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族对伟大祖国的贡献-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人才是医院发展和提高知名度的关键。董事长马立义非常重视员工的生活,医院开业之初就参照国家工资标准,根据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及时核定员工工资等级,并按照青海省卫生厅关于岗位、绩效工资的发放原则,按月考核发放。目前,职工月平均工资达到1200元。根据医院发展要求,及时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为其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医院还购买通勤车便于职工上下班,并每年组织职工进行短期疗养。董事长马立义还在西宁市开发区征地10000平方米,以每平方米补助200元的优惠价格集资修建职工住宅楼72套,在医院开办了职工食堂,为职工免费提供午餐,逢年过节筹措资金为职工搞福利。医院重视职工素质教育,落实业务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学术讲座、临床带教、会诊查房、病历讨论等多种形式,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护理技术水平。在临床、医技科室开展各种技能培训活动。各科专家发挥自身优势,落实“传、帮、带”精神,为医院培养青年后备人才。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自学考试、函授等多种形式提高自身素质,建院两年中共有67名员工报考了成人大专或专升本学历。这些措施为职工解除了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忠于职守,发挥才干,乐意为医院贡献自己的力量。2004年5月,董事长马立义也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关爱员工双赢的优秀企业家”,本年度青海省唯此一家,获得“青海省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荣誉称号,其对医院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康乐医院以高尚的医德,热情的服务态度,合理的收费赢得了广大顾客,为许多贫困家庭求医问药解决了实际困难。医院经常响应政府号召,每年组织专家医疗队奔赴西宁周边州县,如湟中、湟源、互助、黄南、平安等地免费为群众送医送药,开展小型手术,代表政府把温暖送到贫困地区人民的群众之中。董事长马立义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从2002-2003年两年间就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达133500元。给大通县宝库乡拉隆村捐助水泥5吨;为湟中县申中乡湟源第三中学捐赠各类学习用品和衣物等价值8万元;为西宁市福利院捐赠各类物资价值5万元;2003年曾为一名遭歹徒抢劫而受伤的群众捐款2000元,使该患者痊愈出院。

截至2005年10月底,康乐医院共完成门诊工作量32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7200人次,开展各类手术8800例,医技科室累计检查33万人次,病床使用率达到64。35%;诊断符合率、治愈好转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分别达到了98。93%、96。46%、93。64%,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老百姓的医院”。医院因此也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先后被认定或评为“爱婴医院”、“消费者满意单位”、“六好会员企业”、“青海省再就业工程贡献奖”、“2003年度放心企业”、“全省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集体”、“百姓放心医院”、“文明窗口单位”、“诚信医院”等。

六、青海正平集团:其前身是成立于1994年的正平路桥公司,创始人金生光。公司成立之初只有16万元资金,至2004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68亿元资产的企业集团,成为公路工程总承包二级企业。公司现有员工58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16人,中级职称75人,初级职称330人,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72%;公司拥有美国、韩国及国产的筑路设备和架桥机、大吨位门架、钻机、混凝土泵、预应力张拉设备等先进的公路桥梁施工设备400余台(套),年施工能力达2亿元以上,而且下属设计、监理、交通工程、波纹管制造、劳务公司等15家成员企业。

自公司成立之初的几年中,就承建了青海平安县上滩湟水河大桥、西藏日喀则往西中国至尼泊尔公路边防地区的吉定桥址的改建工程、青海玉树州杂多县丹荣当曲大桥、西宁市报社桥、建国路桥、214线结古镇边境公路、香日德大桥等多个项目。承担了西藏中尼、青藏、青康、宁果等国道、省道及地方道路的大中型桥梁60余座,公路建设里程达600余公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果洛门堂黄河大桥、德令哈巴音河桥、拓宽西宁火车站桥、报社桥、新建天竣路桥、民和团结大桥及西湟一级公路等。

由于公司承建的丹拉公路日月山至伊克高里段香日德大桥工程优良,施工组织严密,被青海省公路建设开发中心评为2000年度工程施工先进单位。2001年,公司在G315线A标段路基工程中成绩显著,被青海省公路建设开发中心评为2001年度路基施工先进单位,同年被青海省高等级公路建设管理局评定为先进施工企业。2002年9月,公司被青海省工商业联合会等六部门评为“双优”单位,被青海省公路局评为2002年度通县油路工程施工先进单位、先进环保施工单位等。公司连续七年被西宁市工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誉”单位。目前,公司取得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农民成为马铃薯产业的经纪人,他们常年来往于陕西、内蒙古、广东、山东等省区及区内其它县市,将西吉县的马铃薯及相关产品运往这些地区销售,自己圆了富裕梦,而且带动了同村的众乡亲增收致富。如今西吉县有200多名土豆经纪人,有200多辆大吨位汽车围绕土豆贩运及加工获利。农民通过种植、贩运、加工马铃薯获得的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2003年为350元,2004年为500元,约占人均总收入的30%。目前,很多农户依靠种植马铃薯出售获利,购买了机械化农具,摩托车、彩电、手机等也成为部分富裕之家的生活用品,个别家户新修了砖混结构的瓦房,添置了新衣。

回族历来重商,宁夏回族大多从事农业,兼营商业,农闲时间进入城市做买卖。南部山区回族家庭长期以来仍处于贫困状态,大多数家庭都有子女出外打工养家。马铃薯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之后,改变了这一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这一历史上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地区的农民走出山区,走入信息化时代的开始。他们因此而走向富裕,并有望摆脱长期以来依靠国家扶贫救济的局面,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他们的脱贫本身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
第五章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经济发展新气象

 

一、州情概况
  昌吉州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成立于1954年(去年8月18日度过50年大庆),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州域总面积9。39万平方公里,有回、汉、维吾尔、哈萨克等40个民族,总人口165。34万,少数民族39。69万,占2l%,其中回族17。5万,占10。85%。行政区下辖5县3市。在新疆而言,昌吉州具有四个最为显著的特点。

  区位优势突出,是东联西出的黄金通道。昌吉州从东西北三面环抱首府乌鲁木齐市,州府昌吉市距乌鲁木齐市中心35公里、距国际机场18公里;第二座亚欧大陆桥、312国道、216国道、吐乌大高等级公路、乌奎高速公路和亚欧光缆都穿州而过;建有乌拉斯台国家一类口岸和亚中商城国家二类通商口岸,是东联内地,西出中亚、欧洲的桥头堡和黄金通道。

  自然资源丰富,是一块极具开发潜力的沃土。昌吉州土地广袤、资源富集,有冰川1319条、河流57条、森林575万亩、草场9981万亩。有可耕地1057万亩,常年播种450万亩,盛产棉花、小麦、大麦、水稻、糖料、油料和葡萄、番茄、菌草等50多种高效优质农作物,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生产基地。棉花色白绒长属国家免检产品;番茄固形物含量全国最高;大麦品质可与“澳麦”媲美;酿酒葡萄品质与法国波尔多地区相当。矿产资源多达50余种,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可观,探明储量分别为250亿吨、1。5亿吨和300亿立方米,我国第一个200万吨级整装沙漠油田就位于我州境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驰名中外的国家首批4A级风景名胜——天山天池,有盛唐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北庭都护府遗址,有堪称世界之最的国家级地质公园硅化木园(已获世界吉尼斯记录)和恐龙化石沟,有世界唯一的普氏野马繁育中心,有全国最大最响的鸣沙山等。

  综合实力较强,是新疆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昌吉州作为新疆率先发展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核心区域,经济连续四年实现2位数增长,综合实力在全疆名列前茅,所辖8县市中有5个县市农村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疆十强。依托资源优势,工业上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加工、煤化工、机电、建材、农牧产品加工等十大重点支柱产业和以食品、机电、轻纺、建材、能源、化工为主覆盖上百个行业的工业体系,已有62家资产超亿元的企业集团。培育了新疆特变电工等两家上市公司、两个中国名牌产品、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和8个中国免检产品,其中特变电工已成为中国产能第一、世界第三的变压器制造企业。农业上形成了棉花、粮食、乳品、肉品、加工番茄、酿酒葡萄、制种等12个优势主导产业带,培育了166家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6家,区级32家。对外开放步伐加快,24家上市公司云集昌吉,日本积水化学公司、美国杜邦、新加坡丰益公司等一批世界500强及江苏维维、张家港澳洋科技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看好昌吉州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纷纷落户发展。

  公民整体素质较高,科技创新能力较强,人文环境宽松和谐。昌吉州各民族团结和睦、社会稳定。州域内有4所高校,有北大附中、光华等一批私立名校,职业教育走出国门,与澳大利亚、丹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联合办学,公民受教育程度高,文明开放诚信氛围浓厚。与国内外20多家著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与中国科学院联手成功打造了“科洽会”这一品牌;有新疆地方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3个区级技术研发中心和3个博士后工作站,科技成果转换和承载大项目的能力较强。

  二、昌吉州五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五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昌吉州历届党委、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增强。2004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9亿元,同比增长14%,是50年前的85倍,人均GDP达到12910元;地方财政收入10。9亿元,是50年前的254倍。经济总量、增速和财政收入等均位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6亿元,是50年前的14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以二、三产业为主的城市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69。7%,较成立之初提高了47个百分点。以畜牧业为主导的农业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畜牧业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4。1%,农牧民新增收入的一半来自畜牧业。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传统服务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旅游、教育、文体等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城乡面貌明显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先后有三个县撤县建市,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54年的不足10平方公里扩展到近100平方公里,增长11倍,城市化水平突破40%。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实现了村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小城镇,及新型居民点建设形成规模,涌现了以昌吉市南吾工二村为典型的一大批小康示范村。人民生活水平节节登高,200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12元,在全疆各地州及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名列第一,是50年前的60倍。职工平均货币工资13357元,是50年前的22倍。人均储蓄7835元,较“九五”初增长了168。3%。城乡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2。3平方米,农村人均25。8平方米,分别是改革开放初期的3倍和2倍。消费结构发生可喜变化,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90部,移动电话77部,家用电脑13台,轿车消费成为“新宠”,进入寻常百姓家。全州人均享受住房、医疗、高等教育、通信、交通等服务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农村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税费改革全面实施,取消了除烟叶特产税以外的全部农牧业税。1001户公有制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进入到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非公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