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们应该知道人人都有身体的病及心理的病,他们做了任何对不起我的事,做出了任何对不起社会的事,要给他们一份同情和怜悯,这也是佛法所讲的慈悲的精神所在。
而已经开始修行的人,他们的身心也是平常身心。因为他们修行以后,身心会有一种变化,那是平安的身体和平静的心理。虽然身体可能还是有病,但是他会比较安定,不会因为有病,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般焦虑、烦躁。有的人生病后,胡乱投医,什么医生都去找,什么药都吃。但那就像一条船有许多船长,只会增加不安。也有很多人非常注意身体的保养,但对身体太爱护,反而使其更坏。修行之后,原则是这样:吃的粗,营养好;吃的少,吸收多;不吃很精致的东西,但要细嚼慢咽,只吃七八分饱,不暴饮暴食,这样身体自然会平安。
《禅与悟》 第二部分 禅:平常身心(2)
(二)平静的心理
平静的心理是怎么产生?即以一种修养、修行的方法,使我们的心经常保持宁静。第一个方法就是,当你生气的时候,或是非常的烦躁,以注意呼吸为方法,注意呼吸在鼻端一进一出,你的心绪就会渐渐平静下来。就如在演讲前,做几次深呼吸,可缓和紧张的情绪,这也是修禅定的基本方法。
另一种方法是移情作用,借注意力的移转,如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来平缓心理的不平衡。例如面临忿恨不平的事时,不管信不信佛,念一句“阿弥陀佛”,便可把不平的情绪缓和下来。不要只认为念阿弥陀佛,就是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已,其他无任何用处。所以,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以移转作用作为解除心理问题的方法,这也就是修行。这种方法平常都可运用。
有人问我说当他生气时,喜欢骂三字经,一骂气就消了,所以念佛是不是等于骂三字经?我说不一样,骂三字经,骂过后心里还是气,谩骂对方也使别人生气,二人气上加气,麻烦更多。而念阿弥陀佛,对方认为你是在忏悔,气也就消了。这不是很有用吗?
(三)日日是好日
而一个人修行到相当的程度时,其身心状况是如何呢?可用“日日是好日”来形容。我们平常人在一星期中,情绪大概三天下雨,两天刮风,另外两天则是晴时多云。日日是好日,怎么可能?这句话是云门禅师问他的弟子:“十五日以前的事不问你们,请把十五日以后的情况告诉我。”弟子们无一个人能回答他,结果他自己回答说:“日日是好日。”
我们平常见面的时候都会问一句:“你好吗?”“近来好吗?”这是问候的习惯语,关心着彼此是不是每天都过得很好。但是,真有可能每天都很好吗?伤风感冒都没有吗?不会头痛、或走路不小心碰到石头吗?搬东西时从来不会去掉一块皮吗?应该会有,那既然有,怎么可能天天是好天呢?
我曾经遇到一位四十多岁的法师,有一次我看到他劈柴的时候,劈到了手指,血流了很多。我就问他:“你要紧吗?”,他说:“很好,很好。”,我说:“你已经砍掉一半手指了怎么还好啊?要不要帮忙?”他说:“很好,我在消业,可能我过去杀了一头猪或一头牛,现在砍了半根手指消业,以后就没有事了。”
遇到灾难算不算好日呢?当然是了。因为身体虽受了苦,或受人家批评、攻击,但只要心里面的状态天天是正常的、平静的,不就是日日是好日吗?
二、现代人的身心
我曾遇到一位年轻人,他没注意到旁边有个上了年纪的人,一不小心就踩了他一脚,年轻人害怕得转身就溜了,而年纪大的那个人及时追赶他。我想不得了,可能会吵架了。等他追上,他抓着年轻人说:“不要怕,对不起,我的脚让你吓了一跳。”
(一)身心紧张
现代人的身心状态是怎样的情况?第一是身心的紧张,因为我们的时间感觉太短,空间感觉太小,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太频繁,相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疏远。照道理来说,我们接触的人越多,应该跟人的关系越好,事实上却相反。为什么?过去的人生活环境比较单纯,所以,关系以关怀比较多,而今因为接触的人多,且现在的人太忙,不知道对哪一个关心才好,所以就不再关怀他人了。那么现代的人最关心什么?关心自己。如何关心呢?就是防备,预防所接触到的人是否会对我们不利,或是挖空心思,想如何让跟自己接触的人能对自己有利。如此一来,我们便生活在紧张之中,将见到的人都当作小偷、仇人,甚至自己吓唬自己,增加自己的紧张。
例如在纽约东初禅寺时,有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来寺里,因为很久没看到他们,我就问他们好吗。他说:“师父,不谈也罢,做人、生活不容易啊!我们这几个月来都是在紧张、奔波之中,所以,今天来求平安,散散心。”我想他们该会留下打打坐或念念佛吧!结果只见他紧张地叫他的家人一起烧香、拜佛,拜完后要赶快走。我便拦住他们说:“稍等一下,你们不是来求平安的吗?怎么如此紧张呢?到这儿是希望散散心,让心平静点,结果你来了却这么紧张。来就是求平安,心要安定下来。”像这种例子是不是很多呢?
(二)物质的紧张
第二种状态是物质的刺激,所谓物质的刺激是指凡眼睛所见到、耳朵所听到及嘴巴所吃的,处处都是诱惑,五花八门,眼花缭乱,这是过去社会没有的现象。
最近有个信徒问我说,因为他有一辆宾士的轿车,所以最近很麻烦,因为台湾有一个集团专门追踪勒索坐宾士轿车的人,他说:“这车子怎么办啊?”我说:“把它卖掉。”他说:“不能卖,卖了就没车坐了。”我说:“坐计程车啊!”结果他回答说:“不能坐计程车,太不方便了。”这就是物质条件使得我们不自在。坐了宾士车害怕,不坐又不能过日子。所以,物质条件反而使我们现代人没办法得到安全感。
《禅与悟》 第二部分 禅:平常身心(3)
(三)心灵的空虚
第三是心灵的空虚,物质生活丰富的人,不等于他拥有快乐和平安。当一个人心里感到空虚,便会时时觉得有威胁,并且不易满足。心灵的空虚就好像是空中的一片羽毛,也像水上的浮萍般,处处飘,不知道何处是落脚的地方,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可依靠的。诸位可能听过“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俗语,有钱就有势,有势就有力,有力就可靠,这几乎是现代人的观念,但真的有了钱就是最安全的保障吗?其实追求钱、权,或势都是既吃力又空虚的事。
有势的人怕势力失去了,失去权势的时候,比没有得到权势前更痛苦。所以有权势的时候,他就恐惧什么时候权势会失去,因此没有权势要追求权势,等失去之时,却也是真正痛苦的时刻。所以现代的人心灵的空虚比过去的人严重,物质条件越丰富,精神生活越贫穷。
我们这一代的人是最可怜的,拿我个人来说,如果我不是出家人的话,我可能会觉得我很可怜,乃至生不如死,因为我在台湾,台湾的人把我当成是大陆人;我到了日本,他们当我是中国人;等到了美国,美国人说我是东方人;回到大陆,又说我是台胞,真不知道我究竟是哪里人?还好出家人是“出家无家,处处家”,否则我就成了“天涯沦落人”。
我不是天涯沦落人,我是处处的主人,无论人家怎么说都毫无影响,所以出家很好。就如我们曾讲的如来如去,到任何地方,在任何时间都能把某一处当成自己的地方;因缘要我走,我就走,走到另一地方亦能安身立命地住下来。如此我们的心灵就不会恐惧了。
(四)失落了自己
此外,失落了自己也是现代人的问题,所谓失落,是说自己被环境所迷,亦为时代所迷,也可以说走在时代的十字路口和环境的岔路,不知道哪个方向才是归处、才是彼岸。有人问我:“师父,是谁叫你出家的呢?”
我说:“我师父叫我出家的啊!”
他又问:“你那时想出家吗?有没有后悔过?”
我说:“其实我不知道要不要出家,人家叫我出家我就出家了,出了家以后,也觉得好像生出来就该出家,所以,我没有怀疑过是对还是错,就这样,便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了下来。也许我的因缘很好,环境对我的诱惑不多。所以感觉出家很好。”
因为我知道,我大概只能做和尚了,若不做和尚,其他的事我想也不适合我做。
可是很多的人不能够了解自己,也不知道该选择怎样的出路,在一生的生命过程中有许多十字路口横在前面,常常会不知何去何从。
因此就有如香港黄大仙庙的香火鼎盛、台湾妈祖庙的人潮汹涌。此外还有很多测字摊及算命仙,他们也都生意兴隆,这就是因为有许多人,常常失去方向,不知道怎么办,所以,去求神、求签、问神、测字、算命、要求指点迷津。我们这时代的人,还这么迷信。那是因为失去自信心,便不得不以碰运道心态,求助于迷信的行为。
能有自知之明的自信心者,相当不容易,如果要达成自知自信的目的,需要有两种方法:1是用佛教的观念来引导我们、指导我们;2是要能平衡身心。若对自己有信心,对三宝会有信心;信了三宝对自己就更认识。所以,佛教的修行方法,就是要我们首先能发现自己的毛病,然后知道自己的优点,便是最基本的方式和作用。
因此,禅的修行的功能,可使我们达到三种目的:1身体的健康,2心理的平衡,3精神的升华。身心健康之后,便能进入精神健康的领域。所谓精神领域,就是能够更有智慧、更客观;越能客观的人,精神生活越丰富,精神力量越大。希望诸位能有机会学一学禅的修行和方法。
(一九九○年十月十九日讲于香港沙田大会堂,由弟子根据录音带整理成稿)
《禅与悟》 第二部分 禅:担水砍柴(1)
禅——担水砍柴
禅是很难表达的一种内心的世界,主观的经验,只有体验的人才会明白,对于没有体验的人要想通过语言、文字、思考,加以说明解释,还是如盲人摸象、鸭子听雷,正如一般人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们介绍禅的内容,也只能够用烘云托月的方式,以说明云雾来介绍月亮,无法直接指出月亮是什么。今天用八个子题向诸位介绍禅的内容和现象。也就是围绕着本次贵庄严寺演讲会的召集人张鸿洋居士所指定的主题“担水砍柴皆是禅”,为诸位做两个小时的研讨。
一、禅是普遍的存在
禅既然是无法形容说明的内在体验,它就不是一样实质或有形的现象,但也可能就是所有一切所能被你接触、发现,或感受到的现象。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体验到禅,说什么也不是;如果已经体验到禅,那就是处处都在,俯拾皆是。所谓普遍的存在,它是宇宙万象每个独立的、个别的事实的存在。比如说,你不是我、人不是牛、水不是火、东不是西、上不是下。而且你对每一个个体,如果深入细微地分析,也有更多更多独立存在的个体现象,这在佛法的名词叫作万法或诸法。每一法都有它的界限、定义、特性。对于一个已经有了禅悟经验的人,面对着诸法现象,他会清清楚楚、明察秋毫、一目了然、次第整齐,那也就是如实的反映。这可从祖师们的语录中得到证明:
(一)圭峰宗密(公元七八○—八四一年)禅师云:“镜明而影像千差,心净而神通万应。影像类庄严佛国,神通则教化众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悟后的人,心里非常平静。如毫无一丝涟漪的水面,像毫无一点纤尘的镜面,他可以映现一切的景物而且毫厘不差,所谓如实的应酬,也就是因为心中无事也无物、坦荡、空旷、明朗,绝对的客观,所以能够对于一切的事物都能恰到好处地应对处理,显现在他心中的千万种现象,不论美丑、善恶、阴晴、圆缺,无非是佛国的依正庄严。随缘教化无量众生,而仍能心无挂碍,因为自在所以称作神通的妙用。(二)李翱问药山惟俨(公元七四五—八二八年):“如何是道?”师曰:“云在天,水在瓶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天有一位韩愈的学生李翱,也是一位大学问家,去参访惟俨禅师,问起:“什么是道?”因为道在中国儒家、道家、诸子百家,各有各的定义,大致上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气。”老子则说:“道可道非常道。”都是说明道非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观念,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