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拱辰开始接触和系统学习西方造船、铸炮方面的有关技术。他每到一处,都注意考察当地的船制、炮式,搜集火器资料,不遗余力,潜心研究。
道光二十年(1840),适值鸦片战争爆发,在国家处于内忧外患之际,丁拱辰毅然回国,并弃商从军,立下“富国强兵”的宏愿,致力于火炮的改进与研制。次年,他到广州悉心研究西洋火炮,在广州郊区的燕塘,亲自铸大炮40门,反复进行火炮射击试验,经过整理总结,遂著成内容丰富的《演炮图说》,在书中他指出了中国传统旧制火药的不足,提出了新的火药研制方法。'24'设计了旋转式活动炮架,制造了搬运火炮用的滑车绞架,极大地提高了火炮的机动能力。因其贡献,皇帝赐赏他六品军功顶戴。
丁拱辰在当时是制炮人中唯一游历过欧洲的人,所以他的《演炮图说》被时人认为是介绍西方射击学内容最详尽、学理最新的书,受到火器研制专家的普遍重视。成书不久,就进呈皇帝,道光二十二年(1842)朝廷令将此书及铜炮、炮架的式样送至两江总督耆英处,要他按此样式制造,以装备水师和陆军使用。林则徐读了《演炮图说》,极为赞赏。叶志谦称赞此书是“谋国谋心,事先利器,配金配火,虞备除戎”。邓廷桢则称丁拱辰“辨微妙解弧三角,策事真通垣一方”。'25'魏源将此书收入《海国图志》中。洋务运动兴起后,丁拱辰北上江苏、上海,为编辑欧美火器著作和研制欧美火器而奔波。同治二年(1863),年逾花甲的丁拱辰又编著了12万字的《西洋军火图编》,附图150幅,献于军前。乃奉命监督、指导铸炮工作,后因军功得赏五品花翎。
丁拱辰是我国近代最早系统介绍、研究欧美军工技术的专家之一,是我国近代史上军备领域的先驱之一。
三、 抗击法国侵略,云南回族奋勇当先
光绪十年(1883),法国殖民者挑起了中法战争,因清政府的软弱、妥协,导致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不败而败,并与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会议简明条款》。然而法国侵略者并不满足,进一步侵略我国内地和沿海地区,因而激起全国人民的义愤,各路清军奋起反击,向法国侵略军展开进攻。在这场战争中,云南回族将领马维骐'26'、白金柱'27'、马秀廷'28'、马树堂'29'表现英勇,战功卓著,被誉为“抗法滇军四回将”。
文武双全的马维骐于同治十年(1 871)升任参将。中法战争爆发,马维骐带绥远营官兵出关,独当一面。后驻军宣化,援运,北宁,屡挫敌军。再进攻宣光,昼夜攻城,奋战不懈,毙敌无数。继而又奉命穿着越服,扮为越人,深入法军占领区,侦察敌情,并绘制了详尽的地图。总督岑毓英看到地图喜出望外,拍案叫道:“虏在吾目中矣。”根据地图,严密部署,大破法军。法人波华率军1800人,战舰9只,围黑旗军,主帅刘永福告急,“维骐锐身驰救,鏖战二昼夜,击却之”'30',解刘永福之围。此后,马维骐又率兵助攻临洮,协助老将冯子材作战,取得谅山大捷,迫使法军退往河内,越南战局得以改观。战后,马维骐因“功最,迁副将,赐号博多欢巴图鲁”'31'。时人在评论中法之战的诸将时说:“法越之战,滇军多有功,而以维骐及覃修纲、吴永安为著。”'32'之后,马维骐因军功官至广东、四川提督,授建威将军。他很重视人才的培养,曾捐资在家乡创办龙泉书院,发展教育,培育人才。在四川任职时,创办军官学堂,为国家培养军事人才。
白金桂从小习武,以勇猛、力大过人著称,民间誉为“白大牛”。年轻时从军马维骐。中法战争爆发后,他跟从马维骐出关参战,参加宣光、临洮等战役,冲锋陷阵,是滇军中骁勇善战的猛将之一。战后,“以功累保至记名提督,调补开广总镇,赐胜勇巴图鲁名号。”'33'
马秀廷从小习武,深谙回族武术文化,后从军,历功为哨官、管带。中法战争中,经吴永安推荐,任总督岑毓英部“定远、镇远两军都统,督师出关,”抗击法军。1885年3月,马秀廷率所部与刘永福黑旗军一道,在临洮大败法军,收复失地,歼灭法将孤拔,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军。后“法人乞和,公奉命屯军”,因“功劳卓著,为国效忠”,诰授建威将军。民国时参加护国战争,任陆军中将。马树堂在中法战争中,屡败法军,屡建奇功,因军功升任副将,成为中法战争中滇军四回将之一。
四、甲午海战,左宝贵血洒疆场
明治维新后,崛起的日本,开始觊觎中国领土。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迫使清政府赔偿白银50万两。1879年又吞并与中国有“宗藩”关系的琉球。继而野心膨胀,积极扩军,进行侵略中国的军事准备。1894年日本以侵略朝鲜作为进攻中国的跳板,从而引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全国军民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奋起反抗,回族将领左宝贵'34'、萨镇冰就是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爱国英雄。
左宝贵将军
甲午战争前,日军进占仁川,左宝贵针对时局的变化,已看出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国心,使他“即派员至汉城出探绘图,为进兵之计。并以朝鲜为中国门户,而奉省为扼要之区。所有海防、江防宜俱加周密。事关大局,禀请添军置炮,予备不虞。”'35'他积极向清政府建议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然而朝廷对他的主张根本不予重视。7月25日,日本“浪速”号舰,悍然将运送中国军队的“高升”号击沉,1200余名中国将士壮烈牺牲。不久,日本又在汉城派大岛昌义旅团4000余人向牙山清军聂士成部进攻。8月1日,清政府被迫向日本宣战,派马玉昆统毅军,左宝贵统奉军,卫汝贵统淮军,丰升阿统奉天盛军,以四路大军开赴朝鲜。左宝贵接到命令后,仅用48小时调齐马步8营3000余人。
左宝贵率军由奉天出发,昼夜兼程,日行百里,8月6日即到达平壤。这时朝鲜战场形势严峻,原驻牙山清军叶志超、聂士成部在成欢战败后下落不明,日军兵力则已陆续进入朝鲜。朝廷中主战派力主“星夜前进,直抵汉城”。李鸿章则竭力主张以守为主,反对清军继续南下。时入朝卫汝贵部纪律败坏,沿途奸淫抢掠,引起朝鲜百姓的忿怒。左宝贵遂向朝廷建议:“撤回卫汝贵一军,诸将尚可效死,否则同归于尽。”明确指出了卫部所为,可能失去民心,导致战争失败。8月20日,左宝贵将逃将叶志超及其残部接回平壤。叶志超是李鸿章心腹老将,到平壤后,他谎报牙山、成欢之败仗为胜仗,并因此成为平壤诸路大军统帅,且得赏银2万两。败军之将却擢升为统帅,全军不服,诸将震惊。但叶志超等人整日“置酒高会”,拥抱歌妓,狂欢豪饮。而日军重兵16000余人向平壤四面合围而来,但“志超至军,弥庸懦,无布置,识者忧之”。左宝贵提议主动出击,粉碎日军合围平壤的阴谋。但叶志超不予采纳。9月11日,左宝贵亲率所部兵马于大同江上游同企图合围平壤的日军朔宁支队相遇,双方开战,左军击沉日军战船数艘,就在日军弹尽粮绝、左宝贵获胜之际,叶志超以“羽箭”调左宝贵撤回平壤,贻误了战机,从而使日军得以乘虚渡江,完成了对平壤的合围。清军被困平壤,军心涣散。叶志超无将兵之才,贪生怕死。他电告李鸿章:“平壤城卑而圮,粮少又难转运,无水,万守不住。”实际上,平壤城“临大同江,三面有城墙,城墙石质,高达十公尺,不易攀登。其四面多沼泽,实为天险之地。”'36'加之清军在平壤城内外修筑了防御工事,倘若决心据守,指挥得当,胜负难断。况且驻守平壤的清军人数并不少于日军合围兵力。面对叶志超等辈的怯敌思想和逃跑策略,为了鼓舞士气,左宝贵挺身而出,慷慨陈词,我军“奉命东征,誓当为国宣力”,“力即不及,义不可挠”,今“敌人悬军长驱,正宜出奇痛击,使之轮弗返,不敢窥觎中原。朝廷设机器,养军兵,每岁靡金数十万,正为今日耳。若不战而退,何以对朝鲜而报国家哉!大丈夫建功立业,在此一举。至成败利钝,不遑计也”。'37'九月九日,“闻倭人兵发平壤,左与叶相聚面商。左主战,叶主退守,意见不和。”左宝贵愤慨至极,厉声斥责叶志超等,“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我冢矣”'38'战争初期,中日双方互有胜负。叶志超见战事趋紧,竟想擅自“冒围北归,宝贵不从〃。为了防叶志超逃跑而出现不战自乱的局面,左宝贵断然采取措施,对叶志超,“以亲兵守之”'39'。自己率兵与日军血战牡丹台,战斗持续五昼夜。9月15日拂晓,日军向平壤发起总攻,以8000兵力强攻北牡丹台防线。牡丹台紧靠玄武门,是全城制高点,也是守卫平壤的命脉所在。而担任该处防务的主将正是左宝贵,其兵力仅有三千余人。战前“日人素惮其威名,知宝贵不死,平壤不可得,募能击者万金赏。”'40'日军向牡丹台堡垒发动进攻,左宝贵指挥守垒清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双方枪炮齐鸣,硝烟弥漫,咫尺难辨。日军倚仗人多及先进的山炮,频频发动猛攻,清军英勇抗击,“倭人死之无数,仍猛进”,其榴霰弹爆裂于清军阵中,守垒清兵伤亡惨重。不久,日军又增调炮兵“专注我牡丹台排轰”,先后击毁了牡丹台胸墙及清军火炮,日军随之乘势而上,清军虽经奋力拼搏,但终难抵挡,不得不退至玄武门。牡丹台失守,左宝贵知道大势已去,决心以死报国,他“遵回礼,先期沐浴”,衣着“御赐衣冠,登陴督战”,往来指挥,勇不可挡。部下劝其换下黄马褂及头上翎顶,以“免为敌矢之的”。左宝贵慨然答曰:“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遮竞为之死也。敌之注目,吾何惧乎!”'41'乃一面“严督兵弁奋勇血战”,一面“躬踞炮台〃,亲测大炮准星,“手燃大炮,左右轰击,虽屡受枪伤,犹裹伤指挥,誓死抵御。”双方激战正酣,一颗炮弹将清军大炮击毁,“铁穿宝贵肋下”,血流如注。左宝贵裹伤再战,日军的又一炮弹在他身边爆炸,左宝贵“受伤堕地,犹能言,下城始殒”。'42'此时,作为主帅的叶志超则挑起白旗,下令撤军,冒雨北逃,平壤陷于敌手。
平壤战役失败后,由于清军节节溃败,战火很快蔓延到山东半岛。当时在北洋海军以副将衔任“康济〃号管带的回族将领萨镇冰,奉命率康济号30名水手守卫南口日岛炮台。1895年2月7日,日军同时向刘公岛、日岛进攻。萨镇冰率领炮台守军奋勇抗击日军的水陆进攻,他冒着激烈炮火,坚守速射炮位,苦战10日,誓死抵抗,直至炮台被日军炮火摧毁后,水师提督丁汝昌下令,始撤回刘公岛。
左宝贵壮烈殉国,使日本侵略者也不得不表示“钦佩左将军的勇武,拥军礼葬他”'43' 。李鸿章在给皇帝的奏章中说:“左宝贵久历戎行,卓著劳绩,裹创立疾,血战捐躯,忠勇性成,深感悯恻”。清廷追封太子少保,谥号“忠壮”,赏骑都尉兼一等云骑尉世职,其事迹付国史馆立传,入祀昭忠祠,在立功省份建立专祠。光绪御制祭文云:
方当转战无前,大军云集,
何意出师未捷,上将星沉?
喑呜之壮气未消,仓猝而雄躯遽殉。
时任兵部左侍郎杨颐敬以挽联:
孤军支柱穷边,伤哉为国捐躯。
万里未能收战骨,几辈逍遥海上,
恨不藁街悬首,九原何以谢忠魂。
内阁大学士礼部侍郎衔尚贤挽联曰:
经百战勇冠诸军常开平,天下奇男子。
守孤城心拼一死张睢阳,古之烈丈夫。
《清史稿》记载左宝贵的功绩:“中东之战陆军皆遁,宝贵独死平壤;海军皆降,世昌独死东沟。”'44'左宝贵、邓世昌因而并称为甲午“双忠”,流芳千古。张锡签《左冠廷军门战役平壤悼诗》云:
屹屹孤城独难守,祖帮西望客军单。
大同江上中秋月,长照英雄血骨寒。
在他牺牲的第二年,奉天百姓自发为他在外攘门外建“左公祠”,又在他曾经创办的“同善堂”院内立二米铜像纪念这位民族英雄。第三年,在他的家乡山东费县红石岭举行了隆重的赐祭仪式,他的家人、24位阿訇以及山东巡抚李秉衡及各级官员、百姓参加了仪式,为他修建了肃穆壮观的衣冠冢茔,曾做过他的警卫而在平壤战场上幸免于难的石玉林回国后为他守墓60年,直到去世。他的冢茔一直保留到今天,甚至在破“四旧”的“文革”时期也没有受到任何损坏。1984年他的家乡平邑县县委、人民政府为纪念他殉国9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