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疑惑,使他正确受持法义。既然了知法义,由利行劝导令修善行。若自不修,如何教他?自若实行,与他同事,使他信受,便思维教我等所修之善,彼自亦修,若修此善,定能使我获得安乐。这样,先前未修行的人就开始修行,已经修行的,可令修行坚固不退,因此,需要同事。如《经观庄严论》云:“能利他方便,令取令修行,如是令随转,四摄事应知。”
或者,由四种作业来决定四摄。以布施使他成为闻法的法器,让他对法师生起欢喜;以爱语使他产生信解,对法义断除疑惑;以利行使他依教奉行;以同事使他修行不退,长期住于修行之中。如《经观庄严论》云:“由初为法器,第二令胜解,由三使修行,第四成净修。”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菩萨所摄成熟众生相续的方便法均归纳在四摄当中。如《经观庄严论》云:“四摄于三世,恒时摄众生,成就众生道,非余唯四摄。”此四摄体,世尊于余处说二摄,即财摄与法摄。四摄归纳于二摄当中,布施归于财摄,爱语、利行、同事归于法摄之中。如《经观庄严论》云:“四体说二摄,财摄及法摄,财一法有三,次第摄四摄。”无著菩萨于《经观庄严论》云:“由诸波罗蜜多能自成熟一切佛法,由诸摄事,能成熟他一切有情,当知略说菩萨一切善法作业。”
子四、摄义
通过菩提心摄持,一切直接或间接利益度化众生的行持可归纳在四摄法中,以四摄法摄持并成熟众生相续。
戊二、与三律仪有关的学处
分三:一、观待正品与违品而作取舍;二、依止正知正念不放逸的方便而护其心;三、一切行为以善法度时之学处。
己一、观待正品与违品而作取舍
颂曰:学修一切正品断违品。
学修正品,即:未生起的善业令生起,已生起的善业令坚固,未断除的违品应断除,已断除的违品不令生起。《集学论》云:“以何法不成堕罪,此法之关键需了知。”菩萨学基础的关键在何处呢?《集学论》云:“自己的身体与受用及一切善根对有情无有吝啬,并要增长此善法。”也就是说,将凡夫所执著的身体、受用及所积一切善根福德作布施、护持、清净、增长。如此所说四法包含了菩萨一切律仪。那么如何修持呢?初学者需保持身体、受用及善根,不令毁坏,资粮道与加行道要使其清净,一地至七地的菩萨主要修布施舍弃,八、九、十地则令其增长。详细请阅《集学论》清净品、护受品、增长品等。
此颂把《集学论》中的修法次第以窍诀方便作了圆满归纳。也就是说,对修学无上正等正觉的一切善根,未生者令生起,已生者令增长,通过勇猛清净的意乐精进三门行持,并且一缘安住于善法,住于三摩地中。与此相反,对修学无上正等正觉的违品不善法,未生者令不生,已生者令断除,亦能以勇猛清净意乐精进断除不善。
已发菩提心者,保持菩提心并令稳固增长,也就是护持饶益有情戒。如《入行论》云:“故吾当善持,善护此道心,除此护心戒,何劳戒其余?”护持菩提心不失坏的方法,也就是安住在愿行菩提心一切正品的学处,清净障碍菩提心的垢障,远离一切违品不善之心,修持遮止学处。令善根增长的方便即是把自己的安乐与众生的痛苦相交换,修持自他相换法,这也是正品的学处。《入行论》云:“若不以自乐,真实换他苦,非仅不成佛,生死亦无乐。”
己二、依止正知正念不放逸的方便而护其心
颂曰:恒依正知正念不放逸。
菩萨常护身心,不忘记善所缘之正念,即是不舍正念。以正知观察自相续中是否产生烦恼,自己的身口意三门是否清净。于是非取舍处不松懈。不放逸是指谨慎地摄持三门,不造作恶业。若眼见色,不取色相,也不执取随形色的妙好,是护眼根。若不护眼根,则依邪妄损恼余根,不善心便随之流转。同样,护持余根,耳所闻声,鼻所嗅香,舌所了味,身所著触,意所缘法都不取相,也不执取随形妙好。若护意根不随法相流转,则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不远离禅观,从而手足无动摇,口无杂言,亦无戏笑,诸根不乱,三业寂静。因此,如《文殊庄严国土经》云:“菩提道根本就是不放逸。舍利子,放逸者,声闻之道亦不能成就,更况无上菩提正道。”《月灯经》云:“如我所说诸善法,谓戒闻舍及忍辱,以不放逸为根本,是名善士最胜财。”《入行论》云:“合掌诚劝请,欲护自心者,致力恒守护,正念与正知。”龙树菩萨于《亲友书》云:“佛说不放逸,是无死甘露,故汝为增善,恒应不放逸。”
己三、于一切时中行持善法的学处
颂曰: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中,
犹如华严清净之行品,
所作相应以句发善愿。
总的来说,于一切时中观察身口意三门,不失坏正知正念来行持四种威仪:走路时,眼视一木轭地;遇到他人,面容当慈善,呈微笑,以柔和语予以问候;坐时,以金刚跏趺座安坐行持讲闻等善法;吃饭时,忆念三宝,行上供下施,吃时应断贪心,为养活这个身体及体内诸虫等而食,为修禅定而食,当知量而食。食毕,结斋回向;卧时,应当右侧正卧,犹如释迦牟尼佛涅槃时,头向北,面向西,狮子卧式,同时观想三宝在自己的头面前方,观想死亡无常,当勤精进,观想光明,安住于法性光明本性中休息,忆念醒后要做的善业。早晨醒来后,忆念三宝,发菩提心。若在梦中造恶业,醒来当立即忏悔,若在梦中行善业,醒来当随喜。种种威仪以成办自他二利来度时光。如《经观庄严论》云:“异根于异处,异作有异行,凡是诸所作,回以利众生。”也就是说,菩萨随眼等诸根所作种种威仪业行回向利益众生。凡有所行,与事相应及以相似,皆发善愿回向一切众生。尤其身行种种威仪。如《华严经·净行品》所讲,心发善愿,口念偈颂回向众生:“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害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毁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坏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退转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可动身语意业?云何得殊胜身语意业?云何得清净身语意业?云何得无染身语意业?云何得智为先导身语意业?云何得生处具足,种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无畏具足,觉悟具足?云何得胜慧,第一慧,最上慧,最胜慧,无量慧,无数慧,不思议慧,无与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说慧?云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缘力,所缘力,根力,观察力,奢摩他力,毗钵舍那力,思惟力?云何得蕴善巧,界善巧,处善巧,缘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无色界善巧,过去善巧,未来善巧,现在善巧?云何善修习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空、无相、无愿?云何得圆满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黎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及以圆满慈悲喜舍?云何得处非处智力,过未现在业报智力,根胜劣智力,种种界智力,种种解智力,一切至处道智力,禅解脱三昧染净智力,宿住念智力,无障碍天眼智力,断诸习智力?云何常得天王、龙王、夜叉王、乾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护,恭敬供养?云何得与一切众生为依为救,为归为趣,为炬为明,为照为导,为胜导,为普导?云何于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为最胜,为妙、为极妙,为上、为无上、为无等、为无等等?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告智首菩萨言,善哉,佛子,汝今为欲多所饶益,多所安隐,哀愍世间,利乐天人,问如是义。佛子,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当如普贤,色相第一,一切行愿,皆得具足,于一切法,无不自在,而为众生第二导师。佛子,云何用心能获一切胜妙功德?佛子,
菩萨在家 当愿众生 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孝事父母 当愿众生 善事于佛 护养一切。妻子集会 当愿众生 怨亲平等 永离贪著。若得五欲 当愿众生 拔除欲箭 究竟安隐。妓乐聚会 当愿众生 以法自娱 了妓非实。若在宫室 当愿众生 入于圣地 永除秽欲。著璎珞时 当愿众生 舍诸伪饰 到真实处。上昇楼阁 当愿众生 昇正法楼 徹见一切。若有所施 当愿众生 一切能舍 心无爱著。众会聚集 当愿众生 舍众聚法 成一切智。若在厄难 当愿众生 随意自在 所行无碍。舍居家时 当愿众生 出家无碍 心得解脱。入僧伽蓝 当愿众生 演说种种 无乖诤法。诣大小师 当愿众生 巧事师长 习行善法。求请出家 当愿众生 得不退法 心无障碍。脱去俗服 当愿众生 勤修善根 舍诸罪轭。剃除鬚发 当愿众生 永离烦恼 究竟寂灭。著袈裟衣 当愿众生 心无所染 具大仙道。正出家时 当愿众生 同佛出家 救护一切。自归于佛 当愿众生 绍隆佛种 发无上意。自归于法 当愿众生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自归于僧 当愿众生 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受学戒时 当愿众生 善学于戒 不作众恶。受阇棃教 当愿众生 具足威仪 所行真实。受和尚教 当愿众生 入无生智 到无依处。受具足戒 当愿众生 具诸方便 得最胜法。若入堂宇 当愿众生 昇无上堂 安住不动。若敷床坐 当愿众生 开敷善法 见真实相。正身端坐 当愿众生 坐菩提座 心无所著。结跏趺坐 当愿众生 善根坚固 得不动地。修行于定 当愿众生 以定伏心 究竟无余。若修于观 当愿众生 见如实理 永无乖诤。舍跏趺坐 当愿众生 观诸行法 悉归散灭。下足住时 当愿众生 心得解脱 安住不动。若举于足 当愿众生 出生死海 具众善法。着下裙时 当愿众生 服诸善根 具足惭愧。整衣束带 当愿众生 检束善根 不令散失。若着上衣 当愿众生 获胜善根 至法彼岸。著僧伽黎 当愿众生 入第一位 得不动法。手执杨枝 当愿众生 皆得妙法 究竟清净。嚼杨枝时 当愿众生 其心调净 噬诸烦恼。大小便时 当愿众生 弃贪嗔痴 蠲除罪法。事讫就水 当愿众生 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洗涤形秽 当愿众生 清净调柔 毕竟无垢。以水盥掌 当愿众生 得清净手 受持佛法。以水洗面 当愿众生 得净法门 永无垢染。手执锡杖 当愿众生 设大施会 示如实道。执持应器 当愿众生 成就法器 受天人供。发趾向道 当愿众生 趣佛所行 入无依处。若在于道 当愿众生 能行佛道 向无余法。涉路而去 当愿众生 履净法界 心无障碍。见昇高路 当愿众生 永出三界 心无怯弱。见趣下路 当愿众生 其心谦下 长佛善根。见斜曲路 当愿众生 舍不正道 永除恶见。若见直路 当愿众生 其心正直 无谄无诳。见路多尘 当愿众生 远离尘坌 获清净法。见路无尘 当愿众生 常行大悲 其心润泽。若见险道 当愿众生 住正法界 离诸罪难。若见众会 当愿众生 说甚深法 一切和合。若见大柱 当愿众生 离我诤心 无有忿恨。若见业林 当愿众生 诸天及人 所应敬礼。若见高山 当愿众生 善根超出 无能至顶。见棘刺树 当愿众生 疾得翦除 三毒之刺。见树叶茂 当愿众生 以定解脱 而为荫映。若见花开 当愿众生 神通等法 如花开敷。若见树花 当愿众生 众相如花 具三十二。若见果实 当愿众生 获最胜法 证菩提道。若见大河 当愿众生 得预法流 入佛智海。若见陂泽 当愿众生 疾悟诸佛 一味之法。若见池沼 当愿众生 语业满足 巧能演说。若见汲井 当愿众生 具足辩才 演一切法。若见涌泉 当愿众生 方便增长 善根无尽。若见桥道 当愿众生 广度一切 犹如桥梁。若见流水 当愿众生 得善意欲 洗除惑垢。见修园圃 当愿众生 五欲圃中 耘除爱草。见无忧林 当愿众生 永离贪爱 不生忧怖。若见园苑 当愿众生 勤修诸行 趣佛菩提。见严饰人 当愿众生 三十二相 以为严好。见无严饰 当愿众生 舍诸饰好 具头陀行。见乐著人 当愿众生 以法自娱 欢爱不舍。见无乐著 当愿众生 有为事中 心无所乐。见欢乐人 当愿众生 常得安乐 乐供养佛。见苦恼人 当愿众生 获根本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