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清战争史略-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没有提出过类似付诸实施的方案。前此管山海关主事邹之易确有差不多相同的作战方案。他提出明朝大军可分三路,各以大将统之,一从广顺间道,直走宁宫,以捣其巢,这实际与后来作战时的北路军走的是一条道;一从叆阳、清河堵截其前,这又和后来作战时南路军走的道路相吻合;一从辽阳城,或走穆家、蒲河,或走懿路、武靖,以横遏其冲突,这所走路线与后来作战时西路军稍有出入,但其主要进攻目标基本一致。其外他建议下诏诸边,镇北则征金台失、白羊骨以为翼,靖安堡则召猛骨孛罗以充队,三岔儿堡外仙人洞则召二麻子大真等以为应,等等,也和后来向叶赫要求出兵相助精神相符《明神宗实录》,卷569。。杨镐不能不参考这个作战方案,但是他拿出来的却更像他在朝鲜抗倭用过并遭到失败的那套蔚山之战打法的翻版。其内容就是把麾下的明军及北关叶赫并朝鲜援军分为四路,从四个方面攻向赫图阿拉,包围后金的老巢。四路的阵容及主将配备如下:    
    沈阳一路,或称左侧中路,或称西路,山海关总兵杜松为主将,以保定总兵王宣、原任总兵赵梦麟左右协助,都司参游有刘遇节、龚念遂、柴国栋、王诰、张大纪、杨钦、汪海龙、杨汝达等。又以分巡兵备副使张铨监军。按规定,此路将从抚顺出关,从西面进攻赫图阿拉。    
    开、铁一路,或称左侧北路,或称北路。原任总兵马林为主将,以开原管副总兵事游击麻岩、管铁岭游击事都司郑国良、管海州参将事游击丁碧、原任游击葛世凤、管新兵右营原任游击赵启桢、中营参将李应选、原任守备江万春隶之。以开原兵备道佥事潘宗颜监督,岫岩通判董尔砺赞理。北关女真叶赫部派出的兵与此路分道并进,且以庆云管游击事都司窦永澄监之。此路从靖安堡出击,进攻赫图阿拉的北面。    
    清河一路,也称右侧中路,或称南路,以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以管辽阳副总兵事参将贺世贤、职标下左翼营管游击事都司张应昌、管义州参将事副总兵李怀忠、总镇坐营游击戴光裕、总镇左翼营游击王平、总镇右翼营管游击事都司冯应魁、武靖营游击尤世功、西平备御徐成名、加衔都司李克泰、原任游击吴贡卿、于守志、张昌胤等隶之。以分守兵备参议阎鸣泰监督,推官郑之范赞理。按计划,此路应从鸦鹘关出边,进攻赫图阿拉的南面。    
    宽甸(今辽宁省宽甸县)一路,也称右侧南路,或直接称东路。以总兵刘为主将,管宽甸游击事都司祖天定、南京六营都司姚国辅、山东管都司事周文、原任副总兵江万化、叆阳守备徐九思、浙兵营备御周翼明等隶之。以海盖兵备副使康应乾监督,以同知黄宗周赞理。朝鲜援军在都元帅姜弘立、副元帅金景瑞率领下参加此路,分路并进,并监之以管镇江游击事都司乔一琦。此路从凉马佃出边,从东面攻赫图阿拉。    
    此外,清河之东,叆阳之西,尚有一路,可与赫图阿拉相通。但是山险路狭,林木蔽空,止可轻兵出奇,张疑设伏,所以不专门派兵,留作临时相机调度。    
    作为整体战略规划的一部分,还因辽阳、广宁为根本重地,则以原任总兵前府佥书官秉忠与辽东都司张承基领兵驻辽阳,以新添总兵李光荣领兵驻广宁,负责策应兼备不虞。又以管屯都司王绍勋总管运各路粮草明军作战部署历史文献记载颇多,具体情节时有出入,此依《明实录》、《三朝辽事实录》及《清实录》、朝鲜《李朝实录》等书归纳整理,综合叙述,有出入之处,不另注明。。    
    最大的一个问题是明朝兵员的数量多少。清朝文献说“杨镐以二十万兵,号四十七万”《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3。,显然失实。因为清朝是胜利者,他们说敌人数量多是表示自己以少胜多,能力更大。明朝人说法不一,负责此战全权指挥的杨镐在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初五日奏报朝廷一切准备就绪时,详细说明了进军日期、路线、主副将等人员,唯有一点不涉及出兵人数。大概是保密吧。但也不是无迹可寻。战前兵科给事中赵兴邦在一份关于辽左剿守机宜的题奏中说,兵贵求精,不贵求多,有人一提要兵,动辄五万、八万,或十万,非调于远方,则招募于内地。这种兵不习征战,且星散之人不齐,乌合之众难久。他主张四方之兵不必调。在守与剿上,他是赞成守的,说舍守言剿,“即拥十万之兵,费三百万之饷,苟且完局,辽左一空,辽将不知所终已”《明神宗实录》,卷570。。此赵兴邦就是参与杨镐制定作战方案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反对征剿,而认为征剿最多集中的兵数也就是十万到顶了。由此可见,后来实际作战时,明军总数不会超过十万。三月十七日,仗已打完,杨镐还没有完全掌握所有情报之时,就明朝的战败奏称,努尔哈赤出动的兵,据阵上所见约有十万,要战胜他们必须十二三万,而明朝主客军出口作战的只有七万,所以不能相敌《明神宗实录》,卷580。


第一部分明军分进合击(3)

    杨镐已知自己是败军之将,把兵数说得少些,为自己的无能辩护,这是不足为奇的。所以七万之数不一定准确。另有一个记载出自《三朝辽事实录》的作者王在晋。他说,明朝此战除朝鲜援军外,主客出塞官军共八万八千五百五十余员名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卷1。。此王在晋于天启二年(1622年)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代熊廷弼经略辽东,他在此战结束之后三年到辽东,可能了解到真实情况,他本人未介入此战亦不牵涉责任,又是记载这个令人感到精确的数字,所以有人断定这个明军的数目可靠。但也不能过分相信王在晋的话,他的书实在大有问题参见孟森:《三朝辽事实录评》,见《明清史论著集刊》上册。。我们认为,明军的总数在十万以下,七八万以上。四路分配,杜松所率沈阳一路和李如柏所率清河一路,大概作为主力,各有兵士均在二万至三万人之间;马林所率开、铁一路和刘所率宽甸一路各有兵士约在一万五千至二万之间。    
    为了充分发挥将士的战斗力,保证行军和作战听从指挥,明军规定了罚约十四款,宣告全军。这些规约是:    
    一各路信地,距奴贼(指努尔哈赤)城寨计道途远近,定出兵日期。如违日期者,明系逗留,主将以下领兵官皆斩。    
    一本路虽杀贼收兵,见别路为贼所乘,不即救援者,明系观望,主将以下领兵官皆斩。    
    一主将与将领、千把总及军士,或有私仇于阵中,乘机陷害者,审实处斩。    
    一官军临阵退缩不前者,登时立斩。    
    一马步兵前队以冲锋陷阵破敌为功,不许割级,俟贼败走之后,方许后队割级,验功之时,前后三七分赏。如贼未败,而争先割级、来抢级者皆斩。    
    一临阵私逃及诈称病规免者斩。    
    一营中蓄藏妇女者斩。    
    一营中不加紧严防,致失火延烧火药粮草者斩。    
    一杀中国(指明朝)被掳人民报功者斩。    
    一滥杀投降夷人及老幼妇女充功者斩。    
    一争夺高丽(指朝鲜)及北关(叶赫)所获首级者斩。    
    一攻克贼寨争抢财物致有失机者斩,仍罪及本路将领。    
    一俘获贼属子女及被掳汉人妇女隐匿不报者斩。    
    一督运及护粮草官违误军兴者斩《明神宗实录》,卷579。。    
    杨镐非常重视这十四条法规,不仅三令五申,而且要全体明军朝乾夕惕。特别警告,尚方具在,军法无私。他把抚顺之战临阵脱逃的指挥白云龙当场枭首示众,以作为法在必行之例《明神宗实录》,卷579,参看《筹辽硕画》,卷16;《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3。。    
    周密制定出兵时间表是分进合击的关键。为此,杨镐等事先作出决定:二月二十一日,大军起行。他派遣一个在抚顺作战时投奔过来的人捎信给后金,说明朝大军已齐集,三月十五日乘月明之时分路前进《明神宗实录》,卷580;《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3。。但是二月十六日天降大雪,跋涉不前。又改二十五日为行军日期,三月一日约定各路军出边,二日于二道关合营前进《明神宗实录》,卷580。。


第一部分后金各个击破(1)

    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元旦刚过,从初二日起,这个国家已全力投入紧张的战斗之中。努尔哈赤派大贝勒代善率领五千兵马防守扎喀关(时称三道关),抵御明军可能的进攻,他自己亲统大军出征叶赫,截取屯寨二十余处,胜利回师。二十二日让大明使者李继学等带回一封信。信上就与明朝罢兵等问题作了说明,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据载原文如下:    
    若是皇帝责备辽东之人,并撤回出边之兵,以我为是,解我七恨;若给我王子的敕书,则战争何以不停?将旧赏于我抚顺的敕书五百道,开原的敕书一千道,给我的军兵。另给我以及我为首的诸贝勒大臣,总共绸缎三千疋,白银三千两,黄金三百两。参见《清太祖朝老满文原档》译注,第1册,109页。    
    二月十五日,后金又派一万五千人到萨尔浒(今辽宁省抚顺市东大伙房水库所在地)地方运石,于界藩山上筑城。另派骑兵四百前去保卫。    
    后金对明朝的进攻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二月十四日杨镐所遣降人到了后金,业已知道明朝将有大举。三月一日,西边抚顺、南边栋鄂均有哨探发现上月二十九日已攻打上来的征兆。努尔哈赤听到来自这两个方面的报告之后,相信明军已经采取了进攻行动。他就明朝军队此次的战略策略作了冷静的分析,从明朝先使后金看到他的南路兵来判断,明朝是认为后金一定向南去迎敌,所以提前把一路兵暴露出来,实际他的主力大兵是从抚顺路来,应全力以赴去对付明军的西路。努尔哈赤向诸贝勒大臣宣布他的抵抗策略是各个击破,“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傅国:《辽广实录》,卷上;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卷1,《辽左兵端》。    
    努尔哈赤已决定用现驻原地的五百兵防守南路,其余所有的后金军尽数向西进发时,又有哨探报告,清河路也发现了明兵。代善说:清河路兵一时来不了,有二百兵去防护就可以了。后金兵集中主要力量于抚顺一路,这个决定是极为英明的,而且是这个国家君臣上下一致的意见。    
    “铁背山前歼杜松”,这是后金击破明军分进合击的第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大胜利。铁背山位于浑河上游与苏子河下游会合处,山势雄伟,悬崖峭壁,天然险要。西与界藩山相连,界藩山上有绝壁剑立的吉林崖。浑河由东向西从山脚流过,河南即萨尔浒,也是有山有水,当年还有乡村。满语Sarhū为碗架或木橱之意。从此可以想到过去这里山林茂密,或地势起伏,故而得名。杜松所率明军于二月二十九日自沈阳发兵,三月一日出抚顺关,越五岭,抵达浑河,天已晚。军士想要留步,杜松不听。看河水不及马腹,竟裸骑径渡。部下请杜松披甲,他笑着说:“入阵被坚,不是大丈夫。我从小当兵,现在都老了,尚不知甲重多少斤!”根本不理这一套,麾兵前进,士卒也都跟着解衣渡河。他的前锋部队在进军路上生擒后金十四人,焚克两寨。拟于初二日至二道关,会李如柏军并进。他不顾对方如何反击,直冲向前据说杜松在战前“知敌未可乘,说杨镐,不听。盖以方从哲红旗趣战也。”见谈迁:《国榷》,卷83。。    
    后金兵在努尔哈赤指挥下,由代善率领,过扎喀关,与达尔汉辖按兵等候努尔哈赤。皇太极因祀神后至,一见便说:“我们筑城人夫俱无器械,界藩山虽然险固,假如大明将领不顾士兵死活,硬逼着进攻,我们的人夫必然陷阵,那将奈何?现在我们不能等了,要快走,人夫见了兵来,也就有所慰藉了。”代善与诸大臣都认为这个主意好,于是令兵即时前进。未时(13时~15时)至太兰冈。代善与达尔汉辖又想把兵隐蔽起来等待努尔哈赤。皇太极很不高兴,他说:“为什么要大兵站在隐蔽地方呢?应当耀武扬威出行,遇到敌兵布阵,运石人夫见我们大兵如此而来,也会奋勇参战。”《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3。后金头号功臣额亦都立刻赞成,说:“四贝勒说得对,我们应当前进,站于显眼处。”《清史稿额亦都传》,卷225。大家都按照这个意见行动了。于是继续向前,进至与杜松军对垒的前沿阵地。在此之前,后金护卫筑城的四百骑兵已设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