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号召国内回胞团结一致;抗日救国。日伪继而又企图“聘请”伊斯兰教著名学者买俊三阿訇出任伪职;买阿訇举家离开上海;出走内地;以示不当民族败类的浩然正气。
回族人士马吉第;曾任河南地方旅长、陆军十五师师长、第二军军长、安徽省代主席等官职;1937年初离任并寓居上海;“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他捐献一万银元支援抗战。汪精卫伪政府多次派人许以高官厚禄诱其“出山”;均被其拒绝。
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数回族儿女走向了抗日的主战场,用他们的生命书写了一篇篇精忠报国的英雄史诗。在河北建立了“冀鲁边区抗日救国军”、“保南回民抗日义勇军便衣队”、定县“抗日动员会回民部”、文安县“回民抗日挺进军”、安国“回民抗日自卫军”、献县“回民抗日义勇队”、“冀中人民抗日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河北游击军回民教导队”、任丘“抗日动员会回民部”、“任丘回民抗日救国会”、“八路军冀中区回民教导总队”、“冀中区回民抗战建国联合总会”、“冀中伊斯兰教抗日先锋队”、“冀鲁边区回民抗日救国总会”、“冀东军区回民队”、“冀鲁边区回民支队”(后改称渤海军区回民支队),定县、雄县、霸县、新城、武清、文安、任丘、河间、肃宁、献县 “回民抗日救国会”。
1940年后;华北、华中各铁路沿线被日寇占领;抗战区物资紧缺。安徽蚌埠、安庆、定远等地一批善于长途贩运的回民;冒着生命危险将食盐、布匹、百货、西药、土硝等紧缺物资运往游击区;转手于抗日战区;为前线抗战提供了方便和支援。安徽蚌埠回民约有500多人;成群结队搞贩运;将敌占区工业品巧妙地运至五河县境四铺等回民聚居处;转往皖东、苏北等新四军抗日根据地。安庆回民有一、二百人贩运敌占区物资;一部分走西路沿皖河至怀宁县江镇;一部分出北门至龙山脚下的宣家店;两地游击区、根据地军民通过这些途径得到他们紧缺的物资。定远县回民多是肩挑、驴驮,翻山越岭,把紧缺军需物资运到新四军手中;张云逸副军长称他们是“半抗战”;赞誉他们为抗日救国出了力。嘉山县横山乡、固镇县任桥集是回民聚居地;在抗战时为津浦铁路东、西段两个地下交通要道;这里的回民亦为掩护中共地下交通人员、新四军伤员、筹集根据地资金和物品;付出了不少代价。定远回族人民面对日寇的侵略;自发组织起来保家卫国。1937年;二龙回族自发组织了抗日“红枪会”;入会人数达千人;并成立了6个自卫队。 1941年;日伪军联合对皖东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扫荡;当敌人进入到周家和时;二龙回民青年自卫军等地方武装给予敌人迎头痛击;挫败了敌人扫荡。1942年,二龙回民青年自卫队改编扩大为一支独立的回民武装队伍,1943年又组建清真营;下设两个连;90%以上系回民;由张绍文担任营长;二龙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白之义(回族)担任政治教导员,清真营多次袭击敌人;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为正规部队输送了一批骨干力量。1944年春;清真一连、二连在县大队的配合下;先后拔除了5个日伪军碉堡;俘敌100多人;击毙敌人数十名;缴获一批枪支弹药。1945年秋;皖东新四军主力奉命北上;清真营一连受命在珠龙桥阻击敌人;激战三天三夜;付出极大代价;牵制了敌人的力量;使新四军顺利转移。
在河南南阳,回族抗日救国协会正式成立;水子立(1885…1970)任会长;石桥绅士李平甫任副会长。是年冬;在水子立先生领导下;李平甫在石桥组建了“石桥回教战地服务队”;中共早期党员沈荣田、沈虎田兄弟俩(南阳回族人);都先后来石桥对队员们进行过军事训练。1941年农历正月初八下午;日军约6000余人由博望西渡白河进攻石桥。石桥“回教战地服务队”配合国军阻击日军;战斗中队员胡振德、丁玉如等牺牲。正月初九;日军向镇平进军;石桥“回教战地服务队”在镇平杏花山下伏击日军;打死日军150余人;孙连仲将军授予他们“共赴国难;为国争光”锦旗一面;当时南阳的《前锋报》刊登了他们杀敌的战绩。
在江苏六合县,回族武铁肩(1897—1967;生前曾为南京市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积极组织竹镇商民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成立了“商民抗敌协会理事会”;自任抗敌协会理事长;积极带动群众捐粮、捐款、购买枪支弹药及医药用品支援抗日。回族蒋长泰富甲江南,积极动员子媳、女儿;赶制丝绵背心分送抗日将士;其妻杨氏变卖金饰以助军用。竹镇清真寺阿訇李叔度在共产党领导下组建了“回民抗日独立游击大队”;配合新四军五支队主力;战斗在津浦东南段地区;打击日寇;牵制顽军;为抗日救国事业作出了贡献。
在湖南,回族爱国人士刘达三、高生俊等在长沙发起成立了“中国回教救国会湖南分会”,次年在邵阳成立了“中国回教救国会邵阳分会”,推举马遵范为理事长,律师马图为总干事,并选出10多名在邵阳回族中有影响的人物为理事。“分会”从成立至1944年秋邵阳沦陷的五年里,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在回民中进行抗日救国宣传。另一方面组织回民为抗战士兵和难民募捐寒衣,解决食宿,为部分难民介绍工作、寻找职业,还捐款购买飞机等。此外,“分会”还为抗日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回民青年入伍抗战,并组织回民与入侵邵阳的日寇殊死斗争。
在四川,回族的爱国志士成立了“四川回民抗敌后援会”,向各界发出通电表示:“为争取抗战胜利,誓率全川回民枕戈待命”。唐梦吉是阆中回民首富之子,1938年春,他来到陕北延安,要求加入红军,抗击日本侵略军。他参加了抗日青年训练班,组织派他重返阆中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及抗日救亡运动。回到阆中后,唐梦吉出资订购了《新华日报》等多种进步报刊和抗日宣传资料,创办了“战时书店”,广泛宣传抗日主张,他先后建立了3个党支部,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之后,唐梦吉被迫转至重庆,他利用与白崇禧的关系,在重庆组织了“回民救国会”,奔走于重庆回民之中,很快就建立起“重庆回民救国会”,坚持抗日救亡运动,1948年光荣牺牲。
二、冀中回民支队,母子两代英雄
冀中回民支队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一支重要抗日武装。 冀中回民支队与马本斋的名字密不可分。马本斋,原名守清,燕赵大地上的回族血性男儿。年轻时从戎东北军,经过东北讲武堂受训入张宗昌部历功累擢至团长。“七·七”事变后,不到一月日本相继攻陷北平、天津,继沿平汉、津浦铁路南侵。1937年11月,日寇铁蹄在河北践踏肆虐,燕赵大地一片火海。冀中回族健儿烈性奋起,自1937年秋至1938年初创建了数只回族抗日武装'9''10',马本斋在献县组织了“回民抗日义勇队”就是其中一支。1938年马本斋率部参加八路军,所部与冀中军区回民干部教导队合编为回民干部教导总队,马本斋被任命为总队长。中共党组织委派东北回民丁铁石到冀中回民教导总队担任政治部主任,随后丁铁石介绍马本斋为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1939年奉中共中央军委令,改冀中回民教导总队称“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
马本斋钻研战术,“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平原游击战争的成功经验:在准确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后,以数倍兵力设伏,敌进伏击圈后,地雷爆炸即冲锋,上去一排手榴弹,数十分钟结束战斗。”'11'为了伏击敌人,马本斋就动员乡亲们提供一批由二人抬的大土炮。这种大土炮打出去声如巨雷,烟雾滚滚,伏击敌人时启发巨响,战士趁烟雾舞刀杀向敌人。1939年冬,就是用这种原始的武器,“在无极公路等地段打击外出抢粮的千余日寇,歼敌300余人,毁敌汽车8辆”。'12'1940年日伪军疯狂“扫荡”冀鲁豫边区,冀中回民支队在保南一带方圆不到三十里的地方,以惊人的毅力与之周旋,坚持战斗了52天。使得日军极为惊恐,先后调集1万
毛泽东给马本斋英雄的题词与纪念碑
余日伪军配以三百余辆汽车合围回民支队,企图将回民支队一举消灭。回民支队巧妙作战,先放过敌军汽车队,再集中火力猛袭步兵,歼敌300多人后跳出敌人的合围。这一年,回民支队在深南地区先后作战30余次,毙伤俘掳日伪军近千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13'
1940年5月30日的康庄伏击战,是一次极为出色的战斗。康庄是衡水至安家庄敌人据点的一个村庄。回民支队以少数兵力佯攻安家庄,待敌人打电话到衡水求援后,迅速割断电话线,将我主力布置在安家庄一带。当毫无准备的敌人增援部队经过康庄时,回民支队用猛烈炮火袭击。这场战斗除少数敌人逃跑外,其余全部于半小时之内被歼灭在衡安公路上。这次战斗中,回民支队缴获加农炮1门,九二式重机枪2挺,轻机枪2挺,步枪150余支,还有许多弹药及军用物资。康庄伏击战的重大胜利,受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高度赞扬,冀中军区授予锦旗,上书:“能征善战的回民支队”。'14'
在深南进行的榆科战斗也是一个漂亮战。榆科是日军在深县东南的又一个重要据点,为了拿下这个据点,回民支队化装成日本兵押着两个“俘虏”的回民队员,被恭顺地迎进据点。这次战斗,回民支队17个勇士歼敌60余人,活捉30人,还缴获许多武器弹药。'15'
1940年11月14日至18日,回民支队攻打深泽县,连续奋战四昼夜。这次攻坚战中,敌我双方伤亡很大,回民支队拼死抢回了一部分战士突围撤退。富于尚武精神的日寇,出于对回民支队军人精神的敬佩,把支队未抢回的阵亡战士尸体埋藏在东门外北城墙角下,并立一碑上书:回民支队战死之墓。
1941年7、8月,回民支队在青县一带对敌作战。两个月时间,连续进行了27次战斗,歼灭日伪军1000人,给敌人以沉重打击。致使敌人出现“露头就挨打,出动就遭伏击”3的局面。回民支队先后在子牙河东北5次伏击敌人,用地雷炸毁汽车数十辆。接着,又在陈庄消灭敌常备军300余名,打得山本连队下令各据点“百人以下武装不得走出据点大门”。
朱德给马本斋英雄的题词与纪念碑
冀中回民支队是一支骁勇善战让日寇闻风丧胆抗日队伍。从其成立到抗战胜利的6年中,他们转战于冀中平原、冀鲁边区和冀鲁豫地区,以及平汉、津浦铁路沿线,采用游击战、地道战、破交战等战术,巧妙地打击和消灭日寇,历经大、小战斗870 多次,消灭日伪军36700余人,攻克敌人碉堡、据点,破坏敌人铁路、桥梁数百处,缴获大批枪炮、弹药和军用物资,战功赫赫,受到中共冀中军区的表彰,成为回族人民武装抗日的一面旗帜。冀中军区为此通报各部队“向回支看齐”,并颁发“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跨,拖不烂的铁军”之锦旗一面。中央军委颁令嘉奖马本斋,毛泽东称其率领的部队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蒋介石也承认,回民支队忠诚党国。受到回民支队沉重打击的日军,更是讳莫如深,日本《东亚圣战报》称:“回民支队的动向,应引起我大东亚之皇军的注意,并应认真对付。”主要战略放在与国民党会战的日寇,遂分散一份精力武装围剿回民支队,不断失败后,恼羞成怒将马本斋的母亲抓走。强逼马母写信让儿子投降,老人在敌人软硬兼施下宁死不屈,英雄的母亲以绝食至死回答敌人。1944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逝世,年仅43岁。毛泽东题词“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挽联:“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敬挽:“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三、渤海回民支队,威震敌胆
抗战爆发,冀东鲁北一带,回民人数较少且分散,但素有爱国情怀的很多民众渴望参加抗日部队,由于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上的某些禁忌,致使回族同胞有所顾虑,成立回民自己的抗日组织和武装显得极为迫切。
1939年9月,肖华率领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来到冀鲁边区,成立冀鲁边区党委,由马国瑞任书记。第二年,中共冀鲁边区党委根据回族居住较多的盐山、仓县、新海等县的情况,决定建立回民抗日武装。1940年在冀中回民支队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丁溪野阿訇来到冀鲁边区,在他和冀鲁边区党委的筹划下,1940年7月20日,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成立。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十三周年之际,冀鲁边区回民支队也正式成立。王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