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隋草头兵-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在这时,胡刀率军拿下朔方的消息传到了武威城。大凉军队上下皆都惊惧不安,知道辽东军下一步的目标必定就是大凉国。安氏兄弟趁机暗中走动,联络与自己交好的文武百官,密谋不轨。

而李轨虽然得知了朔方投降的消息,但在莎婆的胡言乱语下,竟是相信自己天命所归,到时候必有贵人相助,只是草草的做出了一番部署之后,整ri沉迷于玉女台上的轻歌曼舞,奢侈无度。

眼见得辽东军大军即将逼近,但凉王李轨却是如此作为,大凉国群臣在安氏兄弟的有心离间下,已是渐渐生了异心。趁着李轨没有多加防备,暗中派遣家族勇士,掌握了武威城中的一部分宫禁力量。

等到胡刀率军赶至武威城下时,安氏兄弟适时发动,率领手下兵马将大凉王宫团团围困,要生擒活拿李轨。

李轨此时才察觉出事情不妙,但悔之晚矣,带着家人登上玉女台,吩咐左右点火,竟是要**与玉女台上。安修仁哪里肯放过如此功劳,早就通过眼线冲上了玉女台,及时将李轨擒获,装入了囚车之中,准备押送长安城。随即大开城门,将胡刀大军迎进了武威城。

胡刀此番平定后方,却是大获全胜。根本没有花费太多jing力,已经将朔方武威全部纳入囊中。至此,长安朝廷再没有了后顾之忧,辽东军也可以放开手脚大举进攻南方群雄了。

接连平定两国,胡刀以及手下兵将却没有过瘾,正在沮丧之时,从长安传来号令,命令胡刀所部,不必返回长安,而是直接从扶风郡南下,全军直逼汉川,目标直指汉中。其用意不言而喻,自然是为了拿下巴蜀。

巴蜀,主要指的是四川盆地这块地域,今ri的四川省东部,chong qing市便是古代的巴蜀地区,在古代巴蜀也称益州,而汉中则是在巴蜀北面,关中西面,北接秦岭,今ri的川,陕,甘交界之地,和巴蜀相似,也是一处盆地,自然规模要比巴蜀小些,称之为小巴蜀也不为过。

对于巴蜀之地来说,汉中至关重要。只要拿下了汉中,则巴蜀再不复为患耳。

而汉中地处关中之南,巴蜀之北。形成汉中地位的地形主要是秦岭和大巴山脉。两列山脉平行耸立,东西横亘,秦岭高峻险拔,足以为关中南面屏障;大巴山浑厚绵长,足以为四川北面屏障。几条谷道穿越山岭,成为南北通行的孔道。

而此时的汉中,却是并没有太多的地方豪族,除了为数不少的盗匪之外,就再无大的割据势力。正因为如此,李轨未能及时将汉中纳入怀中,不得不说是一大败笔,倒是成全了胡刀,要立下这赫赫功劳。

但就在胡刀领兵南下的同时,却有一骑轻舟泛江而下,绕过重重关隘,来到了巴蜀汉中之地。州中之人白衣长袍,面容俊朗,身边仅有两名随从,径自来到了汉阳郡,自称李孝恭,求见汉阳太守冯盎,

冯盎本是岭南人士,乃是大名鼎鼎的冼夫人之孙。隋朝末年,累立战功,受封为汉阳太守。虽然其基业大都在岭南,但冯家与汉中诸郡世家关系都不错,在汉中一带享有崇高的威望。

听闻李孝恭之命,冯盎哑然失笑,对旁边陪坐的一个中年汉子说道:“智略,没想到今ri我冯家倒是热闹的很,连李唐的人也来了。”

那中年汉子也微微一笑,朗声道:“既然如此,冯兄何不唤他进来,看看这位颇有名气的李孝恭能讲出什么道理。”

这说话的中年汉子,正是当ri骁果军的陈智略,自从归顺了杨戈之后,一直未立寸功。这次杨戈决定先南后北,兵发南方。陈智略顿时觉察到这个机缘,自告奋勇要先行来到汉中,劝降汉阳太守冯盎。

他们两人都是岭南世家,互通秦晋之好,关系自然非同小可。见到陈智略亲自赶到,冯盎自然明白他的用意。

此时辽东军势力膨胀,已经隐隐有了称霸天下的趋势。

身为岭南群雄之首,如今又占据汉中之地,冯盎的势力自然也并非弱者。正因为如此,有人劝他趁此乱世,自立为王。当冯盎却坚决反对,似乎根本没有这野心。

旁人不太清楚,但陈智略却明白的很。冯盎自幼便颇有谋略,英勇善战,但其又是纯孝之人,冼夫人曾经对后代子孙谆谆教导,让后人牢记“维护国家一统,切勿有分裂之举。”正因为如此,陈智略才会主动自荐为使节,对招降冯盎之举信心十足。

也的确如他所料,当冯盎得知他到来的消息后,经过几次详谈后,已是隐隐表达出了投效长安朝廷的念头。不过,没想到的是,就在即将大功告成之际,李唐军居然也派出了人手,居然是李孝恭来了。

李孝恭,也是李唐军中响当当的重要人物。据说此人乃是唐王李渊的堂侄。父亲李安,隋朝时任领军大将军。其家学渊博,文韬武略,无一不jing,在李唐军中的名气,也仅仅只次于二世子李世民罢了。

这时候,唐王李渊派出李孝恭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其用意自然不言而喻,不过陈智略却是没有半分忧虑,冯盎是个聪明人,自然明白该如何取舍。若是他心存妄念,野心勃勃的话,说不定李孝恭此行还能排上用场。但以他对冯盎的了解,恐怕对方也只能无功而返了。

果然,李孝恭进来之后,当介绍到陈智略时,神sè已是为之一变,显然对陈智略的来意已是了如指掌。既然长安来人,也无须多那些废话了。只是寒暄了两句,当话里行间带出一丝招降或者结盟的味道出来后,冯盎已是摆摆手,将他的话头先行阻止,淡淡的说道:“李公子,我冯家虽然出自岭南,但现在比较身为汉阳太守,这汉中之地,我却是要确保本地百姓之安危的。若是李公子能确保我汉中万无一失,自然一切好说。否则纵使说的天花乱坠,对我汉中何益?”

李孝恭叹了口气,已是明白了冯盎的立场。他本就是个洒脱的人,当即站了起身,冲着冯盎和陈智略拱拱手,道:“既然如此,孝恭告辞了!”

见李孝恭施施然走了出去,陈智略神sè一凝,似是有话要说。

冯盎看了出来,微笑道:“李孝恭此人,果然是个人物。智略,暂且放过他吧,也算保全我的声名。”

陈智略脸一红,知道冯盎看出了他的用意,尴尬的笑道:“冯兄说笑了,如此人物,也是我所仰慕的。可惜道不同不相为谋,实在是可惜的很。”

冯盎哈哈大笑道:“如此便好。不过为兄略识观面之法,这李孝恭恐怕不是个轻易放弃的xing格,如今巴蜀无主,仅有寥寥几个人在勉力支撑,若是让李孝恭得手,恐怕巴蜀之地还会再起波澜的。智略,万万不可疏忽大意啊。”

陈智略倏然心惊,不错,自己只是搞定了冯盎,那也只不过是汉中之地罢了。有了汉中之地,巴蜀再不能玩出什么花样,但若是此人从中破坏,恐怕也会生出不少变数出来。

当即命令下去,将冯盎愿意投效的事情亲笔写了书信,分别带给长安朝廷和胡刀大军。这可是响当当的大功劳了,不仅将汉中收入了囊中,连带着岭南之地也必成辽东军的地盘。这一点,从冯盎对自己的态度就能窥见一斑了。

而汉中既定,那巴蜀之地,看来也是需要走上一趟了。但单靠自己的口才,恐怕还不够,于是暗中禀告长安方面,要求尽快派出特使,进驻巴蜀之地,寻求解决之道。

就在陈智略与冯盎密探之时,胡刀的军队兵进秦岭后,却是意外的碰上了一个老熟人。

当ri杨戈率领辽东军出其不意的抢了潼关,李秀娘的娘子军再没了用武之地,最后经过双方交涉后,恨恨的退出了关陇地盘,由秦岭出关,准备返回太原,一力协助唐王李渊。

但到了秦岭后,李秀娘却又改了主意,将马三宝留了下来,带领当地盗匪,占山为王。她则是带着剩余人马,与族叔李神通返回到了太原府。但临走时却避开了李神通,偷偷嘱咐了马三宝几句话。

而胡刀大军所撞到的,正是李秀娘的心腹大将马三宝。但马三宝留在秦岭,却并非要与辽东军为敌,而是寻到了胡刀,与他暗中会谈,也不知道两人说了些什么,出来后马三宝宣称就此投效了辽东军。

有了马三宝的投靠,再加上原来刘弘基的影响力,沿途盗匪无不争相投靠。

辽东军的行军速度骤然加快,不过数ri功夫已是到了汉中。前行不远处就是汉阳郡了,远远的就听到探马来报,汉阳郡太守冯盎率领城中文武百官,相迎于道旁。

胡刀不禁喜出望外,没想到陈智略的动作果然够快,不过数ri时间,已经劝动了冯盎,足见其大功。但到了近前,却没有看到陈智略的身影,不由多问了两声。当知道陈智略已经进了巴蜀,不禁赞叹道:“当ri陈将军仗势凌人,没想到今ri一见,已是变化如斯,真是不容小觑。”

汉中降了长安,随着冯盎的告示,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萧铣的耳中。

而此时,杨戈亲率大军,已是到了江淮一带。

辽东军的先锋官谢映登,已是与淮南军交手数次,对方皆战败,已是丢了不少城池。杜伏威辅公佑已是领着残兵,退到了扬州。

!@#

 第339章 江淮归心

第339章 江淮归心

江淮军连连败退,但其拥有长江要塞,凭据天险策应扬州的杜伏威,与辽东军相对峙,辽东军虽然占有水上优势,但面对江淮军的顽强抵抗,若是强行攻打,恐怕损伤也不在少数。//  //

这时候,杨戈率领大军已经缓缓赶来,见双方陷于僵局,遂命令王思晨加派水军,准备强行渡江,从后路包抄扬州。

单雄信突然言道:“大丞相,杜伏威的夫人单文英,乃是我的侄女,自幼父母双亡,与我亲厚。早年在江湖闯荡,爱慕杜伏威英雄年少,结为连理。如今正据守长江要塞,不如我修书一封,尝试劝降杜伏威如何?”

杨戈一听大喜,自然满口答应。单雄信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也知道杨戈的仁厚,当下再不迟疑,修书一封,派遣亲信家人送到了单文英手中。

单文英接到书信后,心中也泛起了思量。她也是女中豪杰,自然明白如今天下大势。遂亲自来到了扬州,面见杜伏威。

杜伏威见到夫人亲自赶来,欣喜之余,连忙询问原由。单文英遂将书信递了上去,并劝慰道:“之前,辅公佑想拥立大哥称帝,大哥却婉言拒绝,想来也是并没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如今之势,辽东军一支独大,若是不出意外,我断定,ri后夺取天下的必定是辽东军无疑。大哥如今虽然身为江淮大总管,但世事难料,不如趁此投降了辽东军,当不失稳妥之策。”

其实杜伏威正如单文英所说,心中并没有太多的野心,这一点,从他只是自称大总管就能看得出来。此时诸方群雄纷纷称帝称王,他这个大总管可就有些独树一帜了。

杜伏威出身最为贫苦,翟让是小公务员,李密是世袭蒲山公,窦建德也算是个小土豪,而杜伏威却是不同。

他无财无势,是彻底的贫农出身。杜伏威的起义与贫穷直接有关,杜家贫无以唯生,他的好朋友辅公佑挺身而出,偷了人家的羊送给杜伏威。杜伏威不是圣人,虽然知道是贼赃,但为了生存,也就笑纳了。后来这事泄露出去,官府追查得很严,当时正是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造反,隋帝杨广情急之下,采用恐怖手段镇压,允许地方官对这些盗贼“生杀任情”,偷羊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碰到酷吏,偷一文钱就能杀头,何况是偷羊?二人惧怕之下,干脆就不当良民,扯旗造反了。那是大业九年十二月,当时杜伏威年仅十六岁。

经过一系列吞并打仗,杜伏威与辅公佑在群雄中渐露锋芒,先后战败了李子通沈法兴陈棱等豪强巨盗,建立起庞大的江淮军,也算是一方诸侯,声势赫赫。

杜伏威没有野心,但不代表他的搭档也没有野心。辅公佑心怀异志,在江淮军中的威望仅次于杜伏威,但他并不甘居下属,在江湖术士左游仙的诱惑下,辅公佑开始谋夺江淮军大权。

杜伏威也察觉出搭档的点滴异常,但他素来重情重义,对辅公佑百般忍让,并没有多加防备。正因为如此,杜伏威对辅公佑的意见很是重视,生怕一时不慎,分裂了江淮军。

此时见到单雄信的书信,再加上单文英的劝说,杜伏威已是心动,遂再三考虑后征询辅公佑意见。没想到的是,辅公佑竟然大加赞同,认为辽东军素来仁义待人,杜伏威为表诚意,应该亲自到辽东军大营之中,洽谈投降事宜。

杜伏威大喜,不顾单文英的担忧,亲自率领百余亲卫,从扬州出发,一路赶赴辽东军大营,准备为江淮军的未来前途与杨戈面谈。

行到半路,一行人马突然遭到袭击。杜伏威所带兵马不多,又没有任何防备,虽然顽强抵抗,却还是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幸好被义子阚陵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