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渭犹址フ叛枳泳泄Γ桓慈蔚�16混成旅旅长。1918年2月奉命率部南下攻打护法军,在湖北武穴(今属广济)通电主和,被免职留任。6月率部攻占湖南常德后,被撤销免职处分,11月任湘西镇守使。1921年8月任陆军第11师师长,旋署陕西督军。1922年夏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率部出陕援直,击败河南督军赵倜部,5月调任河南督军。因受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排挤;10月被派为陆军检阅使;率所部驻防北京南苑,抓紧练兵。1923年曹锟、吴佩孚控制北洋政府后,冯在孙中山推动下;与陕军暂编第1师师长胡景翼及第15混成旅旅长孙岳结成同盟,决心寻机推倒曹、吴军阀统治。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直军第3军总司令;趁直、奉两军在石门寨、山海关等地激战,回师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驱逐清逊帝溥仪出宫,改所部为中华民国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电邀孙中山赴京共商国是。但迫于形势,又同反直系的军阀张作霖、段祺瑞妥协,组成以段为临时执政的北洋政府。1925年春迫于奉、皖两系军阀的压力,赴察哈尔张家口(今属河北)就任西北边防督办,所部改称西北边防军(简称西北军)。8月任甘肃军务督办仍兼西北边防督办。在此期间,接受共产党人和苏联专家帮助,建立各种军事学校。1926年1月在奉、直军联合进攻下被迫通电下野;旋赴苏联考察。8月中旬回国,迅即被广州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9月17日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正式宣布全体将士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根据广州国民政府要求,在李大钊等共产党人建议下,制定“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战略方针。随即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出师甘、陕;11月解西安之围。1927年4月所部被武汉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任总司令;旋率部东出潼关;鏖战中原,与北伐军唐生智部会师郑州。此后;曾一度附和蒋介石、汪精卫“清党”反共。1928年率部参加第二期北伐。10月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因军队编遣等问题与蒋发生利害冲突,在1929年和1930年爆发的蒋冯战争和蒋冯阎战争中失败下野,所部被蒋收编。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推动下,与方振武、吉鸿昌等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被推举为总司令,指挥所部将日军驱逐出察哈尔省(今分属河北、内蒙古)。8月在蒋派重兵威逼下辞职,隐居泰山。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一级上将。12月以蒋答应实行抗日为条件,在南京出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爆发后,相继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不久受蒋排挤离职,仍奔走于鄂、豫、湘、黔、川等省,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抗战胜利后;为形势所迫;于1946年以水利考察专使名义出访美国,同时被强令退役。从1947年起;在美公开抨击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并以20年亲身经历;撰写《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对蒋的专制独裁统治作了深刻揭露。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当选为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随即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7月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自美回国乘船途经黑海时,因轮船失火于9月1日遇难。冯玉祥戎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级上将,所部从一个混成旅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数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在其50余年的军事生涯中,以治军严、善练兵著称。注重爱国爱民精神教育;强调纪律是军队的命脉,致力整饬军纪;并身体力行;赏罚严明;关心爱护士兵,要求官长与士卒共甘苦,以带子弟的心肠去带兵。严格训练部队,尤重近战、夜战训练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艰苦耐劳锻炼。编著《军人精神书》、《 战阵一 补》等书作为教材,并经常给士兵讲课示范。在作战指挥上强调知己知彼;速战速决,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借助夜暗和恶劣气候,运用侧后突袭战术,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
傅作义
1895。6。27~1974。4。19 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字宜生。山西荣河安昌村(今属临猗)人。1910年(清宣统二年)考入太原陆军小学堂。次年参加辛亥太原起义;任学生军排长;在娘子关等地与清军作战。1912年被保送北京第一陆军中学堂。1915年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8年毕业,回山西在晋军服役,因治军有方,由排长递升至师长。1927年率第4师参加对奉军作战,10月乘虚袭占涿州(今属河北)后,孤军苦守三月余,以不足万人之师,抗击数倍于己之兵力,采用在城墙内外挖掘壕沟阻敌攻城、主动出击等办法,打退奉军多次进攻,终因粮尽援绝;于次年1月撤出涿城,接受奉军改编。傅因拒绝张作霖委任,被软禁于保定张学良指挥部,5月初出逃至天津。第二期北伐击败奉军后,任第三集团军第5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1930年蒋冯阎战争期间;任第3方面军(阎锡山军)第2路军指挥官;率部在津浦铁路(天津—浦口)沿线与蒋军作战。阎军战败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收编。1931年任第35军军长兼绥远省政府主席。“九一八”事变后;通电坚决抗日。1933年所部编为第7军团;任总指挥;率部在河北密云、 怀柔(今均属北京)一线参加长城抗战;施近战、夜战、白刃战;给日军以打击。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指挥绥远抗战,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出其不意等战法奇袭日伪军,获百灵庙大捷,收复失地。抗日战争期间;相继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兼第35军军长、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所部转战晋、冀、察、绥等省;先后参加南口张家口战役、忻口会战、太原保卫战诸役。还灵活运用阻击、偷袭等战法打击日军有生力量,取得包头、绥西、五原等战役的胜利(见绥西作战)。1941年初,提出民养军、军助民、军民合作发展粮食生产的具体措施,解决军民食粮问题。抗战胜利后,任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华北“剿总”总司令;执行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今北京)的条件率部起义;对完整地保留文化古都作出重大贡献。随后;又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和邓宝珊促成绥远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绥远军政委员会主席、绥远军区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胡 琏
(19071977)胡琏,原名从禄,又名俊儒,字伯玉,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曾任蒋介石嫡系部队第十八军军长,第十二兵团副司令。1949年去台湾后,担任过金门防卫军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及〃总统府〃战略顾问,并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
胡宗南
1896。5。16~1962。2。14 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字寿山。浙江孝丰鹤落(鹿)溪(今属安吉县)人。1924年11月于黄埔军校毕业后,历任军校教导团排长、副连长、营长等职,曾参加两次东征陈炯明及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作战。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1师第2团团长;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5月任第1师副师长兼第2团团长;11月任第22师师长。1928年4月参加第二期北伐。8月第22师缩编为第1师第2旅,任旅长;11月所部在蒋介石校阅中因训练成绩突出,被评为“模范旅”。1929年随蒋参加蒋桂战争。次年率部参加蒋冯阎战争,战后任第1师师长。1932年指挥所部参加“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5年2月派兵到四川松潘一带阻截北上的工农红军。1936年4月任第1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第17军团军团长、第34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代司令长官等职,先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等。其间,曾派重兵包围封锁陕甘宁边区,多次向八路军挑衅,制造磨擦。1945~1948年,先后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等职,极力推行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政策,指挥所部进犯陕甘宁边区,一度进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所在地延安。1949年5~7月,所部在人民解放军发动的陕中、扶郿战役中遭受沉重打击后;陆续撤至秦岭、巴山地区。9月兼任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2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参谋长。在人民解放军发动的成都战役中,所部大部起义或被歼,余部逃往西昌。1950年3月由西昌逃往台湾后;任江浙“反共救国军”总指挥、澎湖防守司令官等职。病故后被追晋为陆军一级上将。
吉鸿昌
1895。10。18~1934。 11。24 抗日名将。原名恒立;字世五。河南扶沟人。1913年入冯玉祥部,从士兵递升至团长。骁勇善战,人称“吉大胆”。1926年任第36旅旅长,10月,率部参加北伐战争;由兰州兼程东进;参与解西安之围。1927年任第19师师长,5月出潼关占河南洛阳,在黄沙峪率师夜渡黄河;击退奉军;连克新乡、安阳数城。1928年任第30师师长,调防甘肃天水。1929年任第10军军长兼宁夏省政府主席。1930年5月参加蒋冯阎战争;任冯军第3路总指挥。9月接受蒋介石收编,任第22路军总指挥兼第30师师长。旋奉命“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但不愿替蒋打内战;态度消极。翌年称病去上海就医;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接触,随后曾在潢川组织所部起义参加工农红军未果。8月被蒋解职,强令出国“考察”。遂环游欧美,发表抗日演说。1932年回国寓居天津,秘密与中共华北政治保卫局联系;8月到湖北麻城宋埠策动旧部第30师起义失败,潜回平津地区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按党的指示潜赴泰山联络冯玉祥出山组织武装抗日。随即变卖家产,购买枪械,联络旧部,于1933年5月;与冯玉祥、方振武在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第2军军长,旋任北路前敌总指挥;率部向察北日伪军进击;连克康保、宝昌(今并入内蒙古太仆寺旗、正镶白旗、正蓝旗)、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境。蒋介石反诬同盟军破坏国策;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同盟军。9月,吉鸿昌与方振武率部退至河北顺义、昌平(今均属北京)一带,战至10月中旬弹尽粮绝而失败。潜往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1934年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为主任委员,秘密印刷《民族战旗》报,宣传抗日,联络各方;准备重新组织抗日武装。11月9日;在天津法租界被军统特务暗杀受伤,遭工部局逮捕,引渡到北平军分会。经蒋介石下令,24日被杀害于北平陆军监狱。刑前题诗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李品仙
李品仙,字鹤龄。任职上将。曾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安徽省政府主席、第十战区司令长官等高级职务。去台湾后,被蒋介石委为〃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
李济深
(18851959)李济深,字任潮。二级陆军上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和领导人。曾担任过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的总参谋长、国民政府广州政治分会主席、第八路军总指挥、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等要职。〃九·一八事变〃后,他与蔡廷锴等人组织福建人民政府,反蒋(介石)联共抗日。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与国民党民主派人士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内战政策。1949年,他应中共中央的邀请,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此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从事社会主义建设。
刘 峙
(18921971)刘峙,字经扶,别号天岳。二级陆军上将。他是何应钦、蒋介石忠实可靠的心腹将领,素有北伐中的〃福将〃、中原大战中的〃常胜将军〃、抗战中的〃长腿将军〃和解放战争中的〃败将〃之称。
李宗仁
1891。8。13~1969。1。30 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字德邻。广西临桂(今桂林)人。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入广西陆军小学堂。1910年(清宣统二年)加入同盟会。1913年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毕业,任南宁广西将校讲习所教官。一年后,该所停办,返回桂林,应聘为省立模范小学高级班军训教官。1916年夏,投护国军第6军任排长;参加护国战争,后又参加护法战争,由排长递升至营长。第6军改称为粤桂第1路边防军后,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