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粮行也是刚收了一些新粮上来,加上原来陈粮一起,新的按实收价、陈的按八折优惠,一起卖给了叶柏。
这粮行老板也实在,见叶柏都没还价,自然也干脆,陈粮做八折,是很大优惠了。
而粮行老板在签了买卖契约文书之后,第二天就一家人收拾了行李和重要物件,几辆马车热热闹闹走了。
而且离开之前,粮行老板还贴心地将叶柏领着去附近几家铺子打了招呼,证明粮行已转手,以免以后产生什么纠纷。
正文卷 第682章 不是皇商
粮行是由叶柏出头买下的,陈拾没有去管。
到时陈拾会以田庄卖粮的身份和叶柏打交道,这样也能分散一些注意力。
毕竟田庄种出来的东西太多了,最好是别让人发现粮行和田庄是一家的。
必要时,他们可以将粮行再次转手换人。
只要产业在自己手中,想怎么变就怎么变,现在前提是先买下来。
因此,丁石头在家悠闲地做着秋天的厚袍、冬天的棉袄时,粮行已解决,收来的粮食有地方存放也能及时消化出去。
粮食进了粮食就是叶柏的事了,陈拾继续安排挖红薯的事。
而秦夜他们这些长工,在静悄悄收完葡萄之后,也开始挖红薯。
有田庄大产量,南城村这十亩地并不打算都做红薯粉条,但也没拿去城里零卖。
如今和平年代,虽然穷家人太多但也没有谁饿死了,因此,第一批红薯当然是用来赚钱,以及留种。
在这个基本上,丁石头蒸了红薯当下午点心,让学童们每天吃一个。
而且还做了红薯饭、刨了红薯丝做菜,把她能想到的吃法都试了一遍,这才开始做红薯块和红薯条。
这不是当饭吃,而是可以当零嘴吃的做法。
将红薯洗干净、去掉烂皮,上锅蒸熟、蒸软,捣烂,再用细纱布铺在盘箕中,用平底锅摊平摊薄变成红薯块,冷却之后放到盘箕中晾晒。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布包起来留一漏角,再挤到细纱布上,变成一条一条地晾晒。
晒干之后收起来,就是生红薯零嘴,可以直接吃。或者下油热锅炒炸,变成干货。
还可以在捣烂的过程里加上芝麻,到时吃起来更香。
自然,这些东西做出来,除了自家可以消耗一部分,多的也能拿到粮行去卖。
秉着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她希望粮行也能结合杂货铺的作用,增加一些适合在粮行和粮行一起卖的商品。
比如刚才说的这些,比如酱制品、干制品、卤制品,甚至油盐酱醋等等。
只要是跟吃有关的物品皆可合理铺货。
而这些货,庄子里都可以产出。
但现在还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物铺货,不过光说也够让最近做生意很起劲头的叶柏和陈拾心动了。
可惜他们不是皇商,不然以这些外面没有的东西打开行市,那赚头恐怕是赵王其他产业都比不上的。
但他们忍住了,现在不方便提更远的计划,先将眼前的脚跟站稳吧。
九月,所有人都在忙这些事情,但对农家来说,收秋已结束,转身又投入到耕作劳动中了。
但九月二十是王翠花和宋二定亲的日子,王家人一大早赶着驴车都往宋家村去了。
丁石头没有去关注宋家给了王家多少聘礼,但通过江荷花,却是知道了个大概,还有王家准备给王翠花的嫁妆。
王家本是木匠,又嫁到同是木匠的宋家去,自然这陪嫁家俱是极精致且丰富的。
除此还有金银头面各两套、布料、衣裳、棉被等几箱,还有陪嫁体己银子十二两。
这在南城村恐怕都是头一筹了。
正文卷 第683章 夏秋菱生了
就算是前年嫁过来的夏秋菱,恐怕在木制家具和体己银子上也没有这么多。
王翠花的嫁妆透露出来后,村里议论的妇人自然多。
都说王翠花还嫌木匠不好,也亏得她爹做木匠攒下了不少钱,她又是家里长女,两个弟弟年纪还不大,不然哪来这么体面丰厚的嫁妆?
但王翠花自从那次丁石头带回赵简当天上门来惹过事,之后就再没有过来这边了,也很少在村里走动。
显然王家对她实行了禁足管制。
丁石头自然是乐得清静的,也不会主动去王家,平日有事情都是派丁点过去的。
现在听说王翠花年内会出嫁,村里不少与王家有亲戚关系或者交好的人家,都陆续在送添妆。
就连江袁氏都送了一块衣料子,算是厚礼了。
但丁石头不为所动,没打算给王翠花任何添妆。
到不是她小气,而是怕好心讨不了好谢,更不想重新掀起过去的矛盾。
反正丁家没长辈,也不是王家亲戚,王家的王新发还是免费在复学班读书呢。
所以她不欠王家什么,只要在王翠花出嫁时去喝出嫁酒再送个礼钱就行了。
当秋风渐渐萧索充满凉意时,农家人终于忙完了秋播,空闲下来了。
丁石头让丁点去找前不久刚带队回家的陈六,谈新塾学建校舍的事。
有了大田庄校舍的经验,陈六看到图纸很快就把大概价钱报了上来,具体数目和材料消耗,则要去实地丈量才知道。
约好沐休时让江虎子和刘学贵带他过去。
而随着新校舍提上进程,所需新的课桌椅、字牌、沙盘等教学工具,也交给了王木匠。
王木匠正忙着给女儿打陪嫁家具,一下接了这么多订单就忙不过来。
可是他又不能把嫁妆家具交给女婿交去完成,最后就去了一趟宋家村。
在宋家住了两天,把课桌椅的单交了一半给宋家来做,算是女儿还没进门,就先拉帮着女婿家了。
对此宋家兄弟自然很感激,觉得这门亲事真是结对了,这王家岳父是真仁善仗义的,只要王翠花不是太不安份,宋家都会好好待她。
丁石头自然不管王木匠怎么安排活计,只要明年开年塾学里不耽搁就行了。
而新塾学明年要开,除了需要这些东西,当然还要书册。
虽说束修少那么多,但丁石头还是决定提供手抄的书册,毕竟降束修不是因为生意,本心还是想帮别人一把。
只有经历过贫寒困境的人,才能体会到那种无助低谷的感觉。
如果有上学的机会,相信那些上不起学的人,还是很想抓住机会。
不奢求能培养出多少走科举的人,只要三五年里能学到多一些字,多开阔一些思想眼界,不做一个无知的文盲。
也是一种大福报。
转眼到十月里,风声萧瑟、秋叶黄。
丁石头拿着粮行送来的糯米学做糯米酒,忽然听到鞭炮响,很快传来好消息。
夏秋菱生了。
这天正是十月二十,沐休日。
赵简和她都在厨房里蒸糯米、将洗干净的大瓦坛子晾到屋檐下,听到江荷花来报信顿时愣了愣,随即笑问:“是男宝宝还是女宝宝?”
正文卷 第684章 看月母子
江家和村长家本来就是斜对门相隔不远。
这会儿村长得了曾孙,鞭炮声都响过了,附近人家自然得了消息。
江荷花知道丁石头从不串门,就连江家都去得少,自然是村里有什么事儿都来说一说的。
这会儿刚吃了午饭不久,她可是放着家里的碗给翠玉表姐在洗,她立刻跑过来报信儿。
“我去问过琪儿,宝宝已经抱到门口给她爷爷奶奶他们看过,是个白胖小子。”
江荷花蹦蹦跳跳跑过来,立刻就把自己知道的情况说了一遍。
“不错,刘家人丁兴旺,秋菱嫂子也会生。”丁石头听了不由笑了笑,随口说道。
刘家因老村长夫妻都在,两个儿子并没有分家。
长子刘春山生了刘学富和刘学贵,现在刘学富娶的夏秋菱又生了个儿子。
刘琪儿和刘学瑞则是次子刘春河的孩子,去年中秋后刘春河又添了一个儿子。
这样老村长的两个儿子也各有两个儿子,次子再多了一个女儿。
再加上老村长的兄弟家也就是刘学华家,也是男丁偏多。
所以丁石头才有刘家人丁兴旺的说法。
“我过来时我娘让我跟你说一声,她明天下午会去看月母子,问你要不要明天一起去?”
“看月母子?”丁石头诧异地看向江荷花,“不知有何说法?”
“老大不知道这个?”江荷花也有些诧异,忽然想到什么,似乎很明白地笑了起来,“可能你们徐州没有这风俗吧,我们这里有的。”
于是江荷花快人快语地说了起来,顺便把她自己经历过的她姐姐生陈朝华时,她娘带着她去看姐姐时的情景也说了一遍。
听她叽叽喳喳说了一通,丁石头便已了然,等她终于说得差不多了才开口。
“你回去帮我问问你娘,鸡、鸡蛋、长命锁、红枣、面条、红糖,我送什么合适?”
“老大,家里除了红枣,别的几乎都没有。”小福连忙从厨房出来说道。
红糖还有一些,但家里自己在吃,怕是不够送礼。
但红枣是今年新收的,家里到是还有一大筐。
“那你同荷花一起去,差什么买什么。”丁石头立刻说道。
小福答应一声就跟着去了,没多久就跟着江虎子回来了,江虎子手里拿了一只背篓,小福手中还挽着一只竹篮。
两人有说有笑走进院子,毕竟是年少,并不避嫌。
“老大,我娘说,你送两斤红糖和两斤红枣就可以了,这是看月母子的,这礼不轻了。”
“以后刘家还要办满月宴的,到时人情再送几十文,你要有空,做个小衣裳或是口水巾、小帽子什么的,也够了。”
“还有,看月母子是成了亲的女子去,不是亲戚,其他人就不要去了,等满了月再去。”
江虎子进来便说了他娘的提议以及叮嘱。
江荷花一回去,自然都知道丁石头不知这习俗了。
但大人明白,不是江荷花以为的徐州无此习俗,而是丁家姐弟妹年纪轻,没有经历过才会不知道。
“好,小福去准备好,明天歇了中觉后我去。”丁石头一听连忙说道。
正文卷 第685章 嫂子取笑了
符合条件的只有她了,至少在村里人眼中,她和赵简是成了亲的。
第二天吃了中饭,丁石头陪赵简歇了中觉,起来收拾一翻,等赵简去了复学班上课,她才拿着小福昨天装好的礼物去看月母子。
一篮子红枣,上面搁着两包红糖。
她走在路上,就看到还有几个妇人也提了些东西,说说笑笑从另一条路上走过来,看见了她不由眼睛一亮。
“丁石这是去看月母子的吧?”
“是的。”丁石头笑着点了点头,脚步不停。
“巧了,我们也是呀。”那几个妇人笑了起来,便一起往村长家走去。
不过丁石头却没急着进门,而是朝江家那边看了一眼,就看见江荷花正招着手。
“婶子们先进去吧,荷花在叫我,怕是有事。”丁石头便开口,没有和那几个妇人一同进门。
那几个妇人朝江家望去一眼,也就先进了门。
“我娘就出来了。”江荷花笑嘻嘻地走过来。
丁石头点点头,很快就看见江袁氏也挽着一只竹篮过来了,走近一看,竟是装了一篮子鸡蛋。
丁石头顿时哑然。江家养了那么多鸡,送一篮子鸡蛋到也合适,何况这鸡蛋也不便宜,这一篮子就有几十文钱了。
江家这礼还是厚实的,只是……
“只有娘家人来看,才会拿鸡,咱们村里人拿鸡不合适。”似乎看出丁石头疑惑,江袁氏压低了声音解释。
丁石头这才明白,幸亏昨天问了江袁氏,不然她图方便,可能就直接拎只鸡过来了。
两人便走进了院子,夏秋菱屋里正有热闹的说笑声传来。
刘学贵的娘刘余氏在忙着待客,刘琪儿刚泡了茶进去,看见丁石头也来了,不由眼睛一亮就喊了起来。
“老大来了!”
显然是江荷花跟着哥哥喊了丁石头老大,刘琪儿也跟着喊了起来。
反正她们都有哥哥,谁也不让着谁。
再加上袁翠玉说给了刘学华,到让她们三个小姑娘关系都亲近起来。
只是刘琪儿的娘去年添了丁,她在家里要忙多了,不能像江荷花那样老往丁家跑。
刘余氏立刻走出来,热情地打起了招呼,把丁石头和江袁氏让进屋里。
夏秋菱裹着头巾坐在床上,正在给新生的孩子喂奶,只是动作生涩,一群妇人围在床边看着、说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