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特家族 作者:解力夫、张光勤-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院校。福特坚决反对那种学间作风。在他看来,医院只是一个治疗所,既不是研究所,更不是实验室,但是他也鼓励医院抽出部分人财物力,去研究如何更好地预防各种疾病。

  福特在一生中最讨厌的人,就是从事金融行业的人,特别是对于那些大腹便便的银行家,福特更是没有丝毫的好感。“这些人除了知道钱,其他什么也不知道。”福特曾经这样评价他们,这种观点贯穿了他的一生,以致后来当大危机到来时,美国政府的高官亲自出马游说福特,请他拿出钱来挽救那些濒临倒闭的银行时,遭到了他的断然拒绝。大战爆发之前,全世界共有1400多万犹太人,其中有700万在俄国,美国排在第二位,有400万人。当时美国金融界的银行家们大多数是犹太人。那么犹太人自然成了福特的攻击目标。1919年5月,亨利·福特在他创办的《迪尔本独立报》上认为在美国存在着“犹太祸”,并开始了对犹太人长达一年半之久的猛烈抨击。那么,福特为什么如此仇视犹太人呢?除了把犹太人和他所鄙视的那些金融家们联系在一起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我们知道,福特从小就讨厌贪杯的父亲,长大后不仅自己滴酒不沾,而且不允许手下其他人饮酒。在福特的工厂中,工人只要饮酒,轻则不得进入5美元工资领取者的行列,重则开除,不再任用。而在当时的美国,在制定禁酒法之前,凡是卖酒的人,大多数是犹太人。即使是在禁酒法颁布生效之后,许多犹太人只是把造酒卖酒的生意转入地下而已。所以亨利·福特就把这股怨气发在了犹太人的身上。另外,福特认为,在美国的犹太人主要从事服装、鞋帽、玩具、电影等行业,并且在这些行业实现了垄断,他们常常利用种种垄断随意提价,从中牟取暴利;那些占美国电影业从业者80%的犹太人,更是利用电影渲染黑暗、暴力等不健康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所以,犹太人是美国的“祸害”,他们的所作所为和亨利提倡的生活方式是水火不相容的。正是由于上述的观点,亨利·福特才不遗余力地宣传反犹观点。但是,宣传归宣传,在福特工人当中,有大约4000名犹太人,福特对于他们基本上还是一视同仁的。

  就是这样,直言不讳、我行我素的福特以他的T型车、五美元工作制、褒贬不一的经营管理和他个人对世事的独特观点,在公众中很快树立起了自己的形象。就在亨利·福特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报端、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了解时,世界大战的阴影正笼罩整个世界。

  《人民汽车赠人民》是一幅巨型油画,是买下麦肯森的股份、控制了福特汽车公司后陶醉在巨大成功中的福特请人专门绘制的。细心的妻子克拉拉发现,最近一段时间来,丈夫常常走到这幅油画前沉默不语,显得心事重重。

  “克拉拉,”一天,亨利终于对妻子说,“几年前我曾对来访的客人说过,汽车必将产生世界性的影响,我们不会再有罢工,也不会再有战争了。”

  “是的,我记得当时的情景,你就是在这幅油画前说的这些话。”克拉拉点点头。

  “可是,”福特的脸上露出了担心的表情,“战争恐怕是在所难免了!”











福特家族8 从新工业的救世主到专制国王








8 从新工业的救世主到专制国王

   我宁愿让我的工厂化为灰烬,也不愿让它为战争服务。

   和平主义者和他的“和平船”的失败

   威尔逊总统和福特约定每天读一章《圣经》

   库兹恩斯走了,斗争才刚刚开始。

   道奇兄弟要起诉亨利·福特

   福特使出层出不穷的花招来对付股东们

   父子设下骗局,成立了真正属于福特的专制王国

   必须向福特先生赔偿六美分的精神损失费

   一出水变油的骗局,连福特也上了当。

   离开专制王国的人们

  1914年6月28日,随着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倒在刺客的枪下,7月奥匈帝国进攻塞尔维亚,8月德国、俄国、法国和英国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15年初,《纽约时报》上刊登了亨利·福特发表的慷慨激昂的反战演说:“我个人认为,‘战争’这个词是用穿过每个士兵胸膛的血淋淋的字母拼成的。除了放债人、军火商和恶棍,没有人会需要它……”当然,亨利也忘不了在这样的场合抨击那些他所憎恶的人:“也许,华尔街的那帮人会需要它。”

  “福特先生,听说您和你的全家曾访问过英国,能谈谈您这次旅行的感受和对现在欧洲正在进行的战争的看法吗?”不久,底特律自由通讯社的记者采访了亨利·福特。

  “是的,众所周知,本公司早在1903年就向加拿大出口了第一批60辆汽车,从而走向了世界市场。”福特不愧是一个精明的企业家,“我去英国,是想了解福特汽车在那里的情况,因为我们已经有许多汽车销往那里,英国真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在谈了这次旅行的一些见闻和感觉之后,亨利把话题一转:“我坚决反对战争,我宁愿把自己的工厂化为灰烬,也不愿让它为战争服务!我将为美国民间发起的‘世界和平运动’提供100万美元的资金。”福特接着又提高了嗓门:“如果能阻止战争,能防止军国主义的瘟疫,我宁愿献出我所拥有的一切。”第二天,他的这番谈话通过自由通讯社传遍了全国各地。

  1915年9月,一向对各种名目的捐献活动抱有反感心理的亨利·福特又发出倡议,号召富人们为了和平而慷慨解囊,建立反战基金。他还建议政府鼓励生产各种农用机械,反对增加军事开支。接着,他宣布把5000台农用机械拖车运往英国,来救济陷入危机的英国农业。到了1915年12月,他终于发起了著名的“和平船行动”。11月23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白宫接见了亨利·福特,以显示他对福特所致力的“和平主义事业”的关心。

  “当战火在欧洲燃起的时候,我们这些远在美洲大陆的人心中真是非常难过,因为有人在炮火中丧生,我们却爱莫能助。”见面落座之后,威尔逊总统感慨说。

  “为了能让我的心灵获得J丝安慰,我已经决定了,从此我将每天仔细阅读一章《圣经》,并且把这个做法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亨利·福特连连点头:“总统先生的这个习惯真值得赞扬!回到底特律后,我也每天阅读一章《圣经》!”

  “好极了,那我们就一言为定了!”宾主拊掌大笑。

  但是在接见时,亨利向总统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邀请:他已经租下了奥斯卡二号游轮,准备邀请包括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内的政界和商界的著名人士乘坐这条“和平之船”驶往欧洲,前去那些“已对战争感到厌烦的国家”进行调解,以促使战争尽快结束。威尔逊被福特的这个邀请吓了一跳,他支吾了几句,便“王顾左右而言他”了。

  “威尔逊不是个干大事的人。”走出白宫时,亨利对身边的其他人这样评价说。

  在对新闻界发表了几次热情洋溢的演说和进行了大肆宣传与渲染之后,1915年12月14日,“和平船”奥斯卡二号终于起航了r亨利·福特发了100多张请柬邀请的那些政界要人和商界巨子们无一人前来,就连亨利的两个最好的朋友,托马斯·爱迪生和博物学家约翰·巴勒斯也没有登上这条船。前者以“事务繁忙”为借口,后者干脆地告诉亨利:和平没有希望,去了也是徒劳。

  没有一名政府官员送行,在1.5万民众的欢呼喧闹声中,“和平船”缓缓驶离了码头。亨利的妻子克拉拉站在人群中伤心地哭泣。她担心丈夫乘坐的船会像传说的那样被在海上漂流的水雷炸毁或被交战方的潜艇击沉,所以动员了马奎斯牧师和其他人同她一起劝说亨利不要去。亨利不听。亨利站在船舷,对前来送行的爱迪生大声喊道:“如果你愿意上来,我愿意提供100万美元的赞助!”然而,耳聋的爱迪生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否则老头也许会在最后一刻改变主意。

  “和平船”上共有118名乘客,其中的50多名“和平使者”都是普通的牧师、大学教师,他们乐得有这样一个接受赞助的机会去欧洲人陆旅游;另外的人基本上都是记者。不祥的影子从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和平之船”。由于政治派别和观点的不同,在旅途中,“和平使者”们分成了两派,先是发生口角,接着在船上大打出手。闹得不可开交。看看再三劝说也无济于事,福特只好苦笑着一个人躲到舱里去了。12月18日,“和平船”到达了挪威。可是亨利·福特再也不能继续他的旅程了。在航行途中,一个大浪打在他的身上,使他着了凉,不久就发起烧来。正当他昏昏沉沉地躲在旅馆的房间里休息时,前来观察他是死是活的记者们又带给他两个令人沮丧的消息:一个是这次和平活动的导演兼活动主持人在旅途中得了肺炎,经抢救无效而一命呜呼了;第二个坏消息是当时欧洲大陆正在流行几种可怕的传染病。

  “如果不采取断然措施,那么福特先生的这条命非撂在这儿不可了。”受克拉拉的委托陪同亨利来到欧洲的马奎斯牧师和保镖戴林格劝说亨利打道回府,却遭到了拒绝。

  “我决不回去,你们就让我留在欧洲,大不了我早一点去见我母亲就是了!”

  马奎斯和戴林格却已经下定了决心,他们不由分说,叫人抬起担架,冲破前来阻挡的和平主义者的队伍,把福特塞进汽车,直接开到了码头,送上了返回纽约的轮船。虽然还有一些人继续留在欧洲执行和平使命,但是这次活动的主角却躺在了纽约的饭店里。“‘和平船’行动以失败而告终。

  亨利又沉默了。他常常一个人坐在花园里发呆,偶尔翻弄一本蓝色封面的小册子。这已经是他多年来的习惯了,只是谁也不知道那个小册子到底是什么。福特没有忘记他和威尔逊总统的约定,他命令仆人们在自己家中的每个房间,以及在自己的办公室和旅行提箱里都摆上一本装帧精美的《圣经》、每天抽空间读一章,一直坚持到战争结束。

  “和平船行动”失败后,标榜新闻自由的舆论界当然木会放过铩羽而归的福特,当时许多报纸上登载着这样一幅漫画:一身堂吉诃德式打扮的亨利·福特站在“和平船”上冲向标有“战争”字样的风车巨人。对于那些仇视亨利·福特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难得的讽刺挖苦的机会。对于这一切,福特都默默地承受了。中下阶层的美国人还是宽容的,他们认为亨利的所作所为虽然幼稚,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但是远远强过那些只说不做、花言巧语的政客。所以也有一些报纸为福特抱不平,逐渐地,对福特的同情成了报纸和舆论的主旋律。

  “如果我们闯进欧洲市场,大概至少会需要1000万美元,而我的‘和平船’只花费了不到50万美元,就使亨利·福特的名字传遍了整个欧洲大陆。”这是福特对自己的“和平船行动”的总结,是安慰还是自嘲?只有他知道。总而言之,这次行动是继T型车、五美元工作日制度之后,亨利·福特在美国掀起的另一个小高潮。

  “和平船行动”虽然失败了,但是福特又一次发现了自己在公众当中的影响和地位。这一发现唤起了他心中强烈的表现欲和权力欲。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儿子,一个念头开始在他的心里成长起来:“福特公司应该是我亨利·福特的,应该完全属于福特家的人。”很快,摊牌的时间就到来了。由于福特并没有完全放弃他那天真的和平幻想,1915年10月,他指示手下人,在向顾客出售福特汽车时,随车向顾客赠送一份由公司主办的《福特时报》,上面登载福特本人的一系列反战言论和许多反战文章,特别是对美国准备向英国和法国提供战争贷款和物资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此时恰好英国的巴尔福勋爵来到美国寻找美国对协约国的支持,福特则在文章中喊出了“巴尔福滚蛋”的口号。

  10月11日这天,被丧子之痛折磨得精神恍格的库兹恩斯发现了这份宣传品,他立即来到福特的办公室。

  “你不能发表这样的言论!”库兹恩斯把宣传品放在亨利的办公桌上,气急败坏地说。

  福特只是用眼角扫了一眼桌上的东西,懒洋洋地打了个哈欠:“何以见得呢?”

  “道理很简单,那只是你个人和其他一小部分人的观点,不能代表福特公司。”库兹恩斯脸胀得通红,“作为一个公司,最好少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