺术家”,演播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故土》、《超越自我》、《复活》、《毛泽东的故事》、《抉择》、《十面埋伏》、《中国金融黑洞》等数十部长篇小说,其中《毛泽东的故事》、《抉择》获“中国广播文艺政府奖”一等奖。报刊媒体评论他的“语言独具个性并形成一派”,被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地区和国家的新闻媒体誉为“中国名嘴”。





'1' 刘致平:《中国伊斯兰教建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第80页。

'2' 李树江:《回族民间文学史纲》,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第109页。
第五章  武术
公元1918年9月14日上午,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人山人海。公园门前长条横幅上写的是:“热烈欢迎打遍四十六国无敌之世界第一大力士康泰尔先生献艺来京。”巨幅广告上画的是:一个洋大力士顶天立地,脚下踩着一个矮小的华人。公园内擂台之上,左右各插两支旗竿,右一幅上书:“威震支那”,左一幅上书:“名扬全球”。原来,这是俄国贵族武士康泰尔在摆擂台挑战中华武术,向中国人示威。此时,一位头戴白帽的中国武士,飞身跳上了擂台,在不多的几个回合里突发绝招,将康泰尔重重地摔倒在地。这位击败“世界大力士”的武士就是一位回族——我国近代武林人称“全能爱国武术家”、“千斤神力王”的王子平先生。当时由李大钊编辑的《晨钟》报刊,于9月16日以《大力士偃旗息鼓》为题做了报道:“所谓俄国大力士康泰尔日前发出广告,在中央公园开万国赛武大会……最后,竟有一中国武士手推康力士仆地,于是康等大败,愧怍万状,抱头窜去,昨日遂不敢再登台矣。”

回族人民历来重视强身健体,学拳练武在回族中较为普遍,像王子平这样武艺高强、品德高尚的武术家在回族中还有许许多多。回族喜爱练习武术是有其历史原因的。首先,回族历史上是一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穆斯林认为习武强身是“逊奈”(圣行),因而回族穆斯林有喜爱武术的心理基础和精神动力。其次,回族族源很大一部分是十三世纪蒙古人西征中征发到中国来的军士,他们参加了蒙古人统一全国的战争,并在战争结束后在各地定居下来,把习武的传统也保留了下来。再次,回族在清代中后期遭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很重,习武强身抵御欺侮的想法使回族更加重视武术的练习与传承。从古至今,中国的许多清真寺都设有习武场,以便在回族群众中开展武术训练。回族有句谚语:“喝了清真寺的水,大小都会踢趟腿。”今天,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的回族聚居区中,坚持习武的回民还大有人在,不少清真寺经常在开斋节、古尔邦节期间举行武术比赛或表演活动,这都说明回族武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一、   中华武林昆仑派
在武侠小说中,经常有层出不穷的武功流派,山外有山的武林高手;现实当中的中国的武术,一般有公认的四大技击流派,即:少林派(佛家功)、武当派(道家功)、蛾眉派(西南地区)、昆仑派(回族武功)。回族武术名列中华武林四大技击流派之一,可见其对中华武术的贡献及在中华武林中的地位。在这一领域,回族也对祖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特的回族拳械套路

从明代中叶开始,直至近现代,回族群众将中华武术的优秀传统与本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在拳术、器械、摔跤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创造与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回族拳术有以下几种:

弹腿  “南京到北京,弹腿出在教门中”,这句拳谚充分说明弹腿是回族最具特色的拳种。弹腿以其发腿迅速、劲道脆弹,犹如弹丸射出而得名。清代中后期,弹腿开始在回族中盛行。近代弹腿名家有王正谊(大刀王五'①')、杨鸿修、王子平等。王子平曾用弹腿冲扫踢蹬、盖捶劈打等绝招打败了俄、英、德等国的大力士。弹腿的类型有六路、十路、十二路和弹腿对练,有查拳弹腿、六合弹腿、通备弹腿、精武弹腿和新编长拳弹腿等多种,基本上都由教门弹腿演化而来。弹腿的特点是左右对称、上下相应、势正步稳、循之有序;其手法有冲、推、劈、搂、穿、砍等;腿法有弹、蹬、踹、勾、箭弹等;不同拳种在手型和步型上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但一般都有拳、掌、勾、弓步、仆步、歇步、虚步等。《十路弹腿歌》曰:

     回回先师西域传,名曰弹腿奥无边。

     头路冲扫似扁担,二路十字巧拉钻。

     三路劈砸倒拽犁,四路撑滑步要偏。

     五路招架等来意,六路进取左右连。

     七路盖抹七星式,八路碰锁跺转环。

     九路分中掏心腿,十路插花如箭弹。

查拳  作为中国名拳之一,查拳可称为回族武术的代表拳种,有“回回拳”、“教门拳”之称。相传为明代中期西域回回查密尔所创。他当时应诏东征倭寇,行至山东冠县时身染伤寒,得到当地回民群众的精心照料。病愈后,查密尔为表谢意,传给当地回族群众一套拳术。为了纪念查密尔,当地回族群众遂称此拳为“查拳”。但据著名回族武术家张文广先生考证,查拳为清雍正年间武进士、山东冠县人沙亮所创,查密尔可能是沙亮的假托。沙亮之后,查拳影响日益扩大,主要传人有:李老崇、蔡长清、黄炳新等人。到清末乃至20世纪20年代,查拳在河南、上海、南京、北京、沈阳等地广为流传,出现了杨鸿修、张英振、张崇生、马金镖、沙正清、常振芳、张锡颜、刘宝瑞、王子平等名家高手,影响甚大。查拳招法优美飘逸,姿势舒展大方,发力顺达,节奏鲜明。十路弹腿及滑拳、腿拳等回族特有的拳术为其基础功。查拳套路环环相扣,变化多端,实战性强,是中华武术的瑰宝。

回回十八肘  为回族人民中最著名的短打招法。回回十八肘要求“先练肘,后练手”,认为肘硬而尖、攻击力强,稳而疾,短而险,变化莫测,攻守兼备,尤其在贴身近战中更显威力无穷。所以拳谱有云:“肘打四方人难防,手肘齐发人难挡”,“远使手、近使肘,贴身靠打情不留”,“宁挨十手,不挨一肘”等说法。回回十八肘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如开式有依玛尼式,还有汤瓶式、阿密乃式等。这种拳术明末开始流行,代代相传,只在部分信仰虔诚、品德高尚的阿訇与满拉中密传。清代以来的传人有白锁成、李子光、杨万禄、居奎等。回回十八肘对肘法的研究和总结表现了回族人民在武术方面的创造才能。

八极拳  全称开门八极拳。清代河北沧州孟村回族武术家吴钟,是中国北方八极拳的最早传人,被誉为“北方八门拳术之初祖”。吴钟所传的八极拳“劲出刚猛,暴烈骤变,崩撼突击,哼哈作气,动若绷弓,发若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跳跃冲窜以势险夺人,贴身进击以节短取胜。”八极初为吴氏家拳,只教本姓亲族,后开门授徒,不分回汉,千家共练。自开门立户以来,至今已传十一世,造就了吴会清、吴秀峰、马凤图、马英图等许多著名的武术大师,不断为八极拳在中华武坛上赢得巨大声誉。

心意六合拳(简称心意拳)  从清初开始一直在河南回族穆斯林群众中密传,近代以来才传至安徽、湖北、北京、上海等地。所谓心意六合拳,是以“心意诚于中,肢体行于外”之义命名的。六合,有两种解释:一为内三合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