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到明朝考科举-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二带着新妇与陪嫁的家人去了岳父家,崔燮每天也只在散值后回家请安一趟。一家六口人少了三口,崔家老宅竟也没显出寥落冷清之态,反而车马不断,比从前崔老爷还在京里做官,徐夫人操持崔府时还热闹。只是这里出入的人不再有清流、名士,而是些崔榷还在做官时不敢往家里召领的妓女和乐户妇人。
崔老爷仿佛要把这几年在乡下耽搁的名士风流都找回来,挟妓纵酒,出入无忌。没有空云子道长劝着他,他又有那一葫芦的丹药做本钱,哄得那些妇人离不得他,后院里的妾室丫鬟也跟着争风吃醋,闹得家里沸反盈天。
崔和在家里实在睁不开眼,不得不投奔他大哥,跟李大公子一块儿挤在模拟考棚里做题。
崔燮散值回来,就看见向来老实苦学的小弟弟一头朝他撞来,挤出满脸眼泪鼻涕跟他告状:他们的父亲纵酒召妓,还服食金丹,家里已闹得不像样了!
崔老爷服食金丹的事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后院的爱妾们。当初在迁安时他就曾不行过一段日子,后来吃了道长的药重振雄风,可也是听道长劝,有些节制的。自从二儿子成亲,他却不知怎么着,竟弄到了妾室们招架不住的地步,不知是吃了多少药!
这么吃下去,人岂不都掏空了?
那些没子女的年轻妾室不知爱惜老爷,和哥的生母可还指着他多活几年,好让儿子跟状元大哥多亲近几年。她已不怎么得宠了,劝不住老爷,便悄悄告诉儿子真相,叫他搬请崔燮来管一管。
崔燮听罢,眼中闪过一点嘲色,旋即皱起眉,拿出手帕糊在弟弟脸上,按着少年人单薄的肩膀叹道:“父亲已到了这般年纪,该重视养生保健,怎么竟又……唉,听些戏乐倒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常吃金丹毕竟伤身。你年纪太小,不懂这些,我得去劝父亲!”
他也不换衣裳,叫弟弟留下读书,整整齐齐地穿着官袍走回崔家大宅。
丝竹声从正院幽幽传出,伴着乐声而起的更有许多女子的娇笑,听得人心活耳热。外院里洒扫、种花的家丁都盯着那方向,听着一阵阵娇声浪语,都没心思干活了。
崔燮沉着脸进门,直奔正院,行走间有股气势散出来,吓得那些偷听老爷调情的家人们都连忙避开,低下头不敢和他对视。
他也不理会这些下人,径自走到正院,扫了偎在崔榷身边的妓女们几眼,上前朝崔榷行礼,沉声道:“请老爷叫这些女子离开,儿子有话要劝老爷。”
他穿着青碧的六品官袍,人如初春嫩柳,俊秀又有官威,看得那些女子挪不开眼。崔榷好容易享受了几天众女爱慕崇拜的日子,见这儿子一进门,霎时又叫他落到了无人理会的境地,胸中怒火顿时勃然而起,指着他叫道:“你出去!我不曾叫你,谁许你在父亲面前这样放肆了!”
崔燮命人赶走了众乐女,硬梆梆地站在崔老爷身前,拱手劝道:“老爷若只是爱看戏听曲,我也不劝,只是我听人说,老爷竟夜夜服食金丹……这种东西于身子有损无益,岂能长用?老爷是崔氏一家之主,上要孝养祖母,下要照料儿女,当为家人保重自身,少思节欲……”
男人越是不行,越听不得别人说他不行。
崔榷抄起一把茶壶朝崔燮砸去,怒吼道:“胡说什么!岂有做儿子的这么编排老子!你还敢跑……给我跪祠堂去!”
崔燮转身离去。
他过来就是尽一下儿子的义务,以免将来崔榷服丹暴亡后,有御史闲得难受,弹劾他“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明知道父亲服食金丹也不加劝阻。
在下人面前刷够了孝心,他又去找老夫人告了一状,叫老夫人管管儿子,让他在家里修身养性,少出去喝酒嫖妓。
告完了状他便要去跪祠堂,老夫人连忙拉住他,怒道:“他还敢叫你去跪祠堂,我看他真该跪了!这不争气的东西,都几十岁的人了,还干出这种事,实在不知检点!你坐着,我叫他过来!”
崔燮忙起身谢道:“哪有儿子听着父亲挨骂的道理?祖母莫怒,管住门户,免得那些人缠着老爷便是了。”
他做儿子的,不忍见祖母骂父亲,只能先躲回家。但他这般力劝父亲后,听说老夫人狠狠地管教了儿子一顿,也不许他多行那事。只是她管得住家里那一院子妾,却管不住儿子往外跑,渐渐的也就只能不管了。
直到两个多月后的一天晚上,侍讲府大门叫人极猛烈地拍开,惊动了正在花园里练武的崔燮。崔家一个外院管事满脸惊恐地冲到他的上院里,说是老爷晚上到了妾室房里,才刚脱了衣裳、挨着榻,便昏睡过去,再没能醒过来。
那妾本来以为他只是睡着了,不想他昏沉之中竟吐了起来,吓得她也不敢再拖,赶紧喊人施救。此时崔大管事已去请医官了,可家里已慌成一团,须得他回去主持。
崔衡去了岳父家就不舍得回来,老夫人吓得也犯了头风,和哥又是个才十六岁的少年,没经过事……整个家乱成一团,上上下下都等着他去做主呢!
是药效终于发作了……
崔燮心里有数,立刻叫人备马,后门却突然被谢家小厮敲响,一名常往崔家来的长随来问:“我家镇抚听见贵府上的动静,怕是出了事,遣小的过来问问大人。咱们两府是亲亲近近的邻居,崔家的事就和谢家的事差不多,我们镇抚叫崔大人千万不要客气。”
崔燮辞让了几句,叫他劝谢瑛早些休息。却不想刚牵着马出门,便见着谢瑛骑着马在外等他,眉眼间含着薄薄的笑意,温醇地说:“崔贤弟家里必是出了大事,才赶在宵禁之后过来敲门。我虽帮不上什么忙,可做朋友紧邻的,哪有知道你家有事还稳稳当当坐在家里的?”
他也知道今晚能发生什么,还要收回崔榷那葫芦里加了料的金丹,必须得去趟崔家。
崔燮的眉眼也柔和了些,拱手谢道:“家父突发重疾,我家里人少,正需要人帮衬,崔燮在此先谢过谢兄高义了。”
谢瑛朝他笑了笑,叫人去请预先备下的郎中来,与他并辔骑往崔府。
崔家老宅如今是灯火通明,崔老爷已叫人抬到正院,口鼻间的秽物已清理干净,呼吸却仍细若游丝。这一晚上崔老爷不知吃了多少药,又在爱妾身上损了阳气,再被家人扛着来回受了风,这场病岂能不重?
一家人在屋里急得团团转,大晚上的却请不着郎中,只能干熬着。幸而过不久,谢家请的医官过来了。因着城门早关了,这回请的并不是谢家常请的刘医官,而是个面生的郎中,来望闻问切了一番,说是阳气亏耗过甚,骨髓都耗空了,叫崔燮先喂独参汤把命吊回来。
折腾了半宿,独参汤灌了下去,崔榷终于醒过来,却也只是醒过来,再也不能说话、更不能起身了。大夫摸着他的脉相说:“虽是救回来了,却也只是暂时救回,往后恐怕难再好转。贵府还是先备下后事吧……”
老夫人听说此事,只哭了一声“造孽”,叫人取银子厚谢了医官,请他们莫对外说这事,又命套马车送他们回家。最后想起那葫芦丹药,就要人拿出去扔了,从此后再不许道士上门。
崔燮见人取了葫芦过来,便伸手拦下,转交给谢瑛,朝他行了个大礼,郑重地请他回去查查里面是否有毒,他父亲之病是否与这金丹有关系。
谢瑛道:“崔贤弟与我情同骨肉,这便是我自家事,定要查得清清楚楚!那妖道我回头也会想法捉来,不教他逍遥法外!”
老夫人忙上前拦住他们,含泪摇头:“空云子道长的仙丹不会有错的,他从前于我儿有救命之恩,往日也常劝我儿少服丹药,以调养为重。都是这不肖子不听仙人嘱咐,成日价拿治病的金丹当外头那些脏污地方的药用,怎么能不出事……”
一个四十余岁年纪,读过书、做过官的人,竟因服药过度倒在妾室肚皮上,这种丑事怎么能传出去?!
她还有三个在读书做官的孙子,这儿子不知羞,孙子还要脸呢!
老夫人强撑着拦下谢瑛,请他帮着瞒一瞒崔老爷的病因。多说了几句话,人渐渐坐不住,倚在张妈妈身上,只情闭着眼流泪。崔燮叹道:“祖母身子不好,不能再为父亲的事费心了,且先回去休息吧。和哥也得去睡会儿,往后还指着你侍奉祖母呢。这两天我先请假给父亲侍疾,但愿父亲能撑到衡哥夫妻回来……”
他把祖母和弟弟都送回房里,写了帖子往翰林院请假,而后亲自送谢瑛出门。众人都离开后,只剩他自己守在崔榷身边,支使着家人取药取银子,一天灌几回独参汤,最后做了几天孝子。
然而崔榷得的并不是脱阳症,吃独参汤救不了玄丹之毒,他的精神能好转些,却不能挽回身体的颓败之势。
他看着崔家家人都看崔燮脸色行事;看着崔燮对着外人装孝子,在他面前却露出没有半点悲戚,甚至带着鄙夷的脸容;看着二儿子和小儿子被他管得严严的,每天只在早晚来看他一眼;看着老母欣慰地夸他生了个好儿子;看着妾室们都不甚为他伤心,在他面前毫不掩饰地庆幸崔燮能管家,愿意供养她们一生……
而他看清了崔燮的真面目,却无法告诉任何人,也管教不了他。他只能挣起一身力气,嘴唇张合,发出自以为宏亮,细弱得几乎听不到的声音,狠狠骂崔燮:“不孝子!你这样对你爹,要有报应……”
他只说了这几个字,就大口喘着气,有种气息不继、胸口烦闷之感。
坐在床边的崔燮却只朝他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俯身在他耳边说:“崔老爷说笑了。我对你再不孝顺也不会有报应,因为我不是你儿子。你那个孝顺的,任你打骂的大儿子,早在十二年前就因为徐氏诬陷他打伤你的次子崔衡,叫你这个父亲亲自下令打死了。”
崔榷瞪大双眼,惊恐地望向上方。崔燮那张清美的面孔在他眼中却因压得太近而变形,只能看见起伏的肉色轮廓,五官都虚化模糊了,唯有唇角那带着血腥气似的笑容清晰地刻在他眼中。
他“啊啊”地拼命叫人,脸憋得青紫,声音却细弱得几乎听不见。崔燮微直起身看着他惊骇的模样,伸手抚向他的眼睑,将他眉目间的恐惧掩去,冷冷说道:“我不是你的儿子,也不是什么索命厉鬼,只是亲身经历了一场杀人案,念念不忘,要来替这具身体的原主人向杀人者讨回个公道而已。”


第260章 
相隔十二年; 这桩无人知晓的父杀子案终于彻底了结; 他以后也可以安心做自己了。
崔燮将手在被面上抹了抹,从袖中取出香包按在鼻端; 闻了几下; 泪水便滚滚而出。他将香包系到腰间; 起身悲痛地喊道:“叫衡哥、和哥来,通知祖母……再派人到各家送讣报……咱们老爷故去了……”
崔老爷从那天夜里中了丹毒; 竟又熬了十余天的工夫; 家里装裹、棺材早都已备齐了,家人闻讯就上来装裹。崔燮转身离开; 去书房取了早就备下的折子; 命人递往通政司乞丁艰。
弘治天子接到折子; 不觉大为吃惊:“崔先生不是最擅长养生,他父亲怎么这个年纪便去了?如今正是用人的时候,朕还拟叫他兼个东宫属官,怎么就要丁忧了!”
高公公父子都跟崔燮相好多年; 崔家的事; 除了崔燮跟谢瑛往金丹里添东西他不知道; 别的都和自己家事一样清楚,当即答道:“崔侍讲的老父当初因贪贿落入锦衣卫诏狱,后来官司断明,罚的他去榆林输米。他一个读书人,哪经得住这么来来往往奔波?当时生了重病,就信了一个不知哪来的道士; 养着他在家烧丹炼药,一吃就吃了两年,这回怕是吃出的祸事……”
先帝宪宗就是信妖道、服仙丹,因中了丹毒,腹泄不止而亡的。如今崔家这位老父竟也是因服丹身故,天子不只同情,还有几分感同身受,感叹道:“又是这些妖道炼丹害人。崔先生自己就善养生,他父亲怎地不信他,偏信了道士!”
覃公公适时夸了一把皇上:“崔大人的养生法虽有验效,可养生时得先食素锻体,非有大毅力者安能坚持得住?陛下是天下明主,不耽溺于美食安逸,可崔榷就是个寻常老人,哪能受得住这样清苦的日子?又要长生又要安乐,也难怪他叫道士骗了,连他老母和那么多儿子都劝不转。“
天子感叹了一阵,可惜崔燮这官职太低,够不着夺情的底线,只能赐些绸缎布帛,给勘合路引,许他回乡守制。
崔燮要回乡,两位国舅不好再住在老师家,便收拾东西回国丈府。祝举人也要告辞,却叫两位国舅比老师还强势地抢回家,让他近距离体验少年锦衣卫的真实生活,方便他取材写稿。
这俩熊孩子真不能没人看着啊!
张家兄弟带着祝允明上门吊唁时,崔燮才知道这俩熊孩子干出的事,忙替他们跟祝大手道歉,请他看在自己的份儿上原谅弟子一回。
祝允明大度地说:“侍生答应了给崔大人写《少年锦衣卫》,不管如何,都得把文章写定了再离去。大人府上如今正居丧,学生也不能再若无其事地留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