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志#2005读者合订本-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十天,驯兽师、学徒、老虎和笼子全都不见了。老虎变成了国民,笼子即是城市。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5期









利用自私
  作者:陆勇强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在露天游泳池中做了一个有趣的试验,故意安排不同的人溺水,然后观察有多少人会去营救他们。结果耐人寻味。在长达一年的试验中,当白发苍苍的老人“溺水”时,累计有20人进行了营救;当孩于“溺水”时,累计有32人进行了营救;而当妙龄女子“溺水”时,营救人员的数字上升到50人。

  心理学家称,这个试验可以证明人性中有自私的倾向。虽然同样是救人,但他们在跳下水的那一刻,我知道他们心里在想些什么。

  这个试验让人想起一个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一位职工平时十分吝啬,公司举行募捐什么的他最多出1元钱。但令人奇怪的是,最近他和浙北山区的一位贫困学生结成助学对子,他一次性就拿出了1000元。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基于自己利益”的潜意识倾向,说白了,许多人同时捐助一个人和一个人捐助一个人,当然是后者更具有成就感和具有期待回报的可能性。

  人是“自私动物”,这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认识和利用“自私”,而不是逆“性”而为。

  一座城市的郊区有一座水库,每年夏天都吸引大批游泳爱好者前去游泳。而水库是城市自来水工厂的重要取水源,为了保持水源的清洁卫生,自来水厂在库区竖了许多“禁止游泳”的牌子,但效果并不理想,人们照游不误。

  后来自来水厂换了所有的禁止类的标语,公告牌上写着:“你家用的水来自这里,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保持清洁卫生。”结果,库区中的游泳者就鲜见了。

  人性之私,我们不容回避。我们要做的就是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需要无私奉献,但事实上,生活中的许多事儿都因为只强调“无私”而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本文摘自《读者》2005年第5期









另一种生活是可能的
  作者:廖晓义

  不久前,一个中学生问我:为什么我们总说谁谁 〃哈韩〃、〃哈日〃,可却从来听不到有谁是〃哈美〃的?然后他自己回答说:这是因为,我们大家都在〃哈美〃呀!

  现在几乎谁都不能否认以汽车为标志的美国文化正在渗入和统治我们的生活:私车,私房梦,美国式的空调病,广告,美国式的娱乐和奢华消费……

  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美国是一个人口只有中国 1/5、人均资源5倍于中国的国家,是一个靠各种手段来获取世界有限资源的国家,是一个温室气体排放排名世界第一,而不愿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国家。

  现在威胁中国未来文化和生态最大的危险除了低效率和高耗能的生产方式外,就是美国的高消耗生活方式。美国生态学家布朗先生说: 〃如果有朝一日,中国的每个家庭都拥有一部汽车,或者有一些家庭拥有两部汽车,就像今天的美国那样,那么中国每一天将需要8000万桶石油,而目前世界每日石油的产量才为7400万桶。〃有了车就要修路,根据布朗的测算,假定中国每个家庭都拥有汽车,那么为了提供所需要的道路和停车场,要占用大约1600万公顷的土地,相当于中国稻田面积的一半。修路不仅使大量的原生生态遭到破坏,而且造成了一个失地农民的群体。

  当中国模仿美国的封闭式空调建筑,把夏天变成冬天,冬天变成夏天的时候,中国对能源的消费将提出惊人的要求。在 2003年,中国的GDP占世界GDP的4%,但是煤的消耗却占世界煤消耗量的30%。在继续掏空地下煤层的同时,人们把目标瞄准了我国的河流,跑马圈水般地筑大坝。虽然未来学家们这之前曾经警告过,在21世纪,谁拥有更多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谁就拥有未来竞争的主动权。然而现在大的水电工程毁掉的,恰恰是不可再生的生物基因库。这里,除了少数电力集团的利益驱使之外,我们的〃哈美〃情结则是一只更强大的驱动轮。

  〃你们现在有钱了,但你们的贸易公司却把我们的热带雨林给毁了〃.〃地球村〃的一位工作人员在印度尼西亚出差时,当地的一位环保人士这样怨恨地对她说。近年来,中国室内的过度装修导致中国的木材贸易量在周边国家里迅速地扩大,显然这是学习美国生活方式所带来的其他众多问题中的一个。般地说中国人要跟美国的生活模式走下去,有专家计算过,如果这样,有一天不仅是我们自己的生态系统会崩溃,而且是整个地球都难以支撑。美国文明的—个误区就是假定地球资源是无限的,而我们的哈美情结的一个误区就足忘记了我们生态的支撑能力。

  气候变暖的话题已不再是科学家的假说。两年前我到祁连山下采访,那里的牧民都知道,山顶上的积雪一年比一年少,是气候变暖的结果。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一项最新报告,近四十年来,整个青藏高原冰川面积缩减了约 6860平方公里。在过去的100年里,全球气温上升了0。6度至0。7度,未来100年内全球平均气温有可能上升1。4度至5。8度!气候变化一方面加剧了干旱和水资源短缺,甚至江河断流;另一方面的威胁是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到2050年,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上四分之一的植物与动物消失,这将是自恐龙灭绝以来全球的最大一次物种灭绝。随之而来的是物种变异和传染病的增加。

  这巨大的灾难是从哪里来的呢 ?它从人类的生活中来!温室气体的来源,机动车排放二氧化碳占1/3、热电厂的燃煤占了1/3、各种商用和民用住宅的耗电占了1/3。世界银行和中国专家在1999年的《环境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到,如果按照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速度发展下去,到2050年的时候,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包括广州在内的中国34个沿海城市将会被淹。

  今年 8月,我随一个环保考察团来到巴西的库里蒂巴,亲眼看到了举世闻名的快速公交系统。它向我们展示了在迅猛发展私人汽车这条刺激经济发展的国策之外,一种能与环境、人和谐可持续的城市交通是可行的。

  这是一条公交专用的快速通道,担负着整个城市 50%以上的交通需求。交通密封的道路设计既保证了公交车的专属权,也不会干扰到其他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整个城市的各条线路,与这条快速公交相连,构成了一条方便、快捷的公交网络。快速公交系统每天的运输量几乎达到了100万人次,而且它的投资却只相当于地铁投资的1/20到1/10。

  荷兰阿姆斯特丹则是以自行车便利而著称。荷兰只有 1500万人口,但是自行车保有量有1600万辆。在这里,从部长、市长到市民都是自行车族,骑车既便利也是一种时尚。2003年我在这里拍片时采访了这里的自行车协会,他们在城市规划中有很强的发言权,保证自行车族的路权。荷兰的自行车道不仅仅是主干道旁边的一条路,可以说荷兰交通的全程就是一个自行车道联成的网。自行车可以上轻轨、上火车,以解决长途和速度的问题。

  由于这里公共汽车有专用道,出租车如果买了专门的黄卡,也可以上公车道。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们,这里打车的人很多,因为开私车停车费极高。对于那些乐于开私车、不在乎停车费的大老板,他们还是没有打车快捷,因为私车是没法买黄卡走快车道的。如此这般控制私车的保有量,也减轻了对空气的污染。

  在国外,我经常看到公交族和自行车族们是如何引以为荣的。2000年我在挪威拍片的时候,一位挪威朋友开自己的车来帮忙,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向我们解释说,他虽然有车,但是只有在假期或周末时才用,平时是不开车的,让我们不要误会。跟挪威的朋友们在一起时,总是乘坐公共汽车,要不就是走路。在奥斯陆生活的人,半个小时的步行是家常便饭。一次在路上,就碰到下班步行回家的市长,他被我们顺便作了个电视采访。

  1998年,我在美国参加了4·22地球日活动,地铁运营长官和交通部的高官都到了现场,目的是解决修建自行车进地铁的通道问题。环保组织就地做宣传,打出的条幅是:骑自行车上班,并且给坚持骑自行车上班的人颁奖,称他们为〃自行车英雄〃。一位用蹩脚的中文自称〃自行车驾驶员〃的美国人对我说,美国没有自行车道,很糟糕,他们很羡慕中国有自行车道、自行车族有路权。不知当他们看到今天的中国自行车族们每况愈下的境遇时,会作何感想。

  与此同时,另一种建筑也已经出现在后现代的欧洲。在那里,节能建筑或者绿色建筑,正成为建筑业的新宠。悉尼市灌木之家海湾铁路站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采光。这个在奥运期间每小时的客流量达到 5万人的场所竟然不用照明灯。因为它的四周墙体全是由玻璃制成,透明敞亮,同时房顶的设计也可以保证最大限度的采光需要。

  在悉尼新闻中心大楼的顶部,一个锥形通风管道将楼内上方的热气吸走,便于周围冷空气的进入,从而达到自然通风。这个自然通风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空调的功能。悉尼奥运会建筑师罗伯特 ·裴瑞告诉我说:〃人们现在正在设法远离密封的、依赖空调型的房间。他们希望打开窗户,希望更为自然的生活方式。这不再是少数人的想法,而是许多客户的要求。〃

  悉尼的运动员村共有 665座房子,每一个房顶上都有太阳能板,这使运动员村成为澳洲最大的太阳能使用区。朝阳的那面墙完全由玻璃和厚厚的百叶窗组成,房间的采光极好。加上有太阳能等设施,每个住户可以节省50%的能源支出,因5000年来的中国天人合一思想告诉我们:实际上,长期以来人类都是以不同于今天的美国方式生活着。此在运动员走之后,它们作为商品房出售时,还卖得挺好。这是我在澳大利亚拍片时亲眼所见。

  在荷兰,我在当地能源专家的陪同下,走访了欧洲最大的一个太阳能居民区,一千多户人家住在这里,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它就像一个小型的发电站,除了自己用,还把多余的能量卖给电力公司。荷兰的环境部本身就是一座节能型绿色建筑范例,据说该建筑的节能效益足以补偿为修建该建筑节能达标时所用的全部费用。海牙市政厅的墙体几乎全是玻璃,据说不仅仅是采光节能的功能,更有 〃政治透明〃 的含义。

  绿色建筑通常有几个特点:风能或太阳能提供的热水和照明系统建造通风体系和采光及遮光体系,以减少空调的使用;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使用分水供应系统;使用无毒无害和可回收的建材等等。

  今年 6月,我参加了在德国波恩举办的世界可再生能源大会,目睹了德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诸多成就。2000年德国颁布可再生能源法,要求每个消费者必须使用一定比例的绿色电力,从而创造了可再生能源的巨大市场。德国的许多风能发电场就建立在农田庄稼地里,当地农民与风能公司入股分红,分享风力发电卖给电网的效益。2003年,德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总产值达到100亿欧元,其中风能占到47。9%,生物质能占28。6%,为社会创造了13。5万个工作岗位。

  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贫乏而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专家预测,全国风能资源约 2。5亿千瓦,如果全部开发出来,相当于目前中国电力的70%。中国的房地产发展迅猛,如果实现风能太阳能与房地产的联盟,无疑会缓解能源与环境的压力,还可以拉动西部风能太阳能资源密集地的就业和扶贫。

  为节约能源,普通人也有很多事情可做。比如购物时选购节能产品,当你购买了环保产品时,实际上就是把你手中的钞票变成选票投给了绿色产业,比如少用空调或适度使用空调;比如使用节能灯,据照明专家介绍,如果全国的荧光灯都换成绿色节能灯,我国一年年的节电量将达到 2000亿度。节约每—度电,如同节约一滴水,这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环保时尚。 1度电可以为我们做什么呢?可以点亮25瓦的灯泡40个小时;可以使一台普通电扇连续运行15个小时,可以将8公斤的水烧开,可以看10个小时的电视节目等等。在2l世纪,一个人的环境意识意味着这个人的文明教养,就像环境质量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尊严和力量。

  近一百年来,中国人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