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人。契丹帝耶律德光闻后晋拥兵逼近,即率8万铁鹞骑军驰突轻疾,南向反扑,欲倚骑兵优势,野战追歼后晋军,进取京师。杜重威惧而退兵,至阳城被契丹军追及,乃结阵边战边撤,南行10余里,被契丹军四面合围于白团卫村。后晋军被迫埋鹿角立行寨防御,时东北风自傍晚起,愈刮愈甚。耶律德光欲尽歼晋军,令铁鹞骑军下马,拔四面鹿角冲入晋军行寨,以短兵拚杀,又顺风纵火扬尘,以助其势。后晋马步都监李守贞与马军右厢副排阵使药元福等将,力主行诡诈用兵之道,出其不意逆风出战,遂率中军殊死冲杀,诸将相继领兵直前奋击。契丹军大败,来不及上马,仓皇夺路而逃。李守贞令步兵尽拔鹿角,追击败兵,契丹军弃马及铠仗遍野,逃至阳城东南,渡水北归。晋军亦以疲敝罢兵,退保定州。阳城之役后,耶律德光因形应变,以诈降诱晋军接应。晋廷则恃阳城之捷,虚骄轻敌,企图乘机北伐。三年七月,晋廷悉遣宿卫禁军北上与诸军会聚广晋(今河北大名东北)。十一月,以杜重威为帅,统领30万大军再次北伐。军抵瀛州(今河北河间),突遭契丹军反击,退兵武强(今河北武强西南),并欲径向贝州(治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南撤。契丹军沿易、定趋恒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追击南下至中渡桥(正定东南滹沱河上),适晋将张彦泽会杜重威欲返恒州,遂焚桥阻截,与晋军夹滹沱水而峙。两军隔水对阵,耶律德光暗潜别将萧翰沿西山迂回晋军之后,断粮道及归路。十二月,晋将王清白请为大军入恒州夺桥开道,契丹军已不支,但杜重威不许大军继后,致使王清所部2000人皆战死。晋军遂陷于内外断绝,军中食且尽的窘境。初八,杜重威潜派腹心赴契丹牙帐,以降邀求重赏,耶律德光佯许立杜重威为晋帝。初十,杜重威迫将士降,未及,后晋即以主帅叛降,北伐大军瓦解而亡。
中国战争 后唐邺都兵变
五代后唐同光四年(926年)二至四月,蕃汉总管李嗣源乘出讨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赵在礼兵变,回师攻取大梁(今河南开封),入洛阳称帝的作战。
同光元年(923年),后唐灭后梁后,庄宗李存勖嫉贤害能,冷遇、猜忌宿将功臣,致上下离心。四年二月,魏博(治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戍守瓦桥关(今河北雄县西南)兵轮番(即换防)归镇,行至贝州(治今河北清河西),闻庄宗颁令就地屯驻,不准返邺都,激起哗变。军士皇甫晖乘人心浮动,劫杀指挥使杨仁晸,胁迫银枪效节指挥使赵在礼为首,长驱南下,连破临清(今河北临西西)、永济(今河北馆陶东北)、馆陶等州后,攻入邺都,据城反唐。
庄宗闻讯,先命归德节度使元行钦(又名李绍荣)为邺都行营招讨抚使,率领3000(一说2000)骑兵前往招抚;同时发诸道兵继进,以备镇压。元行钦至邺都,抚战兼施,以皇帝敕令招谕。遭拒后,举兵攻城,又遭邺都兵顽强抗击,久不能克,乃退兵城南,与邺都相持待援。庄宗因元行钦出讨久无功,欲御驾亲征,又恐京师有变,不得已,乃起用李嗣源,命其率侍卫亲军(号从马直)出征。
李嗣源虽素遭猜忌,并无异志,奉诏即率亲军北上。三月初六,抵邺都,营于城西。初八夜,从马直军士张破败突起,率众哗变,杀都将,焚营舍,劫持李嗣源,声称与城中兵合势,击退诸道兵,拥其称帝河北。初九,赵在礼领诸校出城迎拜李嗣源入邺都。李嗣源假托收抚散兵,脱身出城,遣牙将张虔钊召元行钦共诛乱兵。元行钦疑其有诈,率步骑万人弃甲而撤,诬奏李嗣源叛。李嗣源乃至魏县(今河北大名西北),收得镇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兵5000人,马2000匹,另成一军。后屡次遣使上表申诉,以明心迹,皆被元行钦阻遏。为此,李嗣源疑惧不安,乃纳部将石敬瑭回师攻取大梁之策,遣使征召齐州防御使李绍虔、泰宁节度使李绍钦、贝州刺史李绍英、北京右厢马军都指挥使安审通等,即得拥戴,遂挥师南下,直趋汴梁。
庄宗闻变,令怀远指挥使白从晖率骑兵扼守河阳桥(一曰河桥,今河南孟县西南),以护卫京城;又出金帛赏赐诸军,并亲率军趋汴梁,但为时已晚。途中闻知李嗣源已入汴梁,即仓皇回逃,至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随从士卒已散逃过半。刚抵洛阳,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亦率所部兵哗变,与京城驻军展开混战。四月初一,庄宗率诸王及近卫骑兵出战,中流矢而死。初三,李嗣源乘京城大乱,攻入洛阳,旋称帝(是为后唐明宗),战乱乃平。
中国战争 契丹攻晋幽州之战
契丹神册二年(后梁贞明三年,917年)三至八月,契丹军攻晋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被晋军击败的破围战。
后梁与晋争夺河北魏州之战后,晋王李存勖已独占河北,并集中主力迫后梁军退守黄河以南。正当梁晋夹河对峙之时,契丹举兵攻晋。神册二年三月,契丹主耶律阿保机遣军攻占新州(治永兴,今河北涿鹿),自率大军继后。晋王闻讯,命卢龙节度使周德威率军数万往夺新州,激战旬日不克。及阿保机所率30万大军至,周德威因寡不敌众,败退幽州据守,被契丹军围困。降将卢文进教契丹军用飞梯、冲车、火车攻城未果;又缘城四面昼夜掘地道,欲潜入城中,遭守城军掘壕、燃油,以浓烟烈火阻击,契丹军又筑土山,以云梯强攻,又被晋军以熔铜水泼洒,击败。契丹攻城之兵虽日亡以千计,仍昼夜攻城不止。周德威遣使向晋王告急。四月,晋王令邢州节度使李嗣源偕东南面招讨使阎宝率兵先行赴援。七月,又命横海节度使李存审率兵前往。八月,晋救援军7万会合于易州(治今河北易县),以李嗣源为统领,径向幽州进军。为避契丹骑兵优势,粮资免遭截劫,李嗣源率军沿山谷潜行北进,二十三日,越过大房岭(今北京房山西),循涧向东。在距幽州60里处,李嗣源与养子李从珂率前锋3000骑兵与契丹军相遇,力战推进,契丹兵在山上截击,晋兵于山涧行进,每至谷口,即有契丹兵拦击,李嗣源父子率军拼死冲杀,将出山口,遭契丹万余骑兵列阵阻击,李嗣源率百余骑三次冲入其阵,杀契丹酋长1人。晋后军奋力齐战,击退契丹兵,始得出山。为防契丹骑兵再次袭击,李存审命步兵伐木为鹿角,人执一枝,宿营则为营寨。契丹军环寨而攻,遭寨中晋军万弩齐射,人马死伤甚众。晋军将抵幽州,契丹又严阵以待。李存审率骑兵当前,命步兵趋契丹阵后,以前后夹击,并令弱兵曳柴燃草而进,烟尘蔽天,使契丹军难测晋军多寡。及战,骑兵鼓噪冲杀,阵后步兵乘势出击,契丹军大败,委弃车帐、铠仗和羊马,从北山逃走。晋兵追击,俘杀以万计。幽州围遂解。
附:作战地图
中国战争 契丹攻后晋榆林店之战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契丹会同七年,945年),契丹灭后晋之战中,于榆林店(今河南安阳北)败退的作战。
契丹攻后晋戚城、马家口之战后,稍事休整,便再次发兵南下。开运元年(契丹会同六年,944年)闰十二月,契丹帝耶律德光率兵抵元氏(今河北元氏西北)立营,分兵攻掠邢(治龙冈、今河北邢台)、洺(治广年,今河北永年东南)、磁(治滏阳,今河北磁县)等州后,进入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境。二年正月,晋廷已于魏(今河北大名东北)、相(今河南安阳)2州以南地域部署防御:以武宁节度使赵在礼屯澶州(今河南濮阳),邺都留守马全节守邺都,右神武统军张彦泽戍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西京留守景延广自滑州引兵扼胡梁渡(今滑县东北古黄河上)。另以护国节度使安审琦会诸道行营兵数万列阵相州安阳水南阻截契丹军南进。十五日,由义成节度使皇甫遇与濮州刺史慕容彦超率数干骑兵前出至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侦察,将渡漳水,猝遇契丹军数万,遂且战且退,至榆林店布阵相拚。自12时至下午3时,力战百余合,双方伤亡皆甚众。旋契丹后续兵力至,皇、慕2将率兵拚以死战,战至黄昏,安审琦方得知皇甫遇等被契丹军围困,即引骑逾水往救。契丹军疲敝,望尘而逃,自相惊呼晋大军奄至。耶律德光在邯郸闻之,亦率军北撤。后晋遂乘势把兵力集中在定州(今属河北),准备北伐。
中国战争 正阳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周世宗攻南唐之战中,李重进于正阳(今安徽寿县西南正阳关)击败南唐将刘彦贞的阻击战。
显德二年(955年)冬,后周乘淮水浅涸,南唐防务懈怠,命宰臣李谷为帅,统领韩令坤等十二将自正阳架俘桥,渡淮攻寿州(治寿春,今安徽寿县),拉开进攻南唐序幕。南唐主李璟为加强淮西防御,即命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兵2万救援寿州;另以皇甫晖为应援使、姚凤为应援都监,率兵3万进屯定远(治今安徽定远东南)策应。十二月,李谷率军抵寿州,攻城月余不克。三年正月初八,侦知刘彦贞已率救援大军至来远镇(今安徽寿县西南),并以战舰数百艘沿淮而上,张断正阳浮桥之势,恐归路被断,腹背受敌,乃焚刍粮退保正阳。时周世宗柴荣已率军出东京(今河南开封),十六日至陈州(治宛丘,今河南淮阳),闻李谷军退,料必有追兵,急命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率军疾趋正阳接应,以合势阻击南唐军。而南唐援军主将刘彦贞与副将咸师郎见李谷退兵,自信追之可大获,拒绝清淮军节度使刘仁赡未战而退、必有伏兵、不可追击的劝阻,惟恐失掉战机,未及早膳即督师尾追。及至正阳东,李重进已先彼渡淮而进,列阵以待。刘彦贞猝遭阻截,仓促置阵:用皮囊装铁蒺藜布设阵地,并于阵前横设数道拒马,联贯利刃,以铁丝系之,号揵马牌。李重进望阵知其怯,锐气倍增,遂击鼓出战,诸将合力奋击,斩首万余级,阵杀刘彦贞,生擒咸师朗以下数千人,缴获军资器械30余万件。南唐军余众溃奔寿州,皇甫晖闻败,与姚凤弃定远退保清流关(今安徽滁州西北),后周大军复围寿州。
中国战争 紫金山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至四年,在后周攻南唐之战中,后周围点打援,于紫金山(今安徽寿县东北,淮河南岸)击溃南唐援军的作战。
显德三年四月,后周攻南唐六合之战后,适霖雨积旬。虽诸路军所至胜捷,但因粮运不济,师老兵疲,又无水战之备,难以控制淮南。柴荣乃收缩战线,集兵攻围寿州(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并于五月自返京师,集工匠急造战船,组训水军。及后周撤兵之际,南唐主李璟遣军收复江北诸州,部署救援寿州。七月,南唐援军前锋营于紫金山,齐王李景达偕监军使陈觉率5万兵屯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遥为声援,无近前决战之意。至四年正月,寿州被困逾年,城中粮竭,李景达方遣应援使许文稹、都军使边镐、北面招讨使朱元等率舟师数万出濠州,溯淮往救,进驻紫金山,列十余寨,连亘相望;又筑甬道数十里,欲通粮运以馈寿州守军。甬道未及构通,后周庐寿招讨使李重进突然袭击,破其二寨,杀5000人,扼制其粮运。二月,柴荣再次亲征。命右骁卫大将军王环率新建水军数千人,战船数百艘,自闵河沿颍水入淮,至紫金山南立营。三月初三,柴荣抵寿州,命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率先出战,破甬道,分割南唐军,使援军与守城军首尾不能相救。初五,柴荣移军赵步(今安徽凤台东,淮河北岸),督诸将攻紫金山各寨,尽克之,杀获万余人,擒许文稹、边镐等将。继率领步骑夹淮南岸与水军顺流追击东逃溃军,至镇淮军(今安徽怀远)尽歼其水军,缴获战舰粮船数百艘。李景达、陈觉所率援军5万人,紫金山之役被俘、战死及降者4万余,残兵随其自濠州逃归金陵(今江苏南京)。寿州自此粮断援绝,破在旦夕。
中国战争 后晋平安重荣宗城之战
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至七年,后晋平藩镇起兵,于宗城(今河北威县东)击败安重荣军的作战。
天福初,后晋高祖石敬瑭倚契丹篡国后,奉表称臣,甘愿作儿皇帝,媚事契丹,无所不至,而契丹凌虐汉人,竟无厌足。对此,朝野皆以为耻,遂迭起公然反叛石敬瑭,图谋夺取皇位的兵变。自天雄节度使范延光起兵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北)后,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即据守镇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蓄聚兵马,俟机而动。
天福六年六月,雁北吐谷浑等诸族为摆脱割隶契丹之苦,各部首领欲率众归附中朝,联合安重荣以假手报仇。安重荣乘机执杀契丹使者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