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4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战争 坑道作战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进行的坚守防御及反击作战。

    以坑道为骨干防御体系的形成。抗美援朝战争从1951年6月进入第二阶段后,志愿军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形式;实行“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防御作战逐步由运动性质转为坚守性质。为增强防御阵地的稳定性,各部队重视工事的构筑。在1951年夏季防御作战中,有的部队创造性地将2个加深的防炮洞连在一起,成为马蹄形的小坑道,即坑道工事的雏形。志愿军领导人充分肯定这一创造,并立即向全军推广。1951年秋季防御作战后,志愿军在全线大规模地构筑坑道工事。当时正值冬季,土石坚硬,作业工具、器材不足,“联合国军”以重炮和重磅炸弹进行破坏,志愿军部队克服这些困难,坚持施工。1952年4月,志愿军司令部发出指示;提出坑道工事必须达到“七防”的要求,即防空、防炮、防毒(疫)、防雨、防潮、防火和防寒。接着,在第一线兵团领导干部及军参谋长会上,又进一步强调,坑道工事必须与野战工事相结合;成为能打(消灭敌人)、能防(保存自己)、能机动、能生活的完整体系,并统一了施工标准,规定坑道顶部的厚度一般在30米以上,坑道口的防护厚度10~15米,坑道幅宽1。2米,每条坑道至少有2个以上出口。各部队按上述要求施工,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坑道的长度也逐渐增加,并构筑了火力点、观察孔、住室、粮弹库、储水池,设置了防毒门。5月底;第1防御地带的坑道工事,以及相应的堑壕、交通壕、反坦克壕、各种火器掩体等野战工事基本建成。8月底,第2防御地带的坑道工事也基本完成。仅第一梯队7个军的6个军共构筑坑道190多公里;堑壕、交通壕650公里,各种火器掩体1。2万多个。至此,在横贯朝鲜半岛250公里长的正面战线;形成具有20~30公里纵深,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

    利用坑道工事实施坚守防御。随着坑道工事的基本完成,志愿军的阵地日益巩固,为实施坚守防御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1952年4月间,“联合国军”以小部队向志愿军阵地攻击60余次,志愿军利用坑道进行防御,阵地无一丢失。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部队坚守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依托该两阵地上48条长10米以上坑道,打退“联合国军”营以上兵力进攻25次;营以下兵力进攻650余次,歼敌2。5万余人;最终守住了阵地。有了坑道工事,志愿军在作战中伤亡明显减少。1951年夏秋防御作战时,“联合国军”平均发射40~60发炮弹杀伤志愿军一人;1952年1~8月,“联合国军”平均发射660发炮弹,才能杀伤志愿军一人。

    志愿军在依托坑道进行坚守防御作战的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了坑道作战的一套战法。其内容主要是:(1)利用坑道隐蔽人员,囤集物资,防敌火力袭击。表面阵地上少布兵,坑道内多屯兵。当敌进行火力袭击时,只留少数人员观察战场情况,其余人员进入坑道隐蔽,避免阵地上人员密集而造成不必要的伤亡。(2)以坑道为依托,利用表面阵地野战工事阻击和杀伤敌人。当敌发起冲击时,志愿军防守分队抓住敌炮火延伸的瞬间,跃出坑道,占领野战工事,进行阻击或主动出击,将冲击之敌大量消灭于阵前。当敌突入阵地时,乘其立足未稳,以相邻阵地的兵力或隐蔽在坑道内的预备队进行反冲击予以击退。志愿军第23军第67师在205高地防御战斗中,以1个连的兵力,利用坑道和野战工事,抗击美军1个加强营在30余辆坦克、100余门火炮和40架次飞机支援下的进攻,激战3小时,打退美军6次冲击,毙伤敌150余人,牢固地守住了阵地,防守分队仅伤亡11人。(3)表面阵地被敌占领后,为保存有生力量和准备配合二线部队实施反击,退守坑道坚持战斗。退守坑道的部队,以火力控制或小分队出击的战法;集中力量保护坑道口;坚决阻敌进入坑道。当坚守时间较长,坑道内出现断粮、断水、空气污浊、弹药不足等困难情况,或敌采取熏烧、爆破、封锁、施毒、袭击等手段对坑道进行围攻时,退守坑道的部队抓紧调整和健全组织,开展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并抓住有利时机,从坑道出击袭扰敌人,取回弹药、食品和饮水,以利坚持坑道斗争。在官垈里西无名高地防御战斗中,志愿军第12军第91团2个班退守坑道后,坚决守住坑道口,在断粮、断水等困难情况下坚持斗争十昼夜,主动出击23次,最后,配合反击分队夺回了表面阵地。(4)坑道内部队与纵深部队相配合实施反击,恢复表面阵地。反击前,上级指挥员将反击开始时间、指挥关系、协同动作及有关信号规定,通知坑道内部队。条件允许时,从纵深部队派出小分队潜入坑道;加强防守兵力。反击时;坑道内部队从侧后配合纵深反击部队实施多路攻击,围歼敌人,恢复表面阵地。(5)步兵、炮兵密切协同,坚守阵地。当敌进攻时,防守部队的炮兵组成多道火网,集中袭击集结、冲击、增援之敌,并压制其纵深炮兵;当步兵退守坑道作战时,炮兵以火力袭击占领表面阵地之敌,保护坑道口,阻敌对坑道的破坏,支援步兵守住坑道;当步兵进行反击时,炮兵以火力压制占领表面阵地之敌,支援步兵夺回表面阵地。

    依托坑道工事进行反击作战。志愿军在利用坑道工事进行坚守防御作战取得胜利的基础上,从1952年秋开始;转为依托坑道工事主动向“联合国军”进攻。9~10月,志愿军进行全线性的战术反击作战;先后对“联合国军”连、排防御阵地及个别营的防御阵地共60个目标进攻77次;经反复争夺,巩固占领17处阵地。1953年5~7月,志愿军发动了夏季反击战役,进攻目标发展到“联合国军”的营、团阵地和师防御地域。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实施进攻作战;主要方法是:(1)在前沿坑道内屯集兵力;囤积作战物资;进行战斗准备。(2)采取挖坑道的办法,在进攻出发地域构筑屯兵洞,攻击部队提前隐蔽进入;战斗开始时,从屯兵洞突然发起冲击;以减少部队的伤亡。在座首洞南山战斗中;第67军第200师在战前于敌阵地前500~900米处构筑了屯兵洞及单人掩体580余个,炮兵和坦克发射阵地110余个,并在进攻前一天夜间,将攻击部队7个连隐蔽于屯兵洞和潜伏区内。战斗发起后,攻击部队突然冲击,经3小时激战即攻占该山主峰。(3)在作战双方阵地对峙的情况下,隐蔽构筑前进坑道,以缩短冲击距离。在方形山战斗中,第60军第180师在战前于敌阵地前80米处挖掘了一条长130米的坑道,战斗发起后;攻击分队从坑道出击,仅13分钟即全部占领敌表面阵地,全歼守军。

    志愿军大规模构筑坑道工事及所进行的坑道作战;使防御的稳定性大为增强。坑道工事有利于保存有生力量,有利于在一点或数点上与敌反复争夺,从而大量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不仅解决了防御作战中守住阵地的问题,而且有利于实施阵地进攻作战,对取得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志愿军的坑道作战,把阵地战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丰富了军事学术的内容。

中国战争 空军作战

    1950年至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朝鲜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空中力量进行的斗争。

    以刘震为司令员的志愿军空军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战争开始,参战的美国空中兵力已达14个联(大)队,共有各型作战飞机1100余架,此外还有英国、澳大利亚、南非联邦以及南朝鲜空军的飞机100余架,其飞行员的飞行时间多在1000小时以上,许多飞行员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丰富的空战经验。志愿军空军仅有刚组建的2个歼击航空兵师、1个轰炸机团和1个强击机团,共有各型作战飞机不足200架。飞行员的飞行时间仅有100多小时,在喷气式歼击机上只飞了20多个小时,没有进行过空战。从这种对比悬殊的情况出发,志愿军空军根据敌情、任务和部队的作战能力,遵照毛泽东主席关于使用志愿军空军应采取“稳当”办法的指示。提出了“积蓄力量,选择时机,集中使用”的方针,确定了在实战中锻炼,在战斗中成长,为地面部队服务等重要指导思想,以及集中兵力,慎重初战,不打无准备之仗等作战原则。志愿军空军抗美援朝作战,根据敌情和任务的变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从1950年10月至1951年9月,为参战准备和实战练习阶段。10月至12月,迅速组建8个航空兵师,并抓紧进行战前突击训练。为加强对参战空军部队的领导和作战指挥,1951年春,先后成立了志愿军空军司令部、轰炸机指挥所和强击机指挥所。志愿军空军决定在进行参战准备期间先以小部队进行实战练习。经过对组织机构、指挥体系、情报保证、战术技术、物资器材、机场建设等多方面的准备,1950年12月21日,志愿军空军第4师第10团第28大队,进驻安东(今丹东)基地参战。1951年1月21日,志愿军空军与美空军进行首次空战。继第28大队之后,志愿军空军第4师第10团第29、第30大队和第12团的各个大队,先后进行了实战练习。通过少量部队的实战,取得经验后,于1951年9月初结束实战练习,正式担负掩护后方目标和交通运输线的任务。从1951年9月至1952年6月,是大批部队参战,配合地面部队进行反“绞杀战”阶段。中、朝军队经过五次战役,把“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打退到“三八线”附近。1951年7月,双方开始进行停战谈判。美方一面谈判,一面发动新的攻势。美军总司令李奇微要求其空军在谈判期间,充分发挥空军威力,凭借空中优势对中、朝方面施加压力。8月18日,美国空军开始执行以切断朝鲜北部交通线为目标的“绞杀战”计划,以取得军事上的优势求得谈判主动。当时,在朝美国空中兵力已增至19个联(大)队,作战飞机1400余架。志愿军空军为配合地面部队进行反绞杀战,采取“逐步前进,轮番作战”办法,先后以9个歼击航空兵师和2个轰炸航空兵师的部分部队参战。在苏联空军的配合下,与美大机群展开激烈空战。至冬季,反“绞杀战”进入最紧张时期,美空军加强了对新安州周围地区的轰炸,志愿军空军与高射炮兵配合,在安州、定州、博川、价川、顺川地区,连续进行双方200至300架飞机的大规模激烈空战。美国空军连续受挫,其空中优势受到削弱,战斗轰炸机被迫退到平壤以南活动,新义州至平壤和熙川至平壤两条铁路干线昼夜都能通行。至1952年5月,志愿军空军击落美机123架,击伤43架,已夺取并保持清川江以北重要地区的制空权,与志愿军防空部队、地面部队相配合,粉碎了美空军的“绞杀战”计划。此间,志愿军空军还于1951年11月,参加了配合地面部队攻占朝鲜北部西海岸大、小和岛等敌占岛屿的作战。志愿军空军对空指挥能力、空中战术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总结形成了“一域多层四四制”的空战战术原则。空战打得比以往主动自由。从1952年6月至1953年7月,是以保卫重要目标为主要任务的轮番参战阶段。1952年夏季开始,美国空军突击的重点转向工业、农业和军事设施,连续组织大规模空中战役,破坏朝鲜北部的水力发电、水利灌溉和军队补给系统。志愿军空军遵循“以保卫重要目标为主”的方针,遂以7个空军师的兵力进行轮番作战,保卫拉古哨发电站、鸭绿江桥以及平壤、元山以北交通线等重要目标。秋季,美国空军调往朝鲜空战轰炸性能先进的F一86F型飞机,志愿军空军也改装了米格—15比斯型歼击机,双方都改善了作战条件,连续进行大规模空战。志愿军空军运用“一域多层四四制”战术原则,灵活运用引诱、迂回、夹击、打大机群和打小机群穿插进行等战术,空战打得比较主动。美国空军为了增强空中斗争力量,于1953年春将F一86型飞机联队增加到4个,组织“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重点轰炸清川江桥和大宁江桥,并在清川江以北地区以F—86型飞机设“阻击屏幕”,以掩护其轰炸行动和争夺空中优势。志愿军空军为保卫重要目标,掩护地面部队和物资调运,不断以小机群多梯队连续出击,越过“阻击屏幕”,前出清川江至平壤以南地区打击美战斗轰炸机,使其难于北犯。5月,美国空军除加强对重要交通线、桥梁等目标的轰炸破坏外,还开始破坏朝鲜北部水利设施,以瘫痪朝鲜北部农业生产和交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