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7挪威瑞士等-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长脸红耳赤,狼狈不堪。 

     从此,解决由于乱丢垃圾而引起的城市环境卫生问题,成了该市政局的 

首要工作,由市长亲自责成市卫生局具体来抓。 

     卫生局采取的第一个办法是,对乱堆乱放垃圾者罚金25元。可是,许多 

居民并不在乎这些小钱,垃圾还是照样乱抛不误。于是当局把罚金提高到50 

元。一些人白天怕罚款,就晚上偷偷跑到街上一倒了事。 

     看来,靠罚款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卫生部门采取了另一个方法,增加 

街道巡逻人员,采取强硬措施,勒令倒垃圾者务必把垃圾倒入垃圾桶里。然 

而街道上地域宽广,卫生巡逻人员的人数也毕竟有限。不自觉的居民像是在 

跟巡逻队员捉迷藏。你在东街巡逻,他在西街把垃圾乱倒一气;你在西街巡 

逻,他又在东街把垃圾乱倒一气。显然这种带强制性的措施,效果也不理想。 

      “究竟如何才能根除这个垃圾祸害呢?” 

     该市的卫生工作人员可谓绞尽了脑汁,他们又用了其他几种办法,结果 

也都不行。弄得卫生局长整日愁眉苦脸。 

      “局长,我倒是有一个办法能解决目前的垃圾问题。”一日,卫生局长 


… Page 20…

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个潇洒的年轻人,他是专程来献计献策的…… 

     过了几天,该市的居民奔走相告着一桩奇事:本市的垃圾桶会讲话,而 

且,会讲故事,十分有趣。 

     这消息像插了翅膀在街头巷尾流传。许多不知详情的人,都怀着好奇心, 

宁肯多走几步也不肯把垃圾随地乱倒了。每次,他们在倒垃圾时往往会被垃 

圾桶讲的笑话逗得前仰后合。一到家便转告给家人听。 

     原来,那位年轻人的办法是:设计一种电动垃圾桶,在桶上装个感应器, 

每当垃圾丢进桶里,感应器就启动录音机,播出一则事先录制好的笑话,笑 

话经常变,不同的垃圾桶的笑话也不同。于是充满幽默感的垃圾桶,悄悄治 

愈了市民乱抛垃圾的毛病。 



                             李斯特巧荐肖邦 



     1831年,波兰作曲家肖邦在华沙起义失败后,只身流亡至法国巴黎定 

居。年轻的肖邦虽然才华出众,却空有大志而无施展之地,为求生计,只得 

以教书为生,处境甚为落魄。 

     一个偶然的机会,肖邦结识了鼎鼎大名的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两人一 

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当时的李斯特在巴黎上流文艺沙龙中已是名闻 

遐迩的骄子,可他对虽然默默无闻但才华横溢的肖邦却大为赞赏。他想:决 

不能让肖邦这个人才埋没,必须帮他赢得观众。 

     一天,巴黎街头广告登出了钢琴大师李斯特举行个人演奏会的消息,剧 

场门口人头挤挤,门票一售而空。 

     紫红色的帷幕徐徐拉开,灯光下。风度潇洒的李斯特身着燕尾服朝观众致 

意。台下掌声雷动,李斯特朝观众行礼后,便转身坐在钢琴前,摆好演奏姿 

势。 

     灯熄了,剧场内一片寂静,人们憋息静气地闭上眼睛,准备享受美好的 

音乐声。 

     琴声响了咚咚的琴声时而如高山流水,时而如夜莺啼鸣;时而如诉如泣; 

时而如歌如舞;琴声激昂时,剧场内便响起掌声;琴声悲切时,剧场内又响 

起抽泣声,观众完全被那美妙的音乐征服了。 

     演奏结束,人们跳起来,兴奋地高喊:“李斯特!李斯特!”可灯一亮, 

大家傻了。观众看到舞台上坐的根本不是李斯特,而是一位眼中闪着泪花的 

陌生年轻人。他就是肖邦。 

     人们大为惊愕。原来,那时有个规矩,演奏钢琴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 

片黑暗,以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便利用这个空子,灯一熄, 

就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 

     当观众明白刚才的演奏竟出自面前这位年轻人之手后,变惊愕为惊喜。 

剧场内,掌声四起。鲜花一束束地朝台上飞去。 

     于是,一位伟大的钢琴演奏家瞩目于世。 



                             波兰假手于人计 



     波兰在16世纪后期开始,一直想侵略俄国,虽然那时俄国由于长期政局 


… Page 21…

动荡,国力已日趋薄弱,但毕竟地广人多,要征服它并非易事,如果贸然用 

兵,反而会激起俄国各种势力一致对外的决心。波兰自知力所难及,就采取 

假手于人的策略。 

     正巧那时俄国的新沙皇戈都诺夫即位,政权又趋动荡起来。新沙皇是个 

野心家,他将合法继承人德米特里在其幼年时就谋害了,从而夺得了皇位。 

他接位不久,一个自称是德米特里一世的人在一些哥萨克人及众多农奴的拥 

戴下也另立政权,并起兵攻打戈都诺夫。但苦于力量薄弱,难成气候。 

     波兰人就趁机插手,借给戈都诺夫的反对派4000名兵丁,并提供物资援 

助。假德米特里顿时力量大增,一些拥有实力的贵族纷纷倒戈于他,因而使 

反对派的军队能所向无敌地进入了莫斯科,夺取了皇位。 

     那些倒向德米特里的贵族和地主并非真心拥戴他,而是为了维护和扩张 

自己的势力,一旦攻入莫斯科后,他们又起而反对并杀死了德米特里,拥戴 

了柏伊斯基为沙皇。经过这一次的战争,俄国的军事力量更加脆弱不堪。 

     事隔一年,俄国又出现了一个自立为皇者,称为德米特里二世。波兰人 

故伎重演,借给他两万人马,助其进攻。这个自立为皇者一直打到莫斯科, 

与柏伊斯基的政权对峙了将近两年,双方互有死伤。一些贵族地主像是走马 

灯似的一会倒向这边,一会儿又倒向那边。这一切都消耗了俄国的实力,完 

全破坏了正常的秩序。 

     波兰统治者这时觉得坐享其成的时机到了,就直接出兵进犯俄国,没化 

多少力气就大败俄国于莫斯科近郊,并进入俄国首都,虽然它的力量无法覆 

盖整个俄国,但这时俄国已无中央政权和统一指挥的军队,这个老牌帝国的 

局势已陷于深度的危机之中。 



                                 阿尔巴尼亚 



                              斯坎德的韬晦术 



     斯坎德是中世纪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但却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是作 

为土耳其苏丹的宠臣,统治着阿尔巴尼亚的人民。当时,土耳其已经侵占了 

阿尔巴尼亚,为何斯坎德竟甘心情愿地为其主子效劳呢?既然他是个侵略者 

的工具,又为何称他为民族英雄呢? 

     其实,斯坎德是非常仇恨土耳其的侵略行径的,尤其他在幼年时是作为 

人质被扣留在土耳其的。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他的心坎中。但他是个有心 

计的人,使用韬晦之术,取得了土耳其苏丹的欢心。苏丹送他进军事学校学 

习,并委以重任。他也俨然以土耳其的贵族自居,似乎从根本上忘记了自己 

是阿尔巴尼亚人。 

     斯坎德受到了土耳其苏丹的信用,特别是当上了阿尔巴尼亚的行政长官 

之后,就开始与各地的反土耳其力量联络,百姓们也希望他能够领导阿尔巴 

尼亚人民进行复国运动。但是斯坎德认为时机未到,不能轻举妄动,否则就 

要前功尽弃,而且会给人民带来更大的不幸。 

     后来被土耳其占领的匈牙利人民开始起义了,斗争的烈火越烧越旺,土 

耳其统治者为了镇压起义,从阿尔巴尼亚抽调兵力。斯坎德终于等到了有利 

时机,他从紧张的前线抽兵回归地拉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了阿尔 


… Page 22…

巴尼亚的所有军事要塞,成功地完成了复国任务。 

     但当土耳其调集大量军队进攻刚复国的阿尔巴尼亚时,斯坎德却将部队 

化整为零,巧妙地隐蔽起来,并且传出风声:“斯坎德已躲入了深山老林。” 

     这是斯坎德的又一次韬晦之计,他自知不敌土耳其的大军,也了解阿尔 

巴尼亚各部族首领的妥协动摇性,所以从公开的战场转入到地下斗争。他不 

失时机地调动部队,并加以集结和训练。正当土耳其庆贺再次征服阿尔巴尼 

亚时,斯坎德率领的大军犹如从天而降一般,出现在首都附近,包围了不知 

所措的土耳其人,一举击溃了侵略者。 

     这次战争后,斯坎德牢牢地控制了阿尔巴尼亚的局面,不仅使侵略者闻 

风丧胆,那些动摇和妥协的贵族也信服了斯坎德。一个新兴的阿尔巴尼亚在 

欧洲崛起了。 



                                    芬兰 



                             小姑娘和大英雄 



     在德军占领的芬兰北部地区出现了一个神秘的抵抗组织,它是由英国飞 

行员约翰尼领导的,这个抵抗组织多次卓有成效地打击着被占领区的德军, 

约翰尼也就成了名噪一时的英雄人物。 

     后来,芬兰解放了,盟军开始寻找这个神秘的英雄人物。调查的结果, 

他们了解到约翰尼于解放前夕就病故了。英国皇家空军在自己的飞行员名单 

中也没有发现约翰尼其人。但是,他的事迹却普遍流传着。当地的抵抗战士 

谁也没见过约翰尼,只知道他的指令、计划都是由一个名叫安妮的小姑娘传 

达的。后来盟军找到了安妮才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安妮和她的弟弟一直要求参加当地抵抗组织,由于他们年幼未被 

接纳,但他们的决心一直没有动摇。 

     一天晚上,他们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个受重伤的英国皇家飞行员,他们觉 

得护理这位飞行员也是为战争作出一分贡献,所以尽心尽力,关怀备至。但 

是这个飞行员终因伤重而去世了。 

     姐弟俩非常伤心,弟弟天真地说:“如果飞行员不死,就能领导我门开 

展抵抗运动了。” 

     姐姐听了弟弟的话,一个主意油然而生:“即使他死了,我们仍可利用 

他的名义开展对敌斗争。” 

     姐弟俩收藏起飞行员的遗物和证件,组织起一个抵抗小组,声称这个抵 

抗小组是由英国皇家飞行员领导的,他们姐弟俩只不过是飞行员的小交通 

员。人们见到了飞行员的证件很快相信了确有其人,由于有英国皇家飞行员 

作为领导,这个抵抗组织的成员越聚越多,团结在这个并不存在的英雄身边, 

受到了英雄的鼓舞,士气大增。他们多次出击,使得德军频频失利,大伤脑 

筋。这个抵抗组织就是“约翰尼”抵抗运动。 

     事实上,这个抵抗组织是由安妮小姑娘所领导的,当盟军问她:“你为 

什么不亲自出面呢?” 

     安妮笑笑说:“我们姐弟只是乡村的孩子,连参加战斗都不被接纳,假 

如我们出面组织抵抗运动,谁会跟我们走吗?” 

      “于是,你们就借用了英雄的力量来进行号召,对吗?”盟军非常欣赏 


… Page 23…

安妮的做法。 

     安妮笑得更加爽朗了:“这不能称是欺骗行为吧。” 



                                    丹麦 



                              消防车警笛寻人 



     一位孤独的老太婆,不慎在家中跌倒,一头撞在桌子的棱角上,再也爬 

不起来。绝望中,她看到了电话上的报警号码“09”。她忍着剧痛,抓起话 

筒,拨了这个号码。 

     这是1953年11月13日凌晨2时发生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事。消防支 

队的值班员拉斯马森听到报警的电话铃声后,立即拿起话筒:“喂,我是消 

防支队,请讲。” 

     可是老太婆处于昏迷状态,无法很快地回答拉斯马森的问题。这样,拉 

斯马森只能从话筒里听到那艰难的喘息声,他耐着性子呼叫许久,终于,一 

丝微弱的声音传了出来: 

      “我不行了,快来救命……” 

      “你是谁?在哪里?” 

      “我是孤老太婆,在我家中,我跌倒了……” 

      “请告诉我门牌号码,我们立即就去!” 

      “我……我记不清……” 

      “是在市区吗?!” 

      “是,是的。靠马路,灯太亮……我受不了……快来呀……” 

     对方大概昏迷过去了,只有电话里那喘息声还能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