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价格理论 作者:米尔顿.弗里德曼-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都不可能在一种未改变的价格水平上获得更大数量的生产要素。因此,沿着MC’曲线同时进行的移动与假设的生产要素供给条件不一致。 
    我们现在已经把从d’到d的整个移动过程分成两部分:(1)(假设的)从d’到d”的移动,它反映了单个厂商在他们认为要素市场条件无变化时对提高产品价格的反应;(2)(假设的)从d”到d的移动,它反映了单个厂商对变化了的要素市场条件的反应。 
    到目前为止,我们把厂商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化完全归因于货币收益上的外部不经济。还可能出现下列情形,即该产业全体厂商同时扩大产量也会导致技术上的外部不经济,就是说,它可能改变单个厂商的生产函数,从而使其成本曲线向上移动。为了举一个不太重要的例子来说明其中的道理,假设这个产业的厂商们全都在同一相邻地区;任何厂商产量的扩大都会增加烟尘的污染;这又迫使此厂商和其他厂商支出额外的清洁成本。任何一个厂商扩张时,额外的清洁成本对每个厂商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所有厂商都这么做,额外的清洁成本或许就相当可观。假如是这样,无须改变生产要素的价格,单个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也会由于该产业扩张产量而提高。 
    应予注意的是,厂商不能改变其数量的任何要素的价格或利润,包括我们称之为企业家能力的东西,都并未明确地进入上述调整过程;关于它们所要求的唯一条件就是,它们在总量上不是负的。 
    如图5。4所示,一般来说可以预料,外部不经济将会阻止但不能预防单个厂商产量的扩大。然而,并不是所有厂商在所有价格水平上都是如此。外部不经济可能足以消除任何产量的扩张,如图5.5(a),或者确实会引起产量下降,就如图5.5(b)。当然,这些图形中所描绘的情形不可能在同一价格幅度内对该产业的所有厂商都适用,因为那样就会与图5.2中所画的该产业的正斜率的供给曲线相矛盾。换言之,它将和该产业的产量扩张相矛盾,而产量扩张是导致边际成本曲线向上移动的外部不经济所需要的。但是,没有理由说某些厂商不会按那些图中所指出的方式行事,与产品价格从OE’到OE的变化密切相关的要素价格和技术条件的变化,不一定对所有要素或全体厂商来说都完全一样。供给相对无弹性的要素比供给相对有弹性的价格会上涨得更多;某些厂商可能发现它们的技术条件比其他厂商受到更严重的影响。有些厂商的企业家能力恰好要求大量使用已经提价很多的要素,他们将发现他们的成本曲线与其他厂商的成本曲线相比,相对来说提高很多,结果,他们可能削减产量或者倒闭。技术条件已经大部分恶化的厂商也会发生同样的结果。    
对边际成本曲线没有外部影响时的情形 
    到目前为止,我们把大量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就我们手头的问题而言,单个厂商认为其总量是有能力改变的要素上(这些要素称可变要素)。现在或许可以把这些要素产业的供给曲线看作是水平的。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其理由恰与我们把对单个厂商的要素供给曲线视作水平线时推导的一样。那就是说,这个产业可能只是许多使用该要素的产业中的一个;当这个产业扩张时,会稍微抬高要素的价格;然而,这就不仅会影响该产业的厂商,同样也会影响所有使用此要素的产业中的厂商。这些变化对每一产业中的每一单个厂商是很微弱的,但就总体而言就不算小了。简言之,这个自身扩张的产业对它本身和其他产业都制造了外部不经济,我们先前对单个产业中厂商的这种情形的分析,可以直接应用于所说的产业集团。对于该产业作为一个总体来说,还存在其他的理由,说明把对该产业的可变要素的供给曲线看作水平线是合适的。或许会有这种情况:我们开始整个分析时的那个需求变化,应被看作与其他地方需求的相反变化有关:即这里需求的增长将被看作其他地方需求的移动。在这种情形下,其他地方需求下降释放出了可供这里加以利用的资源。如果经历着需求下降的产业,比经历着需求增加的产业更多地使用这同一种资源,那就没有理由说后一种产业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才能获得该闲置资源的使用。 
    根据这两种理由中任意一个理由,当产业的要素供给曲线可以被看作是水平线时,单个厂商扩张对产业(作为一个集团)中的其他厂商,就不会导致明显的货币收益上的外部不经济。此外,如果这样的扩张没有影响其他厂商的技术条件,就没有理由说边际成本曲线应该改变。在这种情形下,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将与我们一直称之为准供给曲线的那条线相一致,就像图5.6中所表示的那样,因而该产业的总供给曲线就不过是单个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之和。    
    如果所有单个厂商供给曲线都具有正斜率,如图5.6(a)所示,那么总供给曲线也就具有正斜率。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认为对单个厂商是固定的要素组合的报酬,将随着该产业产品需求曲线的提高而增加。图5.6中三角形E’d’h与三角形Edh之间的差额说明了这一点(对随着价格从OE’提高到OE而“进入”该产业的厂商来说,其报酬从零增加到一个正数)。这种报酬的增加可以看作是来自单个厂商无力控制的因素,即(1)对它所生产的产品需求的增加,及(2)其他厂商愿意以种种价格提供的有限的产品数量。结果,人们可以认为这种报酬的增加对单个厂商号“外部的”——看作不影响边际成本曲线的外部不经济。从该产业的观点看,人们可以认为,一条上升的供给曲线的存在,反映了企业家能力和其他要素的供给无弹性,单个厂商无力改变其数量。 
    对产量的某些范围和某些厂商来说,边际成本曲线当然可能是水平的,如图5.6( b)。 如果这样,厂商将愿意以Oh价格的生产任何不超过OJ数量的产品价格低于Oh就不会生产任何东西。对于相应的价格,该产业的供给曲线都有一个水平部分,尽管是很短的一部分,而且就有关产业的数量单位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当然,也可能很多厂商在完全相同的价格Oh上都有这样一段。如果那样,该产业的供给曲线将是在价格Oh高度上的水平线,一直延伸到这类厂商按那个价格将供给的最大数量。这就是“不变成本”或完全弹性供给的情形。它可以被描述为所有要素的供给曲线,包括那些其可供厂商利用的最大数量是固定的要素供给曲线,对该产业是有完全弹性的,或者说不存在任何“特殊要素”。这显然最可能出现于“长期”情形中。 
影响边际成本曲线的外部经济 
    “外部经济”状况显然就是“外部不经济”状况的反面,所以可以作简短的处理。 
    单个厂商的扩张可以将外部经济传递到其他想降低他们成本曲线的厂商:如果要素购买量的增加降低了其价格,将产生“货币收益的外部经济”;如果一个厂商产量增加以某种方式改善其他厂商的所面临的技术条件,将产生“技术上的外部经济”。如果这些影响大于影响边际成本的外部不经济,我们可以说存在“影响边际成本曲线的净外部经济”。随之而来的边际成本曲线的下降,可能与图5.7(a)和(b)中单个厂商具有正斜率的准供给曲线相一致;与图5.8中水平的“准供给曲线”相一致;或者与图5.9(a)和(b)中具有负斜率的“准供给曲线”相一致。    
    虽然图5.7(a)和(b)中单个厂商的准供给曲线都具有正斜率,这两个图所解释的情形是非常不同的,图5.7(a)是指该产业的一条具有正斜率的供给曲线,因为与增加了的需求相联系的价格(OE)高于与最初的需求相联系的价格(OE’)。该产业的每一个厂商都可能处在图5.7(a)描述的境况中。另一方面,图5.7(b)则意味着该产业的一条具有负斜率的供给曲线,因为与增加了的需求相联系的价格(OE)低于与最初的需求相联系的价格(OE’)。因此,图5.7(b)所描述的厂商状况一定是“例外的”,否则产生降低成本曲线经济状态的增加了的产量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图5.8表示该产业的一条水平的供给曲线。图5.9(a)和(b),像图5.7(b)一样假设了一条该产业的具有负斜率的供给曲线。 
    在图5.7(a)和图5.8中,被视为单个厂商的固定要素报酬在增长,所以人们可以影响边际成本曲线的净外部经济在图5.2(a)中大于抵消部分,或者在5.8中不影响边际成本曲线的外部不经济正好被抵消。图5.7(b)和5.9(a)根据曲线的具体形状而与固定要素报酬的增加、无变化或减少相一致;图5.9(b)表示无变化的情况。    
    应该指出,当存在影响边际成本曲线的净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时,单个厂商对该产品准供给曲线与该产业供给曲线有一种特殊的内在联系。单个厂商这条准供给曲线只有在产量恰为该产业的供给曲线给定的那个水平时才是成立的。图5.10说明了这一点。假设该产业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如图所示,供给曲线SS反映了影响边际成本曲线的外部不经济,并且假设存在一个依法强制并有效地施行的最低价格OP。按这个价格,OQ是可能出售的最大数量。假定这个数量已被售出,这样,M点就符合市场中的实际状况。供方将愿意以OP’这样低的价格提供这个产量,即他们情愿在N点上行事。设该产业正在生产一个产量OQ,要素市场上的条件大致与前相同,好像供方都在N点上行事:使用各种要素的数量将大致相同,结果它们的价格也将大致相同。    
    因此单个厂商将按照与N点相对应的而不是与N’点相对应的边际成本曲线和供给曲线行事。假设我们以水平线的形式增加这些边际成本曲线,以获得图5.10上标明为EMC的曲线。现在这条曲线表示了这种情况,即单个厂商“认为”他们可能以各种价格并在该产业产量给定为OQ条件下生产的产量的总和。如上所述,这是该产业的一条“真正的”或“影子的”供给曲线,曲线上的点,除了N点,都不可能实现。然而,它具有实际的意义,因为它显示出在非均衡价格下市场上的压力。这就是说,根据市场供求曲线,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即为了维持一个最低价格OP,就要求在愿意生产OQ’对生产者中分配产量“限额”,也可以说是将各个愿意生产OQ’量产品的生产者的产量OQ进行加总,这样,QQ’就衡量出“分配当局”必须与之斗争的“过度供给”或“过剩能力”。然而事实上,“分配当局”必须与之斗争的“过度供给”不是QQ’而是QQ”。这点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它说明了为什么试图“控制”或“限制”价格通常会遇到比预期大得多的压力,以及为什么放弃这种尝试通常所产生的实际产量变化,小于比这种针对他们的压力将促使人们希望的变化。(在我们任何一个农业计划中对农作物限额的分配就是一个例子。)    
    图5.11就同一个问题通过下面这个例子进行了说明,即影响边际成本曲线外部经济对产生一条该产业具有负斜率的供给曲线是十分重要的。设SS为这样的供给曲线,DD为需求曲线,OP为依法实施的最低限价。既然在这种价格水平上,如需求曲线(OQ)所示的需求量,大于如供给曲线(OQ’)所示的供给量,那么,在切望按法定价格生产更多产品的生产者中分配需求量方面看来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但这是不正确的,这一点通过尝试性的假设只生产了OQ’数量上的产品就可看出。在此情况下,价格将不是OP而是OP”,因为饥渴的需求方将抬高价格。但是,如果该产业的产量是OQ”,单个厂商就会努力按边际成本曲线进行调整,该曲线与技术条件和与SS上N’点相关的要素市场条件是一致的。单独就每个厂商而言,这条边际成本曲线升高了,所以这些边际成本曲线的总和(∑MC ’)也将提高。因此,如果产业产量为OQ’,市场价格为OP”,单个厂商会努力生产超过OQ’的数量。他们自己认为他们要在这些条件下生产的数量总和将是超过需求量的P”R或RR’——∑MC’是“真正的”或“影子的”供给曲线。单个厂商将产量扩大到P”R’的尝试将有两种影响:产量的实际扩大将(1)由于需求条件而使价格降低,(2)改变技术条件和要素市场条件,从而使边际成本曲线向右方移动。当价格降到法定的最低水平OP时,产量将是OQ。但是在这个产量水平上,技术条件和要素市场条件是那些和供给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