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夜与昼-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里家外的事儿让他烦,让他分心。今晚他要做重要事情。夏平又去哪儿了?动不动就走。一点不把自己这个父亲放在心上。    
    黄平平车骑得飞快。    
    南池子大街,不宽的街面,夹道的树,路灯,浓重的树影,东华门,马路上乘凉的人三五成群,小伙子在打羽毛球,卖冰棍的白色小推车;北池子大街,左拐,还是骑自行车自在;景山前街,左边肃穆的紫禁城,右边黑苍苍的景山,红墙,崇祯皇帝吊死在这里,历史一晃几百年,元明清,三朝古都,往前还有辽金,一个个朝代兴衰起落,从几千年的角度看现在的北京,是一瞬;感慨什么?家里真乱,憋闷,一出来就有一种开阔感。她喜欢社会活动,喜欢出名,喜欢成为到处受人欢迎的明星。她感觉到自己蹬车的腿脚很带劲儿,有用不完的精力,她觉得风呼呼吹着脸,她觉得自己微汗的脸是润泽发潮的,她觉得自己整个身心都是充满活力的,多汁的,鲜嫩的,连骨骼和关节都是充满津液的——她为这种自我感觉而快乐。她要做一个社交家,一个大记者,去“周末俱乐部”干什么?什么活动方案?


上卷:第三部分弥留之际的母亲

    春平推开冬平的房门:“冬平,怎么关着灯?”    
    黑暗中没有回答。她拉亮了灯。冬平已经蜷着身子躺在床上睡着了,连衣裙还穿在身上,露着两条修长的腿,一条手臂斜搭在身上,一条手臂枕在头下。眼角似乎还沁着点儿泪水。春平站在床边,凝视着睡梦中的妹妹。她能体会到一种类似母亲的感情。她已经知道冬平今晚的情况。她轻轻托起冬平的头,把压在下面的手臂拿出来放好,同时把枕头放平。又轻轻给她盖了一条旧被单,拉熄灯出来了。    
    旁边就是秋平夫妇的房间。她想推门进去。每晚看看弟弟妹妹们,是她这两年的习惯了。听见屋里秋平正和梁志祥低声说话。    
    “你早点儿睡吧,别跟着熬了,你今天不是有点儿不舒服?”梁志祥说。    
    “你学你的,别管我了。”秋平的声音。    
    “我学也不用非得你陪着啊。”    
    “快看你的书吧。喝麦乳精吗?我给你冲一杯。”    
    春平站在门口想了想没有推门。不知梁志祥在学什么,他们的事情从不和其他人说。秋平去山西插队以后,十几年生活坎坷多难,可是很少给家里写信。母亲去世前曾一再嘱托她这当大姐的,无论如何想办法把秋平调回来。弥留之际的母亲还明确地嘱托全家:任何人不许提“文化大革命”中秋平贴大字报和家庭划清界限那件事。    
    春平离开东厢房来到西厢房,推开了卫华的房门。卫华正坐在床边轻轻拍着小薇睡觉。“姐。”他抬起头。    
    “睡着了吗?”春平看了看床上的小薇轻声问。    
    “睡着了。”卫华看了看女儿,手停下来。    
    “世芬又跳舞去了?”    
    “是。”    
    “你为什么不一起去呢?”春平在床边的椅子上坐下。    
    “我不会,也没时间。”卫华答道。他更多的原因大概是自惭形秽。夫妇俩关系太不平衡。    
    春平看着他沉默了一会儿,又问:“你们就这样下去?”    
    “不知道。”卫华缄默了一会儿,答道。    
    春平看着他,又沉默了两三秒钟,“给你,这是官园的票,三张。你们明天领着小薇去吧。”她把三张官园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的门票递给卫华。    
    “姐,票很不好搞。你不领大海、小海去?”    
    “你们先去吧。”    
    秋平坐在床上一边织着毛衣,一边不时抬头看看坐在台灯下学习的丈夫。屋里很静。女儿玲玲在睡梦中轻轻磨着牙,蹬着毛巾被。她轻轻给女儿盖好,目光又落在了丈夫身上。梁志祥和她一样,也是初中毕业后到山西农村插队的。他们在山西临汾一个上百人的小厂里认识,后来结了婚。他讷讷的,没有什么风度和才能,倒是会做一手好木匠活儿。但她现在坚决不让他再干木匠活儿,每天督促着他自学函授大学课程。他很吃力,看他那脊背的线条(衬衫已经湿透),还有那不时抓搔头发的样子,就知道他又遇着难处了。    
    “秋平,真别让我受这份罪了,学得头都大了。”梁志祥不止一次这样央求道。    
    “学吧。”她每次都这样平静地安慰他,“熬夜我陪着你。”    
    “我实在学不下去了,还不如让我做两套家具挣点儿外块呢。”    
    每当这时她就会激动起来:“我一辈子都不会让你再做木匠活儿。我不能让别人一直看不起咱们。”她把他的木匠工具都处理了。梁志祥没和她吵,他也不会吵,他只是感到对不起她。“要不你学吧,我来带孩子,弄家务。”他几次这样对她说,“你的基础比我强。咱们有一个学出来就行了。”    
    “不,你好好学下去吧。”她的口气不容置疑。    
    手中的铝针不时碰出微响,毛线经过右手小指向上走着,一点点编织进丈夫的一件毛衣里。银灰色纯毛开身毛衣,秋天时让志祥穿上,能显出些书卷气吧。他太没知识分子味儿了。她又抬眼看了看丈夫的背影,眼前薄烟一样淡淡掠过一片片回忆。她不去追想那回忆中的景象,也并不希望看到它清晰地浮现出来。然而,她又常常喜欢像这样陷入对往事淡淡的惆怅之中,每当空闲安静的时候。    
    “秋平,万红红的信你还没回呢,”梁志祥突然想了起来,回过头努嘴指着说,“那不是?”    
    秋平看了看床头的信,没有停下手中的毛活:“我不想回。”    
    “为什么?”    
    “不为什么,你别管了。”


上卷:第三部分客厅里来了不速之客

    梁志祥茫然地看了看她:“别人的信不回,万红红的信咱们还是应该回的,她帮过咱们忙。”    
    “我不回嘛,要回你回。”秋平有些冒火了。    
    梁志祥欲言又止,转过头去了。    
    小屋里重新归于寂静。只有丈夫汗湿的脊背和玲玲轻微均匀的呼吸声。一个平庸、狭小、琐碎、封闭然而又踏实安静的世界。她看了看床头的那封信,眼前变得恍惚起来,身子也如坐在船上,微微晃荡。天安门前拥来挤去的人海,锣鼓喧天的北京站,起伏的田野山脉……眼前的小屋被错乱的幻象所叠印。    
    她眼前曾经有过一个“革命的”、“广阔的”、“理想的”然而也是虚无骚乱的世界。大概是下乡插队第一年吧,她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趴在煤油灯下给各地农村的同学写信。奋笔疾书,哗啦一页,哗啦又一页,全身心都感到一种兴奋。那大概是个专门培养政治意识的年代,连她这样一个脆弱敏感的初中生也幻想当个女革命家。读大部头经典著作,和有思想的青年交往,从这一群人联络到那一群人。    
    自己是怎么认识万红红的?    
    1971年冬天,大批插队知青回到首都,进行着各种地下政治活动,一个又一个“沙龙”里谈论着林彪事件的性质,封建法西斯专制的根源,中国的体制、前途等重大问题。在一个座谈会上,一个引人注目的高中男生(他是这个讨论会的灵魂,也是秋平崇拜爱慕的对象)用赞誉的口气谈到万红红这样一个名字,这是与会者都知晓的名字。这使她受到一种刺激。第二天,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她专门跑到万红红家去,要“谈一谈”。在交往中,她把自己和万红红从外貌到思想深度等各个方面都暗暗作了比较。万红红身材很挺拔,比她高,皮肤白皙,向上挑的细眉毛和细眼睛,相貌一般,说话很快,像男人一样爱打手势。停顿时,老给人不满地噘着嘴的印象。书读得并不很多,很多思想也是从别人那儿现趸现卖来的。她并不比自己强什么。    
    敲门声打断她的恍惚回忆。祁阿姨进来了。    
    “阿姨,您有事儿吗?您坐。”梁志祥和秋平都站了起来。    
    “我没啥事体。你们有要洗的衣裳给我洗吧。”    
    “阿姨,洗衣服应该是我们自己干的呀。”夫妇俩连忙谢绝。    
    “今朝我帮你们洗洗吧,要不把床单换下来,我帮你们洗洗。”    
    “不用不用。”    
    “我格两日,夜里厢困不着觉,想多寻些事体做做。”祁阿姨驼着背忙忙叨叨地解释。夫妇俩对视了一下。祁阿姨言语神情中有一丝异样。她怎么啦?    
    一见夏平进来,黄公愚的脾气更大了:“你今天到底怎么啦?动不动就走,一转身就走。爸爸有事情你不愿帮助做是不是?”    
    “爸爸,明天不是要把家里这一摊交给平平嘛,我赶着想把账整理一下。”    
    “你不要找借口。你不愿陪爸爸,你就走。你愿意走哪儿就走哪儿。”黄公愚的手在半空中剧烈地打着颤。    
    “我能走哪儿啊,爸爸。”    
    “爸爸活不了几年了,今天晚上找你来就是要让你帮我写遗嘱的。”    
    夏平震惊地看着父亲,不知说什么好。    
    黄公愚在客厅里气呼呼地来回走着。话是一声比一声高地嚷完了。女儿的震惊让他更加感到自己的悲愤,同时也让他感到满足:他总算教训了女儿。    
    他就是要立个遗嘱。这是他气了好几天,想了好几天才有的办法。这份遗嘱主要是关于东方艺术协会的事情。他要在遗嘱中把一切观点都摆明一下、声明一下,把一切事宜都安排一下。他要彻底摊牌。像魏炎那样忘恩负义、不把培养他的前辈放在眼里的人,绝不能让他掌握大权。“你准备好笔和纸。”他站住对女儿吩咐道。    
    “爸爸您别……”    
    “准备好吧,我开始口授。”黄公愚打断女儿的话。夏平越是惊恐不安,越是担心,他越显得执拗。    
    就在这时,客厅里来了不速之客。


上卷:第三部分涌起一丝酸楚的妒意

    看见黄平平光彩照人地站在自己和李向南面前时,林虹再一次涌起一丝酸楚的妒意。在古陵已有过这样一次,黄平平也是这样爽朗大方出现在她和李向南的面前。她那双黑得特别、使人一见难忘的眼睛也这样溢射着青春的神采。那是林虹第一次见到黄平平。在她与黄平平相视的一瞬间,就承认了黄平平的优越。年轻的优越,北京人气质的优越,现代感的优越。这些优越之处在古陵农村相遇时只有着某些刺激,而在繁华的北京车站,才显出其强烈和有力。    
    黄平平接过李向南行李的同时发现了林虹,她爽快地一笑:“林虹,你也来北京了?”    
    林虹点点头:“我来有点儿事。”她的微笑与回答都很有风度。依靠自己的风度,她把寒伧感驱走了,撑起了自信。    
    李向南和黄平平在说话。很热烈,有几秒钟没顾及林虹。    
    林虹礼貌地说:“你们谈吧,我先走了。我和你们不一路。”    
    “不不,你们一块儿走吧。我就两句话。”黄平平看看林虹,又看看李向南,很快地说。她脸上有着极细微的一丝不安。    
    林虹感到了这丝不安。那是在觉得自己侵犯了别人权利时通常有的一种并不自觉的不安。黄平平侵犯她什么了?对这样简单的心理方程,林虹几乎无须分析演算便有答案。李向南就在她身边,此时,她很实在又很特别地感到李向南在她身边的存在。这并不在于他的一定的身高,一定的体积,一定的热度,而在于他处在她和黄平平中间。人对同一个物体存在的感觉,并不永远是一样的。林虹在心中很宽容地笑了笑,她笑黄平平的那丝不安。因为能清晰地审视别人心理而有一种优越感。    
    “林虹,你别急,我们再有几句话就完。”李向南立刻停住和黄平平的谈话,转过头说道。她的礼貌告辞可能使李向南感到不安。    
    李向南对她显然比对黄平平更重视。    
    于是,她还是提着行李先走了。心理平静而温和。    
    但这平静是短暂的。北京的繁华不让她平静。车站广场周围光怪陆离的霓虹灯,红红绿绿的广告,灯光下喧嚣嘈杂的人海。一簇簇人迎着出站口,举着各种各样的牌子横幅:“电子技术交流会议接待车”,“煤炭综采技术汇报会”,“科学哲学讨论会”,“服装设计评奖会”……北京会多。一切精华都向北京汇集。一排排漂亮的大小轿车。各种广告牌:“八达岭、十三陵一日游”,“香山、八大处一日游”。现代文明,包括现代的生活享受也在向北京涌来,时髦服装,金头发的外国人,旅行家黝黑脸庞上的微笑。这种繁华在向那些生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