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不幸” ,是“生命意志的否定!”
尼采进一步指出,基督教、上帝都是人创造的,是神学家、教士的谎言
和伪造:“我们必须知道,神学家、教士、教皇所说的每一句话,不但是错
③
误的,简直是谎言”。 所谓的“来生”、“末日审判”、“灵魂”和“灵
魂不朽”等概念只不过是教士手中的刑具,是“教士所借以使自己成为主人
④
永为主人的种种残酷方法。”其实,根本就不存在上帝或救世主。
由此,尼采喊出了震撼当时西方思想界的口号:“上帝死了!”上帝本
来是世界所拥有的一切东西中最神圣、最强有力的东西的象征。所以,随着
他的死亡,我们对人类的看法,我们的道德乃至我们对真理的信念本身也都
随之消亡了;随着上帝的死亡,永恒不变的真理不复存在了。
① 尼采:《上帝之死(反基督)》,第150 页。
② 转引自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 年版,第318 页。
③ 尼采:《上帝之死(反基督)》,第47、47、124 页。
④ 尼采:《上帝之死(反基督)》,第47、47、124 页。
⑤ 尼采:《上帝之死(反基督)》,第47、47、124 页。
① 尼采:《上帝之死(反基督)》,第124、96、97 页。
② 尼采:《看哪,这个人!》,第105 页。
③ 尼采:《上帝之死(反基督)》,第124、96、97 页。
④ 尼采:《上帝之死(反基督)》,第124、96、97 页。
… Page 19…
在尼采看来,对上帝灭亡问题的答案必须在“超人”中去寻找。没有永
恒的真理或绝对的道德,没有一个永恒的赋予世界以意义的上帝,反而能够
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创造力。因此,他号召哲学家运用他们所能找到的一
切手段为新时代锻造新的价值,建立新的奋斗目标。“超人”就是一种诗一
般的召唤。超人首先必须是权力意志得到充分发扬的人,是由于出类拔萃而
为新价值立法的人。超人必须教育自己,发现自己,学会控制自己的内驱力,
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快乐的有创造性和有生产力的人。超人始终是无论在
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会出现的特殊人物,他超出于同时代的普通人之上,
充分了解自己并且创造着新的理想和价值。
尼采的著作处处闪烁着摧毁一切偶像、拒绝盲目接受他那个时代的前
提、重新评估一切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生命力等等可贵的精神。他
对现代道德危机的预见更是极其深刻的。但是,他的思想中存在着强烈的蔑
视普通人的倾向,普通人被等同于庸人和“败类”,甚至被当作动物而遗弃。
在他看来,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成为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或圣徒;为了这
些少数伟人,即使毁灭整个普通人群也是值得的。正因为如此,他的著作才
被纳粹党人利用来论证雅利安人的优越性。
此外,他还一再主张用暴力维护强者对弱者的绝对统治,认为生命的原
则就是使用暴力、掠夺、征服和践踏弱者、异己者,把弱者、异己者当作自
己生长和获得优越地位的工具。诸如此类的主张往往使他被专制强权集团当
作自己的代言人。
2。新康德主义
曾在德国思想界称雄一时的黑格尔思辨哲学,随着数学、物理学、神经
生理学等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和德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而陷入了深刻危机:
在国内先是学派解体,唯物主义重新受到人们欢迎;继而到50年代,研究
哲学的兴趣和研究者的才干普遍下降,只热衷于拼凑各种对繁荣德国文化和
国民经济、对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来说毫无价值的折衷主义体系,正如恩格
斯所说:“那种旧有的在理论上毫无顾忌的精神已随着古典哲学完全消灭
了;取而代之的是不动脑筋的折衷主义,是对职位和收入的担忧直到极其卑
①
劣的向上爬思想。”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人甚至提出把哲学归并到经验科
学中去的主张,认为除了哲学史尚可供研究之外,哲学已不再有其它独立的
地盘和问题了。而当时法、英等国的情况却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打着“拒
斥一切形而上学”旗帜的实证主义哲学声誉日隆。面对这种状况,德国思想
界的一些人士把注意力转向既反对“形而上学”又要求把科学知识限制在现
象领域的康德哲学,确信只有回到康德哲学的方法和精神上去,并对其作出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254 页。
… Page 20…
新的合乎时代发展趋势的解释,才能既抵制唯物主义尤其是马克思的唯物主
义,又将实证主义与德国哲学的传统融合起来,从而使哲学成为一种“科
学”,使德国哲学像在以往的“伟大年代”一样再度辉煌。新康德主义就是
在这种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
50年代末60年代初,著名哲学史家费舍(1824—1907)和策勒尔(1814
—1908)通过讲演和著述,激发了人们了解康德、研究康德的极大兴趣。费
舍还就如何正确理解康德的空间学说发起了一场激烈的论战,把当时德国哲
学界的大部分人都吸引了进去。1865年,年仅25岁的耶拿大学教授李普曼
(1840—1921)的《康德及其模仿者》一书在斯图加特问世,书中率先提出
“回到康德去”的口号,认为任何从事哲学研究的人,无论其是否赞成康德
的思想,都无法回避康德提出的问题;一旦离开康德就不能研究哲学。李普
曼还主张,康德相信自在之物的存在乃是他以前的独断论哲学思想的残余在
其哲学体系中的反映;不过,自在之物并非康德哲学的主要部分,将它清除
出去并不会影响整个体系;从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叔本华,却都把康
德哲学中这一独断思想的残余引入各自的理论,他们要么否认相信自在之物
的存在是错误的(如叔本华),要么承认它错误但却在努力克服这种错误时
犯了同样的错误 (如费希特的先验自我实质上与康德的自在之物一样不可
知)。所以李普曼要求把康德以后的全部哲学都当作“模仿的东西”予以抛
弃,回到他们的共同本源即康德哲学中去,清除其谬误,用改造过的康德主
义去解决目前的问题。这标志着新康德主义的产生。
几乎与此同时,德国当时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赫尔姆霍茨 (1821—
1894)也从繁荣科学的角度表露出回到康德去的倾向。赫尔姆霍茨十分推崇
德国生理学家约翰内斯·缪勒(1801—1858)的感觉神经特殊能量学说(它
在当时被称为康德的生理学理论),认为此说堪与牛顿的引力理论相媲美,
具有伟大而普遍的价值。由此说出发,赫尔姆霍茨主张感觉质料是未知客体
与我们感觉器官交互作用的结果,质料的区别就是神经系统中的位置或构造
的区别;所以空间本身依赖于我们身体的构成,完全可能存在不同的空间和
几何学。这样,他既批评康德关于欧氏几何学的看法,又认为自己的空间学
说是同康德相一致的。此外,他那著名的无意识推理学说和知觉理论也充满
康德哲学的色彩。赫尔姆霍茨指出,有某种属性的某物存在于我们面前的某
处,我们用以成立这个判断的精神活动,大都不是有意识的活动而是无意识
的活动。从结果上说,这种活动与一般的推理无别;但它又不同于意识的思
想的动作,所以应称为“无意识推理”。这种推理的指导原则是先验的因果
性原则,它只把认识扩展到可能的经验,但给我们权利去推断我们感觉的未
知原因。他认为,感觉前于无意识推理,知觉则依存于无意识推理;因此知
觉包含判断,知觉的关键在于依赖无意识推理把感觉、意象或刺激组织成一
种见解,对象之被认识无误,也就是由于见解。赫尔姆霍茨的这些思想以及
他以一个伟大科学家的身份对“形而上学”的猛烈抨击,对于新康德主义的
… Page 21…
兴起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1866年,马堡大学哲学教授朗格的巨著《唯物主义史》问世,它详尽考
察了从古代直到当时的西方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历史,认为唯物主义是我们
所知道的关于实在 (现象或感性世界)的最好的真理,是反对独断论、“形
而上学”和宗教的堡垒。但朗格反对作为世界观的唯物主义,因为在他看来,
认识并不是人的全部目的,人需要用自己创造的理想世界来补充实在。与赫
尔姆霍茨一样,朗格也强调感性世界是人的心理——生理组织与未知实在交
互作用的结果,强调人的全部经验都是由人的心理——生理组织决定的,而
这一组织本身属于经验的对象,能诉诸心理学、生理学来认识。因此,他拒
斥康德的可思而不可知的自在之物,认为自在之物仅是一个界限概念。一般
认为,《唯物主义史》为新康德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
新康德主义的上述先驱者的活动可谓成效卓著,进入70年代以后,它
迅速发展成为在德国各大学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潮(大名鼎鼎的胡塞尔和海
德格尔都在大学里学过新康德主义),并形成了许多支派。如:以黎尔(1844
—1924)等人为代表的实在论学派;以柯亨、那托尔普(1854—1924)、卡
西尔 (1874—1945)等人为代表的马堡学派;以内尔逊(1882—1927)等人
为代表的哥廷根学派;以文德尔班、李凯尔特(1863—1936)等人为代表的
弗莱堡学派;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马堡学派和弗莱堡学派。各个学派都
高举“回到康德去”的旗帜,并且,都不是简单地复活康德哲学,而是按照
时代的需要重新解释和改造康德哲学。不过,各个支派在理论上又各有特
色:实在论学派接受康德的反“形而上学”立场,拒斥“形而上学”,但又
承认“形而上学的”,认为以假设方式从现象推到实在既不可避免又是合理
的,因此康德的自在之物可作为认识过程的前提予以保留。马堡学派强调哲
学忠实于科学事实,侧重于从数学、自然科学或纯粹概念的角度去理解康德
哲学,认为哲学是关于科学因而也是关于一切文化的各种原理的理论,哲学
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揭示人的认识的先验结构以及人类知识的本性与局限
性。哥廷根学派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运用心理学的内省法去解释康德哲
学,重建康德的先验演绎。弗莱堡学派则独树一帜地强调价值问题,认为认
识论问题的实质是价值论问题,判断是一种价值形式,真理则为判断所肯定
的价值;他们还把自然科学与历史(人文)科学区分开来,认为前者是对抽
象的、普遍的规律的说明,后者是对具体的、个别的事物的描述。各个学派
一般都有自己的刊物作为阐发和传播自己哲学观点的阵地,如马堡学派有
《哲学著作》杂志,哥廷根学派有《哲学论丛》,弗莱堡学派有《逻各斯》
杂志,等等。
1896年,哈雷大学哲学教授卫兴格(1852—1933)发起创办了跨学派的、
新康德主义的重要刊物《康德研究》(它直到今天仍是国际上研究康德思想
的最重要杂志),1904年又创建了“康德学会”。这对推动新康德主义的传
播和促进康德哲学的研究与阐发起了重要作用。
… Page 22…
20世纪初,新康德主义的影响越出德语国家,扩展到荷、意、英、法等
国,成为世界性的哲学流派,并对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哲学、新托马斯
主义等哲学流派产生了强度不同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一些主要代表人物或逝世或在哲学倾向上发
生转变,更由于科学、文化、社会条件的急剧变化,新康德主义开始走向衰
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