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前226年),攻破燕都蓟城(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喜带兵退走辽东(今辽宁辽阳)。此时,燕、代军主力已受重创,远逃边境地区,已对秦军构不成威胁。秦军便集中力量南向对付楚、魏两国。秦在进攻燕、代的同时,派王贲率领秦军进攻楚国北部(今河南南部),占领10余城,保障了进军魏都的侧背安全。遂即于二十二年(前225年),以胜楚之军进攻魏国,包围了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决黄河、大沟之水灌城。三月,大梁城坏,魏王假投降,魏亡(参见秦灭魏之战)。秦在灭魏同时,派李信、蒙武攻楚。在城父遭楚军突袭,大败。二十三年(前224年),秦派老将王翦及蒙武率60万大军再度攻楚。于二十四年(前223年),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虏获楚王负刍,灭亡了楚国(参见秦灭楚之战)。灭楚之后,秦派王贲进击燕赵残部。二十五年(前222年),擒燕王喜,回军又俘赵代王嘉。燕赵彻底灭亡(参见秦灭燕之战)。攻灭了赵、韩、燕、楚、魏五国以后,秦将进攻矛头转向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参见秦灭齐之战),秦军入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齐亡。

    点评:秦国攻灭六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里程碑,结束了自东周以来五百多年的分裂局面。而秦王政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十数年中,击灭六国,统一中国,除了自身的雄才大略外,更多的是秦国六代君王经百余年时间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的结果。自商鞅以来实行的一系列变法改革,使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不断发展,并建立了一支英勇善战的车、骑、步多兵种百万大军,是秦灭六国的物质基础。秦国实施重用外来人才的开明政策,拥有一批像李斯、尉缭、王翦、王贲等得力的谋臣将才(尤其是白起,在战争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穷追猛打、穷寇必灭、歼敌有生力量的思想都超越了当时那个时代。虽然白起没参加灭六国的战争,但灭六国的基础却是白起打下的),为其出谋划策,统军作战,是保证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远交近攻及中央突破,由近及远逐个歼灭的战略方针,符合客观战略态势的实际,又能将政治攻势与军事打击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外交、用间等手段使六国分化瓦解,则是保障战略企图的顺利实现,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秦灭六国,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数百年的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战争 秦灭齐之战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齐国(今山东境)的作战。

    齐国自济西之战(前283年)受到燕军重创以来,实力一直未能恢复。秦国在远交近攻的方针下,采取一切非军事手段,争取齐国中立,以削弱六国抗秦的力量。齐君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对秦亦采取结好政策,不敢支援其他五国抗秦。由于齐王建“事秦谨”,所以“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丞相后胜为秦国重金收买,只幻想与秦联盟,既不与各国合纵抗秦,也不在本国加强战备。齐王完全听信了后胜的主张。直到秦国攻灭了五国以后,齐王才感觉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准备抵御秦军进攻。二十六年,秦王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者访齐为由,避开了齐国西部主力,命王贲率领秦军由原燕国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进攻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齐军士气本不旺盛,对秦军突然从北攻来,更是措手不及。迅速土崩瓦解。秦军一举攻占临淄,俘齐王建,齐亡。秦王在齐设置齐郡和琅邪郡。

    此战,秦军采用避实击虚,侧翼进攻的战略,轻而易举地攻灭齐国。秦对齐的作战势如破竹,取胜是必然结果。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秦军在灭齐时,吸取了灭楚轻敌失利的教训,避开了齐国正面,由燕南下,乘虚而入,直插临淄,令齐人猝不及防,因此顺利地完成了灭齐任务。至此,秦全部灭亡了赵、韩、燕、楚、魏、齐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中国战争 秦灭魏之战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魏国(今河南中部偏东)的作战。

    二十一年,秦军在攻占燕都蓟、取得北方决定性胜利的同时,将主攻方向转向南方。派名将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楚北部地区(今河南南部)占领十余城。在予以一定打击,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保障了攻魏秦军的侧背安全后,即回军北上,于二十二年突然进袭魏国,包围了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依托城防工事,拼死防守。秦军强攻无效,遂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坏。魏王假出降,魏亡。秦在魏东部地区设置砀郡。

中国战争 秦灭燕之战

    秦王政二十年至二十五年(公元前227—前222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燕国(今河北中部北部、辽宁大部等地)的作战。

    秦破邯郸、赵公子嘉逃代后,秦军兵临易水(今河北易县南)(参见秦灭赵之战)。燕国统治集团一片惊惶。鞠武主张西与代联合,南与齐、楚结盟,北与匈奴结好,共同抗秦。燕太子丹认识到诸侯均服秦,不可能再组织合纵,而采取刺杀手段。二十年,派荆轲携带燕督亢(今河北易、涿地区)图和秦叛将樊于期首级,与副使秦舞阳勇士前往秦国诈降。荆柯向秦王献图时,用夹在图中的匕首行刺秦王,未遂,被“体解”而死。秦王遂派王翦与辛胜率军大举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代联军。二十一年(前226年)秦军又增加兵力,王翦率军一举攻破燕都蓟城(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今辽宁辽阳)。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浑河),再败太子丹军,消灭了燕国卫军主力。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但鉴于燕、赵残余势力,已成囊中之物,为集中兵力对付魏楚,故暂停进攻。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魏之后,秦王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中国战争 秦灭赵之战

    秦王政十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前229—前222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赵国(今河北南部、山西北部等)的作战。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秦国乘赵与燕大战,国内空虚之机,分兵两路进攻赵国。名将王翦率一军攻占阏与(今山西和顺)、撩阳(今山西左权),将军桓齮、杨端和率一军攻占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安阳(今河北安阳西南)等9座城邑。十三年(前234年),桓齮又率军进攻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武城(磁县西南),杀死赵将扈辄,斩首10万,大败赵军,占领城池。十四年(前233年),桓齮挥军越太行山,占领赤丽、宜安两邑(今河北石家庄东南),进攻赵国腹地。赵王急调在北方戍边抵御匈奴的名将李牧,带兵抗秦,在肥(今河北晋州西)大败秦军(参见肥之战)。桓齮畏罪逃燕。

    十五年(前232年),秦军又分两路进攻邺和狼孟(今山西阳曲)、番吾(今河北灵寿西南),亦被李牧军击败(参见番吾之战)。但赵军也损失惨重,只得退守都城邯郸(今河北境)。

    此后秦军经过三年休整。十七年,正当秦军灭韩时,赵国遇到严重旱灾,国内缺粮,人心浮动。秦在稳定占领区形势,将韩地改建为颍川郡后,立即转用兵力于赵,于十八年派军乘赵大饥之机从两个方向对赵国发动进攻。王翦率上地(今陕西北部)兵,羌瘣率羌兵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杨端和率河内(今河南新乡一带)兵,分由南北夹击邯郸。赵王派李牧和司马尚率军抵抗。李牧仍采用筑垒固守,避免仓促决战的方针。秦军屡攻不胜,形成相持。

    王翦利用赵王迁庸碌无知、其宠臣郭开贪才好利和嫉贤妒能的弱点,使用反间计。一方面停止进攻,保持对峙,派使者去赵营见李牧谈和,一方面派间谍携重金潜入赵都,贿买郭开,散布流言,诬告李牧私自与秦讲和,相约在破赵后分地代郡。赵王迁听信谗言,遂命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为将。李牧拒不受命,被赵王杀死。李牧治军有方,爱护部属,在边防与官兵共同生活、战斗多年,颇得士心,被杀后军心涣散,部队解体。

    十九年(前228年)三月,王翦军乘势猛攻,一举击败赵军,杀赵葱,占东阳(太行山以东)。颜聚惧逃。十月,王翦、羌瘣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代(今河北蔚县四北),自立为王。但此时赵国已名存实亡,秦于赵地设邯郸郡。

    代地赵军与燕军联合驻上谷易水(今河北怀来西北),企图阻止秦军继续北进。二十一年(前227年)又为秦军击败。至二十五年(前222年),王翦之子名将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后,破代,俘代王嘉。赵彻底灭亡。

    点评:赵国是战国时期实力仅次于秦国的国家:有一大批军事将领,如武灵王、廉颇、赵奢、李牧、庞煖等,尤以廉颇、李牧最为著名,其才能亦不在白起、王翦之下;军队也有数十万精锐之师;赵国因连年同秦作战,百姓也十分熟悉军事。但其君主多为无能之辈,对奸佞之臣言听计从,长平之战战死四十五万,精锐尽失,即便再有千百个廉颇和李牧,最后也难逃灭亡。

中国战争 秦收复河西之战

    周显王三年至四十七年(公元前366年—前322年),秦军收复被魏国夺占的河西地区(今山西、陕西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的作战。

    秦献公即位(公元前384年)后,即欲收复河西,作为东进中原的准备。为增强国力,实行了改革。与军事密切相关的主要内容有,取消国野界限,将在野农民按照军事组织形式以五家一伍编入户籍,使服兵役,扩大兵源,内地开始设置军、政合一的县级组织,便于征集兵员;将国都由远在关中西部的雍(今陕西凤翔),东迁至栎阳(今陕西临潼东北),便于对魏作战。

    三年,韩、魏国君在宅阳相会。秦军开始攻魏,在洛阴(今陕西大荔南)击败来援的魏、韩联军。五年,献公亲率主力攻入魏河东腹心地区,在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歼灭魏军六万,获得大胜。魏国惨败,震动了各国诸侯。周显王亦祝贺“献公称伯”,进入了战国七雄行列。七年(前362年),秦乘魏军在浍水(今山西翼城南)北岸与韩、赵联军大战之机,出兵攻魏,在少梁(今陕西韩城南)大败魏援军,占领了庞城(今陕西韩城东南)。此际,魏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受秦威胁甚大,魏惠王(即子罃)于次年由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并在秦军威胁的主要方向,修筑了河西长城(南起今陕西华阴,经大荔西、澄城东、合阳北,在韩城南与黄河西岸相接),采取守势作战。当年,秦军曾一度围攻陕城(今河南陕县),企图切断河东与魏新都大梁间联系,控制进入中原的主要通道,但未成功。

    秦献公死后,孝公继位,下令求贤。魏相家臣卫鞅(即商鞅),因未被重用离魏投秦,被孝公重用为左庶长,辅佐孝公深入改革。他以严吏峻法保障重农、重战政策的执行。军事方面实行军功授爵制及临阵有罪重罚等,将秦全国军民纳入战争轨道,有效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锐士”战斗时多不戴头盔,勇猛冲杀。战国人认为“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锐士”(《荀子·议兵》),甚至说,“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战国策·韩策一》)。十四年(前355年),魏在大梁以西修筑了河南长城(南由今河南密县北境,经郑州东、原阳南,向西与黄河南岸相接)。十五年,当魏军分别在邯郸(今河北境)、襄陵(今河南睢县南)与赵、齐作战时;秦军进攻魏河西长城重要据点元里(今陕西澄城东南),歼守军7000人,并攻占少梁。十七年,秦乘魏军在桂陵之战大败于齐军,实力尚未恢复之机,由庞城东渡黄河,包围了魏故都安邑,魏守军降。十八年,商鞅率军进围固阳(约在今河南陕县境),魏守军又降。魏惠王立即派军在固阳东修建了崤山长城(东南起崤山,西北至黄河),以阻止秦军东进,保障河东地区与大梁的联系。

    秦孝公将国都再迁至交通更方便的咸阳,准备与魏决战。他派商鞅去魏,劝魏惠王称王(以前尚未称王),离间魏与齐、楚等国关系。齐、楚均怒,诸侯也多不服,魏国更为孤立。二十八年(前341年),魏10万大军在马陵之战被齐全歼,秦乘机于次年进攻河西,诱俘魏主将公子印,大败魏军。三十一年,再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