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净土圣贤录易解_慧律法师着-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示现分别居住在污秽的世界和清净的国土。然而探究诸佛圣人的本意,难道只是以娑婆世界,丘陵坑坎、五趣杂居、土石诸山、秽恶充满,如此浊恶的世界来令人厌离;而以极乐国土,黄金为地,七宝行树高耸参天,楼阁宫殿具足七宝,莲华盛开四色交映,这些美妙的境界来令人欣愿而已吗?实在是因为,初发心入于佛道的众生,忍力仍未深厚,必须凭借著净土的因缘,以为增上进步的助力!

 

何以故?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已经灭度,弥勒佛尚未下生;而极乐国土,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娑婆世界,观音、势至,只闻其圣名而无能亲近;而在极乐国土,观音、势至两位圣人,时时能够亲近而为殊胜的善友。娑婆世界,诸魔竞相兴起,恼乱所有的修行人;而在极乐国土,大光明的境界之中,决定没有魔恼之事。娑婆世界,邪恶的音声到处扰乱,女色妖冶而多欲;极乐国土,水鸟树林,皆宣妙法,正报清净庄严相好,没有女人苦恶之身。凡是修行人增上善缘的圆满具足,再也没有如西方净土那样殊胜的了。然而信根浅薄的人,却偏偏生起怀疑毁谤。

 

我个人曾经这样思惟讨论,此娑婆世界的人,无不厌恶俗家的喧噪烦恼,欣慕清净寺院的安宁寂静。因此如果见到有人舍世俗之家而出家,则会不断地鼓励赞叹。如今娑婆世界的痛苦,何止是俗家的喧噪烦恼而已;极乐国土的优游快乐,又岂只是相当于寺院的清净寂静而已呢?所以明知道出家生活的优闲安适是美好的,而却不愿意往生更殊胜的极乐净土,这是第一个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

 

在此娑婆世界,跋涉万里艰辛勤苦,遥远地寻求善知识,就是为了开发本性明了心地,决择正法超脱生死。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无论色身、心力以及庄严净土的功业都非常殊胜,再加上愿力宏深,只要一听闻到阿弥陀佛演说的圆顿法音,则所有众生无不明了契悟无生法忍,既然愿意辛勤地参访善知识,而却不愿意往生净土亲见弥陀,这是第二个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

 

广大丛林僧众云集的道场,是大家乐于亲近安居的地方,而人众较少的道场,人们则不愿意依止亲附。如今极乐世界之中,一生补处的等觉菩萨,其数甚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既然想要亲近丛林,而却不欣慕仰望和极乐世界的清净大海众俱会一处,这又是第三个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

 

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最长的寿命不过百岁而已,而童年无知、年老时又衰残糊涂,疾病间杂、以及昏沉睡眠等等,又占了一大半的时间。虽然是菩萨,投生在这个浊恶的世界,仍然有隔阴之迷,而声闻也还有出胎的昏昧失忆。那么人一生当中如此寸金难比的宝贵光阴,十分之中几乎消失了九分,未到不退转的境界时,轮回生死的痛苦,实在令人恐惧寒心。反之,极乐世界众生生者皆是寿命无量,只要一旦托质莲华的花苞,就再也没有死亡的痛苦,同时在修行的道路上,相续而没有间断,直捷了当一直到证得无上菩提为止。所以往生净土就可以获得阿鞞跋致,而成佛的日子,也决定可以指日期待。有人愿意痛苦流转于娑婆世界,短暂幻灭的生命,而竟然不愿意往生极乐净土,受无量寿命的快乐,这是第四个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

 

如果能够位居不退转之地,证得无生法忍的果地,虽然在欲望诱惑的境界也没有欲望之心,居住在尘垢之中而不为尘垢染著,有这样的能力,才能兴起无缘大慈,运行同体大悲,回入娑婆尘劳,和五浊恶世的众生同事共处而随缘度化。如果是那些对佛法稍有浅薄见闻、有一点简单的智慧,或者稍微与少许的善法相应,便自称永远跳出四生的流转,高升超入十地菩萨的境界,便诋毁呵斥极乐净土,而却耽恋沉溺在娑婆五欲的世界之中。等到死亡时闭起双眼,毫无所得的空自归去,然后宛转流浪于六道之中,与牛、马等畜生并肩而卧,或者渐渐地步入地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根器的人,却想要自比于大乘权巧示现的大菩萨,这是第五个令人感到疑惑不解的地方。

 

因此经典说:“应当发愿,愿生彼国。”那么如果不相信诸佛真心诚意的劝诫言语,不愿意往生西方极乐净土,这岂不是迷惑颠倒吗?如果能相信诸佛诚实之言而求生净土,则三界的系缚不能拘束,世界的成住坏空也不能伤害,永辞人间的八苦,没有天上的五衰。极乐世界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阿弥陀佛只有开示一乘究竟之义理,决定没有三乘的教法。归依自性一体三宝,刹那之间遍至十方奉事如来,一旦亲蒙佛光照触身体,万千的尘惑自然暗暗地消亡。

 

在极乐世界里,以如来的法味资养心神,六种神通顿时具足。三十七品助道妙法,应念之间都能圆满成就。三十二种随类应化身,周遍十方刹土度化一切众生,周游旋绕于六道众生之间,普遍地教化各种根机的有情。不动一个心念,而遍行种种三昧妙用,遍洒正定之水于三千大千世界,引导众生出离三界火宅,自利利他,皆悉圆满。因此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实在是解脱的要门,乃是修行的捷径。所以,凡是了义的大乘佛法,无不指归净土。无论以往的贤哲乃至将来的圣人,自己和他人都要发愿往生,这是因为凡是要度化别人,先必须要能够自度的缘故。

 

呜呼!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只要一失人身,恐怕就要万劫深深地懊悔。因此今日我率领大海众,各念阿弥陀佛,百声千声,乃至万声,回向所有一同修习净土法门殊胜因缘的众生,愿生彼国极乐世界。并私自地期望莲池胜会,在黄金为地的净土中宣扬张明佛法的佛菩萨众,能以清净的光明照耀资助我们,使我们必定达到往生净土的愿望。如此顺水行舟,再加上船桨划行之功业,即使是十万亿国土之遥远,也不必再多作无益的劳苦,就可以轻易地达到。’宗赜有一天梦到一位戴著黑色头巾的白衣居士,风姿相貌清新美妙,约三十岁左右,拱手作揖向宗赜说:‘我想要加入莲华胜会,请帮我书写一名席位。’

 

宗赜因此取出莲会的名录,问说:‘请问是何姓名?’回答:‘普慧。’宗赜帮他书写入会后,这名白衣又说:‘我的家兄也请求书写一个名位。’宗赜问:‘令兄何名?’答说:‘普贤。’才一说完,就隐没不见了。等到宗赜梦醒之后,告诉诸位长老大德说:‘《华严经》(离世间品),有普贤、普慧二大菩萨,辅助宏扬佛法,我今日建立莲华胜会,一同期愿往生西方,感得两位大士暗地相助,因此决定就以此二大菩萨为莲华胜会的会首。’于是远近的众生都向往而受教化。(莲宗宝鉴。乐邦文类)

 

宋 元净

 

元净。字无象,俗姓徐,杭州於潜人(浙江临安县),十岁时出家。年纪稍长时,亲近学习于慈云遵式大师。慈云往生后,又奉事明智法师为师,听闻明智讲解止观的义理之后,悟入了第一义谛。元净应太守吕臻的邀请,住持大悲阁,赐号为“辩才”。后来迁移主持上天竺寺,不久就退隐于终南山的龙井寺。当时的贤者如苏轼、赵捴玻己苎瞿皆坏某绺叩滦泻推确绶叮糯蔚乇硎境蒲镌尢尽:罄从纸诱屏樯剿麓仍谱袷降慕蚕捣ú欢先找刮藜洹�

 

元净平日时常精修净土法门,从来不曾稍微停止休息。曾燃指供佛,总共有左手三指右手二指,曾经祈祷观音大士放光,光明随即出现。有一天,和僧人熙仲一起用斋时,熙仲看见元净的眉毛之间有光芒如同萤火,于是用手捉取,得舍利子数粒,后来常常有人在他睡卧的地方捡到舍利子。

 

元净将要示寂时,进入方圆庵静坐,谢绝宾客,停止饮食,告诉僧人道潜说:‘我净土的功业已经成就了,七日之后无有障碍,我往生的愿望就可以达到了!’等到第七天,说出偈颂开示大众,然后右胁卧而往生,时年八十一岁,当时为北宋哲宗元祐六年(西元一○九一年)九月的最后一天。(佛祖统纪。乐邦文类)

 

宋 从雅

 

从雅,浙江钱塘人,最初跟随海月辩法师,学习天台止观,后来又入终南山天王院,诵《法华经》五藏(即二万五千二百四十卷),《金刚般若经》四藏(即二万零一百九十二卷),《阿弥陀经》十藏(即五万零四百八十卷),礼拜舍利塔一千遍,释迦牟尼佛三十万拜,阿弥陀佛一百万拜,佛号五千万声,礼拜《法华经》一字三拜者有三次。一心期愿往生净土,一生之中坐不背西。安徽无为县的杨杰,著述极乐世界赞三十首来赠送给他。从雅为了要发起众人的信心,因而在净住寺画九品三辈往生图,并且刻杨杰的称赞净土诗于石碑上,有人向朝廷上奏从雅的高尚道行,于是赐号为“法宝”。有一天,毫无疾病,面向西方趺坐而往生,此时天乐鸣空,室内有异香。(佛祖统纪)

 

宋 可久、勋公、徐道姑、孙十二郎

 

可久。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明州(浙江宁波市)。时常持诵《法华经》,愿生西方极乐净土,人们号称他为“久法华”。北宋哲宗元祐八年(西元一○九三年),年八十一岁,坐著往生,过了三天,又醒过来告诉别人说:‘我已经游历了极乐净土,见到种种的殊胜境界,都与经典记载的完全相符契合。凡是在此娑婆世界修行净业的人,在极乐世界莲华台上,都已经标示了姓名。我看到标金台的,一个是四川成都广教院的勋公,一个是明州的孙十二郎,一个是可久。标银台的,一个是明州的徐道姑。’说完,又坐化往生。五年后,徐道姑命终,异香满室。十二年后,孙十二郎往生,天乐盈空。可久所说的话都应验了。(净土文)

 

宋 择瑛

 

择瑛。俗姓俞,严州(浙江)桐江人,出家于杭州的寿宁寺,北宋神宗熙宁年间(西元一○六八~一○七七年),参学于神悟处谦法师,深深悟入止观的法门。曾经因为阅读《不二门论》、《金刚錍论》,而不睡不眠达几个月。当湖(浙江平湖县东门外)地方的鲁姓人氏,建立一座寺院来迎请择瑛住持,于是在当湖一带大大地广施佛法。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遨游于杭州、秀水、苏州、太湖之间。曾经作往生净土十愿文:‘愿我永离三恶道,愿我速断贪嗔痴,愿我常闻佛法僧,愿我勤修戒定慧,愿我恒随诸佛学,愿我不退菩提心,愿我速见阿弥陀,愿我决定生安养,愿我分身遍尘刹,愿我广度诸众生。’哲宗元符二年(西元一○九九年)春天,于杭州的祥符寺得疾。有一天,突然振奋起身倚靠著小桌子而面向西方,诵《阿弥陀经》,诵到卷终即往生。(乐邦文类。佛祖统纪)

 

宋 宗本

 

宗本。字无(吉+吉),俗姓管,江苏常州无锡人。出家后,参学于天衣义怀禅师,精进念佛而有省悟。后来居住在杭州的净慈寺。有一年大旱灾,湖泊井水都枯竭了,寺院的西边忽然涌出甘泉,并得到一条金鳗鱼,于是就在当地把它挖深为井。寺院僧众有千余人,就赖这口井水来汲取饮水度过干旱。

 

当时有一个张氏妇人,死了女儿,有一天晚上,她梦见女儿变成一条蛇。张氏醒来之后,在棺木下看到一条蛇,于是把它捉到宗本的寺院来,宗本即为蛇说法。过不久,又有一只黑色的蝉,盘旋飞翔在棺木上方,而原本那条蛇则不知去向了。张氏祝祷说:‘如果你是我的女儿,可以进入笼中,我再把你送到净慈寺去找师父。’说完,果然如她祈祷的,那只黑蝉自动飞入笼中,于是宗本又再次为它说法。当天晚上,张氏的女儿托梦说:‘我的蛇和蝉两种报身都解脱了!’母亲问说:‘生死轮回这件事,我现在相信这是实在有的,但是怎么样才可以免除呢?’女儿答:‘六道四生的众生,就如同井上的转轮一样不停转动,没有一个人可以免除,只有修习出世间法,才可以解脱,你何不去问净慈寺的住持和尚呢?’宗本一生修行明显感应的教化,大类都是如此殊胜的。

 

宗本曾奉诏入主开封的慧林寺,应皇帝的召请来问答佛法,都能符合皇帝的心意,因此赐号“圆照禅师”。宗本平时密修净土法门,当时雷峰寺的才法师,曾经神游净土,看到一座宫殿殊胜美丽,其中有人说:‘这是等待净慈寺宗本法师的。’又有资福寺的曦公,到慧林寺,顶礼宗本之后,供养金子然后离去。有人问他是何缘故?曦公说:‘我在定中看到一朵金色莲华,有人说是等待慧林寺的宗本公,其他还有莲华无数,说是等待那些被他度化的人。另外还有一些枯萎的莲华,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