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唐-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崇俨如愿以偿进了朝堂,这一回吸取了教训,到了朝堂上安份守己,做小心地在做人。可不放心他的人依然很多,替李治搭了脉,开了药方。武则天低声说道:“明崇俨,雍王说你能治好陛下,保你回京。本宫没有过问,记好了,陛下若有意外发生,就是你陪葬之日。”
明崇俨面如土色。
进了两次宫,李治信邪,锻炼身体不管用,可是明崇俨开的药方,就管用。但李治病到什么地步,明崇俨却是知道的。这怎么办?
武则天对他如此冷漠,更不要说怀中那几个小丸子,就是下了又如何,首先得对他有好感,这才是先提条件。然后对他信任,能够两人独处一室。然后生病,借什么神符,将一干太监驱走,这才能得逞。可眼下……
答了句:“臣会尽力。”
然后小心退下。
喝了药,李治睡了下去,武则天坐在旁边,则在沉思,原来是很好的。次子力量薄,长子力量强,可是长子放在青海,正好成了一个均势。然而事情成了这种变化,自己怎么办?若是长子遇到不测,扶立次子为太子成为必然之势。否则不可能去扶持更不成气的老三,或者年幼的老四。
揉了揉太阳穴,还是不解,为什么勾通了张桂东,能一定能置弘儿于绝境?次子能有这个计算能力?
当然不是,若能让大哥出战最好,不出战,青海大败,大哥威信也会下降。这时候论钦陵在中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武则天还没有料想到。
这件事在李治夫妻的默契下,暂时隐瞒起来。
可是恶噩一件接着一件发生。
一万精骑先行杀出,但不是去歼灭的,论钦陵再三嘱咐过,不追击,骚扰,若唐军反击立即撤退。不反击继续跟上。等大军前来。
论钦陵将事务安排了一下,这才准备带五万大军,继续跟上。这一次不准备留后手了,将这个唐太子击毙,再来收拾青海的战局。但就在他离开时,又来了一个人。
张桂东被捆得象只粽子,驼在马上,迅速带到大营来。
论钦陵说道:“来人哪,给他松绑,大唐十几万大军的监军使,怎么如此慢怠?”
到了这时候,张桂东傻了眼,两腿哆嗦着,站也不是,敬礼也不是。
“坐啊。”
张桂东听话地坐下来,温顺如绵羊。
“不用害怕,说起来我对你不薄,你一来青海,就给你送去了一车贵礼。那一车礼物可曾满意否?”
“是,是你?”
“正是啊,若不是我,你怎么能顺利完成你新主子的任务?”
“我,你,我……”
“你有些无礼了,按照你们唐朝的规矩,你们这些太监要称奴婢。”
“是,奴婢,奴婢参见大论。”
“这就对了,我待你以桃,你们汉人一句什么话来说,就要还以李。但见到了你,我很开心哪,你们汉家人多,国富,民强,若不是你们这些人,我们吐蕃怎么能打败你们汉人。象你这样的人,要多啊,汉家越多,我才越开心哪。”
“是,是,”也觉得丑,低下头。
“来人哪,上菜。”
端上了酒肉。
“再来一个节目助兴。”
侍卫拉过来一个唐军战俘,开始用各种酷刑折磨,论钦陵问道:“这个节目可好?”
“好,好,”牙齿碰着,下面一股骚臭味,吓得尿裤子。
“你看,你这狗奴婢,我,一个堂堂的吐蕃大论,又是送贵礼,今天又特地为你准备了一场如此美妙的节目,可否告诉一些消息,来回馈于我。”
“是,是。”
这一吓,将所有知道的,连李治原来是两夜一次郎,现在变成了十夜一次郎的事,都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说不行的,论钦陵道:“拿笔来,写。”
写了两份,让他拣最重要的几段写下,写完后,论钦陵吹了吹墨,道:“将这个狗奴婢带下去,好生款待,我还要有大用。”
将其中一张折叠,道:“再次此信送给鄯州那个李阿婆,让他用快马呈献给他们那个昏皇帝,就说,若是狗皇帝不让我满意,这张呈供将会出现在唐朝所有州城的大街街头上。”
这一招很恶毒的,不仅写了李治派他前来掣肘儿子,而且写了李贤用重金收买张桂东的经过,一旦事情暴扬开来,将成为李唐皇室最大的丑闻。
信送走了,论钦陵才大笑起来,道:“这对嘛,走,杀那个太子去。只要将那个太子杀掉,这一次唐朝会大乱了。”
“遵命!”
五万大军冲向了茫茫的大非川。


第375章 香车血斾(下)
看着雀跃的将士,李威却没有高兴起来。
坐在战马上沉思,现在还是绝境,可以说生机依然很是缈茫,自己一个大意就有可能使这批将士全军覆没。这是用两千多烈士性命换来的!脑子里浮现出一张张地图,在吐谷浑的道路,有吐蕃的道路,吐谷浑的道路比较清楚,吐蕃的道路,即使派了斥候过去,也没有打探多少。
一页页在脑海里翻了过去,终于一条路线在脑海里出现了,说道:“出发。”
耽搁不得的。
狂奔了四十多里地,远远看到一个部落。
喝道:“立即去那个部落,将所有帐蓬烧起来,战马掳来,凡有反抗者格杀勿论。”
吐谷浑出好马,不是指整个吐谷浑,要分成两种,最好的是青海马,祁连山一带,西到伏俟城,贺真城(茶卡),南边就是大非川。另外就是党项人饲养的矮马,中原人也称它为蜀马,爆发力与速度不及青海马,可耐寒耐重,适合山地奔驰。要么还有其他地区的马匹,就差了许多。
不仅如此,吐谷浑最重要的三个农畜地带,第一是九曲,自廓州往南,到莫门道,唐朝仅占据了其中一部分,直到拿下洪济桥与百谷城,才占了一半。他还不知道,迫于无奈,不久后这三城再次失守。这一带百姓很多,唐朝派出大军,一起压缩到大小榆谷一带,这也是李威放弃的另一个原因。怕激起百姓的反抗,再加上大敌当前,无心经营。另一个就是伏俟城一带,而且贺真城所产的盐闻名于世,人称其醇美罕有他盐能及,在长安都有这种盐卖,价格十分昂贵。第三个无疑就是大非川。
不仅如此,不经李威点破,到现在为止,唐朝还认为吐谷浑所有百姓皆是友好的。其实不然,也许是自愿,也许是强迫。然而吐蕃与唐朝多次交战,吐谷浑的士兵最少皆占一半以上,至于后勤供给全部带自吐谷浑。
既然如此,那何必客气。
慈不掌兵,不仅如此,这一路烧过去,论钦陵带领大军追赶,后勤供给都能发生困难。
士兵也懂的,也许党项人与吐谷浑人都没有什么矛盾冲突,可大军中党项战士,看到无数族人牺牲了,才让自己突围的,心中也有了仇恨。
八千多将士骑着马,迅速地冲了过去。
现在大非川因为前方有几十万吐蕃人,于是牧民安心地重新迁移过来,可是吐蕃大量抽兵,部族中的青壮年很少了。看到唐军突然杀过来,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在草原上开始到处乱跑起来。
点起了火把,帐蓬全部烧了起来,然后将部族中六七百匹马牵过来,这是最急需要的。大量的战马在战斗中受了伤,影响了奔跑速度,不换已成了累赘。
立即吹响号角,一起上马,继续往前奔去,整个动作几乎没有耽搁十几分钟。
其实也不用李威解释,皆知道时间的金贵。连续洗掠了四个部族,几乎所有受伤的战马全部换了下来,速度更快了,可依然没有放过,沿途只要看到有部族,全部一把火点燃,然后将战马牵过来,继续在换马,只是用良马换劣马,良马负人,劣马空奔。
天色黑了下来,这一次行动很快的,前面的各个部族还没有得到消息,唐军就掩杀过来了。草草地就着一个部落的粮食吃了一口饭,让马匹啃着黄草,又开始上路。
一轮明月升了起来,李谨行担心地说道:“殿下,我担心将士会疲劳过度。”
现在逃出生天,兴奋之下不觉,象这样不眠不休地连赶几天路,不用交战,到时候人就倒了下去。
“孤已在思考这个问题,不仅如此,如没有意外,论钦陵一定会派出一支精兵,在后面尾随跟了上来。但是孤一路以洗掠为供给,吐蕃人却想要统治这片地域,不能象孤这样做。因此,这支军队人数不会多。多了无法提供供给。想提供供给,就必须带辎重,带辎重速度就不会快。”
“殿下此言有理。”
“所以孤想拿下大非川,休息一下,再用妙计将这支队伍歼灭,这样就能赢得喘息的时间。”
这个大非川非是眼下的大非川,眼下的大非川乃是大非岭以南的这一块平原的总称。还有一条小河,后世叫呼裕河,也叫大非川,一个指平原,一个指河流。还有一个小城,在大非川的河西。
李威指的就是这个小城。
李谨行眼中有些担心,说道:“虽然吐蕃大部到了河西,可是此地一定留守了一些驻军。除非能立即攻下来,否则后面追军赶上,立即就将我军纠缠起来。”
“孤知道,所以连夜赶路,将这个时间抢过来,然后……”低声说了几句。
“吐蕃人会不会上当?”
“一定会,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是论钦陵,那样的话,孤会快快出去受死,省得拖累了大家。而且这一次论钦陵必倾尽所有精兵。此城留过的人数不但不多,恐怕还都是吐谷浑人。”
“正是。”
事实上这个城与其说城,不如说是一个大的戍所,论钦陵计划中都没有指望过它会阻住唐军。就是能阻住,唐朝想要逃命,也可以从旁边从容绕过。难道城中的几百士兵敢出城追击,若是那样都能成功,都不会将三弟打得灰头灰脸。
一夜奔过来,战马几乎全换成良马,另外还多了一千多匹副马备用。其实可以更多一点,但劣马皆不要了。依李威之见,将它们全部杀死,也不要留给吐蕃人。可是士兵全部舍不得,只好随他们。
可自天亮起,又换了一种方式,这一次大军中有许多胡人士兵。择了两千来人,让他们下了马,吩咐了一番,将他们盔甲卸下来,置于备马之上,然后往前“驱赶”。开始是驱赶这些兵的,那是做一个样子,但到了下一个部族,是真驱赶了,凡有逃跑者,立即格杀。赶了三个部族,就来到了大非川河。
一座漂亮的小桥,吐谷浑人第一善长就是养马驯马,每年长安城中都有许多吐谷浑人表演驯马,甚至能让马跟随着音乐声,跳美妙的舞蹈,让观者叹服。
第二项本领就是修桥,环境所逼,大多数地方很是辛苦,于是将一片片河谷盆地开拓出来,放牧或者耕种。随之为了与外界交通,只好修一座座桥梁,甚至技巧一点不比中原技术差,象现在的洪济桥以及骆驼桥等黄河上的桥梁,皆是吐谷浑人自己修建的。
来到这座桥前,不远处就是大非川城了,城不高,还有一条小护城河。驱使着百姓,拿着他们从自家来的梯子,或者其他杂物,搭浮桥攻城。唐军站在后面,凡退缩者杀。
城头上的守军一看这阵势傻了眼,若是唐军来攻,射就是。可现在怎么射,甚至在人群中还看到自己老爹老妈在哭着喊着,儿子在妻子怀中挣扎。一个个呆在哪里。
还有奇怪了,刚刚接到消息,说是几十万吐蕃大军大胜了一场,又将唐朝太子活活围困起来,这支唐军从哪里杀过来的?然后就看到一幕场景,大约不怎么急,嫌百姓浮桥搭得慢,唐朝开始安营扎寨,其实也没有什么帐蓬,就是百姓人家的帐蓬,都怕连累速度都不敢带,砍一些树木过来,用锤子在敲着好玩。
可是城中的守军不知底细,看到只有几十个唐军在监督,忽然起到李威在洪济城一战,放俘虏的事。离得有些远了,毕竟马跑了将近一天一夜,好几百里地。但事情过了很多天,这件事又十分轰动,大非川这些个守兵还听到的,于是相互望了一眼,守城的两名千夫长低声嘀咕了几句,忽然放下吊桥,打开城门,喊:“快进来啊。”
这时候唐朝军队还在几百米之外,一看这候惊变,一起要翻身上马,可也来不及了,五六千人一下子涌到城中。正要准备收吊桥,一个个隐藏在百姓中的唐军从袍中掏出兵器,杀上了城头。
分不清,肯定比城中的守军数量多,开始仓惶逃命,唐朝大军在后面骑马杀进了城中。立即收起吊桥,将百姓与吐谷浑守兵一起关在城中,一个个抓捕起来,关押着。城中还有许多兵器、粮食,李威喝道:“一起休息。”
未来数天,恐怕再难有很好的休息机会。
拨出一队士兵守卫城池,连同李威在内,一起睡了下来。
到了傍晚,吐蕃一万精骑才风尘仆仆地赶来。这一路赶得很苦的,不仅是追赶,若是追赶,也早追上来了。主要李威这一路放火,杀都没有杀几个百姓,然而将所有财产焚烧一空。又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四散而逃,唐军能烧能杀,可吐蕃人不能烧不能杀,也不能骑马看到前面有百姓在奔跑,直接撞上去。
甚至还有许多部族的人以为他们是救星,直接跑到马前面,一下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