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俱舍论疏-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無後可異。應無住異。有部師難住異相也。既無住·異。即汝所住異二相不遍有為。論。此不說住為有為相。經部答也。我第三言住異相者。不欲說住為有為相。但欲說異為有為相。
    論。其義云何。有部徵也。論。謂住之異至無不遍失。經部答也。謂住之異故。若有住必有異也。謂最後聲光等嗣前起故名住。此即名住最後聲光異其前念名為住異。即住名異故名住異也。非是待後剎那前方名異。亦非待後剎那前方名住。理必應然。只可後異前故名之為異。不可前異於後名之為異。若異於前異由於自。若異於後異乃由他。論。然此經中至生等別物。經部述經意也。即有為法本無今有名生。有已還無名滅。相續名住。即此前念後念不同名異。已顯有為之無常相。何用離其所相別有生等。論。云何所相法即立為能相。有部難也。若說色等本無今有等是有為相。即是所相立為能相。云何所相法即立為能相。論。如何大士相至理亦應然。經部引例答也。既大士等相不異大士等。故知有為之相不異有為。論。雖了有為至有生等實物。經部述經生等四相。雖不離有為然不即彼。雖了有為色等自性。而不能了先無今有生。今有後大滅。相續之住相。差別之住異。仍未知彼體是有為。故非色等即有為相。然非離彼色等生有生等實物。論。若離有為至復何非理。有部卻問。我立生等別有體性異其所相。有何非理。論。一法一時至許俱有故。經部示非理也。一一法上同時具有生等四相。即法生時應即滅等。同有體故。
    論。此難不然至而不相摺S胁客ㄒ病km體俱有用有前後。謂生作用令未生法生至現在。現在已生。豈須生相。由此生時非即是住·衰異·壞滅。論。且應思擇至有用無用。經部難也。未來法體未得為有。即生等相體亦非有。如何得說生相有用三相無用。論。設許至現在相。經部縱有未來難也。生相有用時不得是未來。生相已用時不得名現在。有部之宗約其作用辨三世故。正理論云。謂有為法若能為因引攝自果名為作用。若能為緣攝助異類是謂功能如前已辨。一切現在皆能為因引攝自果。非諸現在皆能為緣攝明異類。謂闇中眼或有功能被損害者。便於眼識不能為緣攝助令起。然其作用非闇所損。定能為因引當眼故。由斯作用功能有別。然於同類相續果生有定不定。攝引勢力名為作用亦名功能。若於異類相續果生。但能為緣攝助令起。此非作用但是功能。述曰。準婆沙問四大生等五因。為是因為是緣。一說是因。一說是緣。准此論意因是因緣。緣是增上。其因緣定有取果。取果作用定在現在。其增上緣攝助異類。於中有取果者。有非取果者。其取果者即是諸有為法住現在世。於增上果皆有取果用。其未來法及生相法功能雖是攝助。而非是取與准正理論上下文。一切取果皆是現在。此中說取自類果者據顯說也。一切法體住現在時。定能取果故無能障也。若因與果及增上緣攝助諸法即容有被障。如因暗障眼識不依根也。又餘一切有為住現在時。皆能取其自果名為作用。無力能遮不取果故。一切有為法住現在時。攝助異類即不決定。有法力能遮彼功能不得起故。如眼識等。此釋自類果者。即因緣所取皆是自類。論。又住等三至為名壞滅。經部宗難三相同時用也。論。諸說住等至剎那滅義。經部難也。若用前後。諸法生已經住·時異·時滅時。三時既別。應三剎那時之極少名剎那故。即摺陶f剎那滅義。
    論。若言至非異生非滅。經部難。住先用過也。住異滅相同時而生。因何住相先餘二用。
    論。若住力強至所衰壞耶又難。住力若強因何被其異滅。并其本法俱遭衰壞。論。若言住相至令無再用。又遮難也。若言住相同其生相不再用者理亦不同。法生不可更生生相無其再生。法住可令更住。如何住相不令再住。論。又誰障住用至何不於先用。又遮此住用暫有還無也。若異滅為障即力合強住應先住用。若力弱住故於後用。即不合能障於住也。論。又住用息至更無所為。又遮難也。若住不由有障暫用自息。即應法自然壞滅。何用異滅二相。論。又應一法至理不應有。又縱許有滅而破其異也。論。所以者何。有部徵也。所以一法不許有異。論。異謂前後至立異終不成。經部出所以也。若前一法說異不成。無所異故。若後異前即非一法。是故一法立異不成。正理論云。諸對法者。於法自體差別用中立有異名非唯自體。謂有為法於自體中。能引自果作用名住。即此作用衰損名異。此住及衰無容自有。應有別法住·令衰。此二之因即住·異相。於斯正理何不忍歟。又云。非正生位立有異名。作用爾時未衰損故。即由此理立住·異名。此能衰損引果用故。由法作用被衰損時方此自果。由因被損後果生位漸劣前因。故果漸劣由因有異。此果剎那復由俱起異相為緣令衰損故。復能為後果漸劣緣。如是一切有為相續。剎那剎那令後後異。故前前念有異義成。此義既成應為比量。謂見最後有差別故。前諸剎那定有差別。若爾相續漸增長時應無異相。不見異故。無斯過失。住相爾時由外緣助。勢力增強摧伏異故。論。雖餘部說。已下破正量部。彼執色法有二緣滅。一內滅想。二外滅緣。心法唯內滅相。不待外緣。剎那即滅。先破色。後破心法。
    論。雖餘部說至有滅相為。初破色法待二緣滅。既現見薪由火緣滅。如何更說別有內滅。服寫藥痢豈是由天。論。又心·心所至不應正理。次破心。剎那滅不待外緣。一法之上同時既有住滅二相。應於一時亦住·亦滅。相摺瑫r不應正理。論。故依相續至善順契經。經部師破他宗已結自宗順經合理。
    論。若生在未來至何不俱生。已下半頌第三明生相待因緣合方能生法。論曰至非皆頓起。就長行中有二。一釋頌文述有部義。二問答分別。此即初也。論。若爾至因緣力起。自此已下問答分別。此即經部師問。論。豈諸有法至而不可知。有部答也。答中有三。一以細故雖有實體汝不知也。二反難。若無生體。因何得有生覺。三反難。若法外無生。如何得有第六轉聲。此即初也。豈得以汝但見因緣不見生相。即謂唯有因緣無生相也。豈諸有法皆汝所知。此之生相雖現有體而不可知。以法性幽微甚難知故。論。生相若無應無生覺。反難也。心法託境必不自起。生相若無應無生覺。論。又第六轉至色之色言。反難第六轉也。若生異色。可得說言色之生等。第六轉聲既名屬主。非即一法。若於一法有屬主言。應有說言色之色等。
    論。如責無生至隨其所應。類釋三相別有體也。論。若爾至有等別性。自下經部反難通也。於中有二。一破生覺。二破屬主。此即初也。就初中有二。一就內法無破。二同外道有破。為成空·無我覺法外應有空·無我性。此就內法無破。謂無我觀時觀一切法皆無有我。應於法外別立空。無我性。若於法外無其空無我性。如何得有空·無我覺。既有空無我覺。法外無空無我性故。唯有生覺。法外無生性。言。為成一二至有等別性。同外道有破也。既有生覺。即離法外別有生相。即應一·二覺。大·小覺。各別。合離。彼此。有性等覺。應如外道法外執有數·量·各別·合·離·彼·此·有等別性。外道計如前述。論又為成立至言何得成第二反難。破第六轉。如文可知。
    論。是故生等至無別實物。結成經部宗也。
    論。為了諸行至隨應當知。經部通經。離法之外無別生等。經說第六轉聲。色之生言。先法說後喻顯。如文可知。論。若行離生相至何故不生有部難經部也。有為無為俱無生相。有為既生。無為何為不生。
    論。諸行名生至何得言生。已下經部通也。於中有三。一無為不得名生。二將有部非一切法皆有生相例。三將有部一切有為同有生相。因緣或有能無能例。此即初也。本無今有可得名生。無為體常如何名生。論。又如法爾至皆可生。此第二也。如汝有部唯有為有其生相。無為之法無其生相。我經部宗亦爾。有為可生。無為不可生也。論。又如有為至一無生用。第三釋也。如汝有部一切有為皆有生相。而許因緣望有為法於一有用。於一無用。即如眼根於生眼識有用。於生耳識無用。我經部有為無為同無生相。而彼因緣望有為有用。無為無用。餘文可解。
    論。如是已辨至其義云何已下第七有半頌明名·句文身。論曰至句身文身。釋頌等也。論。應知此中至壹伊等字。會異名也。名謂作想者。由於色等念色等名。令於色等起色等想。名是想因名為作想。此是因取果名說名為想。論既不言想謂作名。不可釋言從因受稱。因取果名者。即是名之異目。亦不可別為一釋或是名之異目。亦可名如作想詮法相狀。義與想同故名為想。梵云那(去聲)摩此云名。是歸義。赴義。隨義。趣義。謂隨音聲歸赴於法趣其自相。因有異求表呼專一即歸之義。由斯呼召能引自體。梵云僧若(日何反)此云想。是能取像專執之義。或是共立契約之義。梵云缽陀此云跡。如一象身有四足跡。亦如一頌總四句成。今應義翻名之為句。梵云俊龋ㄈズ畏矗┐嗽普隆J窃彵娼K竟義。如說諸行無常等章。直言諸行是名非句。直言諸行義未究竟。更云無常方成究竟。故名詮義究竟名之為章。如立蘊章詮蘊究竟。若爾何故外典章句義別。答詮義究竟名之為章。詮義之中有廣有狹。極狹名·句。廣名為章。即於章中分其二義。一句義。二章義。即句同章。故名為章。或能辨了業用德時相應差別者。如說善能招愛果。刀能割物等。此是業用。寂滅為樂此是德也。三無數劫此是時也。相應謂詮諸法相隨順也。差別謂詮諸法義不同也。或差別是其總義。即是對其自性名差別也。如說諸行是其自性。無常是其差別。對法論云。名詮自性。名詮差別。其義同也。梵云便杜那此云文。是能彰顯義。西方俗呼醬酢·ど鹊任餅楸闵缒恰R葬u·酢·饶茱@於味扇能顯風故名便社那。舊譯為味铡病R晕娘@故與名·句為依。故對法云彼二所依是文。如綾逦挠善痨督z顯異餘處。即依此顯安布以為龍鳳。又合龍鳳以作羼健8窘砸牢慕z顯成。絲如其聲。文如其字。龍鳳如名。句如其窠。壹伊等字顯在聲上。即將此顯能目自性別更生名目差別義別更生句。此名·句皆依於文。論。豈不此字至亦書分名。此問答分別也。豈不此字即是紙上屈曲色名為字。問也。答云非為顯書分色字製造諸不相應字。但為顯不相應字製造色書字。依此色字記持不相應字。及將色字傳流異方及於後代。是故不相應諸字非同書字。論。云何名等身至迦佉伽等。釋名等身。云何名等身者。問也。梵云迦耶此云身。謂想等總說已下答也。梵云三木訖底此云總說。總說釋身義也。即是二三等名總說為身。梵云三摩婆曳此云合集。總說即是合集。二三等名名合集義。於合集義中說嗢遮界故。由合集義中置嗢遮字界。後字緣助成總說義。即以總說釋於身也。二名為身。三名已上名為多身也。此中名身。乃至。文身者謂迦佉伽等。皆至三數釋者。一不名身。二單名身。三名已上皆多名身。至於多身不減三也。四五已上皆是多故。不須至四五也。前釋文中。即以十二音中□阿壹伊釋。今釋身中即以字體迦佉伽釋者。欲顯此二皆得是文。故倚互明。論。豈不此三至心不相應行。已下問答分別。此即經部問也。
    論。此三非以至即令了義。有部答也
    論。云何令了經問答也。論。謂語發名至乃能令了。有部答也。正理論云。此中經主作如是言。豈不此三語為性故用聲為體色自性攝。如何乃說為心不相應行。此責非理。所以者何。由教及理知別有故。教謂經云語力·文力。若文即語別說何為。又說應持正法文句。又言依義不依於文。又說伽他因謂闡陀文字。闡陀謂造頌分量語為體。又契經言知法知義。法謂名等。義謂所詮。又契經言文義巧妙。又言應以善說文句讀誦正法。惡說文句讀誦正法義即難解。又說如來獲得希有名·句·文身。又說彼彼勝解文句甚為希有。由此等教證知別有能詮諸義名·句文身。猶加語聲。實而非假。理謂現見有時得聲而不得字。有時得字而不得聲。故知體別。有時得聲不得字者。謂雖聞聲而不了義。現見有人粗聞他語而復審問汝何所言。此聞語聲不了義者。都由未達所發文故。如何乃執文不異聲。有時得字不得聲者。謂不聞聲而得了義。現見有人不聞他語。睹唇等動知其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