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并虎-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靖闻言后,立即收回思绪,将心思放到了前方战事之上,随即转身看向公孙月,言道:“你有没有可以证明自己身份的信物?就是那种公孙军一见之后,就能看出东西主人是谁的物件。”

    公孙月闻言一愣,疑惑的看向丁靖,问道:“你想干嘛?”

    “实不相瞒,我等现在这种情况,在这兵乱丛生的情况下,自保能力太低,因此我想聚拢收编一帮公孙军,率领他们和我等一齐向西,如此我等也更加安全一些。”丁靖也不隐瞒,直接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出,“而要让公孙军直接信服听从于我,我只能用你的名义来号令他们了。”

    听到丁靖的解释,公孙月也彻底明白了,心中亦是觉得丁靖此自保之举,确实是个不错的想法。

    公孙月左手缓缓往自己衣襟内探去,从中摸索出一块军令,缓缓交予到丁靖的手中。

    丁靖接过这块军令,却见这军令造型寻常,只是正面用金丝镶镀这“公孙”二字,除此之外,便别无特色区别。

    “此是何物?”丁靖拿着军令端详,嘴里好奇问道。

    公孙月轻声解释道:“此乃我公孙家的家令,全幽州就我父与我各有一块,凭借此令,可号令统领幽州任意一支公孙军。”

    听完公孙月解释,丁靖整个人都惊呆了,想不到自己手里的这块令牌,竟然还存有如此权力,简直比一枚幽州牧的州牧令,都还要有用。

    “公孙瓒看来真的是十分在乎你这个女儿,竟然将如此重要的东西交给你,就不怕此令丢失,而导致严重的后果么?”丁靖看着这块令牌,有些唏嘘惊讶的说道。

    公孙月闻言后,却是没有回答,似乎从没想过这令牌会丢失,因为她一直将此令当做贴身之物携带,若非此时情况不同,她才不会拿出来呢。

    得到令牌信物后,丁靖也不再拖延,依旧留下三人保护公孙月和丁幽,而他自己则引着两名探路羌骑向前,往那前方交战之处而去。

    (本章完)


第194章 狐奴山



    渔阳郡,南六十里,平谷城。

    平谷城的驻军司马杨夏,自三日之前,便发现有无数难民残户,不停的向平谷城聚集,这些难民拖家带口、哀嚎不止,其中还有一些人身负刀箭伤势,显然是遭到兵祸殃及。

    杨夏知道,最近渔阳各地皆有乌丸军肆掠,不少村镇已经遭了秧,他本以为如此兵况,渔阳城和右北平城的将军们,必定不会放任不管。

    因此杨夏便按照昔年胡人南掠的情况,每日紧守城池避战,只等公孙军主力驱逐打退乌丸军的来犯。

    在杨夏的记忆里,自从他从军之后,自从公孙瓒来到幽州之后,乌丸人胆敢犯境幽州,就必遭到公孙瓒等白马义从的雷霆反击,并且公孙瓒还会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令乌丸军付出更多的代价。

    因此,虽然知道乌丸军已经侵犯进入渔阳境内,然而杨夏却是一点也不担心,他知道乌丸军嚣张不了多久,就一定会被公孙瓒领军杀退,届时兵祸消去,这帮聚来的难民,自会各自返回原地,恢复农耕日常。

    但是让杨夏没有想到的是,他等待了接近十日,依旧不见往平谷城聚集的难民,有任何减少的态势,甚至在平谷城附近十数里的地方,已经有不少乌丸军斥候前来窥探,意图不轨。

    杨夏知道,这次情况可能不同了,乌丸军迟迟不见退意,反而愈发增多、南下更深,显然是公孙军并未击退此次乌丸军的来犯。

    虽然杨夏依旧想不通为何会是如此?为何与自己预料的不同?难道是白马义从败了?

    杨夏胡思乱想着,可平谷城外的情况,也容不得他多想了,只因为城外聚拢的难民数量,已经超过两万人了,而平谷只是一座小城,城中人口不过七八千,仓储粮食根本不够赈济城外的难民,若要维持城内城外的粮食补给,就必须前往郡治渔阳求粮。

    只是,城外的乌丸军斥候游骑不少,显然在平谷附近,就有一支人数众多的乌丸军,若是渔阳供给粮草,想要运回平谷,也绝非易事。

    如今平谷城内只有守军两千,且多是耕卒,并非全是常规正军战兵,这样的守军用来维持城内秩序,看守防护城墙,兴许还有点战力,可到了野外战斗,那就是和乌合之众没什么区别了,战斗力根本无法保证。

    除了城外乌丸军虽是可能造成的威胁之外,最重要的还有一点,那就是杨夏也不敢保证前往渔阳求粮,是否会有效果。如今兵荒马乱的,从黄巾之乱,到入冀之战,再到不久前的幽州内战,连续数年的战乱不断,幽州这块贫瘠之地,早就被搜刮的接近见骨,别说平谷这等小城的官仓都几乎见底,就连渔阳、蓟城、右北平这等幽州大城,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

    即便如此,杨夏也不可能放弃,他不可能关闭城门停止赈济,放任城外的难民自生自灭,那样的事情,他做不出来。

    因此,杨夏做出了自己的决定,那就是领军占领狐奴山,以此山为依据,便可以肃清平谷至渔阳的道路,保证二城沿途道路的安全。

    只要保证了这条道路的安全,无论是渔阳运粮至平谷,还是平谷分流难民去渔阳,都绝对是稳妥。

    因此,杨夏立刻派人将攻占狐奴山的事情通报渔阳,可渔阳此时也处于焦头烂额之中,邹丹调走过半兵力和粮草前往救援右北平,留给渔阳的都是一帮老弱萎靡之军,所幸渔阳城中的辎重粮草还有不少,虽是已经有不少流民难民聚拢在渔阳城外,却还能再支持数万人食用个把月。

    如今渔阳自守维稳尚是不足,又何有兵力再来占据狐奴城呢?

    得知此况后,杨夏自己也惊讶万分,并且他也知道了右北平城此时也是情况危急,否则渔阳不可能抽调兵力去支援右北平。

    既然渔阳不能派兵占据狐奴山,那为了保证二城通道畅通安定的话,也就只有他杨夏自己领军去占据狐奴山了。

    平谷城守军只有两千,杨夏留下五百人交给县丞留在城中,他自己则亲自引着剩余的一千五百人,穿甲备齐后便立即出城,朝着狐奴山而去。

    令杨夏想不到的是,当他带人赶到狐奴山的时候,狐奴山竟然已经被乌丸军给占据了。

    而这支乌丸军占据狐奴山的目的也简单,和杨夏的想法相同,就是要控制这条平谷和渔阳的连接道路,切断二城的相互协助援护。以此保证在渔阳境内的乌丸军,可以肆意掠夺各个村镇乡里,避免各城内的汉军出城袭扰救援。

    此时,杨夏看着狐奴山上军骑漫布,营帐聚集,估算了山上兵马,最少也有两千人,而就凭着杨夏此时手底下的这点兵力,根本不可能攻夺狐奴山。

    如此情况,杨夏也是无奈万分,鸡蛋碰石头的事情,他没有勇气去干,识时务的他选择了撤退,打算等回到平谷城后,再想应对策略。

    可是杨夏想撤走,却没那么容易,自从杨夏靠近狐奴山之时,狐奴山周围的乌丸军斥候游骑,就已经发现了他们,并且将此事回禀到了狐奴山上。

    狐奴山上的乌丸军,见到杨夏想要领军撤走,便立即倾兵下山,向着杨夏之军而来。

    乌丸军骑兵众多,速度极快,而杨夏之军本就是平谷小城的守军,军中多是步卒,行动不如骑军。

    因此,乌丸军不刻就追上了杨夏之军,并且毫无犹豫的向着杨夏军冲锋杀来,声势浩荡,似乎要将杨夏军全部赶尽杀绝。

    杨夏从军多年,昔年也曾是精军悍卒,也立下不少战功,才晋升有了今日的守军司马之职。

    因此,杨夏的领兵识势之能,还是有些不错的。

    见到乌丸军冲锋杀来,杨夏军之卒虽是大多慌乱,而杨夏本人确实镇定无比,他知道自军想走没那么容易,此时一味的撤退逃跑,只可能被乌丸军肆意冲杀屠戮。

    他知道,此时唯有列阵防御,先阻挡住乌丸骑军的冲锋,令乌丸骑军忌惮自忧,挫败乌丸军气势之后,他们才有机会撤退而走。

    (本章完)


第195章 绝死之决



    杨夏列阵方圆,呈防御姿态,以此抵抗乌丸军冲杀。

    然而乌丸军毕竟人数众多,且杨夏身边士卒多是耕卒,战斗力远远不如乌丸军,虽是收缩防线以圆阵相抗,却依旧挡不住乌丸军的冲击,阵型几乎被乌丸军撕裂,损失惨重,败亡在即。

    虽然兵势不利,但是杨夏却没有一丝放弃的意思,却是将军中为数不多的三百骑兵聚集起来,亲自统领冲阵,欲要将乌丸军的攻势阻截,缓解大军步卒的压力。

    只是杨夏身边统共也只有三百多骑而已,可要面对的乌丸军却有两三千的骑军,如此悬殊差距,想要反击冲锋,简直就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

    不过杨夏绝不可能放弃,也不可能认输投降,他虽是公孙瓒帐下的地方守军,战斗力不如那些正军战兵,但是意志和信念却是不输任何军队。

    可杨夏领着三百骑军,却是怎么也反冲不过乌丸军的冲势,反而令自己身边骑军折损过半,已经彻底丧失了反击突围的能力。

    杨夏知道,此时自军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乌丸军的数量实在太多,并且战斗力也比他们强大,自军根本不是对手。

    与其继续防守等死,不如决死反冲拼杀,就算是全军覆没,也决不能覆没在偷生的防御之中。

    “弟兄们!我等虽不是战兵,但是却依旧还是堂堂正正的幽州军,是战而不屈的公孙军,乌丸贼军虽是浩大,我等岂会惧怕!众军,随我冲!”

    随着杨夏的大吼,身边众军中除了少数士卒响应之外,其他的士卒却是惊恐露怯,不予理会。

    看着如此情况,杨夏心中也是沉重与无奈,并非他领军无能,而实在是这支军队中,有太多耕卒掺杂其中,不但拉低了军队的战力,甚至还影响了军队的气势与意志。

    这帮耕卒,严格意义上连辅兵都算不上,他们中平日里都是一些平民农夫,只是在农闲之时参与了民勇训练而已。唯有兵力短缺之时,官府才会急招这些民勇直接入伍充军,期间没有再经过任何系统军阵杀伐训练,因此这帮耕卒,都是不懂战阵、不懂杀伐、不懂号令的,如此军队士卒,怎能不败。

    甚至有些耕卒,因为残肢鲜血的杀戮刺激,又见到敌军声势浩大、残暴杀戮,更是惊恐的连行动力都没有,直接跪倒在地,磕头乞降。

    看着自军如此丢人,杨夏又是愤怒,却又是无奈,这种情况,他又能怎么办?他真的很无奈!

    杨夏军的阵型混乱、军心不稳,如此状态被乌丸军尽皆看在眼底,乌丸军见到这帮汉军如此不堪,更是嚣张鄙夷万分,纷纷驱马冲阵,对着这帮军伍肆意杀戮。

    似乎虐杀这支军伍,就好似在虐杀公孙瓒的精锐正军一般,能让这帮乌丸军将卒上下,尽皆感到一种兴奋与自豪。

    就这样,乌丸军冲杀屠戮着,杨夏根本无力组织反击,唯有无力的挥舞手中的战刀,徒劳的反抗,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身边的士卒一个个倒下,像是一帮任人宰割的羔羊一般。

    无情的杀戮漫天而来,杨夏的军伍里更是百态丛生,有人投降,有人反抗,有人溃逃。

    投降的也并未被接受,依旧被乌丸军无情用刀刃宰杀;反抗的也并无用处,乌丸军的战刀将砍倒一切站着的目标;而溃逃的也同样无路,任然逃不过被战马踏过尸体的下场。

    一千多人的杨夏军,顷刻间就折损过半,鲜血与碎肢落得满地都是。

    而乌丸军想不到的是,无限的死亡,无限的绝望,最能激发人的反抗意志。

    就在乌丸军肆意屠杀之时,跪地投降的士卒,竟然一个个拿起兵刃,挺直了膝盖,站了起来;而那些溃逃想走的士卒,亦是纷纷转过了身躯,手上的兵刃,狠狠地对准了冲杀而来的乌丸军。

    此时,每一个杨夏军的士卒,眼神里都是灰暗的绝望,但是这股绝望之中却有一道闪光,那是绝然的意志。

    是的,此时的杨夏军,每一个士卒都知道自己的结局,他们的下场只有死亡,既然必死的话,那么与其被乌丸人肆意弄杀,还不如反击相搏,就算是死,也要让这帮乌丸杂碎付出一点代价,虽然这代价也许真的只有一点。

    看着大军突然变得决绝奋威,杨夏的心顿时沸腾,手中的刀刃也挥舞得更加有劲儿。

    而杨夏军的气势突然转变,亦是令围杀他们的乌丸军神色一凛,看着这帮残军那决绝的神色,乌丸军感受到了一股慑人的气势。

    只可惜这转变还是为时已晚,此刻的杨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