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果前行教授-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受人尊敬,业不可思议。”

    更进一步地说,此人如能以三种特殊的修持方法来完成这些善业:一、生起菩提心之

前行;二、是正行,即了悟空性之智慧;三、是结行,将所修行之功德普皆回向。须知:

这些善业将变成得到解脱,以及成就佛陀无碍智慧的正因。

C。 善业的修持

    我们应如下思惟:‘既然善业有这么大的利益,我不应该忽视任何小的善业,并且尽

我可能的去行善。’如同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行者应对善业生信,以大信心聚集善业;
依金刚胜利幢仪轨,充满信心努力禅修。”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小小的善业也能得到果报?’答案是肯定的。如律阿含中所云:

“莫轻视微小善业,心想‘此毫无利益’。
应知滴水能穿石,亦能盈满大容器。”

    善恶业大小的决定  然而,也许有人会再问:‘所谓大和小的善恶业是如何决定呢?’

答案如
下:
  1.常作  由于事先承诺要做,此人经常造作善业或恶业,或假如此人虽没有承诺要做,

但仍经常造作善业或恶业,那么这些善业和恶业是比一些偶而或自然的行为更为严重,后

者则是轻微的。
  2.意愿  那些‘由强烈执著其目的’的心所引发的行为亦是非常严重。这些行为是由强

烈的执著生起的,又伴随下列三者:预备、造作及结束。如果有人是被国王等等命令去做

此事,而违反他的意愿,或者是由于亲属的要求,此行为则较轻微。假如此行为是来自邪

见,例如为了得到解脱而牺牲动物的生命,则极强烈。如果只是由于无知而引起,那就像

小孩子的游戏一样,情况较轻微。
  3.对治  假如人不管他做了什么恶业或善业,他既无惭愧心,又因此而喜悦,而隐藏不

为人知,则此业力较大。假如完全与上述相反,则业力较小。因此,当我们做了善业时,

不应向他人宣扬。假如造了恶业,则应该让别人知道,以悔恨的心,来说明‘我做了错事

’,并以极大的惭愧心来忏悔,这是很重要的。如同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此身已造地狱业,
此心如何能平静。”

  4.对象  不论任何善业和恶业,如果此造作是朝向具功德力者,如上师、三宝、住持、

教授师、以及宗教传教士等等,对他们所造作的业报,将比对一般人所作的业要大的多。

假如是朝向重要的对象一如父母、长辈、和对自己有恩者,其业力亦较大,而如果只是对

一般人,则业力较小。
  5.慈悲  假如此所利益或伤害的对象是有关于慈悲与否,如对有病者、无主者、受苦者

、和那些信任自己者,则所遭受的业报比较大。如果对象不同,则业报较小。如同劝戒亲

友书中所说的:

“从此根源五要素:持续性、动机、有无
对治、对象功德力、受益者。善恶业报由此生,行者当力行善业。”

    而这五个因素,又以慈悲的范围和行者动机为最重要,如同阿毗达磨俱舍论云:

“行为对象的种类和行者动机具有显然的果报。”

    假如造作了很大的业,却没有伴同预备的已作,那么虽然造了业;此恶业和善业并不

会累积。因此,这成熟的果报并不必然会经验到。同样的,即使此人并没有做此行为,而

仅有行为的预备和已作,那就如同行者心中随喜他人的善业或恶业,那么即使行者未造作

此业,但此业却能累积,并且必然会经验到成熟的果报。
  6.造业者的多寡  假如有很多人共同完成此行为,那么业力较大,假如只是分开或是个

别地做,则业力较小。所以,假如有很多僧众共同同时来念诵一部经典,其功德力的增长

是如同僧众数目的倍数。假如只是个人单独的诵经,那么所获得的只是个人的功德。同样

地,假如一百个人,集合在一起共同谋议杀害某人,每个作业者都将承受杀人的恶业,所

以业报是相当严重的。假如某人杀人时,并没有与他人共谋,那么这就仅是个人杀害一有

情的罪业。
  7.地方  假如此行为是发生在寺庙中,三宝的面前,或是上师和僧众聚集处之类的地方

,则此业报较大。
    8.时间  不论所作的是善业或恶业,假如是在四个吉祥的日子——月圆和月缺,在佛

陀值得纪念的神圣日子,以及善知识的重要节日等等所作的业,皆影响重大。而在其他的

时间和地方中,则影响较小。
9.作业者  不论所作的是善业或恶业,如果作业者是僧众,或是受过戒者,或是已发愿遵

守某些戒律者,则其业报较大。如果只是未承诺遵守誓愿者,情况则较轻微,如佛经所云



“若有在家众信士,以三千大千世界,
油灯庄严佛塔寺,虔敬供养诸如来,
若复有一出家众,点燃具酥油灯蕊,
此光仅照塔寺前,此出家众胜前者。”

    同样的,有三组四重罪,那些对世间已绝望者较容易犯的,业报亦较重,其分别是:

(a)四种恶业,使人如射出的箭一样快速地堕入恶道。(b) 四种恶业,使人快速地堕入地狱

。(c)四种恶业,使人堕入地狱后,难以解脱。

  (a)四种恶法使人堕入恶道,依照弥勒菩萨问经中所述:   
 
“四恶业如射地狱之箭;
犯戒者用虔诚献供品;
明知故犯背弃愿与戒;
与毁犯戒者共处一天;
对他人福报嗔恨嫉妒。”

    (b)四种恶法使人快速地下堕地狱:依照入菩萨行论和其他经典所说,他们分别是:由

于许多的名闻利养而傲慢;因多闻广学而骄傲;因持守宗教戒律而骄傲;因广作布施而骄

傲。

    (c)四种恶法使人堕入恶道后无暇解脱:依照佛经中对五波罗夷重罪的五篇说明中有:

“四恶业难从地狱解脱;
犯了根本坠;毁谤菩萨;
对法生憎恨;持有邪见。”    

由于怕引用太多经典上的引文将使此书篇幅太长,就不再多引用了。
    来自憎恨的行为,其业力要比其他恶业来得大很多,如在大宝积经优波离会第24

(Upalipariprccha sutra)中所说:

“进入大乘之菩萨,于诸有情起嗔心,
须臾所造之恶业,胜于十万劫淫欲。”

    类似于此的教诲,行者在百千劫中所累积的根本善功德,如果此人对某一特殊的对象(

如菩萨)生起刹那的嗔恨心,将完全摧毁,如入菩萨行论中所说:

“千劫累积善功德,布施及供养诸佛,
刹那嗔恨心生起,千劫功德不复存。”

在入中论中也说到:

“布施持戒及忍辱,百千劫累积功德,
瞬间能毁坏无馀,无有恶业胜嗔恨。”

10.动机  为他人所作的善恶业,是比只为自己所作的善恶业,其业力要更强大。所以,

即使此人是为了他人而犯罪,果报仍只会落在作业者的身上,别人并不会分担此果报。如

同在劝戒亲友书中所说:

“莫为他人造恶业,婆罗门僧众与天人,
宾客父母及子女,王后随从与他人,
慎莫为其造恶业,地狱苦报独自受。”

同时在入菩萨行论中也说到:

“此生所爱已消逝,为其所造诸恶业,
迁复己身不随他。”

    总而言之,动机在决定善恶业的严重性时,通常动机是比行为的性质本身更为重要。

例如有一个例子,是一位技艺超群的船长杀了米那都东堪,虽然此行为本身显然是恶业,

但由于动机本身是无比的神圣,此善业如同多劫中累积的功德。伟大的法王萨班(萨迦班智

达贡噶讲辰)曾说:

“坚定信心为利他,而犯四波罗夷业,
声闻乘中为重罪,菩萨乘中大功德。”    

类似的例子是为了赢得别人对自己的信心,以获得个人的名闻利养,而来修持身语意三门

的善业。这在表面上似乎是善业,但在实际上却是恶业,而被认为是错误的想法。根本上

这和猎人为了杀鹿而穿上黄色的僧服,或者不诚实地挂羊头卖狗肉,展示鹿的尾巴却卖驴

肉,没有两样。如同法王萨迦班智达所云:

“若不展现鹿尾巴,商人那能卖驴肉,
必须表现好品德,邪师以此来惑众。”

    所以,既然善恶业是决定在个人的心念上,心即是所有善恶业的根源,行者应努力生

起善念。如劝戒亲友书中所云:

“无畏金刚佛开示:心乃万法之根源,
努力驯服汝自心,此乃大利益法语,
别无其他能胜此。”

而在入菩萨行论中也说到:

“善持守律仪者,应审慎防护心;心若来能防护,何能持守律仪。

未驯服之野象,不如心之野象。
此心之野象,能造阿鼻业。

若能以警觉心,牢牢系住心之野象,
一切恐惧消失无馀,无量功德出生不尽。”
第十一章  将无记业转变成善业

思惟无记业,以将其转化成善业
    此题分三:(A)了知何为无记业(B)无记业无果报。(C)转化无记业成为功德。
何为无记业
    无记业既非善业亦非恶业,如:走路、散步、睡觉、坐下……之无关紧要之活动。而

这些活动其身、口、意三门即不受三毒烦恼所折磨,亦不为对治三毒的力量所影响。
进一步思惟无记业无果报
无记业并不能产生任何快乐或痛苦的果报,因为无记业乃中性的,所以萨班大师云:

“由此无记行,非善亦非恶,
故不具果报。”

转化无记业成为功德
从此无记业不产生任何痛苦的观点来看,无记业也许是好的,不过从它们没有产生快乐来

看,其乃无益的,一个深懂方便法门之行者应将其转化为善功德。如弥勒菩萨云:   

“愿行大乘之菩萨,不论五根逢何境,
善巧方便之言语,转化诸业成功德。”
    
所以不论五根对何境,吾等应以适切之言语来转化为功德。首先行者应生起愿利众生之心

,然后以专注和警觉心来从事与转化有关之善行。我们应知道如何引用适切的话来转化,

就好比加那嘎巴阿阁黎所著之对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之摘要中所述的方式。假如我们不能

实修到那种程度,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地如此处所云,实际去修持。
    当我居住在房子内时,我们应发愿“愿一切众生皆同登解脱之城”;当坐在椅子上时

,则“愿他们皆登上金刚宝座”;当躺下睡觉时,“愿他们得到佛陀的法身”;当起身时

,“愿他们得到佛的化身”;当穿衣时,“愿他们穿上虔诚忍辱衣”;当洗澡时,“愿他

们能远离痛苦的秽土”;当吃东西时,“愿他们能得到禅悦食”;当离开房子时,“愿他

们能从世俗尘染中解脱”;当走在路上时,“愿他们能走在圣者之路”;当作事时,“愿

他们能圆满两种目的”;进入房子时,“愿他们都能进入解脱之城”;到达目的地时,“

愿他们都能达到佛果位”等等。行者应该知道什么是适当的发愿,可以被运用到任何不同

的状况。这些发愿是对般若集颂(Sancayagatha)中言语更完整的解说:

“行住坐卧时,莫忘警觉心。”

    思惟以下的意义,我们应该想:“唉!当死亡来临时,我此生的食物、财富、拥有物、

亲爱的朋友、仆役等等没有一个会跟随我,在那个时候,只有我自己做过的善恶业会跟随

我。”
    我们应该仔细思惟这些业:“来自三毒的恶业是如此,在其中,属于身业的三种行为

是如此,属于语业的四种行为是如此,属于意业的三种行为是如此,所以再也没有其他的

业报比上述恶业更能使人堕入三恶道。相似于其原因的经验就是说,即使此人出生于善道

,他也将短命、贫穷等等。除了痛苦以外,还是痛苦,痛苦并没有被超越。相似于其原因

的行为,亦即是生生世世痛苦的根源。恶业的器世间的果报是,此人将出生于一令人厌恶

且充满过患的地方。所以,恶业的另一个名字即是伤害自己的行为,但我却不能理解此义

。在此生中,我自己记得已犯下很大的恶业,当然还是有无量无边的恶业为我所做却已忘

记。那些我诱使别人做的恶业,或是随喜他人的恶业。比这些更多的是,在我心识的相续

中,必然存有无数过去世犯下恶业的痕迹。所以,肯定地除了恶道外,我别无去处。直到

如今,由于不知此严重性,我像疯子般地伤害自己。可悲究竟是因为我心充满了黑暗,或

是我的心已受到魔罗(Mara)的控制,还是我是一个失心者,我究竟是怎么了?可悲!”如果

思惟再思惟,然后想:“从现在起,为了此生的缘故,我将不再造作一点点的恶业,何况

是造作大恶业?”
    总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