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小领主-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鹫馕徊恢钋车墓痈纾诰械耐乓宦淝д伞H缃瘢鹚佃稂d这位下军将领,连军中一名普通的小军官都可以无视杨干的存在。杨干少年气盛,自然想扳回这种情况,大家越是轻视他,他越想表现。所以,只要大家赞成的他就反对,反之亦然。
  栾黡哼了一声,根本不屑继续跟杨干争论,士匄忍了忍,耐心的解释:“杨子,智伯当初献计三军疲楚,正是希望我们用微小的代价与楚人硬耗下去。楚国是大国,且地处南方,要想征服很难,我们只有通过各种努力让楚国人放弃,让他们没有力气与我们争夺霸主,这样,才能巩固霸主地位。要知道,我们前面屡次称霸,哪怕是(晋)文公的称霸,楚国也没有屈服,没有向我们纳征,他们只是放弃争霸了而已。现在我们要求的就是他们放弃,仅此而已。”
  看到杨干不以为然的态度,士匄深深吸了口气,继续解释:“与楚人死斗,胜利了,我们得不到他们的征款;万一失败,那些原先向我们交纳征款的国家,反而动摇、投靠楚国。所以这是一场只有损失,没有收获的战争。也是一场只能胜利不能失败的战争,我们必须用最小的代价,争取最后的胜利。
  在这种情况下,楚人动员的兵力越多,耗费的时间越长,对我们越有利。而对于我们来说,用最小的代价,引得楚国不停的消耗自己的国力,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所以韩伯说的对。我认为我们应该进驻虎牢城,打着修缮虎牢城的名义,催促盟国派兵助战,借汇集盟友的名义,在虎牢城摆出迎而不发的姿态,让楚人进退两难,这才是正确的手段。”
  杨干鼻子里面直喘粗气,他真想反驳士匄(范匄)的话,但范匄号称是“魏相之后,晋国第二个才华(这里的才华指嘴上功夫)的人”他说的话滴水不漏,把所有人都恭维到了,又没触怒杨干,他所揭示的理由,充足到让杨干找不出反驳的借口。”
  悼公在一旁摆了摆手,阻止了杨干的动作。其实悼公早已经发现周围的人全把杨干当空气,在这种情况下,范匄肯耐心向自己的弟弟杨干解释,悼公觉得范匄做人已经很亲切了。他不想自己的弟弟不知轻重得罪了范匄,所以插嘴说:“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那寡人也没有异议,大军前往虎牢城进发,我们且在虎牢驻扎,以便重修虎牢城。”
  杨干哼哼说:“武哥做事向来精细,他修的虎牢城,怎么可能只过一年,就残破到需要修理……我听说虎牢现在是一座大集市,人来人往的,繁华无比。列国商人都纷纷以虎牢城为货物中转站。栾军将,我听说你去年驻扎虎牢城,一年里光收税收了不少,是吧?”
  栾黡是个属炮仗的,杨干一撩拨他就跳了起来,直着嗓子吼:“我怎么了?当时,我在虎牢以下军一支军队独抗郑国,容易嘛?再说,我在虎牢城收到的税,也上交了君上一半,我只拿一半的税款,却要驻扎在虎牢城日夜提心吊胆,难道这笔钱我不该拿吗?”
  韩厥一摆手:“栾军将,先驱军似乎有喧哗,你去处理一下。”栾黡还想跳腾,士匄一把揪住他,低低的说了几句,扯着他往先锋军走。
  杨千嘴唇蠕动,想说什么,悼公严厉的瞪了他一眼,令他住嘴。
  其实,杨干想说的是:人家武哥半支军队驻扎在虎牢,还修建了一座虎牢城,也没听武哥叫苦与抱怨。等到虎牢修建好了,集市建设完毕,各国的商人都跑来了,你栾黡伸手摘桃子,好意思喊苦?
  杨干住嘴了。韩厥也不再说什么了,他坐在战车上闭目养神,身体随着战车的颠簸而摇摆。韩厥不说话,悼公也觉得无话可说,于是他也保持着沉默,一路向虎牢走去。
  此时,赵武已经进入赵城,他是轻装进入赵城的,随身只带着几名随从。入城后,他背着手,溜达着四处查看,顺着喧闹的集市往自己家走去。
  这是他的城市。
  自从商业区迁出城内后,现在赵城中只剩下武士居住区与学府,另外还有些替这些武士与学府服务的饮食娱乐场所。这个时代的娱乐场所还没有音乐声,因为这时代,想享受乐器是要凭级别的,赵武的级别还不够拥有乐器,所以赵城酒店里只有喧哗声传出,没有音乐。
  在一片片人声噪杂中,三三两两的学子拥着怀中的女人醉醺醺的走过,偶尔还有武士当街放声高歌。当然,他们放声高歌是趁着巡逻士兵不在的时候偷偷干的,等到街角响起巡逻的鼓声,那些醉态可掬的武士立马恢复清醒,闪电般的穿进路边酒店躲避。
  随着一阵鼓声,巡逻的士兵来了,他们排成整齐的一列纵队,沿着街道四处巡视。队列中为首的敲着鼓,他后面是两名持盾挂剑的武士,再后面是五名持着长戟的士兵,队尾则是两位弩手。
  在赵城城中巡逻的士兵不是巡捕。赵城是赵氏的封地………所谓封地,意味着领主对封地享有司法权。赵武费尽心力建立了巡捕部队,“巡捕”这个词现在是国君专有,他们唯有在国君的领地里享有司法权与抓捕权。在各贵族的封地里,巡捕连进入的权力都没有,就因为他们在贵族封地没有司法权。这些在领主私家花园巡逻,维持治安的队伍,赵武把他们称之为“城管”
  第八十七章  秦国的警告
  严格的说起来,如今赵城已经隐约成为晋国的贵族典范。赵城推行租庸制后,赵武很无耻的创造了“流人”这个词。从此,赵氏挖人的墙角,便一发不可收拾。晋国其他领地里的农夫听到消息,常常抛弃原来的土地,悄悄潜入赵城,以无主“流人”的身份申请加入赵城。随着自家领地内的农民流失严重,迫使邻近赵城的领主们先后采用了与赵城相同的租庸制,以挽留领地内的农夫,或者稳定自己辖下的奴隶。但稍后,赵武接连推出一连串政策,每样政策的推出都能导致赵城附近贵族的人口丧失。
  通常的情形是这样的:邻近领地内的百姓,留下自家嫡长子承继原来的家业,而后向原领主报告自己的成年次子“死亡”,接着,那位“死亡”的次子便出现在赵城,以荒野“流人”的身份向赵氏申请归附,领上一份产业后独立门户。
  论无耻,春秋人显然不是赵武的对手。他们极不适应赵武这种钻法律空子的技巧………封建嘛!每个人的领地都是自家菜园子,别说附近的领主了,就是国君也没权利上赵武这里行使司法权。即使附近领主告到国君那里,国君只能回答:人周天王都不来晋国抓人,凭什么我就可以去下臣的封地抓人?封建啊!没这个道理。
  告到国君哪里没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找死!封建了,你在自己院子里随便怎么折腾,没人理。到别人领地自己动动手看看………整个封建阶层起来灭了你!因为你干涉了别人的领权。即使你在赵城现场找见自家“已死亡领民”只要对方父母不认可,坚持认为自家儿子死了,这人就是长的像而已,那你也只能赶紧道歉,请求赵武原谅自己骚扰赵氏领民的行为。
  但属下领民的次子纷纷“死亡”,这也是让人头疼的事。为了挽回影响,附近领主先是推出“死亡认可状”不许属下领民“随心所欲死亡”。这招不管用,于是,赵城每推出一项新政策,附近领主不得不即刻跟进。时间久了,每当赵城推出新政策,其他的领主便懒的细想,唯恐落人于后的照搬。于是,赵城就成了晋国贵族的风向标。
  但赵武不怕被模仿,如今他经常挂在嘴边的是这句话:“我们总是被模仿,但从没被超越。”春秋人并不知道,赵武说的这句话也是一句“模仿照搬”。赵氏家臣只是觉得赵武这句话,特别深刻。
  自赵城用退役士兵以及战争遗孤充当“城管”后,“城管”迅速在晋国各地普及,首先去模仿赵城“城管”的是国君。随后,各地领主们相继都成立自己的城市治安部队,但那些人无论怎样努力,都没有赵城“城管”给人的印象深刻………哪怕他们照搬赵城“城管”的制服与动作,也学不来赵城所拥有的那种气势,因为他们不懂这其间的管理术。
  赵武站在墙角,目视着“城管”敲着鼓、隆隆的从街头走向街尾。在这队“城管”走过的时候,学子们依旧各干各的,全不把“城管”放在眼里,而满街的武士则眨眼消失不见。赵城法律规定:武士不得随意出入娱乐场所;当街扰乱秩序者责罚等等,但对文人却很宽松,因为赵武信奉一句话:秀才造反,三年不晚。
  自在地徜翔在这座城市,赵武轻松地呼吸着,它是赵武的城市。在没有广播电视与相片的时代,即使身为一城之主,城中百姓也不见得认出他,所以一身便衣的赵武,一路走来,无人打搅。他慢慢的欣赏着街景,路边偶有认出他的人只是轻轻向他点头。
  接近自己的庄园了,认出赵武的人越来越多,这附近居住的都是赵氏的亲信武士,有人乖巧的跑进赵武的庄园通报,等赵武赶到自己的庄园,单婉清已经领着仆人迎候在门口,她躬身施礼,欢快的用黄莺般的嗓门说:“恭迎夫主回家。”
  单婉清身后,师修、武鲋等赵氏家族老人也都躬身迎候,赵武顺着人流走进自己的庄园,随口问:“其他人呢?”
  师修躬身回答:“主母如今在国都;齐策在新田城、少司寇府替家主主持日常事务;东郭离在东郭进行年终盘点,其余的家臣都在国都侍奉小主人,剩下的,都在这里了。”
  赵武哦了一声,漫不经心的说:“留在这里的,都是老人了。”这话说得让大家很高兴。大家簇拥着赵武走入西园大厅,便一起嚷嚷着摆酒庆祝。
  赵武的家臣体系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赵氏家族原先留下的那些“老人”;一部分是东郭离与齐策带来的新人;最后一部分是武士体系。武士体系且不说,因为智娇不喜欢乡间生活,留在国都。加上齐策要代替赵武处理少司寇府的日常行政,故此留在赵城的,除了一两个新来的武士体系以外,这里都是生于赵城,长于赵城的“老人”了。
  酒宴摆上来了,师修趁着摆酒的间隙通报赵武:“君上已经领军出征了,如今国中留守的是副帅智伯(智罃),下军将士鲂 、新军佐魏绛。君上临走的时候,考虑到士鲂与主上的职责多有重复,便特地转任主上为司空,负责管理晋国的百工、民事、建设、经济。”
  赵武经过两年的奔波,已经把晋国领地内的司法秩序建立起来,留守国内的四卿当中,士鲂是赵武的顶头上司,这样一来两人的职责多有重复,而且四卿当中一半的力量放在司法上,显然也过于浪费。所以悼公顺手重新安排了赵武的职位,只是这职位更令人头疼。
  赵武牙疼般的哼哼:“大战过后,民生凋敞,如今战争还没有平息,这国内的经济,即便是管仲来了恐怕也要头疼,有什么好做的。嗯嗯,不如我且在赵城歇上一两个月,这几年里东跑西跑,如今我也要享受生活了,左右,看着点我可不想发生“摘缨之会””。
  赵武的最后一句话,是说:大家警醒点,别酒后无德调戏我的女人。
  所谓“摘缨之会”讲的是:楚庄王在一次招待部下将领的宴会上,一阵风将烛火吹灭,黑暗中有人施展咸猪手戏弄了楚王的姬妾许姬。这位姬妾也聪明,她在黑暗中看不到罪犯的脸,便顺手摘下了罪犯头上的盔缨,而后向楚王告状。楚王听说后,却下令将领们都除去帽盔上的盔缨,然后才命令人重新点燃灯火。于是,所有武将们清一色都没有系盔缨。
  “摘缨之会”的传闻大家都多少听说过,赵武这么一说,众人皆笑着响应。单婉清又羞又恼,拍了一下赵武的肩膀,责备说:“看你说的,我可是王卿之女、你明媒正娶的啊!”
  楚王搞了个“摘缨之会”后,据说那位调戏楚王姬妾的武士很羞愧。后来楚庄王与晋国交战失手,有一健将独自率领几百人,为三军断后,斩将过关,而此人就是当年揩许姬油的那一位。他因楚王施恩于他,而发誓毕生效忠于楚王。事后楚王把那位姬妾赏赐给这人,以奖赏对方的勇猛。
  单婉清刚才含娇带媚抱怨,也是告诉赵武:咱可是你正式的侧室,你可不能随便拿我送人。
  赵武哈哈大笑,低头望向潘党,好奇地问:“说起来,曾经追击楚王的只有我们了,而在路上挡住楚王追兵的,似乎只有你潘党了。说说看,当初“摘缨之会”上,你调戏的是谁?楚王又怎么把那位姬妾赏给你了?”
  潘党咧嘴笑了:“二十万大军厮杀,两国参战的辅兵加起来超过五十万,几十里地纵横的战场,一个小将想脱离本阵,找到楚王并进行保护,可不是容易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