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持五戒,无诸欲念」(14)。又说∶「四种触池,父子和合,释迦出家,护河神礼」(15)。次偈,与长行不完全相合。总之,有关佛的事缘,弟子的事缘,尤其是过去生中的事缘,大都是通过宗教的情感,向往不已,从吟!2 中表现出来的。这些偈颂,是佛说的?佛为谁说的?还是弟子们说的?在传说中,有些是佛说的,弟子说的,也有是诸天说的。这与相应「修多罗」相比,显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小」、「杂」,同为Khuddaka的义译。『小部』与『杂藏』,原本是偈颂的总汇,这是明显的事实。『相应部』或『相应阿含』,「相应」是sam!yuktasam%yutta的义译,然在汉译中,都译为「杂阿含」,这是值得注意的事!「杂阿含」的「杂」,与「杂藏」的「杂」,有什麽关系麽?『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九,引「世尊於杂阿笈摩中,为婆罗门婆柁梨说」(大正二九·一五四中)∶
「婆柁梨谛听!能解诸结法,谓依心故染,亦依心故净。我实无我性,颠倒故执有。无有情无我,唯有有因法,谓十二有支,所摄蕴处界。审思此一切,无补特伽罗。既观内是空 'P804' ,观外空亦尔;能修空观者,亦都不可得」。
真谛Paramartha所译『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作「於少分阿含中,为波遮利婆罗门说此偈言」(16)。「杂阿含」可译为「少分阿含」,「少分」显然是Khuddaka的义译。为婆柁梨(「杂阿含」译为跋迦利,或薄迦梨,原语似为Vakkali^n)说偈,与『别译杂阿含经』大意相合,仅是长行与偈颂的不同(17)。这样,「相应阿含」,的确也被称为「小阿含」──「杂阿含」了。『别译杂阿含经』,是以「众相应」的偈颂,及「如来所说一部分」(「大迦叶」、「聚落主」、「马」、「释氏」、「生死众多」、「婆蹉出家」、「外道出家」)所合成。被称为「少分阿含」──「杂阿含」的,与偈颂有著密切关系;这与『杂藏』由偈颂所集成,意义完全一样。如果说,「小」、「杂」,因偈颂的杂说而得名,该不是想像的吧!
对於『杂藏』的说明,如『分别功德论』卷一(大正二五·三二中)说∶
「杂藏者,非一人说。或佛所说,或弟子说,或诸天赞诵(颂),或说宿缘,三阿僧只菩萨所生。文义非一,多於三藏,故曰杂藏」。
「宿缘」,是「辟支佛、阿罗汉自说本行因缘」。「三阿僧只菩萨所生」,是「本生」。「诸天赞颂」,对上说,是「佛说」、「弟子说」以外的诸天所说。对下说,「诸天赞颂」,应另有部类。大众部的「杂阿含」与「杂藏」,没有传译过来;对於古代「杂阿含」与「杂藏」,同 'P805' 名为「杂」的意义与关系,当然不可能作明确的决定。然依『僧只律』说∶「根杂、力杂、觉杂、道杂,如是比等名为杂」(18),可知大众部的「杂阿含」,是以「道品」开始的。「众相应」的偈颂,「弟子所说」与「如来所说」部分,在大众部中,是否也与上座部Sthavira一样,集入「相应部」,也还不得而知。现在,试从三点去说明。
1。「诸天赞颂」∶『相应部』的「有偈品」,即「众相应」,主要为「天相应」、「天子相应」、「夜叉相应」、「林神相应」、「魔相应」、「帝释相应」、「梵天相应」。这些佛与诸天的问答,多数以赞佛而结束。尤其是「梵天相应」,完全是梵天对佛的赞颂(19)。「魔相应」与「比丘尼相应」,以不受魔众的娆乱为主。「婆耆舍长老相应」,以赞佛及大比丘众为主。「众相应」──偈颂的大部分,不妨称之为「诸天赞颂」的。除却这些,大众部『杂藏』的「诸天赞颂」,就没有著落。2。「记说」∶『大毗婆沙论』卷一二六(大正二七·六五九下)说∶
「记说云何?谓诸经中,诸弟子问,如来记说;或如来问,弟子记说;或弟子问,弟子记说。化诸天等,问记亦然」。
在如来记说、弟子记说以外,佛与诸天的问答,也是「记说」。在佛教初期,「分教」还没有部类分明时,诸天问答,也可能被称为「记说」。如「帝释众」中,明白说到∶「帝释大自在,天王之所问,於耆 崛山,大师为记说」(20)。如来记说、弟子记说、诸天记说,『大毗婆沙论 'P806' 』与『分别功德论』,都有著共同的传说,看作同一部类的。3。「八众」∶称「偈颂品」为「八众相应」,是『瑜伽论』所说。现存的偈颂部分,无论是『相应部』与『杂阿含经』,都是次第参差,没有「长者众」,与「八众」不能完全相合。「中阿含」与「长阿含」,都说到八众,八众的内容是∶ 人(四众)──刹帝利众·婆罗门众·长者众·沙门众天(四众)──四王天众·帝释天众·魔天众·梵天众
天众,是以天、魔、梵为次第的。「刹帝利」Ks!atriya是王族;「婆罗门」bra^hman!a 是祭师;「长者」s/res!t!hin,与居士gr!hapati相近,是「吠戌」Vais/ya中的「豪族也,富商大贾」(21);佛法平等,所以略去「首陀罗」s/u^dra,代之以出家的「沙门」s/raman!a。这人类的四众,如『中阿含经』(一五四)『婆罗婆堂经』 所说(22)。在「长阿含」中,「八众」已成为「无方普应」的奇迹;然「八众」的合为一聚,应有事实上的依据。『别译杂阿含经』,合「众相应」的偈颂,与「如来所说」部分(这里面有长者众)为一部。从『大毗婆沙论』、『分别功德论』传说的类似,在古代圣典的成立过程中,「如来所说」、「弟子所说」、「诸天所说」──三部,应曾有独立的组合。现存的『别译杂阿含经』,就是这一组合形式的残存。当时分类,应为八众,「八众」就由此而得名。现存的参差,与八众的次第不合 'P807' ,是由於次第增补而成的。这部分的集为一部,其原始部分,都以偈颂为主。在现存「弟子所说」、「如来所说」中,也含有多少偈颂。如佛为婆柁利说偈,就是一例。这部分的偈颂集,称为「杂」,为「杂阿含」,「少分阿含」名义的来源,也就是「小部」、「杂藏」得名的来源。
上来三点∶「诸天赞颂」,说明『杂阿含』的偈颂部分,与『杂藏』有著密切的关系。「记说」与「八众」,说明了偈颂与「弟子所说」、「如来所说」,曾组合为一类,『别译杂阿含经』,就是这一事实的证明。据此而加以论断,原始结集的过程中,起初是∶长行的「修多罗」,随类相应而编为四部∶「道品相应」、「蕴相应」、「处相应」、「因缘(界等)相应」。「修多罗」的「录偈」──录十经的名目为一偈,这种「结集文」,名为「只夜」。接著,以「天」为主,而含得人类四众,八众偈颂的集成,也称「只夜」。长行的「修多罗」,是「相应」;偈颂的「只夜」,名为「杂」。这可以律部的结集为例∶佛制的「学处」,是长行,结集为「波罗提木叉」,是称为「修多罗」的。其次,集录僧团的「行法」等,标目的类集,名为「摩得勒伽」。在大众部中,也是偈颂,而称为「杂跋渠」或「杂诵」。『十诵律』的『杂诵』(『根有律』的『杂事』),还存有这古义的形迹。「修多罗」与偈颂的「杂」,成为原始结集的二部;这在经与律的集成中,完全一致。此後,以长行为主的「弟子所说」、「如来所说」,逐渐集成而名为「记说」。这部分,也曾与偈颂相组合,如『别译杂阿含经』。将「修多罗」、「只夜」、 'P808' 「记说」,合编为一大部──『相应部』,『杂阿含经』,为上座部的圣典。在大众部,偈颂部分──「诸天赞颂」,极可能是与其他的偈颂合编,成为『杂藏』的一分。以「修多罗」部分得名,名为「相应部」,「相应阿含」;从「只夜」部分得名,称为「小阿含」──「杂阿含」。「相应」与「杂」的不同名称,实依原始结集的二类而来。在契经──「四部阿含」的集成中,都是继承「修多罗」,以长行为主的。如『义品』、『波罗延那』等偈颂集,在体例上,也不适於合编。於是继承「只夜」──「杂」,综合种种偈颂集,「伽陀」、「优陀那」等,成为『小部』或『杂藏』。『小部』的原始组合,是「四部阿含」成立以後的事了。长行与偈颂的分别发展,如下∶
图片
修多罗(相应)──┐
只夜(杂)────┼─相应(杂)──中──长──增一
┌─┘ │
│ 记说───────┘ 伽陀·优陀那──────────小(杂)
└────────────┘
注【86…001】「诵」,「圣语本」作「颂」,见大正藏校刊(大正二二·四九一注)。
注【86…002】水野弘元译『大义释』,文前略叙所说(南传四二·目次一)。
注【86…003】前田惠学『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所引述(七三七──七三八)。
注【86…004】『摩诃僧只律』卷二三(大正二二·四一六上)。『铜 律』「大品」(南传三·三四七)。『弥沙塞部和 'P809' 醯五分律』卷二一(大正二二·一四四中)。『四分律』卷三九(大正二二·八四五下)。
注【86…005】『十诵律』卷二五(大正二三·一八一中)。
注【86…006】N。Dutt:Gilgit manuscripts Ⅲ part 4;P。188。
注【86…007】『摩诃僧只律』卷二七(大正二二·四四七上)。
注【86…008】『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三(大正二四·一一中)。
注【86…009】『摩诃僧只律』卷一三(大正二二·三三七上)。
注【86…010】『相应部』「夜叉相应」(南传一二·三六五)。
注【86…011】『别译杂阿含经』卷一五(大正二·四八0下)。
注【86…012】『杂阿含经』卷四九(大正二·三六二下)。
注【86…013】『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大正二七·六六0上)。
注【86…014】『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二(大正二四·一0七中)。
注【86…015】『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五(大正二四·一二四下)。
注【86…016】『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二二(大正二九·三0六上)。
注【86…017】『别译杂阿含经』卷八(大正二·四三一上)。佛为跋迦利说偈,出於有名的『化迦旃延经』。文分二段 ∶初,佛为诜陀迦旃延Sandha…ka^tya^yana…gotra说;次,为跋迦利说。『杂阿含经』卷三三,也有此二段,但为跋迦利说,文义简略,与『俱舍论』所引不合(大正二·二三六上)。据『俱舍论』,犊 'P810' 子部Va^tsi^putri^ya是没有这部经的(大正二九·一五四下)。铜 部『增支部』「一一集」,与此经相当,但没有为跋迦利说一段(南传二二下·二九四──二九八)。『瑜伽师地论』卷一六,「胜义伽陀」的前四偈,与此偈相合(大正三0·三六三上)。可见这「少分阿含」,近於『别译杂阿含经』,不是说一切有部,而近於说一切有部的部派所传。
注【86…018】『摩诃僧只律』卷三二(大正二二·四九一下)。
注【86…019】『杂阿含经』卷四四(大正二·三二一下──三二五下)。
注【86…020】『杂阿含经』卷四六(大正二·三三四上)。
注【86…021】『翻译名义集』卷二(大正五四·一0八三中)。
注【86…022】『中阿含经』卷三九(大正一·六七六中)。
第二节 法句·义品·波罗延那·经集
第一项 法句──优陀那
『法句』、『义品』、『波罗延那』,为部派佛教所重视,最普遍流行的偈颂集。在『小部』中,这是第二『法句』;第五『经集』的四·五──二品。这是集成极早的偈颂集。 'P811'
『法句』Dhammapada,为策励学众,精进向道,富有感化激发力量的偈颂集,受到佛教界的普遍重视。传说∶「其在天竺,始进业者,不学法句,谓之越叙。此乃始进者之鸿渐,深入者之奥藏也」(1)。在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法藏部Dharmaguptaka中,『法句』又称为『优陀那』uda^na(2)现存的『法句』,汉译的有四部,铜 部Ta^mras/a^t!i^ya 传巴利语Pa^li的一部,藏译的两部,及近代发见的梵文sam!skr!ta本,犍陀罗语Ga^nbha^ri^本,如『原始佛教圣典之成立史研究』所引述(3)。吴支谦作『法句经序』(西元二三0顷)说∶「法句经别有数部,有九百偈,或七百偈,及五百偈。┅┅五部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