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看着办就行了……别来烦我!……”梅宏转过头,瞪着布满血丝的双眼,看了看总编,不耐烦的挥了挥手。
总编叹了口气,唯唯而退,并小心的带上了‘门’。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曾经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的总办,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点时斋画报》是这个时代的中土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份新闻画报,因其报导贴近生活,并及时报道社会热点等,深受百姓欢迎。《点时斋画报》每十日出版一本,每期八页,内容是“选择新闻中可嘉可惊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随《南地时报》附送订户。因画报印刷‘精’美,画法中西合璧,人物背景生动真实,内容贴近生活,及时报道社会热点,民俗奇闻,可看‘性’强,时效‘性’足,加之发行渠道畅通,很快便风靡一时。
在禁烟战争结束以后,西方的文明与科学技术涌进中土的沿海城市,西方的新闻报纸也随之进入中土。作为一个穿越者,林义哲对于报纸的作用的了解当然要远胜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是以他很早便萌生了办一份报纸的想法,但受财力所限,加之要办理的事情极多,是以这个想法一直被搁置下来。但自从成了清流弹劾的主要目标之后,林义哲意识到了清流对话语权的控制所带来的巨大危害,他有意识的悄悄开始了和清流争夺话语权的斗争,而斗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是办报纸!
为了掩人耳目,林义哲秘密出资,委托梅宏在福州船政学堂附近开设了“时务印书馆”,在馆内,他开设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平板石印机构,用石印技术翻印外国书籍和中国古籍,创办了《南地时报》和《点时斋画报》。由于这时西洋绘画技法已经进入中国,大量惯用‘毛’笔、宣纸的国画家对西洋绘画技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但苦于没有发挥的地方。林义哲的《点时斋画报》恰好成了他们有效施展才情的理想平台。在《点时斋画报》中,吸收了西洋画风的中国画师们把西洋画法中的透视、解剖、注重形象写实等西画技法吸收融合到自己的绘画中去,形成了别开生面的“海派”人物画风。
技术和准确刻画形象的绘画技巧是出版画报的基础。9073年8月8日,以《点时斋画报》命名的时事画报在福州诞生了。《点时斋画报》采用连史纸(又叫“连四纸”、“连泗纸”,原产于福建邵武。采用嫩竹做原料,碱法蒸煮,漂白制浆,手工竹帘抄造,纸白如‘玉’,厚薄均匀,永不变‘色’,防虫耐热,着墨鲜明,吸水易干,书写、图画均宜)石印,其内容看重时事记载,兼以刻画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仕‘女’人物。它开启了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画报”体式,“画报”之兼及“新闻”与“美术”,既追求‘逼’真,也包含美感,不但是传播新知识的大好途径,又是体现平民趣味的绝妙场所,自发行之日起便广受欢迎,日后的发展前途可以说不可估量。
当然,并没有几个人知道,这部自诞生之日起便广受欢迎的中国第一部画报,背后真正的主人是谁。
现在,他的真正的主人,已经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梅宏又倒了一杯红酒,他看着室内悬挂着的林义哲海军戎装肖像,禁不住热泪盈眶。
“鲲宇……你为什么要走……”
“枪林弹雨你都闯过来了,可没想到,你会被黄树兰那贼子的毒言击倒!你……不该啊!”
可能是因为喝了太多的酒的关系,以及泪水模糊了双眼,梅宏面前的景象开始变得虚幻起来。
恍惚中,他又回忆起了和林义哲初识的那一刻。
……
“林大人,我等非是全受其鼓‘惑’而来,实是为这洋‘药’税而来。”
“这位先生是……”
“先生二字,万万不敢当。林大人是本省解元,林文忠公之后,有举人功名,在下只是一介生员,当不起的。在下姓梅名宏,草字远山,林大人称我一声梅秀才即可。林大人,以洋‘药’税养船,万万不可,还望林大人劝说沈大人,收回成命。”
“梅先生,众位乡亲,你们可曾知晓,非是我等有意用洋烟养船政,实在是有人欺人太甚,釜底‘抽’薪,故意打压,断了船政的饷源!”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目录 第一百四十九章 新希望
“此人声称西征军需孔急,但以他的本事,每月能少这几万两的饷钱?西征饷钱自有当地摊派,怎么也摊不到船政头上来!他明知船政经费无着,仍要卡拿!这摆明了是要把船政‘逼’上绝路!要知道船政若是无钱运营,诸位的差事何着?家中妻儿老小的生计何着?”
“我认得你们几位,当年船政工地遭遇台风暴雨,江岸塌陷,众位曾和我一道下江救人。当时风大‘浪’急,我险些被‘浪’头卷走,若不是你们几位不顾危险拉住了我,恐怕我今日就不能站在这里揭破‘奸’谋,和大伙儿说话了。”
“林大人!……你还记得我们——”
“船政之所以能有今日之规模,有沈大人之运筹帷幄,也有你们大伙儿的尽心尽力,难道尔等就为了洋‘药’税之区区恶名,便置船政于万劫不复吗?船政若是就此倒了,对尔等又有何益处?”
“大人,我们错了,我们不该被‘奸’人蛊‘惑’‘迷’了心窍,沈大人处处为我等生计着想,我等却还让沈大人如此为难,我等真是罪该万死!请大人责罚。”
“林大人,我等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您说的,我等皆都明白,船政乃国家重务,又是众百姓生计依托之所,万万不可荒废。可是,以洋烟税养船政,终究不妥。林大人,你是林文忠公的孙子,这洋烟的危害,您比我们大伙儿更清楚!若是‘抽’洋‘药’税养船,势必会增多这洋烟的贩售!致使更多的人吸食,又不知会有多少人家破人亡!林大人,您就说句话吧!您劝劝沈大人,为了福州和闽省百姓,收回成命!”
画面中,梅宏面向林义哲,双膝跪倒,连连叩首。
林义哲飞步上前,一把扶住了梅秀才,不让他再叩下去,“先生请起!”他用力想把梅宏扶起来,可梅宏执意不肯,而是抬起头,满眶含泪的看着林义哲,目光中满是期盼和祈求。
“林大人,沈大人,你们不答应撤‘抽’洋‘药’税,我等今日便跪死在这里!”梅宏哽咽着说道,流下泪来。
林义哲看着梅秀才额头又开始汩汩流血,显然刚才的几下重磕又加重了他的伤势,知道他今日乃是一心为这洋烟税而来,不由得心中感动,眼角也禁不住湿润起来。
“先生请起,我答应你,船政自今日起,绝不‘抽’洋‘药’税养船。”林义哲的声音也变得哽咽起来。
“林大人此言当真?”梅秀才听了林义哲的回答,一时间惊喜‘交’集。
“当真,我以我祖林文忠公先灵起誓,船政从今日起,和洋烟再无一丝瓜葛。”林义哲朗声道。
看着记忆中的这一幕,梅宏一时间泪流满面。
二人相遇相知,便是从那一天起。
自己本是一个穷秀才,如果不是林义哲的资助,他现在也许早就饿死了。
可现在,自己有了举人功名,不但在船政任职,又办成了中土自己的报业,事业如日中天,正待以兴利济民之事业回报恩公知遇之时,恩公却不幸故去!
眼前的画面渐渐的消失了,只剩下他自己一个人,孤独的坐在室内,借酒浇愁!
“鲲宇!你不该走!不该走的!”梅宏伏案痛哭着,用拳头不住的砸着桌面,“恨我梅远山无能!不能提三尺剑,去取了那班害你的狗贼首级来祭奠你在天之灵!”
梅宏正自痛哭流涕之际,‘门’突然又开了,一位主编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总办!总办!”
梅宏抬起头,怒气冲冲的瞪起了眼睛,正要发火,却见那位名叫刘锡尧的主编急急奔跑过来,将一张英文报纸拿到了他的面前。
“总办!您快看看!这个人是谁?”刘锡尧指着报纸上的一角,满面惊喜的对梅宏说道。
梅宏接过了报纸,冲着梅宏手指的方向不在意的瞟了一眼,他先看了看那一片的文字,上面用英文写着乾国驻日本公使何儒章的妹妹与日本海兵学校教官订婚典礼的情况,并配有照片。
梅宏略略的瞅了几眼,得知上面刻意的说明新郎是乾国人后,便不再看下去了。他顺便扫了一眼照片,便将头扭开了。
蓦地,梅宏猛地又转过头来,一双手神经质的抢过报纸,两只眼睛瞪得牛大,象是发觉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梅宏的眼睛,死死的盯在了报纸上新郎的铜版画像上。
似乎是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梅宏使劲‘揉’了‘揉’眼睛,晃了晃头,再次盯着报纸上的画像看了起来,象是要把画像看到眼睛里。
“总办!看到了吧?您觉着他象谁?”刘锡尧象是知道梅宏会有这样的表现,惊喜的问道。
“鲲宇……”梅宏轻声说道,眼睛死死的盯着林逸青的画像。
“按理说,天下相貌相似者很多,但如此相像者,实是万中无一。”刘锡尧又说道,“而且竟然是同姓,名字似乎亦有相近之处。”
梅宏好容易让自己镇定下来,他转头又看了看墙上悬挂着的林义哲的画像,自言自语的说道:“也许是他的双生兄弟吧……只是以前从未听鲲宇说起过……”
“要真是双生兄弟的话,那可真是奇中之奇呢。”刘锡尧又道,显然他也很希望这个人是林义哲的兄弟。
“这则消息,暂且不要在报上发表。”梅宏放下报纸,想了想说道,“此人虽是我大乾国人,毕竟现在日本,消息传出,只怕清流又会借机生事。”
“好,我去和总编说。”刘锡尧点头道。
“不过,那班清流,似乎是不看咱们的报纸的。”刘锡尧转身走了几步,想起清流们对《点时斋画报》的抵制,笑着说道。
“还是小心一些的好。”梅宏平静地说道。他推开酒瓶和酒杯,站起身来,刘锡尧发现,此时的梅宏,醉狂之态尽去,又恢复了原来的本‘色’,不由得吃了一惊。
“对于这个人的消息,以后多多留意。”梅宏又说道,“日本的报纸,尤其要多关注。”
“是。我这就吩咐下去。”
待到刘锡尧走后,梅宏重新拿起那张报纸,定定地看着林逸青的画像,眼角又渗出了泪‘花’。
————分割线————
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
崛起之新帝国时代目录 第一百五十章 湘省名士
湖南,长沙,思贤讲舍。
一间书舍里,一位年纪约四十多岁的面容清矍的中年文士,正坐于书桌前,翻动着一本线装书,在他的桌上,已经堆了厚厚一摞书籍。
而下边坐着的他的学生们每人的书桌前,也同样的摞着厚厚的书籍。
在书舍内的影壁上,挂着一张巨大的白布,白布上用正楷写着一行行的字。下边的学生们不时的抬头,看着白布上的字句,在书中翻找着什么。
白布上写着的,赫然是林义哲的“请兴海军护海商经略大洋折”的内容!
中年文士在书中翻找了好一阵,似仍一无所获,不由得重重的一拳擂在了桌子上,让桌上的书都禁不住弹了起来。
这位中年文士,便是大名鼎鼎的湖南名士王凯运。
“林家妖孽,安敢如此!”王凯运恨声连连的骂道。
见到老师发怒,下面的学生们一个个面面相觑,不敢作声。
也不怪王凯运发怒,实在是因为林义哲的这篇文章太过无懈可击,是以他连日来召集学生,一道来寻林义哲文章中的‘毛’病,但却一无所获。
“壬父,如此寻找,怕是不成的。”另一位当世名士李慈铭来到王凯运的身边说道,“他这文章,处处紧贴着圣人之言,又夹有圣祖训,实是难以辩驳。”
“他那篇《西国圣道考》也是如此这般!其时未能及时揭破他的‘奸’谋,以至于让他‘混’淆视听!”王凯运怒道,“当初他说洋夷亦崇圣道,便是‘欲’要视洋夷为人,可惜未能识破此中杀着,至有今日!”
“是啊!他这一手暗棋,谁都未曾料到。”李慈铭也禁不住长叹起来。
清流士子们反对洋务抵制西学的一大法宝,便是“洋夷非人”,既然洋人连人都不是,那他们的东西,还能学么?但是他们没想到,林义哲出使西方回来后,写的《西国圣道考》证明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