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温而不宽;以礼御庄,则威而不猛,故安上治民,莫善於礼。”颜特进云:
“知以通其变,仁以安其性,庄以安其慢,礼以安其情,化民之善,必备此四者。”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王曰:
“君子之道深远,不可小了知,而可大受;小人之道浅近,可小了知,而不可大
受也。”)
    '疏'“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正义曰:此章言君子小人道德深浅不同之事也。言君子之道深远,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故不可小了知也,使人餍饫而已,是可大受也。小人之道浅近易为穷
竭,故不可大受,而可小了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马曰:“水火及仁,故民所仰而生者,
仁最为甚。”)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马曰:“蹈水
火或时杀人,蹈仁未尝杀人。”)
    '疏'“子曰”至“者也”。○正义曰:此章劝人行仁道也。“子曰:民之於
仁也,甚於水火”者,言水火饮食所由,仁者善行之长,皆民所仰而生者也。若
较其三者所用,则仁最为甚也。“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末见蹈仁而死者也”
者,此明仁甚於水火之事也。蹈犹履也。水火虽所以养人,若履蹈之,或时杀人。
若履行仁道,未尝杀人也。王弼云:“民之远於仁,甚於水火,见有蹈水火者,
未尝见蹈仁者也。”虽与马意不同,亦得为一义。
    子曰:“当仁不让於师。”(孔曰:“当行仁之事,不复让於师,言行仁急。”)
    '疏'“子曰:当仁不让於师”。正义曰:此章言行仁之急也。弟子之法,为
事虽当让於师,若当行仁之事,不复让於师也。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孔曰:“贞,正。谅,信也。君子之人,正其
道耳,言不必小信。”)
    '疏'“子曰:君子贞而不谅”。○正义曰:此章贵正道而轻小信也。贞,正
也。谅,信也。君子之人,正其道耳。言不必小信。案昭七年《左传》云:“子
产为丰施归州田於韩宣子,曰:‘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今
无禄早世,不获久享君德。其子弗敢有,不敢以闻於君,私致诸子。’宣子辞。
子产曰:‘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施将惧不能任其先人之禄,
其况能任大国之赐?纵吾子为政而可,後之人若属有疆场之言,敝邑获戾,而丰
氏受其大讨。吾子取州,是免敝邑於戾,而建置丰氏也。敢以为请。’”杜注云:
“《传》言子产贞而不谅。”言段受晋邑,卒而归之,是正也。知宣子欲之,而
言畏惧後祸,是不信,故杜氏引此文为注也。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孔曰:“先尽力而後食禄。”)
    '疏'“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正义曰:此章言其为臣事君之法
也,言当先尽力敬其职事,必有勋绩而後食禄也。
    子曰:“有教无类。”(马曰:“言人所在见教,无有种类。”)
    '疏'“子曰:有教无类”。○正义曰:此章言教人之法也。类谓种类。言人
所在见教,无有贵贱种类也。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疏'“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正义曰:此章言人之为事,必须先谋。
若道同者共谋,则情审不误。若道不同而相为谋,则事不成也。
    子曰:“辞达而已矣。”(孔曰:“凡事莫过於实,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
之辞。”)
    '疏'“子曰:辞达而已矣”。○正义曰:此章明言语之法也。凡事莫过於实,
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也。
    师冕见,(孔曰:“师,乐人盲者,名冕。”)及阶,子曰:“阶也。”及
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孔曰:“历告
以坐中人姓字、所在处。”)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
“然,固相师之道也。”(马曰:“相,导也。”)
    '疏'“师冕见”至“道也”。○正义曰:此章论相师之礼也。“师冕见”者,
师,乐人盲者,名冕。见,谓来见孔子也。“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
曰:‘席也’”者,师冕及阶、及席,孔子并告之,使师冕知而升阶、登席也。
“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者,孔子见瞽者必起,弟子亦起。冕既登
席而坐,孔子及弟子亦皆坐。孔子历以坐中人姓字、所在处告师冕,使知也。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者,道谓礼也。子张见孔子历告之,未尝
知此礼。既师冕出去,而问孔子曰:“此是与师言之礼与?”“子曰:然,固相
师之道也”者,相犹导也。孔子然答子张,言此固是相导乐师之礼也。

    ●卷十六·季氏第十六
    '疏'正义曰:此篇论天下无道,政在大夫,故孔子陈其正道,扬其衰失,称
损益以教人,举《诗》、《礼》以训子,明君子之行,正夫人之名,以前篇首章
记卫君灵公失礼,此篇首章言鲁臣季氏专恣,故以次之也。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於孔子曰:“季氏将有事於颛臾。”(孔曰:
“颛臾,伏羲之後,风姓之国,本鲁之附庸,当时臣属鲁。季氏贪其土地,欲灭
而取之。冉有与季路为季氏臣,来告孔子。”)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孔曰:“冉求为季氏宰,相其室,为之聚敛,故孔子独疑求教之。”)夫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孔曰:“使主祭蒙山。”)且在邦域之中矣,(孔曰:
“鲁七百里之封,颛臾为附庸,在其域中。”)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孔曰:“已属鲁,为社稷之臣,何用灭之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
臣者皆不欲也。”(孔曰:“归咎於季氏。”)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马曰:“周任,古之良史。言当陈其才力,度己所
任,以就其位,不能则当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包
曰:“言辅相人者,当能持危扶颠。若不能,何用相为?”)且尔言过矣,虎兕
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马曰:“柙,槛也。椟,匮也。失虎
毁玉,岂非典守之过邪?”)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马曰:“固,
谓城郭完坚,兵甲利也。费,季氏邑。”)今不取,後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
“求!君子疾夫,(孔曰:“疾如女之言。”)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孔曰:
“舍其贪利之说,而更作他辞,是所疾也。”)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
不均,(孔曰:“国,诸侯。家,卿大夫。不患土地人民之寡少,患政理之不均
平。”)不患贫而患不安,(孔曰:“忧不能安民耳。民安则国富。”)盖均无
贫,和无寡,安无倾。(包曰:“政教均平,则不贫矣。上下和同,不患寡矣。
大小安宁,不倾危矣。”)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
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孔曰:“民有畏心曰分,欲去曰崩,不可会聚曰离析。”)而谋动干戈於邦内,
(孔曰:“干,也。戈,戟也。”)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郑曰:“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
之萧墙。後季氏家臣阳虎果囚季桓子。”)
    '疏'“季氏”至“内也”。○正义曰:此章论鲁卿季氏专恣征伐之事也。
“季氏将伐颛臾”者,颛臾,伏羲之後,风姓之国,本鲁之附庸,当时臣属於鲁,
而季氏贪其土地,欲灭而取之也。“冉有、季氏见於孔子曰:季氏将有事於颛臾”
者,冉有、季路为季氏臣,来告孔子,言季氏将有征伐之事於颛臾也。“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者,无乃,乃也。尔,女也。虽二子同来告,以冉求为季氏
宰,相其室,为之聚敛,故孔子独疑求教之,言将伐颛臾,乃女是罪过与?与,
疑辞也。“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者,言昔者先王始封颛臾为附庸之君,
使主祭蒙山。蒙山在东,故曰东蒙。“且在邦域之中矣”者,鲁之封域方七百里,
颛臾为附庸,在其域中也。“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者,言颛臾已属鲁,为
社稷之臣,何用伐灭之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者,夫子,
谓季氏也。冉有归其咎恶於季氏也,故言季氏欲伐,我二人皆不欲也。”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者,周任,古之良史也。夫子见冉有归
咎於季氏,故呼其名,引周任之言以责之。言为人臣者,当陈其才力,度己所任,
以就其列位,不能则当自止退也。“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者,
相,谓辅相。焉,何也。言辅相人者,当持其主之倾危,扶其主之颠踬。若其不
能,何用彼相为?“且尔言过矣”者,尔,汝也。汝为季氏辅相,而归咎於季氏,
自是汝之言罪过矣。“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者,此又为辅
相之人作譬也。柙,槛也。椟,匮也。虎兕皆猛兽,故设槛以制之。龟玉皆大宝,
故设匮以藏之。若虎兕失出於槛,龟玉损毁於匮中,是谁之过与?言是典守者之
过也。以喻主君有阙,是辅相者之过也。“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今不
取,後世必为子孙忧”者,此冉有乃自言欲伐颛臾之意也。固,谓城郭完坚,兵
甲利也。费,季氏邑。言今夫颛臾城郭甲兵坚固,而又近於费邑,若今不伐而取
之,後世必为季氏子孙之忧也。“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
辞”者,孔子见冉有言将伐颛臾之意,故又呼冉有名而责之,如汝之言,君子所
憎疾。夫以舍其探利之说,而更作他辞,是所疾也。“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
寡而患不均”者,此下孔子又为言其正治之法,以示非臆说,故云丘也闻。国,
谓诸侯。家,谓卿大夫。言为诸侯卿大夫者,不患土地人民之寡少,但患政理之
不均平也。“不患贫而患不安”者,言不忧国家贫,但忧不能安民耳。民安则国
富也。“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者,孔子既陈其所闻,更为言其理。盖言
政教均平,则不贫矣。上下和同,不患寡矣。小大安宁,不倾危矣。如上所闻,
此应云“均无寡,安无贫”。而此乃云“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者,欲见政
教均平,又须上下和睦,然後国富民多,而社稷不倾危也,故衍其文耳。“夫如
是,故远人不服,则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者,言夫政教能均平和安,
如此,故远方之人有不服者,则当文德,使远人慕其德化而来。远人既来,当
以恩惠安存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者,谓冉有、季路辅相季氏也。“远人
不服而不能来也”者,谓不文德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者,民有异心
曰分,欲去曰崩,不可会聚曰离析。言国内之民又不能以恩惠安抚,致有异心,
不可会聚,莫能固守也。“而谋动干戈於邦内”者,谓将伐颛臾也。“吾恐季孙
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者,萧墙,谓屏也。萧之言肃也,君臣相见之
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孔子,圣人,有先见之明。见季氏家臣擅
命,必知将为季氏之祸,因冉有言颛臾後世必为子孙忧,故言吾恐季孙之忧不远
在颛臾,而近在萧墙之内。後季氏家臣阳虎果囚季桓子。○注“孔曰”至“孔子”。
○正义曰:云“颛臾伏羲之後,风姓之国”者,僖二十一年《左传》云:“任、
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与有济之祀。”杜注云:“太,伏羲。四
国,伏羲之後,故主其祀。颛臾在泰山南武阳县东北”是也。云“本鲁之附庸,
当时臣属鲁”者,《王制》云:“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
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诸侯,曰附庸。”郑注云:“不合,谓不朝会也。
小城曰附庸。附庸者,以国事附於大国,未能以其名通也。”言此颛臾始封为附
庸之君,以国事附於鲁耳,犹不为鲁臣,故曰鲁之附庸。春秋之世,强陵弱,众
暴寡,故当此季氏之时,而颛臾已属鲁为臣,故曰当时臣属鲁也。○注“使主祭
蒙山”。○正义曰:《禹贡·徐州》云“蒙羽其艺”。《地理志》云泰山蒙阴县,
“蒙山在西南,有祠。颛臾国在蒙山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