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帝的指纹-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拖延——“世界末日”来临的一天。创制玛雅神秘历法的人,就是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吗?它的功能,就是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场宇宙或地质大灾难吗?
  
  注释:
  ①《波波武经》,167页。
  ②同上,168~169页。
  ③同上,169页。
  ④同上。
  ⑤《圣经。旧约。创世纪》第3章第22~24节。
  ⑥艾瑞克·汤普森《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3页。J.Eric Thompson,The Rise and fall of Maya Ciuilization;Pimlico,London,1993,P.13.
  ⑦见威廉·盖茨(William Gates)为狄亚哥·迪兰达《西班牙人入侵前后的犹加敦半岛》所做的注释,81页。
  ⑧《玛雅象形文字研究导论》,32页。
  ⑨《玛雅人》,176页;《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91页;《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73页。
  ⑩《墨西哥金字塔的奥秘》,287页。
  ⑾《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78~179页。
  ⑿引述自《玛雅人》,173页。
  ⒀《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70页。
  ⒁同上,170~171页。
  ⒂《破解玛雅密码》,275页。
  ⒃同上,9、275页。
  ⒄荷西·阿圭耶斯《玛雅因素:通往科技之外的路》,26页。Jose Ar guelles,The mayan Factor:Path Beyond Technology,Bear and Co,San ta Fe,New Mexico,1987’p.26及《古代墨西哥和玛雅人的神祗与象征》,50页。
  ⒅《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3~14‘165页。
  ⒆《大奖百科全书》,第12卷,214页。
  ⒇《玛雅文明的崛起与衰亡》,168页。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葛瑞姆·汉卡克 译者:李永平》上帝的指纹》第22章 众神的都城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第22章 众神的都城
  许多中美洲传说透露出一个重大的讯息:人类的“第四太阳纪”结束得十分凄惨。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洪水消退后,接踵而来的是漫长的黑暗时期。太阳从天空消失;大地一片阴暗。然后:
  
  众神聚集在泰奥提华坎(“神祗的居所”),焦急地商议,究竟应该由谁来担任下一个太阳。黑暗中,众神只看得见一簇火光,火神威威泰奥特(Huehueteotl)的具体化身;当初就是这位神祗把火带到大地,赋予万物生命〕。大地经历一场浩劫后,这簇火光依旧摇曳不停。众神纷纷为生灵请命:“我们得选出一位神祗,牺牲自我,投身火中,这样天空才会出现太阳。”①
  接下来的场面十分感人:两位神祗,纳纳瓦钦(Nanahu atzin)和铁奇兹泰卡特尔(Tecciztecatl),争相牺牲自己,以拯救地上的生灵。结果,一位神祗在火堆中央被迅速烧成灰烬;另一位躺在火堆边缘的火炭上,被慢慢烤成烧肉。“众神守候良久,天空终于出现红霞,有如黎明一般。东方天际冒出一个赤热热的大火球。赋予万物生命的太阳终于出来了……”②
  就在大地复苏、万物重生的当儿,奎札科特尔出现了。他的使命是引导地上的生灵,开启人类“第五太阳纪”。因此,他化身为人——脸上蓄着胡须的白人,就像南美洲的维拉科查。
  维拉科查把首都设在安第斯山的帝华纳科城。在中美洲,奎札科特尔的首都据说是“第五太阳”的诞生地——众神的都城泰奥提华坎。
   
城堡、神殿和天界地图
  ●墨西哥市东北50公里,泰奥提华坎古城
  我站在凉风习习的城堡围场内,眺望北方,瞅着矗立在濛濛晨曦中的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Pyramids of the Sun and the Moon)。人在长满苍翠灌木、四周环绕着远山的原野上,赫然出现一条轴道——当地人管它叫“亡灵之路”(Street of the Dead)——两旁散布着废墟;这两座宏伟的金字塔耸立其间,就像交响乐团中的两位乐手,参与演奏了一首曲子。城堡的位置,靠近这条宽广笔直、长达4公里多的轴道。月亮金字塔位于轴道北端,而太阳金字塔则稍微偏离轴道,坐落在东边。
  面对这样一个建立在几何学原理上的古城,一般游客都会期望,城中的轴道沿着南北或东西的方向伸展,但出乎每个人意料,当初设计泰奥提华坎城的建筑师,却刻意让这条“亡灵之路”稍微倾斜,指向北方偏东15度30分的位置。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如此怪异的方向?专家提出好几种解释,但都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越来越多学者觉得,这样的布局可能和天象有关。例如,其中一位学者指出,“亡灵之路”直向“它兴建时天上金牛宫七星(the PIeiades)的位置”③。霍金斯教授(Professor Gerald Hawkins)以为,城中的轴道可能代表“天狼星(Strins)——金牛宫七星轴线”。④布鲁克林文理研究所(Brooklyn Institute of the Arts and Sciences)人种学系王任哈格尔(Stansbury Hagar)则认为,“亡灵之路”代表的可能是天上的银河⑤
  哈格尔进一步指出:沿着这条轴道两旁,有如固定卫星一般罗列的许多金字塔、土墩和其他建筑物,分别代表天上的某些行星和其他星体。根据他的理论,当初的建筑师把泰奥提华坎城设计为“一幅天界地图”:“他们把想象中的天界——神祗和亡灵居住的地方——复制在地面上。”⑥
  1960年代和1970年代,居住在墨西哥的美国工程师哈勒斯登(Hugh Harleston,Jr.),在泰奥援华坎古城展开全面的,以数学原理为依据的勘查,实地检验哈格尔的理论。1974年10月,哈勒斯登向“美洲文化学者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mericanists)报告他的发现。他的论文充满大胆的、新颖的见解。其中最耐人寻味的发现,牵涉到古城中的堡垒和坐落在辽阔的、四方形的围场东边的奎札科特尔神殿。
  学界公认,这座神殿是中美洲地区保存得最完善的古迹之一。它能够完整保存下来,是因为这座史前建筑物部分被埋在另一座后来兴建的、矗立在它前面(略微偏西)的土墩下。考古学家挖掘这座土墩,发现下面埋藏着一座造形优美的六级金字塔。这会儿,我正站在它前面,观赏这栋72英尺高,地基宽达82000平方英尺的古老神殿。
  当初涂抹在神殿上的油漆五彩缤纷,如今只剩下斑驳残迹,然而,出土后的神殿却依旧显得雍容华贵,令人屏息。神殿的主要装饰品是一系列巨大的蛇头雕像,栩栩如生地从石墙中伸出来;另一些则罗列在中央那道宏伟的阶梯两旁。这些模样有点像人类的爬虫,长长的嘴巴趴着尖尖的牙,嘴唇上居然还留着一撇八字胡。每一尊蛇头像的脖子都环绕着一圈精工雕琢的羽毛——奎札科特尔最显著的象征。
  哈勒斯登在报告中指出,“亡灵之路”两旁罗列的主要建筑物,彼此之间显然存在着一种繁复的数学关系。事实上,这种关系还延伸到轴道之外。它所显示的是:当初的建筑师把泰奥提华坎城设计为太阳系的模型,各部分尺寸和太阳系本身成一定的、精确的比例。根据哈勒斯登的推论,如果我们把奎札科特尔神殿的中线看成太阳的位置,那么,从这儿出发,沿着“亡灵之路”轴道罗列的建筑物,所显示的似乎是太阳系各星体的正确轨道距离。这些星体包括:靠近太阳的四颗行星、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群、木星、土星(由“太阳”金字塔代表)、天王星(由“月亮”金字塔代表)、海三星和冥王星——代表最后两颗行星的建筑物,坐落在古城北边数公里外,至今仍埋藏在土墩下⑦。
  如果这种相互关系不是单纯的巧合,那么,它至少证明,古时的泰奥提华坎域拥有一批优秀的天文学家,精于观测天象;他们的成就,直到相当晚近才被现代科学家超越。1789年之前,西方天文学家并不知道天王星的存在,而一直等到1846年,西方人才找到海王星。至于冥王星则迟至1930年才被西方人发现。泰奥提华坎城到底有多古老?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城中的主要建筑物(包括堡垒、亡灵之路、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年代至少可以追溯到耶稣出生的时候⑧。一般学者认为,在那个时候,东半球和西半球的文明都不知道外行星的存在,遑论它们之间的轨道距离;至于这些外行星距太阳多远,更没有人知道。
   
埃及和墨西哥间的关联
  完成对泰奥提华坎金字塔和街道的研究后,哈格尔做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到现在还不了解,以泰奥提华坎城为主要中心,从事天象观测的天文教派,在古代美洲究竟有多昌盛,更不了解它的重要性和高度发展。”⑨
  难道这只是一个天文“教派”?我们为什么不干脆承认,它有资格被称为我们所谓的“科学”?教派也好,科学也好,我们可不能说它只“昌盛”于古代美洲,因为种种迹象显示,它跟古代世界其他地区也有密切关联。
  例如,考古天文学家利用最新发展的电脑测绘天象技术,勘查埃及的金字塔,结果发现,基沙高原三座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配置上精确地反映猎户星座的三颗明星⑨。古埃及祭司在尼罗河西岸沙地上描绘的天象图,绝对不只这三颗星星。在本书第6部和第7部,我们会发现,埃及祭司的整体规划,还把大自然的一个产物——尼罗河——包含在内,让它恰如其分地扮演“银河”的角色。
  古代埃及人和墨西哥人把天象图纳入城市规划时,绝不会将宗教功能排除在外。泰奥提华坎城的建筑物,一如基沙高原的金字塔,除了其他功能外,还在社区民众的生活中发挥重大的宗教作用。这点毋庸置疑。
  16世纪西班牙神父伯纳狄诺·迪萨哈冈(Bernardino de Sahagun)搜集的中美洲传说证实,在远古时代,泰奥提华坎城至少曾扮演过一个特殊的、重要的宗教角色。根据这些传说,泰奥提华坎之所以被称为“众神的都城”,是因为“君王驾崩后安葬在这儿,灵魂不会从此消亡,而会转世为神祗”⑾。换言之,这里是“凡人变成神祗的地方”⑿。此外,泰奥提华坎城还被称为“凡入行走神祗之路的地方”及“创造神祗的地方”⒀。
  这似乎也是基沙高原三座金字塔的宗教作用。难道这又是一个偶然的巧合?全世界最古老的文献,使用古代象形文字书写的《金字塔经文》明确地指出:在巨大金字塔内举行的仪式,终极目标是促成法老灵魂转世——“敞开苍穹之门,畅通天界之路”,以期故工能早日“超升天界,与诸神为侣”⒁。
  有些学者认为,作用在于“让凡人转变为神祗”(从形而上的角度来看)的金字塔,是分别在古代埃及和古代墨西哥发展出来的,彼此之间并无任何关联。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未免太过奇异,不切实际。把天象图纳入神圣场所的规划,情况也是如此。
  此外,还有一些耐人寻味的相似点颇值得一提。
  一如埃及的基沙高原,墨西哥的泰奥援华坎古城也有三座主要金字塔:奎札科特尔神殿金字塔、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一如在基沙,这儿三座金字塔的相对位置,并不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均衡匀称;相反地,其中两座虽然直接相对,另一座却刻意偏离向一边。还有一点必须指出:在基沙,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和基夫拉恩金字塔(Pyramid of Cephren)的顶端齐平,尽管前者的塔身比后者高。同样地,在泰奥提华坎,太阳和月亮两座金字塔看起来等高,虽然实际上前者比后者高些。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太阳金字塔建立在比较低洼的地面上,而月亮金字塔矗立的地点则比较高。埃及基沙的两座金字塔情况完全相同。
  这一切都能说是偶然的巧合吗?我们何不干脆承认,古代墨西哥和埃及之间,确实存在着某种文化关联?这样解释不是更符合逻辑吗?
  基于本书第18、第19章罗列的理由,我不以为这两个地区之间——至少在有历史记载的时期——曾经进行过直接的、密切的交往。然而,一如玛雅历法和古代南极洲地图,这里牵涉到的极可能是一项文化遗产:埃及的金字塔和泰奥提华坎的废墟,反映的是一个神秘古文明遗留下的科技、地理知识和天文观测成果(甚至还包括宗教)。根据玛雅人的神圣典籍《波波武经》,这个古文明曾“探测过天空的四个角落,勘查过大地的整个形貌”。
  一般学者认为,基沙金字塔大约是在4500年前兴建的。对于泰奥提华坎城建立的年代,学界却没有一致的看法。城中的亡灵之路、奎和科特尔神殿、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