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楚国正力图向中原发展,并连年发兵攻打附齐的郑国。为此,齐桓公于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率八国联军击蔡、攻楚。桓公发动战争的目的在于争霸。而指导思想却是注重“兼弱”与“胜一而百服”,所以虽对弱小国家无情兼并,而对中等国家则力求慎战、少战,对实力强大之国,更尽可能避免决战。因此,当诸侯联军与楚军相遇后,齐恒公仅争取使楚在名义上稍有让步.即以召陵结盟结束战争危机。为加强对动摇于齐、楚之间的郑同的控制,齐曾两次攻郑。齐桓公三十五年(前651年),桓公召巢葵丘之会时,中原主要国家鲁、郑、卫、宋,许,曹及王室宰周公皆来参加。齐桓公三十七年,戎军攻周时,竟需桓派管仲调解。至此,齐桓公的霸业达于顶峰。周襄王十年(前643年),恒公病逝,群子争立,齐国内乱。齐桓公所创霸业亦随之结束。

    点评:齐桓公在名臣管仲的辅佐之下,依仗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通过有限的战争手段和符合实际形势的政治、外交活动谋取霸权,是其得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主要原因。通过图霸战争,齐统一了今山东北部地区,为尔后中国统一创造了条件;其联合诸侯反对戎狄的掠夺和内侵之举,有利于保卫中原先进文化免遭破坏;其多次主持会盟,相对减少了战争,增加了交流,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另外,齐桓公将经济因素纳入战略范畴之内,以外交手段寻求外力支援。以及创建军队编制与地方组织一元化的“寓兵于农”制度和具有职业兵性质的早期世兵制等,均使中国古代的军事战略和军事制度前进了一步。

中国战争 齐内乱

    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齐国贵族田氏族军于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击败简公为首的贵族集团的作战。

    齐简公即位后,任用田恒和阚止分别担任左、右相。阚止得宠于简公,田恒嫉之。大夫鞅见田氏与阚止势不两立,遂建议齐简公择用一人,欲借此除掉田恒。简公未从。田恒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和斗争不可避免,为了增强实力,继续实行其先辈的办法,以大斗借出粮食,小斗收还,争取了民心。同时,田恒努力加强田氏宗族内部的和睦与团结,为争取斗争的胜利准备了必要条件。齐简公四年(周敬王三十九年)春,阚止上朝途中遇田氏族人田逆杀人,遂将其拘捕囚禁,后被田氏营救。阚止惧怕田氏势众,遂一面与之结盟,以暂缓矛盾;一面则在简公支持下,准备驱逐田氏。阐止家臣陈豹将此告知田恒。同年五月,田恒先发制人,率族众驱车冲入公宫,劫持简公。阚止率军攻打公宫,被田氏击败。阚止出逃。田氏军穷追不舍。慌乱中阚止迷路,误入田氏之邑丰丘,被田氏士卒俘杀。六月,田恒杀齐简公于舒州(今山东滕州南),立简公弟骜为君,即齐平公,自任齐相,独掌齐国政权。

中国战争 十三国攻秦之战

    周灵王十三年(公元前559年),晋、齐、卫、宋、郑、鲁、曹、莒、邾、滕、薛、杞、小邾联军进攻秦国(今陕西境)的一次军事行动。

    十三年春,致力于重振昔日文公霸业的晋国在与楚国争夺对中原控制权的较量中已稳操胜券,遂开始移军打击多次与楚联兵攻晋的秦国。四月,晋悼公命荀偃、栾黡等六卿七率军会同齐,卫、宋、郑、鲁、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十二国大夫所率军队攻秦。名义是报复十年冬秦败晋栎之役。其时,诸侯因连年发兵助晋征战,多有厌战之意。因此,当诸侯联军进至泾(水名,此指泾水渡口,在今陕西泾阳南)时,宋、齐等国军队不肯渡河入秦,后经郑大夫子峤、卫大夫北宫懿子的劝说,才勉强渡过泾水,驻于泾水西岸。秦国士卒在泾水上游投置毒物,致使诸侯军士因饮水中毒而亡者甚众。随后,联军西进至械林(今陕西泾阳西南)。晋下军主帅栾黡鉴于联军士卒厌战,士气低落,自料此役难以取胜,遂违抗晋军主帅荀偃的继续西进攻秦的命令,率部擅自回撤。荀偃无奈,亦下令全军撤退。此战,诸侯联军徒劳无功,晋人称之为“迁延之役”。

中国战争 潜六之战

    周敬王九年(公元前511年),在吴楚争霸战争中,吴军在楚国潜(今安徽霍山东北)、六(今安徽六安北)等地袭扰楚军的军事行动。

    八年,吴灭徐。徐君章禹奔楚,被安置在楚邑夷(即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次年秋,吴王采纳伍员提出的分兵扰楚之计,以偏师攻夷,兵至潜、六两邑。楚沈尹戌率军救潜。吴军撤走。楚军迁潜邑之民于南岗(今安徽霍山南)而还。随后,吴又以一军围弦(今河南息县南)。楚左司马戌与右司马稽率军救弦,至豫章(今安徽、河南、湖北交界之六安、商城、麻城一带),吴军又退走。

    点评:吴军此次的战略佯动,不仅使楚军疲于奔命,而且也导致楚国在战略判断上产生很大的错觉,为日后柏举之战大破楚军创造了条件。

中国战争 潜之战

    周敬王五年(公元前515年),在吴楚争霸战争中,吴、楚两军在潜(今安徽霍山东北)的作战。

    四年,楚平王死,太子轸立,为昭王。次年春,吴王僚乘楚新丧,派遣公子掩余、公子烛庸率军攻楚,围楚邑潜。楚昭王派军援潜,以工尹麇、莠尹然率军为前队;以左司马沈尹戍率国君卫队及王室战车部队为后队,由左翼前进;并令令尹子常率水军沿淮河东下,进至沙汭(今安徽蚌埠西,淮河与涡河交汇处)一带,防备州来(今安徽凤台)、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吴军,保障楚军侧翼安全。同时,昭王令左尹邵宛、工尹寿率一部兵力由右翼进至潜。围潜吴军闻楚军来援,分兵迎战,与楚左翼军相遇于穷(今安徽金寨东北),而楚右翼军此时亦已至潜。吴军进退两难。当此之时,吴公子光乘国内空虚刺杀吴王僚,自立为王。公子掩余逃亡徐国(今江苏泗洪南);公子烛庸逃奔钟吾(今江苏宿迁北)。楚亦因国内矛盾加剧,遂撤回驻潜、穷之军。

中国战争 秦攻鄀之战

    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35年),秦军进攻楚附庸鄀国(又称下鄀,今河南淅川西南)的作战。

    十八年秋,秦军在晋军协助下南下攻鄀。楚申、息两县守官斗克、屈御寇率当地楚军赴鄀戍守。秦军迂回经过商密西北门户析邑(今河南西峡)南下,渡丹江(今河南丹水),迫近郡。为震慑鄀守军,秦军捆绑部分士卒,假冒鄀军战俘,制造秦已占析的假象。秦军包围鄀后,乘黑夜在城外掘地杀牲,伪制盟书,再造驻守鄀楚将已与秦军结盟的假象。鄀人误认为析已失守,且楚军亦已反叛,遂向秦军投降。楚将斗克、屈御寇被俘。楚令尹子玉闻讯,领兵追击回撤的秦军,未及而上。

    点评:此战是一个未经战斗,而以智谋取胜的典型战例。

中国战争 秦晋攻郑之战

    周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630年),晋文公、秦穆公率军进攻郑国(今河南中部)的作战。

    二十一年,晋于城濮之战中击败楚军,成为中原诸侯盟主。原追随楚的郑国遂转而附晋。但时隔不久,郑又暗中与楚修好。晋文公为巩固其霸权,于二十三年春对郑发动试探性进攻,以观察其防御状况。九月,晋文公、秦穆公分率两国军队入郑。晋军驻函陵(今河南新郑北),秦军驻泛南(今河南中牟南)。郑文公采用离间策略,遣大夫烛之武夜缒出城,赴秦军中进见秦穆公,向其指出:秦、郑两国相距甚远,郑若亡国仅利于晋而无益于秦,而晋国实力增强必将对秦构成威胁。秦穆公认为烛之武言之有理,遂与其结盟后领兵回国。秦将杞子、逢孙、杨孙奉命率一部秦军驻新郑,助郑加强防务。晋将狐偃怒秦军背叛,建议晋文公攻击秦军。晋文公为维护秦晋联盟,未予采纳,亦撤兵回国。

中国战争 齐晋荣庭之战

    周灵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齐庄公率军长途奔袭,大败晋军于荥庭(今山西翼城东南)的作战。

    齐国在平阴之战中惨遭败绩,决意报复。二十年,晋国卿族发生内讧,栾氏宗主栾盈流亡于楚,其余党逃奔至齐。次年秋,栾盈自楚至齐。齐庄公纳之以图谋攻晋。二十二年春,齐庄公密送栾盈潜回栾氏封邑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使之乱晋,作为齐攻晋之内应。栾盈入晋后,率余党攻打晋都新田(今山西侯马西),兵败,退守曲沃,以待齐援。同年秋,齐庄公将精锐士卒编为先驱、前、中、左、右、后六队,越卫境袭晋。齐军首先攻占晋东方军事要地朝歌(今河南淇县),随后分兵两路:北路入孟门(今河南辉县境,入太行山隘口),登太行,直趋晋都新田;南路沿太行山南麓向晋腹地急进。两路齐军会师于荥庭,与固守之晋军展开激战。晋军伤亡惨重,尸体堆积如山。齐之报复晋的目的已达,遂班师。而曲沃栾氏族党均被晋平公所杀。

    点评:此战,齐庄公用长途奔袭的战术,出其不意,终大败晋军。

中国战争 楚围宋商丘之战

    周定王十二年至十三年(公元前595年一前594年),楚军围攻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的作战。

    春秋中期,宋国是位于中原东部的中等实力的诸侯国。周顷王二年(前617年)冬,觊觎中原诸侯盟主宝座的楚穆王率楚军及陈、郑、蔡三国军队,进攻追随于晋的宋国,迫宋向楚屈服。至周定王十二年,楚国已从晋国手中夺取了对中原南部及中部部分地区的控制权。同年夏,楚庄王为进一步扩张势力,命申舟与公子冯分别出使齐国和晋国。申舟赴齐,途经宋国时未向宋通报借道。宋大夫华元遂以申舟对宋失礼为由,将其俘杀。楚庄王对宋国支持晋国早有怨恨,申舟被杀,其更加愤怒,遂于九月亲率大军北上,围攻宋都商丘。次年春,宋文公遣使赴晋求援。晋因邲之战受挫于楚不久,心有余悸,不敢发兵救宋。至五月,被围困达9个月之久的商丘城内粮草断绝,已出现易子而食,析骸以炊的惨状。宋文公被迫派华元出城,赴楚军中求和。楚庄王同意宋之请求,下令退兵30里,与宋媾和。至此,楚国夺得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中国战争 十二国攻郑之战

    周灵王十年(公元前562年),在晋悼公兴复霸业之战中,晋、宋、鲁、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齐联军两度进攻郑国(今河南中部)的作战。

    在晋楚争霸战争中,介于两强之间的郑国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因而连年遭受两国的交互攻击,致使郑处于晋来降晋、楚来附楚的被动状态。郑为摆脱这种困境,根据当时楚弱于晋的客观形势,决定诚意附晋。为达到受晋保护,免遭楚侵伐的目的,郑卿士子辰向郑简公建议出兵攻打亲附于晋的宋国,借晋率诸侯救宋攻郑之机与晋媾和;待楚军北上救郑之时,再与楚媾和,诱使晋全力为郑击楚,令楚不敢再侵扰郑国。郑简公接受其建议。十年春,郑遣邻宋边境的部队向宋挑衅。宋大夫向戍率军击败来犯之敌并侵入郑国。郑以此为借口,遣卿士子展领兵大举攻宋。四月,晋悼公命宋、鲁、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之君及齐太子光率军会同晋军攻郑。四月十九日,齐、宋军进抵郑都新郑东门外。当晚,晋军进至新郑西郊。随后,晋军分一部兵力东进攻打被郑侵占的原许国旧地。不久,卫军亦侵入郑北部。六月,各国诸侯军在郑地向(今河南尉氏西南)会师。晋悼公与诸侯在向附近的北林邑(■邑或菜林邑,今河南尉氏西)会见。尔后,诸侯联军自向邑经新郑北的琐邑(今河南新郑北)包围新郑,并在其南门外阅兵,以炫耀武力。同时,晋军后续部队亦已渡过济隧(故黄河支流,在今河南原阳西,今已干涸),南趋新郑。郑遂遣使出城求和。七月十日,诸侯与郑在亳北(商故都之北,今河南郑州北)会盟。郑从于晋。随后,联军撤走。诸侯攻郑之时,楚共王率军北上救郑。同时,共王遣令尹子囊赴秦请援。秦景公命右大夫詹率军随从楚共王救郑。楚、秦联军入郑时,诸侯联军已撤走。郑简公依照预定计划,出迎楚共王,并于七月二十七日出兵会同楚、秦之师侵宋。九月,晋悼公再率诸侯联军进围新郑。郑简公遣大夫良霄、太宰石■赴楚告急,请楚发兵援救。楚共王自料难以战胜诸侯联军,不肯发兵救郑,又恐郑降晋,遂将良、石二人扣押。郑简公遂命大夫王子伯骈向诸侯乞和。十二月初一,晋悼公率诸侯与郑简公在萧鱼相会。至此,晋完全掌握了对郑的控制权。此后20余年,郑未再叛晋。

中国战争 十一国攻郑新郑之战

    周灵王八年(公元前564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