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日,这种“反复叠打淬火”的新工艺诞生时,工匠们数月努力才制造出四把宝剑,赵武便分给四大家臣一人一柄。这种剑形状虽然不好看,但胜在锋利,而且剑身轻灵,最适合那些平常不大运动的文臣佩戴。
师偃递上宝剑后,继续目不斜视的站着,赵武拎着宝剑,不知所以然,他重复了一句:“还不退下?”
师偃昂着头回答:“主上手中有剑!”
赵武反问:“那又怎样?”
师偃回答:“要不主(上)把我砍倒,否则,下臣决不离开主(上)一步。”
赵武又好气又好笑,他想了一下,将宝剑重新插回师偃腰中的剑鞘,回头向赵庄姬请求:“母亲,看来我们也只能这样交谈了。”
赵庄姬不满意:“你手下家臣如此无礼,怎么也不加惩罚——我看你是过于软弱了,竟如此纵容家臣冒犯。”
ps:求票啊,下面追的很紧,心头好慌,恳请读者多多投票支持,拜谢了!
第三十四章 两个女王的战争(上)
赵庄姬虽然怒火万丈,但她是女人。在这个时代,规矩是:即使她火再大,也只能通过家主赵武,来惩处赵氏家臣——这就是封建秩序。
“这就是封建秩序啊——”赵武苦笑的说:“身为(领)主,尽到(领)主的责任,要保护好领地的百姓,使得百姓有一个富裕安定的生活,这是主的责任;身为家臣,在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上坚持原则,时时向(领)主提出建议,让(领)主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这是臣的责任。
师偃身为家臣,他坚持自己的主张,如果我能用道理说服他,他自然会听我的话;如果我用道理说服不了他,说明道理在他那里,作为(领)主,我的责任是:按照天地公理办。”
赵庄姬嘴角上翘,笑了:“我儿加冠的时候,曾来京城见为娘,那时你是一个木纳惊恐的孩子,但我常常感到喜悦,因为我赵庄姬生了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所以我才要求与你同住……可如今看来,一年不见,你的口才长了许多呀。”
稍停,赵庄姬继续说,但她脸上的讥笑味更加浓厚:“当初韩厥子给你定下智家丫头的时候,我就不同意,但没人听我的主张——智家丫头是什么人我怎会不知道,那丫头一张嘴伶俐的,抢了人的钱财,还能说的被抢者感谢她的抢夺,好像自家东西没被她看上就是莫大耻辱……如今看来,我儿被智家丫头教导的好啊。”
赵庄姬说的是反话,她其实是在讥笑赵武笨嘴拙舌,竟然说不过自己的家臣,让家臣挟持住了。
没想到赵武的回答却气得她身体晃了晃,险些晕倒——赵武听了她的话频频点头,而后大言不惭的说:“没办法,天天跟她吵嘴,口才不好要吃亏的。”
赵庄姬大口大口的喘了几口气,决定把这个问题抛开,她轻描淡写的谈起自己途中所见到的一桩奇闻:“来的路上,我遇到郤犨(chou),他跟长鱼矫争田,竟把长鱼矫绑了起来,与其父母妻子拴在同一个车辕上示众……唉,如今郤犨胆子越来越大了。”
这话是敲山震虎。赵庄姬在说:如今的晋国卿大夫胆子越来越大了,竟然谁都敢惹!
赵武好奇的问:“国君怎么说?郤犨如此不给国君面子,国君难道忍下这口气?”
春秋时代,把人绑在车辕上是莫大的侮辱。因为春秋时代都用战车打仗,把人绑在战车车辕上示众,其含义用现代话说就是:践踏于车轮之下。
长鱼矫就是嬖(bi)人,而且他是国君的四大嬖(bi)人之一。因为从小伺候当公子时期的现任国君,故此国君登位后免除了他奴隶身份,使他变为自由民。
奴隶的地位是低下的,他们没有资格拥有财产的,在严格的春秋,即使是国王的奴隶也不能逾越。
郤犨是贵族,还担任大司寇(相当于警察总监),他哥哥又是国家最高大法官,所以他处罚嬖(bi)人是无需请示汇报国君的,甚至可以直接在家里完成司法流程,对此,即使国君也无可奈何——这就是封建秩序。
赵庄姬叹了口气:“国君那里能表态,他已经去了钟离——参加由士燮(晋国第二正卿)主持,召集诸国举行的盟会,目前晋、齐、宋、鲁、卫、郑、邾七国大臣正在钟离,约谈如何应付楚国的进攻。”
赵庄姬说到这,齐策走了进来,他躬身向赵庄姬行礼,而后坐到了赵武身边。赵武与齐策回礼,又继续问赵庄姬:“应付楚国的进攻?难道楚国开始进攻了?战争已经开始了?”
赵庄姬答:“楚国从六月就开始进攻了——当月,楚(共)王亲自帅军攻打郑国,到达暴隧(进河南省原阳县西)。接着,楚共王又进犯卫国,攻到首止——如今的战争再也让人看不懂,过去两国交战,常常是预先约定好地点,约定好日期,到时候两国摆开阵型,几个冲锋,三两日就结束战斗。可如今楚王从六月打到了现在,竟然还不退兵。这战争,越来越漫长了。”
春秋时代,只有两个人可以称“王”。其中之一是周天王,即周王。另一位是楚国国君,称楚王。除了这两个王以外,其他国君只是“君”,是“封君”——也就是“封建大领主”——而不是“国王”。
所以,严格的说,春秋时的中国并不是一个国度,是两个:一个是中原的周天王,称“华夏”;另一个是南方的楚王,称“蛮夷”。除了这两个“国”外,其余的所谓国,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而是“封领”,即“封君领地”。
华夏历代霸主都打的“尊王禳夷”旗号,意思是说:“在周天王的旗帜下,抵抗楚国对华夏文明的侵略”。这也是因为楚国一直桀骜不驯,最近楚庄王灭了许多南方小国,还生出了替代周室的野心,他派人询问周王室鼎器的重量——这就是“问鼎天下”一词的来历。
齐策在赵武身边解释:“楚国发动进攻后,元帅栾书已命令郑国执政子罕出击楚国,攻取了新石(在今河南叶县)。原本栾书想动员晋国的军队发动大反击,但韩厥子劝阻,他认为楚国三年前与我们定下了弭兵协议,现在楚国这样不讲信义,必然会遭到国民的背弃。因此,晋国不着急发动报复,要耐心等待楚国国内的变化……因此有了那场钟离之会。
韩伯(韩厥)的意思是:这是两个大国之间的战争,晋国应该尽量准备的充分点,尽量多找一些盟友……我认为这些事跟赵氏没关系,所以我没有汇报。”
从齐策的解释看,这厮早就知道那些国中大事,只是没告诉赵武。
他说的没错,这些事跟赵氏没有关系。哪怕城外斗得天翻地覆,只要我的城市赵城还安如泰山就行——曾经的宅男赵武想到这儿,冲齐策微微点头。
赵庄姬又叹了口气,继续说:“即使国君在,恐怕也奈何不了郤犨,昔年郤锜掠夺嬖人夷阳五的田地,国君照样无可奈何……唉,如今卿族的势力越来越大,连国君的脸面都不顾了。”
齐策用眼色示意赵武,示意赵武注意赵庄姬这段话。
ps:今天是默哀日,书友们,请一起为地震遇难者祈祷!
第三十四章 两个女王的战争(下)
赵武感到纳闷,齐策对于国家遭到攻击,国君忙着拉拢盟友准备发动大规模战争这些消息,他都认为与赵氏无关,怎么偏偏对赵庄姬路上遇见的一件小事如此关注。
难道,仅仅因为三郤是赵氏的仇人,所以才提醒赵武关注么?
闲聊了一会儿国中的动态,赵庄姬看赵武没什么感触,心里实在替这位笨儿子难过,她看了看天色,诧异的问:“智家的丫头呢,我这个婆婆坐到这半天,怎么不见她来问安?”
赵武尴尬的解释:“她身子重,不方便走动,我已经派人去催促她们了,策,再去催一催。”
赵武所说的已经派人去催请,是一句客气话。实际意思是提醒齐策,让她把智姬等人叫过来。齐策听到命令起身,赵庄姬却阻止了他:“虽然以长辈的身份去见儿媳,不符合上下尊卑的礼法,但既然她肚里怀的是我儿的孩子,我就不跟她计较了,走,领我去看看。”
一行人走到了东角门,门封着,赵武努嘴让师偃开门,师偃摇头:“主上,这扇小门只能由你一人单身出入——这是严令!守门的武士谁敢违反,一律处死,下臣不敢害他们,我们还是去下角门,绕到后院过去。”
东角门通往前院,故此又称上角门、前角门。通往后院的则被称为下角门、后角门。
赵庄姬的不满已经累积到要爆发的地步,她忍了又忍,看到赵武对着门思考了一阵,一扭身,居然一言不发的向下角门方向走去。
进入后院,赵武指点着后院的游乐设施,向母亲一一介绍,等穿过了后院,来到后院连通前院的月亮门,赵庄姬终于忍不住了,她指着月亮门边两队身穿铠甲,手持战戟的武士,压抑着怒火询问:“儿啊,我是你母亲,有必要如此如临大敌吗?”
赵武还没回答,齐策抢先说:“有必要的!赵城藏有《百器谱》,此前已屡有窃贼意图潜入窃取,我们曾溃退了数股刺客与窃贼,目前,《百器谱》存放在前院,故此,不得不戒备森严。”
这倒是个好理由。
赵庄姬缓和了脸色,她看着后院的设施,又指点指点自己的东院,笑着说:“我儿创造了《百器谱》,真是心灵手巧,看看这院子,就知道我儿一心讨好母亲,如此乖巧,真令母亲欣慰。”
赵武建造的东院,主体建筑是一座砖石构成的小二楼。这是赵庄姬居住的主楼,其余一栋栋散布的木质楼阁,则零零星星布设在各处苗圃中,苗圃里的花朵,实际上是赵武选育的特殊植物。
这时代,“台”这个词很崇高。当时楼宇建筑并不多,偶尔有一两座建筑被称为“台”,基本上都属于一国君主才能享受到的,那是一种高筑土台,在土台上层层搭建木质建筑的设计。
赵武建东园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种子培育基地。为了节省占地,东园所有的建筑都是楼阁,但他却不敢命名为“某台”。现在有个赵庄姬,国君的妹妹,行政级别够了,可以讲那些楼阁都命名为“阁”,譬如清风阁、明月阁、梧桐阁……这让赵庄姬很满意,感觉受到了仅次于国君的待遇。
至于眼前这座后院,从各项设施看来,明显是为了游玩而设计,里面秋千架,滑梯样样俱全。又有小门直通东园。赵庄姬以为这些都是儿子为了给自己散心,专门建造的游玩设施。此刻,又听说前院戒备森严是为了保护《百器谱》,赵庄姬心安了。她觉得儿子不是可以为难她,孩子对她是真心讨好,而自己带回来的那些宫娥来源太杂,难免混有几名被别国收买的间谍,所以她不再坚持。
去除了主观上的反感意识,赵庄姬现在看什么都顺眼——她不知道,齐策刚才说的是一个谎言,实际上,赵武已经送出了多本《百器谱》,而赵城从来没有因为《百器谱》受到攻击,连窃贼都知道,与其攻击一座众志成城的城市,还不如去其他几个家族想办法。
但赵庄姬现在已开始欣赏,她用欣赏的语气夸奖说:“说起来还是智家的小丫头会挣钱,我儿心思灵巧,却不知道把那些东西变成钱,我听说自智家小女嫁入后,赵城的生意都做到了新田的东郭,如今连王宫都用上了赵氏的炭炉与石炭,你瞧瞧,这座院子如此精致,智家小丫头一定给你挣了不少钱。”
赵武诧异的望了望齐策,再望了望师修、师修,满腹的委屈简直无法表达:怎么,眼前这一切怎么是智家小丫头的功劳,在那个财迷没有嫁过来之前,我已经把木板、陶器卖到了国都,已经开始委托东郭的百姓销售我赵氏的商品……怎么,这一切全成了那位小财迷的功劳?没天理啊!
齐策眯着眼,连连点头,似乎非常赞同赵庄姬的话,众人面前,赵武无法解释,也似乎解释不清楚,他只好郁闷的尾随着赵庄姬——不错,是他尾随赵庄姬。
进入前院之后,赵庄姬仿佛回到自己家中,她随意走动着,挨个屋子查看,见到那些屋里悬挂着墙毯,她还上前摸摸,回头吩咐侍女:“这东西好,我房子也该挂上,我喜欢,你们帮我把这张毯子取下来,回头挂我屋里。”
宫娥们应声上前动手摘去毯子。
前院的侍女脸都绿了,敢抢智姬的收藏品,那还了得?家主都没这个胆子,家臣都不敢指责家主这习性,这这这……
然而,那些侍女们怎敢阻止,她们只能眼看着宫娥动手。
其中也有心思灵巧的,她们悄悄抽身前去通报智姬,对这种行为,师偃频频摇头想阻止,但侍女们哪敢不去通报,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