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帝的指纹-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奥普斯,据说在位50年后驾崩。其弟基夫拉恩成为新法老,并同样地建造了一个金字塔……除比其兄的金字塔矮40英尺外,一切规模照旧。……基夫拉恩在位56年后,王位由基奥普斯之子麦西里努斯继承……麦西里努斯留下的金字塔比其父王在规模上要小甚多①。
  希罗多德看到金字塔的时候为公元前5世纪,也就是金字塔建造完成后的2000年。但是往后有关金字塔的历史,都是以希罗多德的证言为基准,全盘接受他的说法。直至今日,所有的评论家仍谨遵这位伟大希腊历史学家的教诲,不敢逾越。尽管希罗多德的叙述得自道听途说,但是时至今日,“大金字塔由胡夫王、第二金字塔由卡夫拉王、第三金字塔由曼卡拉王建造完成”的说法,却已成为不可动摇的史实了。
   
被矮化的谜团
  与阿里分手后,桑莎与我继续在沙漠中漫步。绕过第二金字塔的西南角后,我们的眼光被它的顶部所吸引,并且发现,从顶上往下数的第22层石块,石面上仍然保留有原来的覆面石。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从基座往上的数层,每层面积都至少延绵数英亩,所使用的石灰岩块,每块大概有20英尺宽、6英尺高,巨大到几乎无法攀爬的地步。我后来才发现,这种巨石每块达200吨重,需经过一种非常独特的石工技术切割而成,而基沙一带的古迹,到处都可散见这种切工。
  第二金字塔建立在切取岩床而造的平台上,西面与北面形成一壕沟状凹槽,有的地方深度超过15英尺。沿着塔西面,往壕沟的南方走去,不需多远,便可看见400米外,耸立于沙漠中的第三金字塔。
  胡夫……卡夫拉……曼卡拉……根据所有正统古埃及学者的说法,建造金字塔惟一的目的,便是分别作为这三代法老的坟墓。但显然这种主张有许多不尽之处。例如,1818年,当欧洲探险家吉奥维尼·贝索尼(Giovanni Belzoni)打开卡夫拉金字塔中旷阔的停棺室时,发现室内空无一物,不仅没有棺材,房间装饰极为朴素,不见任何饰品,仅有一具嵌在地板内的大理石棺,外表打磨得十分光亮,但内部也是空的。棺盖已被敲成两半,丢弃在棺材附近。这一切应做何解释?
  对古埃及学者而言,这似乎很容易解释。他们认为在非常早年,或许卡夫拉驾崩后的几百年之内,盗墓者已经进入过停棺间,把包括做成木乃伊的法老王在内的所有物品横扫一空。
  显然同样的事,也发生在比较小的第三金字塔上。我和桑莎一面思考着这个问题,一面前往这个为祭祀曼卡拉王而建的小金字塔。最先踏入这个金字塔内的欧洲人,是一位名叫豪尔·卫斯(Howard Vyse)的英国上校。他在1837年进入停棺室时,看到的只有空无一物的玄武岩石棺,木棺盖上有人形的浮雕,棺旁残留着少数的骨骸。所有人都理所当然地将那些骨骸视为曼卡拉的遗物。但是我们利用现代科学的验证,发现骨骸和木棺盖,都是公元早期金字塔年代后2500年的产物。也就是说,在金字塔时代的许多年后,有人“闯入”金字塔,并将死者埋葬在那洞穴中(在古埃及历史中相当常见的一种行为)。至于那玄武岩的石棺,则可能属于曼卡拉王。这种假设是否属实,现在已无法证实,因为卫斯将石棺从西班牙运送回英国时,船只中途翻覆,石棺也因此沉入海底。既然根据卫斯的记录,石棺被发现时为空的,因此大家再度假设法老的尸体已被盗墓者移走。
  同样的假设也被用在胡夫的身上。由于胡夫的尸体在打开金字塔时早已不在,一般古埃及学者的看法,可以大英博物馆的乔治·哈特(George Hart)的见解为代表。哈特认为,在胡夫“被埋葬后的500年内”,盗墓者就已打开了大金字塔,并且窃取了所有“陪葬的宝物”。根据这种说法,盗墓的年代应该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因为胡夫王驾崩于公元前2528年。而且这一方面权威的爱德华兹教授更进一步假设:所有陪葬的宝物可能都是从现在我们称之为“王殿”(King’S Chamber)中盗走的,而且被安置在“王殿”西侧的玄武岩石棺,“就是以前放置法者遗体的棺材,很可能里面另外还有一个木制的内棺”。
  上面说的,都是正统的而且是主流的学者的意见。这些学者显然毫不怀疑地认定他们的意见就是史实,并在世界各地的大学中广布他们的学说②。
  但是,万一这些意见并非史实的话,怎么办?
   
里面空无一物
  有关胡夫王的木乃伊遗失的谜团,早在公元9世纪,开罗伊斯兰教总督卡利夫·阿尔玛门(Caliph Al…Ma’mun)的记录中便已有记载。当时他率领一队石工师傅,从金字塔的北面掘了一条隧道进去挖宝,经过一连串幸运的巧合,找到了这条现代考古学家所称的“玛门穴”(Ma’mun’s Hole)的通路。玛门穴可直接衔接金字塔内部几条通路,其中一条为从北面入口进入金字塔以后,便往下行的“下坡道”(入口的位置在古代虽广为人知,但是到玛门时期早已被人遗忘)。更幸运的是,作业时,因石锤、钻岩机等的振动,致使下坡道屋顶上的部分岩石掉落,而暴露出金字塔内部入口处原来便有的“上坡道”。
  不过,虽然找到通路,但是问题仍然存在。坡道入口处,也就是坡道中最狭窄的一部分,被几块硕大而坚硬的玄武岩塞住,路被完全堵死。堵塞工程很明显地是在金字塔建造时做的。阿拉伯工人在尝试击碎那块硬石却失败以后,便着手从周围硬度比较低的石灰岩上凿起隧道。经过好几个星期,总算清除掉进入金字塔最大的障碍,而为前进金字塔铺好了路。
  清除障碍的工作本身的意义非常明显,它代表过去从来没有盗墓者能够成功地打开过入口,金字塔内部应该仍为一片处女地。石工师傅们充满期待地进入金字塔,准备大大地丰收一场金银财宝。而或许动机不同,玛门总督想必也在金字塔大门开放的刹那,迫不及待地进入,以便成为第一个在金字塔内登堂入室的人吧。根据记录,玛门阻止金字塔探险队的目的,并非为增加他原本已经可观的财富,而是为了发掘远古文明中不为人知的智慧与技术。根据古老的传说,金字塔的建造者,在塔内放了很多“坚硬而不会生锈的铁制工具与武器,可以弯曲但不会打破的玻璃器皿,不可思议的符咒……”。
  然而,当玛门和他的手下进入房间时,却什么都没有发现:既没有世俗所谓的宝物,更没有高科技的机器、超越时代的塑料材料、不会生锈的铁器,更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符咒。
  其中一间被错误命名为“王后殿”(Queen’s Chamber)(在从上坡道分叉出来的一条水平走廊的尾端),里面更是空无一物,只是一间非常朴素,但充满几何趣味设计的房间而已。
  更令人失望的是王殿(玛门等阿拉伯人显然通过壮丽堂皇的大甬道[Grand Gallery]后才到达此房间)内,也没能找到任何能引起一般人兴趣的东西。房间内唯一的家具,便是一具大理石棺材,大小正好一个人身,也只因尺寸凑巧的理由,这个箱状石盒后来便被命名为“石棺”。我们可以想象,当初玛门和他的手下走近这个未经任何修饰的石盒时,内心是何等的失望,因为石盒里,就如同整个金字塔一般,空空如也。
  为什么大金字塔里会如此空洞?如果曾经有宝藏的话,是什么时候,以什么方法消失的?古埃及学家宣称的法老驾崩后500年内宝藏便已被窃的说法可信吗?或者,如现在比较多的证据所显示的,其实金字塔从一被封死的那一天开始,从来就没藏有任何宝物?我们已经知道,在玛门和他手下进入金字塔以前,从来没有人知道如何经上坡道到达塔的上部,而且,可以确定的是,从来没有人能够通过大理石封口的障碍,堂堂进入金字塔。
  因此,从常理推断,至少在玛门以前,应该不会有任何人曾经侵入金字塔内部——当然如果曾经有人发现过其他入口,并且进入金字塔的话,又另当别论。
   
秘密坑洞
  的确还有其他入口。
  在离堵住的通道口下方200多英尺处,还有一个秘密通道。这个通道深深地被埋藏在基沙高地基盘的地下。如果玛门当时发现这条可以绕过坡道障碍的现成通道的话,可以省不少时间和麻烦,可惜他当时一心只想到如何破除障碍,将堵塞在坡道上的石块移走,而没有先下功夫调查另外一条下坡道附近的地形(不但没有调查,而且还将那块地方作为堆积从金字塔中挖出的石头的垃圾场)。
  其实在更早的时代,早已有人知道,并针对这一条下坡道做过详细的调查。希腊罗马地理学者史特拉保(Strabo),在进入金字塔内地下大殿堂(从金字塔顶点计算大约有600英尺深)后,曾经留下详细的记录。房间的墙壁上还可以看到罗马人占领埃及时的涂鸦,显然当时人进出这房间相当频繁。但是从西面往下的通路,大约2/3的地方,有一个秘密入口机关,因为设计过分地精巧,所以一直到19世纪都没有被人发现,也因此从来没有人通过这个机关,进入过金字塔的另外这边③。
  打开机关的入口,立刻进入一条如水井一般窄而深的通道,全长160英尺左右,几乎纵向地穿入地基和大金字塔内部20层的石灰岩石块,一直到大甬道的起点,与主要内部走廊系统会合为止。虽然也有学者曾经做过各种大胆的推测,不过我们至今仍看不出来,为什么古埃及人要在大金字塔内建造一条如此奇特的纵坑,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坑洞的确为古埃及人在建金字塔的同时建造,而非盗墓者在后来挖掘出来的④。果真如此的话,是否有可能盗墓者发现这条隐秘的通路,而将王殿及王后殿内的宝物一扫而空?
  这当然是一个可能。但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此种可能性非常小。
  例如,井穴上方出口,牛津的天文学者约翰·格理维斯(John Greaves)1638年曾进入过,但仅下了60英尺就无法继续了。1765年,另外一个英国人,纳坦尼尔·达魏生(Nathaniel Davidson),往下走了150英尺后,因遭遇到大量的沙石无法前进,只好退出。1830年,意大利冒险家卡维利亚(G.B.Cavghia)也因同样的问题,到达相同的深度。但是意志坚定的卡维利亚并不就此知难而退,他雇用了阿拉伯工人,开始清理坑洞中的碎石,希望能够看到下面的东西。在几乎要得恐狭室症的环境内猛挖了几天后,他果然发现了一条往下的纵向通道。
  从这样一条被废物塞满的狭小通道,有可能将传说中第四王朝最伟大的法老的全部宝藏都搬运出去吗?
  这条如水井一般的纵穴,就算没有被碎石瓦砾掩埋,从下到上都非常通畅,但是以它只有3英尺的宽度,以及在好几个地方几乎完全垂直的条件下,能够通过它运出去的,顶多只是古代帝王典型坟墓中宝藏的零头罢了。
  至少,公元820年,玛门总督和他的手下打开大金字塔时,显然期待里面会有许多厚重、大件的宝物。因为在外观上不如胡夫王金字塔甚多的后期图坦卡门(Tuankhamen)王坟,打开时都找到许多神像、神器等宝物,怎么会想到胡夫王坟墓内却什么也没有?卡夫拉的金字塔内也是一样。如果有盗墓者的话,这两个坟的盗墓者必定是历史上惟一的一个,能把坟墓清得一干二净,连一片碎布、一块陶片、一个不要的人像雕塑、一件遗漏的珠宝首饰,都没有留下。留下的只是光秃秃的墙壁与地板,和一口连盖子都没有阖上的石棺。
   
不一样的陵墓
  时间已过早晨6时。阳光从胡夫王和卡夫拉王的金字塔顶上注下,将金字塔染成了淡淡的粉红色。曼卡拉的金字塔比另外两个金字塔要矮上200英尺,在我和桑莎通过西北角,往周围沙漠的沙丘方向走去时,它仍然躲藏在阴影中。
  盗墓者之说萦绕在我脑中不去。我惟一能够想出支持确有盗墓者说法的“证据”,便是坟墓内空无一物,连木乃伊都一并不见了。但是这说法的前提是,坟墓内必须先有东西,才能够被盗。其他,尤其是金字塔内现场的所有证据,明白地显示出来的是,其实从来就没有盗墓者进入过金字塔,不仅因为纵向坑道太狭窄,真正的宝物无法通过,更因为胡夫王的金字塔有一项非常大的特色:在回廊或通道或房间的墙壁上,我们看不见任何的碑文或装饰。卡夫拉王和曼卡拉王金字塔的情形也相去不远。换句话说,三座外形伟大、令人惊异的金字塔内,竟然没有一个文字称颂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