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遁攻心-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3周瑜借刀除二将 司马用计除邓艾



【周瑜借刀除二将】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约公元208年七八月间),曹操率军南征,收服江东之后,作为刘表的副手蔡瑁、张允,投降了曹操,被任命为水军将领,此二人久居江东,十分熟悉水战。赤壁大战前,周瑜想先除掉此两人,如若不除则在他们的训练下,北方水军的战斗力将会大大提高,这也必将成为孙刘联军的障碍。

恰在这时,曹操谋士、周瑜昔日的同窗蒋干前来东吴当说客。于是周瑜利用蒋干前来的时机,大摆宴席盛情接待久违的老同学蒋干,美其名曰“群英会”;然后借口蒋干是在曹操处任职,而曹操又是自己当前的敌人,为了不伤感情,只谈私事和饮酒不谈公事,并令太史慈监酒,这样让蒋干无法游说;酒后周瑜又装醉邀蒋干同榻而卧,让蒋干偷看到伪造的蔡瑁、张允写给周瑜计划暗杀曹操的文书;接着又以说梦话的方式,告诉蒋干数日后可看见曹操的首级;三更时分又装成江北有人过来传信的假象。通过“分析判断””,蒋干坚信了蔡瑁、张允要谋害曹操,连忙偷走书信溜回曹营向曹操禀报。

曹操北方的老班底不善水战,赤壁大战时用的部队基本上都是荆州的降卒,是否已降服还不敢肯定,见蔡瑁、张允计划反叛的人证物证俱在,本身曹操的性格就多疑,何况又大战迫在眉睫,于是乎不加思索立即把二人杀了。

但聪明的曹操在传出杀掉掉蔡、张二将的口令后没多久就反应过来,知道中了周瑜“借刀杀人”之计,不过为时已晚,后悔也来不及了。碍于自己的面子问题,曹操不好说出被人利用,只好悻悻的让蒋干走掉。

【司马用计除邓艾】

邓艾是三国时期一个具有一定能力的军事将领,他、偷渡阴平,破蜀成功立下很大的战功。但也因此却遭到了包括钟会等人的嫉妒,也由于邓艾没有好好把握时机,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邓艾阴平渡险之后,紧接着便迅速挥师夺江油,取涪城,克绵竹,最后终于迫降了蜀后主刘禅。这位颇有战略头脑的将军,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按照自己的一套想法大干了起来,并且上书向司马昭提出了一个富有战略意义的建议:“臣艾切谓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使用;宜留陇右兵二万、蜀兵二万,煮盐兴治,并造舟船,预备顺流之计。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可不征而定也。更以厚待刘禅,以致孙休;若便送禅来京,吴人必疑,则于向化之心不劝。且权留之于蜀,须来年冬月抵京。今即可封禅为扶风王,锡以资财,供其左右,爵其子为公卿,以显归命之宠:则吴人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

这里邓艾提出的“吴可不征而定”是采用了汉初李左车的计策,其中“兵有先声而后实”就是李左车的原话。邓艾按照李左车当年的想法,提出现在蜀国已降,可大造声势,吴人知之则不战而定也。关键是大造声势这一点,怎样造,邓艾书中已有明确,就是让刘禅在成都多当几天傀儡,然后从军事和外交方面对吴造成压力,吴必降无疑。

谁知,他的这一正确主张却引起了司马昭的猜忌。司马昭深疑邓艾有自专之心,然后采取措施,要除掉邓艾了。司马昭先发书,奖赏邓艾,让邓艾不要轻举妄动。这时邓艾却没有冷静对待,却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吾既奉诏专征,如何阻当?”遂又作书,令来使赍赴洛阳。这时朝中都说邓艾必有反意,司马昭愈加怀疑并不安。

这时,贾充出了一个高招说:“主公何不封钟会以制之?”司马昭从其议,遣使赍诏封钟会为司徒,就令卫?监督两路军马,以手书付?,使与会伺察邓艾,以防其变。这样,钟会就有权监督邓艾了。钟会有了这个权,就得利用了,他原来就瞧不起邓艾,此时不除,更待何时?于是便与假投降的姜维商量,而姜维深恨邓艾灭蜀,此时不除邓艾怎能解心头之恨了?这样钟会依计而行,除了自已上书言邓艾有反意,又截获了邓艾之书而篡改,这样,邓艾死期到了。

然而司马昭借钟会之刀杀了邓艾,却对钟会也是不信任,又派了别人再监视钟会,这样,两个年青将领就此先后丧命。

3…4巧借计谋提名声 德国伪证除心患



案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托哈杰斯基作为苏联才华横溢、战功卓著的将军。1936年,斯大林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整肃”运动,托哈杰斯基也被列为“整肃””对象。德国军方得知这个消息,如获至宝:如果象托哈杰斯基这样的将军被除掉,对德国是非常有益的。于是,德国元首希特勒秘密下令:由德国情报部门暗中捏造托哈杰斯基背叛苏联的证据,以此陷害于他。德情报人员着手假造托哈杰斯基与其伙伴,同德国将军们私下交往密切,捏造了许多来往信件;以及托哈杰斯基一伙出卖给德军大量的军事情报、所获报酬、德国情报部门给托哈杰斯基的信件影印本等,所有假证据显得天衣无缝。不久,苏联以三百万卢布购买了此情报,并据此迅即逮捕了托哈杰斯基等相关将军八人。由于有大量、确凿的“证据”在手,他们没有任何辩解的余地,他们很快被处死。

德国为了自身的战略,无端捏造伪证,“借”苏联自己人的手,除掉了心腹之患,其计谋可谓周密、彻底。这也是国外运用“借刀杀人”最成功的事例之一。

案例二:

“WN”是湖北省某市日化总厂1983年研制生产的第三代新式洗衣粉,产品在香港市场上一炮打红后,却迟迟打不开内地市场的销路,就连某市人本身也不知道身边有这么一个轰动香港的宝贝,出现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为了迅速开辟内地市场,扩大“WN”在国人中的影响,某市日化总厂在促销上大胆迈了3步。

第一步,出资在某市体育场举办“第一届“WN”足球赛。全国几大足球甲级劲旅在某市体育场摆开了厮杀的阵势,从来没有机会观看这样精彩球赛的某市人,今天有缘第一次亲眼看到足球健将们在球场内龙腾虎跃,求购门票的球迷们几乎挤破了某市日化总厂的大门。日化总厂使因缺乏资金而几乎陷于瘫痪的体育场获得了生机,预期的促销目的也顺利达到了。

第二步,为了继续扩大某市日化总厂的影响,他们每年出资7万元承包了湖北省足球队,队员的待遇完全跟厂内职工一样,红包、奖金一分不少。这一举动,令整个湖北省为之震动。日化总厂已经走出了小小的某市,把眼光投向大武汉,投向整个湖北省。这也许就是中国足球俱乐部的雏形吧。

第三步,让湖北省足球队杀回省城武汉,迎战荷兰国家足球队。某市日化总厂的名字第一次走向世界。为了扩大影响,凡是观看这场比赛者,见票每人免费赠一包“WN”超浓缩无泡洗衣粉。整个武汉三镇沸腾了,“WN”成了新闻热点。

三大步跨出,“WN”名声大振,从前摆在柜台人未识的“WN”,一个星期内就在武汉销出60吨,一个月内销出300吨。作为东西南北枢纽的武汉市,又通过水路、旱路、空中之路把某市日化的名字带向全国。1986年“WN”的销量占了全国同类产品总销量的2/3以上,企业创利750万元。湖北“WN”足球队也获得了全国足球甲级联赛亚军的可喜成绩。

案例三

上世纪40年代,美国有一个叫威尔逊的人,那时候,影印机刚发明问世,他用巨额与发明人商量,用重金买下了影印机的专利,并把世界上唯一一台影印机买去。

不久,他便创立了全录影印公司。一开始他就成竹在胸的对员工们说:“行了,咱们就等着发财赚钱吧。”员工们却不懂什么意思。然后,他叫员工打出影印价格,这一叫价,可着实让员工吓一大跳。居然要两万四千美元,在当时,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刚摆脱经济危机,还并不富裕,两万四千可是一笔天价,员工都说:“老板,您是不是想钱想疯了?”威尔逊说:“啊,对,我就是想钱。”影印机在当时的成本也就两千多,而这一台的利润就两万两千多,这简直是暴利!就连美国政府也承受不了经济开支,不得不下派禁售令:禁止出售影印机。这令一出,美国市民就引起轩然大波,一个可以带来无限便利的机器居然停售,谁也不能接受。

全录公司员工十分着急,不断问老板怎么办。老板却笑着说:“好,是到收钱的时候了。”

这一停售,当然各个厂家不能再制造与此相仿的影印机。因为专利在威尔逊这儿,制造就是违法。于是,威尔逊张贴“出售”影印的广告,租价却没变。美国市民知道后,争先恐后的去出租,很快,财源不断,威尔逊立刻成为当时的富翁。

这就是巧妙地把“借刀杀人”运用到了商战中。虽不是真杀人,但实质上是借助别人的力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4…1养精蓄锐第四计 以逸待劳胜敌军



【原文】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出处】

《孙子?军争》:“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又,《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同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按语】

此计是致敌之法也。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面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也。

【释义】

《孙子兵法》对“以逸待劳”的诠释表明,凡是先在阵地上等待敌人来的,他就安逸而充满主动性,而后来到作战阵地的,必定是被动者和疲惫者,双方交战,先行者就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双方作战力量均衡的条件下,“逸者”取胜“劳者”的胜率较大。而在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力量寡者,如果“以逸”,就可以战胜力量强势的“劳者”。所以,作为一位善战的指挥员,要充分了解、挖掘和及时掌握对方活动的规律,善于挑选一到数个恰到好处的伏击地点,要善于把敌人引诱到为之布好的“口袋”阵里,而加以歼灭。但是,如果双方军事力量(主要是武器装备)过于悬殊,“逸”者就不一定能战胜“劳”者。如:在《我的兄弟叫顺溜》的电视剧中,新四军六分区选择在村庄伏击日军,刚开始交火,日军被打得晕头转向,但,由于日军人多、武器装备远远强于我军,几个回合下来,六分区就渐渐地败下阵来,多亏一分区及时赶到救围,才避免了六分区被日军全歼的败局。因此,以逸待劳计,并非万能的,也并非千篇一律的,尤其是现代战争,信息化作战成为战争的主导,“逸”、“劳”之间,相辅相成,而关健在于谁更拥有对战争的主导、主创和人文优势!

“以逸待劳”在现代经商赚钱之中也是经常用到的一计。利用此计需要经营者心理承受能力好,在和对手进行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要耐得住时间,耐得住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小恩小惠,保持良好的自我状态,才能取得自己真正的需求。在生意场中,甘愿妥协退步,不是目的,而是以退步赢得时机,休息静思,想出奇招,也使自己获益。因为必须的退步是换来更大的利益,万不可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盲目行事与对手硬拼,定要停下来寻找机会,等待时机,再来竞争,反败为胜。

【计名探源】

以逸待劳,语出《孙子?军争篇》。在历代兵书和史书之中,对于以逸待劳这一理论的阐述和实例记载非常之多。如《孙子?军争篇》:“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古代“佚”与“逸”相通,意思是部队休整充分,精力旺盛。劳则于佚相反,是部队得不到休整,精力疲惫。以逸待劳的方法有许多,《孙子?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占地而趋战者劳。”抢先占领有利地形,是以逸待劳的一种方法。《南北筹兵论?上》说:“闻之兵法,守者常逸,而攻者常劳,以逸待劳。”先实行防御,后发制人,也是以逸待劳的一种方法。但是,以逸待劳的待,不是消极地坐等战机,而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调动敌人,牵着敌人的鼻子走,让敌人疲于奔命,不断地消耗敌人,待敌人锐气尽消之时,再动手消灭他。因此,《孙子》说:“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案例典故】

西汉末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