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 3 天战斗,维希法国损失 1 艘驱逐舰和 2 艘潜艇,伤 1 艘战列舰和 1 艘巡洋舰;英国*巴勒姆号战列舰和*坚决号战列舰以及 1 艘巡 洋舰、2 艘驱逐舰受伤。英法联军登陆企图受挫,又担心延长战斗产生诸多 不利,遂于 25 日午后决定放弃该计划。
达豪集中营纳粹德国三大中心集中营之一。1933 年 3 月建于德国巴 伐利亚的达豪(Dachau)市附近。系纳粹德国最早建立的集中营。首任长官 为*艾克。后辖德国南部 20 个分营,先后关押约 25 万人。其中有近 7 万人在 监禁中被折磨至死。1941—1942 年集中营当局在被囚者人体上进行医学试验 约 500 人次,主要进行疟疾试验和测试人体在冷水中的忍受能力。因不堪纳 粹折磨,营内的反抗斗争不断,1945 年 4 月 28 日举行了有组织的暴动,粉 碎了纳粹焚毁集中营和消灭囚禁者的企图。战后建立死难看纪念碑。
达马斯金诺斯(DimitriosPapandreuDamaskinos,1889—1949)希腊执 政(1944—1946),东正教准典大主教。1917 年为牧师。1922 年任科林斯主 教,1938 年当选为雅典大主教,但被希腊首相宣布选举无效并加以流放。德 军侵占希腊后,于 1941 年 7 月被召回出任大主教。反对德军占领希腊,主张 援救被纳粹迫害的犹太人。1944 年雅典起义后,12 月被流亡伦敦的国王*乔 治二世任命为执政。曾先后任命 5 个首相组阁,1945 年 10 月自组临时内阁。 翌年 9 月希腊恢复君主制后辞职。
达夸罗内公爵(PietroDucad'Aoquarone,1890—1948)意大利将领。 参加过意土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 年晋升将军。后转入政界,1934 年为参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爱麦虞限三世的密友和顾问。 年受封为公爵称号。曾代表王室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参与 1943 年七月政变, 促成墨索里尼政权的垮台。意大利和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后,追随国王逃在 南方,周旋于王室和反对派之间,极力维护萨伏依王朝的统治。1944 年 5 月 翁贝托二世任摄政后,作用渐衰。故后退出政界。达奥斯塔公爵 (AmedeodiSavoia,ducad'Aosta,1898—1942)意大利空军将领,萨伏依 亲王长子。1915 年入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在利比亚服役。旋指挥 第一航空师。1937 年 11 月出任埃塞俄比亚总督,力图平息当地人民的起义, 未获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于 1940 年 6 月就任东非意军司令,领空军 上将衔,但未能阻挡游击队和英军的联合进攻。1941 年 4 月 26 日逃离亚的 斯亚贝巴,5 月 19 日被俘。拒绝遣返,次年在俘虏营中病死。
达尔朗克拉克协定维希政府的武装部队总司令*达尔朗与美英盟军 北非远征军副总司令*克拉克达成的关于北非的维希法国当局和盟军之间关 系的协议。1942 年 11 月 8 日*北非登陆战役之后,美国政府为了利用北非法 国殖民当局的力量,在英国同意下,于 22 日在阿尔及尔签订此协定。规定, 美国政府承认达尔朗在法属北非的最高领导权,*吉罗统帅该地区所有归附于 盟国的法军;达尔朗必须在当地为盟军司令部提供包括有权使用机场、港口、 通讯系统和军事设施的作战条件,并为在北非的美国人提供一定的经济特 惠。协定在军事上对盟军有利,但允许维希政权继续在北非存在,遭到法国 抵抗运动的批评。
达尔基埃·德佩雷博瓦(LouisDarquierdePellepoix,1897—)法国 法西斯分子。曾参加 1934 年 2 月国内法西斯分子在巴黎的暴动(即“向议会 进军事件”)。1936 年建立法兰西反犹太联盟。大战爆发前即与德国宣传机 构建立联系。1942 年 5 月,任犹太问题总委员会负责人,成立“犹太问题和 人种社会研究所”等机构,进行反犹宣传。旋奉德国占领当局之命,在北方 推行所谓“经济雅利安化”,专事剥夺犹太人的财产。曾一再敦促维希政府 流放南方的全部犹太人。法国解放后逃亡西班牙。
迈内克(FriedrichMeinecke,1862—1954)德国历史学家。早年在波 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求学。1893 年起任《历史杂志》编辑。1896 年起先后在柏 林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同时致力于学术研究,声名渐著。政治上拥 护魏玛共和国,反对希特勒的极端民族主义。纳粹党执政后于 1935 年被《历 史杂志》编辑部除名并失去教职,此后生活贫困。战后于 1946 年出版《德国 的灾难》,分析纳粹暴政形成的原因,谴责法西斯主义。战后任西柏林自由 大学校长。
迈斯基(ИванМихайловичМайский,1884— 1975)苏联外交官。1912 年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大学。1921 年加入俄共(布) 党。1922 年起进入外交界工作。1932 年起出任驻英全权代表。曾代表苏联参 加*不干涉西班牙事务委员会。1939 年参与苏联同英、法结盟谈判,1941 年 曾将丘吉尔关于德国将进攻苏联的情报通报斯大林。同年当选为联共(布) 党中央委员(至 1947 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致力于加强苏联与英、美的关 系。1943 年起任副外交人民委员。1945 年曾出席克里米亚会议和柏林会议。 1946 年调苏联科学院工作,为历史科学院士。著有《苏联大使回忆录》等。
列希(HaxhiLleshi,1913—)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斗争领导人之一。 1936 年起在南斯拉夫贝尔柏莱德大学学习。1939 年回国参加反意大利占领者 的斗争,在迪勃拉区组建游击队。1941 年流亡南斯拉夫,继续进行反法西斯 斗争。1942 年回国后参加贝萨会议,在佩什科比区建立游击队。1943 年加入 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同年任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成员。1944 年获上校军衔, 担任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民族解放委员会副主席。1944—1946 年任临时政府 内务部长。1949 年晋升少将。后长期任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主席团主席。
列维坦(ЮрийБорисовичЛевитан,1914—1983) 苏联播音员。1931 年起在国家广播电台从事播音工作。1941 年加入联共(布) 党。战争年代负责播送苏联情报局战报、最高统帅部命令和其他重要新闻。 其播音音色优美、富有激情和表现力,对于鼓舞人民斗志和宣传国家号令起 了重要作用。战后曾主持《老战士信箱》节目。
列夫琴科(ГордейИвановичЛевченко,1897— 1980)苏联海军将领。1913 年入沙俄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波罗的海舰 队服役。参加过十月革命和国内战争。1919 年加入俄共(布)党。1922 和 1930 年先后毕业于海军学校和海军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1937 年任波罗的海 舰队参谋长。翌年升任司令(海军中将衔)。1939 年出任副海军人民委员。 苏德战争初期,以海军统帅部代表身份参加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 1942—1944 年先后调任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培得海军基地司令,参加列宁格勒 保卫战,1944 年 4 月复任副海军人民委员。同年晋升海军上将。战后曾任海 军副总司令、海军部副部长等职。1960 年退役。著有《火红的年代》。
列柳申科(ДмитрийДаниловичЛелюшенко, 1901—1987)苏联将领。1919 年参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24 年加入俄共(布) 党。1927 和 1933 年先后毕业于红色指挥员骑兵学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后 在装甲坦克部队历任团长和旅长。1939 年参加进军西白俄罗斯。后参加苏芬 战争。苏德战争初期任机械化第二十一军军长(少将衔),在列宁格勒方向 作战。后调任装甲坦克兵总部副部长及组建和补充部部长。参加莫斯科会战。 1942 年 12 月出任近卫第三集团军司令。先后参加斯大林格勒会战和顿巴斯、 扎波罗热、尼科波尔—克里沃罗格等战役。1944 年调任近卫坦克第四集团军 司令,晋升上将。率部先后参加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利沃夫—桑多 梅日、柏林和布拉格等战役。战后曾任军区司令、驻德苏军坦克机械化兵司 令等职。1959 年获大将衔。著有《莫斯科—斯大林格勒—柏林—布拉格。
列谢利泽(КонстантинНиколаевичЛесели дэе,1903—1944)苏联将领。1921 年参军。次年毕业于格鲁吉亚联合军 事学校。1925 年加入俄共(布)党。1938 年起,先后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步 兵师和军的炮兵主任。苏德战争开始时为上校,在西方方向作战。参加过莫 斯科会战。1942 年 6 月起先后任步兵第三军军长和第四十六、第四十七集团 军司令。参加高加索会战。1943 年 3 月出任第十八集团军司令。同年晋升上 将。曾参加新罗西斯克—塔曼、刻萨—埃利季根登陆、日托米尔—别尔季切 夫等战役。1944 年 2 月在战斗中负伤牺牲。
列宁格勒军区苏联西北部军事区域和军队组织。原为 1918 年成立的 彼得格勒军区,1924 年改此名。1939—1940 年所部参加过苏芬战争。1941 年 6 月时,辖区包括列宁格勒州、摩尔曼斯克州和卡累利阿—芬兰自治共和 国,编有 3 个集团军(共 21 个师另 1 个旅)。担负雷巴奇(Рьбачий) 半岛至芬兰湾一线的苏芬国境、爱沙尼亚沿岸地带及汉科半岛的防御。苏德 战争爆发后改编为*北方方面军。1945 年 7 月由*列宁格勒方面军改组重建。 司令先后为波波夫(1941 年担任)、戈沃罗夫(1945 年重建时担任)。
列宁格勒方面军苏联战略战役军团。1941 年 8 月由*北方方面军划分 组建,任务为保卫列宁格勒。初辖 3 个集团军和若干战役集群。并指挥波罗 的海舰队作战。1942 年 11 月以所隶航空兵组建为空军集团军。后陆续编入 过 16 个集团军、3 个空军集团军。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屡挫敌军,并于 1943 年 1 月突破敌人的封锁。先后参加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维堡战役、 波罗的海沿岸战役。1945 年 7 月改组为*列宁格勒军区。历任司令为波波夫 (1941.8—9)、伏罗希洛夫(1941.9)、朱可夫(1941.9—10)、费久宁斯 基(1941.10)、霍津(1941.10—1942.6)、戈沃罗夫(1942.6—1945.7)。
列宁格勒保卫战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列宁格勒于 1941 年 7 月 10 日至1944年8月9日在西北战略方向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的总 称。先后参战的有:北方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 方面军、卡累利阿方面军、波罗的海第二方面军、波罗的海舰队等部队及列 宁格勒地区的民兵和游击队。第一阶段(1941 年 7 月 10 日—9 月底)进行城 市远郊和近郊的防御战。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于 7 月 10 日发起进攻,经 1 个 月的远郊作战于 8 月中旬突入列宁格勒市近郊,9 月 8 日切断该布与外界的 陆上联系,但未能从行进间夺取该市。至 9 月底,战线趋于稳定。第二阶段 (1941 年 10 月—1943 年 1 月 12 日)在封锁中坚守城市。11 月 8 日,德军 攻占季赫温(Тихвин),一度切断经拉多加湖(Ладожс—ко еоэеро)向列宁格勒转运物资的最后一条铁路。12 月 9 日,苏军收复 季赫温,保证了这条*生命之路的畅通,从而坚持了长期防御作战,挫败了德 军困死城市的企图。第三阶段(1943 年 1 月 12 日—1944 年 8 月 9 日)突破 并解除对城市的封锁。随着苏德战场战略态势的转变,苏军于 1943 年 1 月 12 日实施*火星战役,1 月 18 日突破封锁,在拉多加湖与战线间形成一条宽 8—11 公里的走廊,又经 17 昼夜的奋战,在走廊内铺设铁路、公路各一条。 此后德军多次企图再度封锁列宁格勒,均来得逞。1944 年初,苏军实施*列 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解除了对城市的封锁。继而,苏军于当年夏季实 施*维堡战役和*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兹克战役,粉碎了苏德战场北翼的德 军战略集团,迫使芬兰退出战争,列宁格勒的安全由此得到充分保障,长达 900 天的城市保卫战亦至此告终。
列宁格勒防御战役苏德战争前期苏军进行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列 宁格勒保卫战的组成部分之一,1941 年 7 月 10 日—9 月 30 日实施。经苏军 总参谋部 1987 年审定,列为苏联卫国战争中的 51 个战略性战役之一。
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Lexington)美国航空母舰。1925 年由一艘来完 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