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猎艳录-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董卓横行跋扈目空一切。唯一让他感到有一丝忌惮的可能就是袁家了。毕竟二爷爷袁隗身为太傅,名义上还是大汉朝的三军统帅,而且父亲手中尚有兵权,西园军还在他掌握之中。
  最主要的,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这句话也不是完全拿来唬人的。名门望族势力的确不能小觑。于是董卓在向父亲征求意见的时候,便说出了自己的那句名言。也赤裸裸的暴露出了他的狼子野心。
  董卓拍案而起,拔剑大怒道:“袁绍竖子,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
  父亲一反他优柔寡断的常态,表现出了他的英雄气概,立即拔剑在手,厉声说道:“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其实比起董卓来,父亲的宝剑,的确还差的远了。所以他说完后,可能就有点后悔自己的冲动。害怕冲动的惩罚,立即提剑而出。调集一千名西园精锐亲兵。回家收拾一下,带着我母亲三弟,逃奔冀州,投奔韩馥去了。
  韩馥,三国演义中我最最看不上的人物,让我养他鼻息休想。不过大丈夫能屈能伸,稍微的忍耐那么一时半刻也不是不行。韩信尚且受胯下之辱,何况我乎。
  我忍。
  卧榻之畔有猛虎酣睡,韩馥你岂能长久乎【发一下酸,各位书友不要见怪乎,才学所至,无奈无奈。】不久之后曹操也说出了他的第一句名言,以后他还会说很多名言,可这一句无疑是令后世最广为流传,也是最能体现曹操狠辣个性的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枭雄,绝世的枭雄。
  十月曹操至陈留,得到大财主卫兹慷慨解囊赞助,在附近的宁陵公开骑兵。人马上万。【为什么不向家里要钱】曹操的家族势力也比较雄厚而且很复杂。因为他有两个姓,夏侯和曹。
  这两个性都是名门望族。而且对曹操的造反行为全力支持。他的六位兄弟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首先参加义军,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感到汗颜无地自容,怎么他姓曹的家里这样团结,而我们袁家就——一声叹息呀。也不知道曹操家族的教育是怎么搞的,当真可说是人才鼎盛,以上诸位各个出类拔萃堪称当世名将。
  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九月董卓废皇帝刘辩,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献帝了。
  董卓自封为太尉丞相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封郿侯。还有一大堆,什么诸如加九锡之类的。反正所有能加的尊号,他都加了。另外还规定自己剑履上殿、参拜不名、入朝不屈。据我所知,后来的曹操和司马懿也干过同样的事情。
  这还不算,十二月,董卓从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之计——任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下令封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东平张邈为陈留太守,父亲为北海太守、二叔袁术为南阳太守。这些人后来都造他的反,董卓差点没气死,要说这些诸侯也够忘恩负义得了。
  黄琬为太尉,杨彪为司徒,荀爽为司空,位列三公。
  渤海郡也属于冀州牧韩馥的管辖范围之内。韩馥开始对袁氏的四世三公势力担心起来。派了大将麹义率兵一万屯河内监视父亲。麹义一向仰慕袁氏威名,又对韩馥十分瞧不起,所以渐渐的和父亲结为好友。这期间父亲收罗了不少人才,文臣武将数不胜数。诸如颜良、文丑逢纪、等一等一的人才豪杰。
  不过父亲也很郁闷,自己毕竟是在韩馥的眼皮子地下,势力还不如他,所以不敢和他公开闹翻。如此一来就极度的不利于巩固和发展,就连大哥出去募兵,都要小心翼翼的生怕惹起了他的怀疑恐惧,向董卓奏上一本,在羽翼未成之前惹出大祸来。
  终于机会来了。
  汉初平元年,春,正月。陈留王登基后的第一年。
  曹操,又是曹操。还有他的老友陈留太守张邈。
  两个人弄了一道假诏书,召集了天下诸侯共同讨伐魔王董卓。
  于是父亲的机会来了。因为韩馥走了。韩馥去讨伐董卓了。临行之时说出了自己的名言,被人引为笑柄,臭骂千年的名句,他战战兢兢的问手下众将:“今当助袁氏邪,助董氏邪?”他的谋士刘子惠差点没哭出声来,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们兴兵为国,讲什么袁绍、董卓。”弄得韩馥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
  说实话,老爹虽然糊涂,不过和韩先生比起来,又不知道强了几百倍。
  大汉朝大臣都像韩馥一般,岂有不亡之理。
  韩馥一动,父亲立即帅三万精兵响应曹操号召,杀奔汜水关去了。
  他带着大哥袁谭去了,留下最厉害的河北大将颜良、文丑保护母亲我和三弟袁尚。这一次父亲的顾家思想有清楚无疑的表现出来。
  这一仗我没有参加,只知道战况惨烈血肉横飞,父亲还趁机弄了个盟主干。而且给自己上了个封号——车骑大将军。
  那一年我十岁,大哥袁谭十五岁,三弟袁谭五岁。
  我在渤海的首要任务就是——哄孩子。三弟袁尚。
  漂亮的孩子。父母的掌上明珠。我开始有点明白为什么我们兄弟之间会发生后来的悲剧。
  袁尚用现在的话说,他是个人精。年仅五岁,厚黑学和哄人开心的本事已经出类拔萃空前绝后了。
  我很喜欢这个弟弟,因为他很有趣,长的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和父亲袁绍颇有几分相似。渤海城里几乎没人不喜欢他的。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这场关东联军和西北凉州军团的对决,最后弄了个不了了之的结局。董卓迁都长安,回到了自己的老巢。董卓那边刚刚回家,屁股还没做热,这边十八路诸侯,就开始内讧打了个不亦乐乎。先是乌程侯孙坚,和二叔袁术产生嫌隙,一气之下,返回江东,在路上和刘表结怨。然后是演州刺史刘岱杀了东郡太守桥瑁,最后父亲软硬兼施从韩馥手中夺取冀州,韩馥羞愤自杀。
  公元191年大汉初平二年,我们一家进入冀州坚城,接受这里的钱粮军马和人才。
  冀州城的人才很多,渤海根本就比不了,父亲接受了冀州,也顺便接受了这些精明强悍的文臣武将。这其中有审配、郭图、许攸、荀谌、辛评还有董昭,神秘莫测的董昭先生,刚毅正直、妙计无双的田丰。
  父亲以沮授先生为奋武将军,令他统领诸将,异常宠爱。田丰为别驾,审配为治中。共同治理冀州。也算得上是人才鼎盛了。
  此外还有大将麹义、高览和厉害无比悍勇无双的张郃。勇猛的张郃。
  11。第十一章 拜师学艺
  门生故吏遍天下,就是从事政治活动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所以自从父亲占据了冀州之后,前来投奔的人才每天都络绎不绝。有留下来的,还有不顾而去的,我知道的,父亲损失的重要人才最少有四个。赵云、郭嘉、荀彧、董昭。这四个人随便那一个,都是足以影响大局的响当当的重要人物,竟然先后和我失之交臂。
  慨叹之余也不由得让人神伤。难道冀州城就真的留不住有用的人才吗?
  不行,我要改变历史,绝不能看着这些一流人才,流失到曹操和刘备那里去。否则要这个所谓的四世三公的头衔,还有个屁用。
  那晚,我想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起来,就去大厅面见父亲袁绍。父亲正在和三弟嬉戏。这些年我发现父亲开始对袁尚产生了偏爱之心,这也难怪,袁尚虽然年纪很小,但是聪明伶俐,讨人欢喜,而且生的俊美无双,模样像极了父亲,又有一种从内向外散发的儒雅气质,比之我和大哥袁谭不知道强了多少倍。我还好一点,至少知道这是历史的趋势。可是袁谭已经开始不耐烦了,每每对袁尚呵斥冷淡,不屑一顾,兄弟反目的契机已经出现。只等那一天的到来
  父亲见我进来,立即皱起眉头问:“熙儿,你有什么事情。”我心想;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今天不出点狠招,看来是难以如愿以偿了。“
  二话没说,就跪在了地上说:“父亲,孩儿受了侮辱,心中郁闷难平,特来请父亲做主。”我老爹有个很优秀的特点,就是护短,只要是袁家的东西,别人是无论如何碰不得的。听了这话,脸色当即就沉下来。站在一旁的乳娘看到老爷脸色变了,失去的把三弟带走了。父亲厉声道:“给我站起来,成什么体统,堂堂的袁家二公子,竟然在外面受了别人的欺辱。无力还手,回家哭诉——哼,说,到底是谁,胆敢欺侮吾儿。”
  我立即站起来,哭丧着脸,叹了口气说:“其实这也怪不得别人实在是孩儿资质驽钝,技不如人。”父亲越听越糊涂了,低声叱道:“胡说,你自小聪颖过人,聪明无比,怎么会是资质驽钝之人,快清楚明白的跟我说一遍,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我站在那里只是长吁短叹,把老爹的气憋急了,才缓缓的说:“前日孩儿出门玩耍,遇到一个白衣少年。他见到孩儿手中拿着一杆银枪,就上前挑衅,一定要和我比试,孩儿,对自己的枪法,一向自信,所以就放手和他打斗,谁知道——”我狠狠地跺了跺脚,没有说下去。
  父亲站起身,眼中射出一阵精光,沉声道:“说下去。”我支吾道:“结果孩儿,连他三枪都接不下,就败下阵来。技不如人打败了,本来也没有什么,可是此人实在是欺人太甚,他看着孩儿,一个劲的冷笑,说什么孩儿只不过是个,虚有其表,外强中干的纨绔子弟,武艺不行,就连文采也一定会输给他,孩儿一听此言,只觉得全身热血上涌,我一人受辱不要紧,这话传出去,岂不是坠了我袁家的威名。于是就与他比试文采,谁知道——”我深深的叹了口气。
  老爹已经气的上气不接下气了,拍着桌子喊道:“此人当真说你虚有其表、外强中干。”
  这几句话,本来是外间,用来评价老爹的,我搬过来借用一下,只不过是想要激怒他罢了。
  “不对,你自幼聪慧绝伦,素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若说在武艺上输了别人,也还罢了,怎么会连文采,也让人不下去的。”我羞惭道:“这实在也怪不得孩儿的——”
  父亲拍案而起,大声呵斥:“莫非你一味贪玩,耽误了学业,是不是。”我吓了一跳,立即跪倒,战战兢兢的道:“父亲容秉,此事原来怪不得孩儿的。”父亲厉声道:“住口,你还敢狡辩,怨不得你,难道还怨我不成。”
  我立即接口道:“此事原来就是父亲的责任,孩儿不敢撒谎。”父亲愣住了,过了半晌,才缓过神来,张了张嘴,又想了一下,才柔声道:“莫非父亲这些年来,忙于征战,对我儿关心不够,以致误了你的学业。
  我叹了口气道:“孩儿不敢这样说,只是,自从辞别了蔡邕师傅之后,的确是没有一个有学识的老师教过孩儿了,所以,任凭孩儿日夜苦读,还总是有许多不明白不如意的地方。”
  父亲果然是没有主见,听我这么说,立即就愣住了。眼中闪过惭愧的神色,缓缓的坐在椅上淡淡的道:“这倒是实话,可是冀州城中,学识可以比得上蔡邕的,就只有田丰和沮授,这两人是我的左膀右臂,**夜不能离,又怎么传授你功课。”
  我眼睛一亮,立即说道:“孩儿早在洛阳的时候,就听说有一位大儒名叫荀彧,此人学识渊博,博通古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实在是最好的老师。若能拜他为师,孩儿学业定会突飞猛进的。只可惜,他不在冀州——”我又叹了口气。
  父亲的脸色一边,沉思了一下,低低的声音道:“熙儿,还有没有更好的人选。”我摇了摇头道:“如今天下尽人皆知,世上只有两名才子,有此二人之一教授孩儿,将来孩儿一定可以光大门楣。”父亲最喜欢听这话,立即笑逐颜开的道:“是那两个人,你快说出来听听。”我迫不及待的脱口而出“经史子集首推荀彧,行军战略无出郭嘉郭奉孝也。”
  父亲喃喃的在口中念诵一遍:“荀彧、郭奉孝——可惜——”父亲还是很疼爱我的。这两个人此时不在冀州,他没办法,可是看到我渴望的眼神,心中不忍,立即柔声道:“我儿放宽心,父亲知道你好学,谅他两名腐儒有何能耐,为父的不惜花费千金,也要给你请来,让他二人,每日随时你左右,教你读书。如何。”我高兴的道:“如此孩儿多谢父亲。”父亲挥手道:“你先下去,容父亲差人去办。”我应了声:“是”就向外走。心想:你也不用打听,过不了多长时间,这两人就会自动的送上门来。只要是到了我的手上,宁可杀了,也不给曹操,让他如虎添翼,将来难以对付。
  我正高兴的向外走,父亲突然叫住我道:“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