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叫嚷的那人咬牙蹙眉,一字一顿地接连吐出数戒,引得这帮勋戚子弟跟着一愣一愣的,似有剜心之痛。
朱祁铭摇摇头,面有难色,“本王的护卫军人人都是猛士,遇见鞑贼就像猎人看见了猎物一样,无不奋勇争先,骁勇善战,再加上本王的一点点计谋与机变,一旦临战对敌,那可是锐不可当呀!”
这番话吊足了勋戚子弟的胃口,也引发了围观民众的共鸣。想想越王的战绩,围观者突然觉得,鞑贼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可怕。
“越王威武!”一名布衣少年振臂叫道。
围观的人们终于彻底放松了心情,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偶有笑声响起。
东安门外动静太大,如此多的民众上街集聚,这可不是小事!于是,五城兵马司派人过来查看究竟,见朱祁铭在此,当即识趣地退去。
此刻,场上的勋戚子弟全都巴巴地望着朱祁铭,可朱祁铭接下来的一番话将他们火热的心瞬间打入了冰窖。
“哎呀,本王可不想让人滥竽充数!方才耐着性子挑了又挑,也只能勉强看中井云飞他们三人。罢了,你们还是各回各家吧。”
众人傻了眼,一时间抱怨声四起。
“殿下待人不公,任人唯亲!”
“以貌取人!”
“识人不明!”
······
朱祁铭摸摸下巴,蹙眉道:“要不,让你们入营操练一些时日,再上阵与鞑贼打上一仗,试试你们是否堪用,如何?”
那边的三十二名勋戚子弟齐齐一愣,随即相顾窃笑,口风立马转向。
“越王殿下独具慧眼!”
“越王殿下智勇过人!”
朱祁铭示意众人安静,扭头吩咐井云飞道:“本王已给越府护卫军指挥使唐戟传过话了,你领着这些人速去西郊京营找他。”
“是!”
井云飞招招手,一帮勋戚子弟兴奋地作礼辞别朱祁铭,策马西去。见街道上观者如云,这些人表现得十分小心谨慎,一边缓行一边等前方的民众让开过道,生怕一不小心冲撞了路人。
围观者中自然不乏怀揣英雄梦、将军梦的平民子弟,见勋戚子弟得偿所愿,无不心动。何人不想追随智勇过人的越王,立下不世奇功?可是,他们不敢学那些勋戚子弟,涎着脸纠缠堂堂亲王,只能遗憾地各回各家,掂量一番,看是否该择日赴校场碰碰运气。
唉,亲近了国事,却冷落了佳人!见围观民众陆续散去,朱祁铭蓦然心动,就想叫上几名锦衣卫校尉随行,策马赶赴北城,去会会吕夕瑶。
“参见越王殿下。殿下,皇上传您去武英殿议事!”
朱祁铭循声望去,只见金英正在离他丈远的地方施礼。
“本王正打算去婉汀居那边看看呢。”
金英笑笑,“殿下,国事为重,至于其它的事嘛,嘿嘿嘿,来日方长。”
“本王身着戎装,不便陛见。”
“殿下正好顺路,嘿嘿嘿,更衣不妨事的。”
你再嘿嘿,本王便让你跨上战马,沿着十里长街跑上几个来回,颠散你一身骨头架子!
······
换上亲王常服,朱祁铭来到武英殿,就见景泰帝快步下了御台,近前与他并肩而立,阻止他行礼。
“越王,你见了朕不必行礼,连常礼都可免去。”
朱祁铭冲景泰帝拱拱手,随即浏览起武英殿的陈设来。想景泰帝虽已登极,但上皇后钱氏尚未迁出坤宁宫,故而他不宜入住乾清宫,也就不便在离后宫极近的雍肃殿理政,只能续用武英殿处理朝政。
看来,朝务繁冗,景泰帝还无暇过问后宫中人的迁宫事宜。
景泰帝叹口气,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越王,不少廷臣合辞上奏,吁请朕派出使者,赴虏廷与瓦剌媾和,朝中主战者全都保持沉默,连于谦也是如此。唉,朕思无良策,只得传你过来问计。”
朱祁铭望望偏殿那边肃立的庞哲一眼,而后凝眸片刻,“那些廷臣打着迎回上皇圣驾的旗号,故而对廷臣的奏请,陛下只能采纳,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可是,派出使臣媾和必将无果,难道朕要自打耳光不成?”
朱祁铭目含深意,“既然料定了媾和一事将无果而终,陛下还担心什么呢?土木堡丧师辱国之后,边境守军已不堪用,而京城的布防尚需时日,眼下正值人心浮动之际,要固守京城、安定北境,谈何容易!遣使拖上一阵子,倒也无妨。对陛下而言,有些事须做得仁至义尽,看廷臣还有何话可说!届时若媾和无果,自打耳光的是他们,与陛下无关。”
景泰帝目光一亮,“何人可堪肩负使命?”
朱祁铭意味深长地道:“陛下不妨问问那些主和者,看他们何人愿意出使瓦剌。”
景泰帝眉头一展,笑道:“你在这里等着朕!”
第三百七十四章 政治担当
“何人愿意出使瓦剌?”
景泰帝首次踏入奉天殿议事,心情却是静若止水。他端坐于御座上,缓缓扫视殿中群臣,看众人会做出何种反应。
满殿的主和者全都垂下头,默然不应。
瓦剌使臣纳哈出刚刚入京,显然是来窥探明廷的动静的。人家的使臣都上门了,大明若不定下自己的使臣人选,讲和这场戏根本就无法开演。
可是,这些惯于“子曰”、“诗云”讲大道理的主和者岂敢自告奋勇,临不测之地,受无妄之灾?
往古晏子使楚、蔺相如完璧归赵,二者不辱使命,被传为千古佳话。不过,晏子、蔺相如出使的楚、秦二国,却是华夏诸侯国,大家奉行着同质文明,邦交道义与使者风骨极易得到敌对双方的共同赞许。华夏国度又岂是瓦剌这个野蛮之邦可比的?
而眼下大军新败,国中人心惶惶,大明并无多少与瓦剌讨价还价的本钱,无论是谁出任使臣,都注定是一次冒险之旅!
像过去那样对瓦剌的勒索有求必应?没门!瓦剌人此时的胃口只怕都能吞天了,靠大肆出卖国家利益来换取和平的意愿即便得到朝中君臣默许,其成事后的历史责任也有不堪承受之重,使者回京后肯定会被朝野的唾沫给淹死,甚至背上千古骂名,遗祸子孙后代!
更要命的是,你想学学晏子、蔺相如,在虏廷亮亮自己饱学之士的风骨,与虏酋来一场华丽的辩论,嘿嘿,行啊!“咔嚓”一声,只怕话没说完就会人头落地!
说到底,此时求和就是一厢情愿,大明与瓦剌之间最终要用实力对话!
因此,漂亮话说了一大箩筐的主和者,在需要他们将自己的愿景付诸行动的时候,一个个都退缩了。
殿中尴尬的场面有些令人不忍卒睹。景泰帝足足等了半个时辰,见无人请命,便撇下群臣,一言不发地出了奉天殿。
既然无人自告奋勇,景泰帝便只能点将。他传来锦衣卫指挥同知岳谦,升岳谦为都指挥佥事,赏白金二十两、纻丝四表里。
还别说,真的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岳谦转动眼珠思量半天,硬着头皮慷慨陈词:“微臣誓将不辱使命!”
有道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岳谦为了官升两级、获取白金二十两,远赴虏廷,结果被瓦剌人扣留,不久就死于非命。
值得一提的是,几乎就在同时,皇太后派遣金吾右卫都指挥佥事季铎赴虏廷给上皇送貂裘,季铎来去自如,也先并未为难他,此事颇耐人寻味。
这是后话,姑且不提。话说景泰帝定下使臣后,当即传纳哈出陛见,景泰帝修书一封,向瓦剌可汗脱脱不花表明讲和之意。
一纸空文当然不足以表明大明的诚意,于是,景泰帝召来百官商议,定下了奉送给脱脱不花、也先的财物,书面上不提“赏赐”这样的字眼,而是改用“特致”二字。
“······特致金百两,银二百两,托珠十托,珍珠百颗,织金九龙纹纻丝五匹,织金蟒龙纻丝十匹,浑织金花纻丝五匹,素花纻丝二十匹,并琵琶、筝器等物,令使臣赍领给付,可汗亮之。”
这些财物与当初正统皇帝的大手笔一比,是显少,但挨了打,丧师辱国之后,大明自己的日子都不好过,还摆出高姿态,给虏酋输送丰厚的财物,诚意已然足矣!
景泰帝根本就不指望瓦剌人会作出积极回应,一转身就对自己方才的举动嗤之以鼻。让主和者如愿后,他立马回到武英殿,见朱祁铭仍候在那里,摇头叹道:“唉,白费了那些财物,朕心里堵得慌!”
朱祁铭回以一脸的苦笑。
金英入内,“启禀陛下,司礼监方才整理今日呈来的题本、奏本,发觉里面有份急奏。十三道御史、六科给事中交章弹劾左都督刘聚、右佥都御史张楷,二人征剿福建叛贼时,一直躲在建宁城内,每日以饮酒吟诗为乐,勒索府、卫金帛,听说邓茂七被诛,这才引兵开赴战场。张楷还谎报军情,且让随行的家人冒领擒贼功。”
景泰帝的脸瞬间阴沉下来。
张楷是典型的饱学之士,能官居右佥都御史,殊为不易,不料在他看似风雅的表象之下,竟藏着一颗无比狡诈、贪渎的心。
景泰帝意识到,紫禁城换了皇帝,以往许多官员的斑斑劣迹必将被人乘机抖露出来,刘聚、张楷二人东窗事发,这仅仅是开端!
幽然道:“朕刚下旨大赦天下,还是将刘聚、张楷二人革职吧。”转视朱祁铭,目中略含激愤之意,“治国首在治吏,往古各代无不亡于吏治败坏。”
朱祁铭略一凝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若追查下去,朝廷必将大乱。眼下社稷危殆,整肃吏治不可不做,但不宜操之过急,还是要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的,等天下安定后再用重典不迟。”
景泰帝点点头,冲近侍内官高声道:“来人,拟旨!”
景泰帝作出了他的第二个历史性抉择,那便是向吏治败坏这一顽疾开刀。他措辞严厉地敕谕百官,痛斥吏治乱象,说大明沦落至此皆因“尔文武群臣或庸庸保位,缄默不言;或请托公行,希求迁叙;或掊克下人,以图奉献;或贪渎无厌,以肥身家”,称上述乱象不胜枚举。
敕谕中语调一转,给百官留下了“收手”的空间,“朕今嗣位之初,故释不究,咸与自新”。
最后放出重话,严厉警告,倘若“仍蹈前辙,略无警惧,祖宗成宪具在,朕不汝贷!”
听罢景泰帝口授的敕谕,朱祁铭心中喜忧参半。要想让大明成为民富国强、万邦敬服的真正上国,天子就必须勇于担当,拿吏治积弊开刀。可是,未来一旦动手整肃吏治,必将触动许多人的利益,景泰帝的那份努力注定会比抗击鞑贼艰难十倍!弄不好,真的会地动山摇。
而且,还有一个远在迤北的上皇,这给未来的朝政走向添加了许多变数!
朱祁铭预感到一场异常激烈的大较量即将来临。
第三百七十五章 恍然一梦
也先大军的宿营地,帐篷遍野。在靠近正南方向的一顶帐篷内,上皇朱祁镇默然端坐,凝目眺望帐外,面色如凝固了一般。
晨阳初照原野,天空无比湛蓝,草原一片金黄。辽阔的天空,广袤的草原,勾勒出一片似在向外无限延伸的奇异空间。
突然,彪悍的骑队从帐外疾速掠过,掀起震耳欲聋的声浪,动人心魄的气势瞬间主宰了整个世界,此时此刻,天地间似乎并无任何力量可以阻挡帐外的滚滚铁骑。
这番情景隐隐触动了他脑海中的一道残梦。
那道残梦源自于京城的万千繁华。往事如幻,深宫中的梦想与现实中的挣扎仿佛就在昨日,只是这一切都与他的皇朝一道,被土木堡的烽火狼烟所湮灭。
土木堡?那一日,战阵顷刻崩溃,数十万精锐京军任由瓦剌人屠戮,浑似一群乌合之众!
时隔月余,他依然不愿直面这场惨败,更不愿把丧师辱国的责任揽在自己名下。
当初被也先挟持到大同城下,副总兵官、都指挥同知郭登曾问:“六军东归,何以兵败土木堡?”
他答:“将骄兵惰,朕为所误!”
至于将为何“骄”,兵为何“惰”,他为何被误,郭登不会细问,他也不会深思。
可是,逃避虽然容易,现实却很残酷。他被也先挟持,三赴宣府城下,总兵官杨洪三次都是闭城不见,那个屡受他恩赏的杨洪一点情面都不讲,派人隔空喊话:“吾大明有长君矣!”
唉,一夜之间,他成了上皇,而在他心目中一贯怯懦的郕王竟摇身一变,成了皇上。
算来算去,唯有大同总兵官、广宁伯刘安忠于旧主,几次打开大同城门前来见驾,刘安一把年纪的人了,一见旧主竟哭得稀里哗啦,颇令他这个昔日的天子动容,感动之余,当场封刘安为侯。
不料,这个刘安心急,擅自入京,扬言自己已被正统皇帝封侯。于是,十三道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联名参劾刘安,说刘安“擅离信地,径赴阙庭,素无智谋,莫救家邦之难,不由朝命,自加侯爵之荣,宜正典刑,以为众戒”。刘安议罪当斩,尚未登极的郕王饶了刘安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