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并虎-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即,刘豹也发了狠、拼了命,高举着自己的战刀,大声喝令道:“勇士们!生死就在此际,随我向前冲锋!冲出去就活!冲不出去就死!”

    “杀!杀!杀!”

    众王庭骑军皆是精锐,在听到刘豹的喝令之后,也是心中凛然、众志成城,更加拼了命地向前冲锋。

    面对刘豹军如此悍不畏死的状态,赵云军也是早有所料,毕竟当一个人在穷途末路之下时,除了绝望之外,往往也会爆发最后的冲击力。

    赵云军们同样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什么样的军队和战况没面对过?

    因此,面对刘豹军的决死冲锋,赵云军上下却是各个眉头不皱,疾风一样向前冲锋,与刘豹军对撞冲击而去。

    只一瞬间,两军兵马就宛如两把尖锥,彼此狠狠地刺到了一起。

    生命和热血,在这一刻完全绽放,所有人都杀红了眼,所有人都顾忌不了其他,除了冲锋和拼杀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

    就在赵云军和刘豹军陷入白刃对撞后不久,四面八方又出现无数骑军围拢而来,正是张绣带着众军前来支援。

    当张绣军也加入战斗之后,刘豹军的决死之勇,便化作了徒劳的挣扎。

    人数上的劣势是不可翻盘的鸿沟,仅仅半个时辰不到,刘豹的王庭骑军就被张绣和赵云二军重创,连刘豹本人都被赵云枪挑下马。

    在失败已经成为定局、统领身死战场之后,残余的王庭骑军已经没有了继续顽抗的勇气,绝望的气氛迅速在残兵中蔓延,弃刃跪地投降者不计其数。

    对于这些投降的残兵,赵云和张绣没有赶尽杀绝的兴趣,他们只是将百夫长以上的匈奴军官全部斩杀后,就把其余的普通匈奴军绑缚俘虏了起来。

    随后,张绣又让胡车儿领军一万,留在武泉看押这些匈奴军俘虏。

    至于张绣和赵云二人,则继续领军向西追击,准备正式杀入云中郡的地界,将云中郡的匈奴部落全部攻破。

    如今於夫罗已经将大军调遣到了沙南和琪陵作战,以至于云中郡同样空虚万分,现在二将领军杀入云中郡,可谓是如入无人之境,所能产生的破坏力将难以想象。

    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云中郡就被赵云和张绣彻底搅烂,凡是抵抗的匈奴部落,统统都被无情的摧毁和屠戮,唯有那些选择臣服的匈奴部落,才有保存性命的机会。

    ……

    很快,刘豹战死、云中失陷的消息,就传到了於夫罗所在的沙南和琪陵。

    包括於夫罗在内的所有匈奴军,都对此感到震惊极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刘豹会败得如此突然,想不到云中会丢得如此迅速。

    就在於夫罗对此感到焦头烂额之际,其麾下又有不少的部落军脱离了指挥,前去投降丁靖军了,就宛如前段时期的阿烈军一样。

    一时间,於夫罗有种众叛亲离的感觉,心中总是怀着惴惴不安,总觉得自己身边的任何人,随时都可能背叛自己。

    眼看着局势越来越明朗,高顺和荀攸终于做出了大总攻的决定,派人传令云中的赵云、张绣速速南下,又让羌族骑军和乌丸骑军从东面进攻,配合沙南和琪陵的南截部队,将於夫罗大军三面包围。

    风雨缥缈之下,於夫罗哪里还有反抗的能力,他想要向西撤退,等退回满夷谷和河套平原,将那里作乱的公孙续军剿灭,那么他於夫罗依然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这么想着之后,於夫罗当即领着王庭军,以及一部分尚听命于他的部落军,想着西面急速撤退。

    然而,当於夫罗行进了数日,在抵达曼柏一带的时候,却遇到了一些昔日的熟人。

    投降丁靖的苏烈军,以及一帮其他投降的部落军,居然已经在曼柏摆开了阵脚,在此等待於夫罗军许久了。

    原来,在高顺和荀攸得知赵云、张绣击败刘豹军之后,他二人就已经料到了於夫罗兵败如山的结局。

    根据二人的推测,如果於夫罗想要留存实力、卷土重来的话,就必须选择壮士断腕,放弃西河和云中的一大片势力,回河套平原剿灭公孙瓒军,以保证尚有根基留存。

    因此,高顺和荀攸当机立断,表现出了对苏烈等投降匈奴军的充分信任,让苏烈等一干投降的部落军,借对地理地势的熟悉,率先赶来了这曼柏,提前截断了於夫罗的袭取之路。

    此时,於夫罗看着占据曼柏、挡住西路的苏烈等军,整个人是又怒又惊,心中恨不得把苏烈等这帮背叛者,全部给碎尸万段才能解气。

    (本章完)


第689章 兵败如山倒6



    然而,此刻於夫罗领军长途跋涉,身边能够骁勇战斗的勇士,却只有两万人出头而已。

    仅仅凭借这么点人马,恐怕冲不过苏烈等军在曼柏的阻拦。

    前有阻截,后有追兵。

    如此情况之下,於夫罗哪里还有拼死交战的心思,当即於夫罗派人前去曼柏面见苏烈等首领,希望苏烈等人看在大家同是匈奴族人的份上,放他於夫罗穿过曼柏。

    只是,当苏烈等人收到於夫罗的请求之后,却是没有任何犹豫就拒绝了。

    除了苏烈等人已经彻底投靠丁靖军了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苏烈等人根本不敢相信於夫罗。

    於夫罗统一匈奴各部落的手段,苏烈等人是有切身体会的,他们都知道於夫罗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一旦於夫罗穿过曼柏而回到河套平原,那么最先遭殃的就是苏烈等人所属的部落。

    因此,苏烈等人根本没有给於夫罗一丝通融的机会,在第一时间就对於夫罗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没有一点同族人的情面。

    面对苏烈等军的进攻,於夫罗气得直接跳脚,可危急存亡之下,他也来不及乱骂乱喷,只能立即统领军队上前迎击,以武力来硬闯一条出路来。

    然而,令於夫罗没想到的是,就在他领军和苏烈等军交战之时,其麾下的几支部落军,却是当场临阵倒戈,也对他於夫罗的王庭军展开了进攻。

    原来,这些尚且服从于於夫罗的部落军,其实早已经心生嫌隙,其中甚至有两支部落军已经暗地里投降了丁靖军。

    正是这样关键的时刻,这些埋藏在於夫罗身边的隐患,一瞬间就彻底爆发了,宛如给垂死挣扎的於夫罗,又补上了一记致命的背击。

    最后,於夫罗还是没能闯过曼柏,他的头颅被同族人苏烈一刀砍下,这个威风凛凛的匈奴单于,就这样死在了乱军交战之中。

    而随着於夫罗的死亡,草原上的匈奴各部落,也彻底分崩离析了。

    任何匈奴部落想要保证自身的生存,就唯有依托丁靖军的支持和扶植,只有成为丁靖军的爪牙和利齿,方能在草原上立足。

    当然,也并非没有顽抗到底的匈奴部落,但是这些负隅顽抗的匈奴部落,在大局势的胁迫下,已经是掀起不了什么大浪了。

    ……

    自此,北伐草原的战争已经彻底定势,接下来的就是清剿残存的余孽,以及改造所有的匈奴部落,让匈奴族彻底汉化臣服。

    这个改造的过程是漫长的,当然也是十分值得的,唯有将匈奴人全部汉化,并州北部的一大片地区,才能迎来真正的长治久安。

    而执行汉化匈奴的负责人,丁靖任命给了对胡人文化极为熟悉的田豫。

    此外,丁靖搭理削减匈奴部落的军力配置,令匈奴部落按照基本需求组建自卫军,绝不允许任何部落有大批超额军队的存在。

    并且,丁靖还在草原上留下了数万人的驻留军,由悍将郭援和牵招各自为统领,以防草原上的匈奴族再次生变。

    作为执行汉化任务的负责人,田豫知道汉化匈奴不是一场急促之事,必须循序渐进、慢慢改变。

    当然,匈奴族本身的文化凝聚力极高,轻易间是很难令他们摈弃的。

    对此,田豫在得到丁靖充分支持的情况下,对接受汉化改造的匈奴族,执行了大力度的奖赏和扶持。

    而那些不愿接受汉化改造的匈奴族,也不会受到什么惩罚和限制,不过想要获得丁靖所提供的奖赏和扶植,却是没有可能了。

    将汉化作为获得奖赏和扶植的前提条件,这绝对是一个釜底抽薪的好方法。

    在一片混乱而又贫瘠的草原,各部落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和资源,就必须接纳丁靖提供的大量资助和优良政策。

    为了让部落变得富强繁荣,不少匈奴部落都被现实给打败了,他们不得不摒弃匈奴那老旧的规矩和思想,开始接受丁靖所设下的规矩,接受丁靖对他们的汉化改造。

    就这样,草原上越来越多的匈奴部落,开始彻底接受汉化,而那些不愿接受汉化的匈奴,也逐渐变得弱小和疲脊,以至于被其他强大的部落慢慢吞噬和兼并,永远的消失在了草原之上。

    ……

    从北伐匈奴的战事,到改造匈奴的行动,先后已经持续了五年的时间。

    这五年的时间里,丁靖的河北出了展开了一些局部战争练兵之外,一直都处于闷头发展的状态中。

    也唯有如此,丁靖的河北才能在自我建设的同时,又拿出大批资源去执行汉化匈奴的任务。

    五年过去了,绝大部分的匈奴部落,已经开始施行汉文汉语,一些稍微富裕的匈奴部落,甚至联合起来主动南迁,寻找合适的地方构建城池,不再进行风餐露宿的草原生活。

    五年的时间,丁靖也早已经从十多岁的少年,成长为了一个二十四岁的壮年,并且在定势草原的时候,丁靖亲自给自己取了个迟来的字。

    丁靖的字很直接,那便是“定武”二字,就是彰显他丁靖要用绝对的武力,来安定整个动荡的天下。

    而这五年的时间,河北的人口总量也翻了近一倍,只因为物质和医疗的大幅度提升之后,就连最普通的农户,也可以放心繁育子嗣。

    当然,说到繁育子嗣,河北民众最感兴趣的,还是作为河北之主的丁靖。

    这五年时间,丁靖的子嗣也多了起来,他的五房夫人都为他孕育了后代。

    如今,丁靖膝下已经有五子三女,五子分别名为丁标、丁樉、丁棡、丁棣和丁橚,皆是丁靖五房夫人各自所生;三女名为丁幽、丁思和丁冰,除了丁冰是蔡琰所生之外,丁幽和丁思都是丁靖收养的女儿。

    只是,哪怕家中子女已经有如此多了,整个丁族和众文武,依旧觉得还是不够。

    为了保证丁靖基业的长久稳定,丁靖的家族和他麾下的势力,皆是不断劝丁靖继续娶亲,以更加延续后嗣。

    最后丁靖只能被潮流所迫,又迎娶了乔瑁的二女,也就是二乔为自己的侧室。

    (本章完)


第690章 五年变化1



    五年的时间,对于汉末时期的人而言,绝对是一个算得上长久的时间了。

    毕竟这个时代里,世人的平均寿命,通常只有三十多岁。

    在这五年的时间里,丁靖治下的河北,可谓是变化惊人,人口、农业、商业、科技、教育和军队,都获得了巨大的提升,已经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

    尤其是作为丁靖统治核心的并州之地,更是进入了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新时期,用一片繁华的盛世之地来形容,也丝毫不显夸张。

    如果要把并州的繁盛,用清晰详细的言语来描述一番的话,恐怕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尽。

    只拿并州学院这块冰山一角,便可以小见大,看到并州繁盛的朦胧面纱。

    如今的并州学院,早已经不是五年前那个只有几百名学生的普通学院了;现在的并州学院,早已经构建了系统的初学、中学和大学体系,仅仅是师生数量,便已经达到了四千多人。

    因为师生数量的庞大,并州学院也不得不扩大学院规模,除了晋阳城内的学院旧址之外,如今晋阳城外数十多里处的龙山,也被全部划归并州学院修建学堂。

    并州学院的初学部,依旧留在晋阳城内的学院旧址,因为初学部的学子都是年龄偏小的孩子,现在让他们远离父母家庭而去清苦的龙山学习,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而并州学院的中学部和大学部,则全部搬到了龙山这片新的院址,虽然龙山并非什么名山大山,但是容纳数千近万的人来此建屋进学,却已经是足够了。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五年的刻苦变革,并州学院的大学部,终于有了比较系统的模样。

    虽然跟后世的大学相比,并州学院的大学部,的确显得过于简单了。

    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并州学院的大学部虽然十分简单,但是其教学的严谨和开放程度,却并不逊色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