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准了你。”
“谢谢父皇,”说完了,跟在李治身后,走向正殿,有意挪了挪,挪到武则天身旁说道:“儿臣也谢谢母后,在青海说的话,儿臣铭记于心。”
“你少来,这几年本宫吃了你不少的苦。”武则天在他身上击了一下。
不知是哭是笑,这个儿子一会儿软,一会儿硬,一会儿哄得自己很开心,一会儿小阴刀子刮得嗖嗖的响。不知道他心里面想什么。但这一句表态,还是让武则天有些满意的。
三人来到正殿,所有大臣伏下,说道:“参见太上皇、太后、陛下。”
实际上还是很乱的,名义上只有一个陛下,实际上是三个陛下。
“诸卿平身,”李威说道,在上位者时久,并没有怯场,然后将父母牵到上首,自己才坐下来。
“各位爱卿,大礼结束,国务要紧,有一些我要说一下,也想听听太上皇太后与诸卿的意见。”不能称朕,称予又不习惯,干脆自称我。
终于看到皇太子戴上龙冠,穿上龙袍,刘仁轨立即伏下说道:“请陛下明示。”
“我在青海,曾经与一些将领说过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没有一个动力,上阵杀敌就不会勇敢。没有一个动力,就不会自我反思学习进步。所以各个士子拼命学习,也是想一朝得中高榜,为国效力。是人活着,总有一个动力的。国家也是如此。”
没有想到新皇帝登位后,说是第一句是这样,有些愕然。
李威继续说道:“因此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想听各位意见。”
李义琰立即说道:“请陛下指示。”
看到殿下第一次当着所有官员面前,在这种场合侃侃而谈,心中很高兴的。这才是英主的样子。
“就是以后,朝廷每隔五年,制订一个计划,这五年内我们大唐会做一些事,要给百姓带来什么,要给国家做出什么。然后第二个五年,国家又会做出什么。这叫五年计划。另外当年会完成什么任务。这叫一年一个小计划。政务才不会累重,国家才有一个发展方向。”
这个主意也不算高明,换在后世,一个高中生都知道的,往往也是政府忽修百姓的。但大多数国家皆有,不管忽不忽悠百姓,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对国家确实有一些利处。
可是在这时代,诸人还是第一次听说。
一个个再次愕然,然后嗡嗡地议论,有的人聪明,立即想到其中的好处,不由地说:“好。”
李威还得要尊重一下父母的意见,扭过头说道:“父皇,母后,儿臣最佩服的就是你们,创业难,守成更难。特别这十几年,国家灾害不断,然而国家还在发展,是父皇母后的功劳,举之不易。儿臣青涩,这一个主意是对是错,还请父皇母后指正。”
休说武则天,就是李治回昧了一下,也想到了种种好处,心中五味杂陈,过了好一会儿说道:“好。”
诸臣没有反对,李威继续说道:“这件事不用着急,各卿与诸相,请商议妥当后,再制订出来,作为我们大唐的动力。我再说一件事,昔日汉高祖才能不显,之所以能得天下,无他,用人耳。他曾经下诏说过一句话,贤人已与我共平已久,而不与我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今天我还是他的那一句话,若有贤者从国,我当劝为之驾,恭身亲迎,遣诣圣门。魏相公也说过,今天我们大唐唯才举于宦门或者世家当中,寒门不得进。我思之良久,言之有理啊。选才过偏。刘相公,请替我草拟一旨,天下能人才士,有一技之长者,请主动毛遂自荐,或者各州太守,各县明公,推于朝廷。我当下驾亲迎用之。”
“喏!”刘仁轨大喜。
这可不是事前商议好的,陛下啊,这才是陛下,立即给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武则天低声向李治问道:“陛下,你看如何?”
李治也低声答道:“这个孽子,继承帝位,倒是不二人选。”
俩人说完,吃吃笑了一下。不管怎么说,对这个儿子今天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但这才是一个开始,今天注定将成为大唐铭载史册最重要的一天,更多的惊喜还在后面。
第483章 天上人间梦里(五)
说完国家需有一个目标,与举才后,李威又说道:“我大唐疆域广大,有山东、河南、关中、江准中原领土,也西域突厥等番胡领土。疆域越大,治理越是不易。特别是蕃人、胡人、夷人,与中原人风俗习惯各不相同。我曾经去过南诏、去过青海,还因为逃亡,去过东女羌、吐蕃的多弥与苏毗。见过许多。胡人与蕃人,国家如何对待,政策一直模糊不清。农民耕耘才有收获,工匠做工才有薪水,欲得必有付。因此我想,不以诚待人,人何以诚待我?我昔日读汉文帝与尉佗对答书,零涕以下(这两文为何也不收录古文观止?)。若不是汉文帝以诚待夷,何来汉朝南疆的平定?”
在座的,几乎就没有人没读过这二文的。
“唐朝疆域广大,胡蕃夷占的地域人口数量很多。胡蕃臣服,国家才能平定。若是朝廷心中鄙视,胡蕃又如何臣服?因此我在青海说过,只要忠于我们大唐,汉胡一家,何分彼此,彼之妻子,乃是我的妻子,彼之亲朋,乃是我的亲朋。我朝待之以诚,若不服之,王师必伐,也是正义之师。诸卿,意下如何?”
这又是唐朝的一大课题。
唐朝疆疆很大,自古从未有之。然而西南有南诏,岭南同样多有夷人,辽东更乱,有高丽人、靺鞨人、契丹人。漠北更不要说了,有铁勒人、突厥人、结骨人、都播人,西域也有,突厥人、昭武九姓,以及其他各部。时叛时复,说句不好听的,成了唐朝的一块鸡胁,食之无味,丢之可惜。朝廷用了羁縻的方法治理,可是收效也不大好。
这也不是李威所希望的。
这一议,很重要,但肯定不指望有什么明确的解决办法,众人又是一阵嗡嗡地议论。
李威主动说道:“我还有一些想法,今天不早,暂且不议,改日我将它细细思付出来,再作商议。”
一起称妥,但诸臣中还有一些胡臣蕃将的,一个个眼兴闪动,兴奋不己。
李治眼睛不大好,武则天眼睛却是很尖,蹙了一下眉头。仅是笼络人心,这个儿子比自己并不遑让多少。她想的是权利,李威却想是的国家。不管成与不成,这一句话传出去后,对国家边疆稳定,就会产生无可比拟的作用。
大动作了!
这时候离下值尚早,竟然连细商的时间都没有,可见皇帝要讲多少事情?
李义琰忽然用手帕擦着眼泪,刘仁轨低声问道:“李相公,怎么啦?”
“臣是喜啊,不知道戴相公与张相公看到陛下今天的样子,会有什么感想?”
刘仁轨也是唏嘘,自己争来争去的,都成了首相,还有什么好争的,不就是争大唐未来有一个好皇帝吗,终于盼来了。
两人感慨万千。
李威没有理他们,继续往下说道:“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太宗皇帝曾留下《帝范》十二章,太上皇如数执行。刚才我与太上皇一道上殿,还说过一句话。这十几年来,这么多天灾人祸,国家平稳,儿臣心中仰慕已久。”
李治微微一笑,虽然心中很不开心,可马屁还是吃的。
不但如此,这句话也是隐隐的一个定位,既然继续捧抬自己,大约不会在以后做下不逆的事。
“还有母后的十二言,也是切中时弊之举。”其实十二言根本就没有执行过多少,也没有官员当作一回事。只是后来的武粉们,拼命吹捧出来的。其中大多数于其说是建议,不如是武则天收拢人心之举。对国家贡献,远远不及李世民的十二章。但也要母亲开心一番,怎么办呢?已经做了皇帝,他们是父母,不能虐待,也不能继续僵持,只好使寒冷的关系回温。再拍一下马屁。
李义琰也没有反对。其中过节他也懂的,反正做了皇帝,不需要再争。更多大臣则长出一口气,这一表态,太子有意委屈求全,是在主动修复关系,国家大约不会再乱了。
武则天则在心里想到,这孩子,又在给我糖吃了。
不大相信的,这些年,一会儿喂糖果,一会儿动用小刀子。但在登基之日,捧抬自己,还是很高兴的,嘴角露出微笑。
“太宗皇帝说过纳谏,太上皇说过要广开言路,母后说过广言路。昔日蜀汉贤相诸葛亮也曾说过,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孔夫子问道于老子,言三人同行,必有我师,圣人如此,我辈敢妄自尊大乎?”
这也是他的本心话,前世就是一个小讲师,一个月拿三四千大洋的小白领,还是那种很低级的小白领,现在一下子做了皇帝,想肯定想的,那一个人不想做皇帝?可心中还有些戚戚不安,因此也从内心处,想大臣群策群力。并且也是这么做的,在青海,他就是有什么想法,也多次征询各个将领的意见,补漏拾遗。
可大臣不这样想。
“好啊,陛下,说得好。”李义琰让李威这一句说得热血沸腾,终于失态地喊道。
但没有人一个说他。
今天李威登基,气度挥弘,言语有理有节,虽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太上皇最后禅让的,可也表现了一些孝道。作为一个天子,已经有了一些贤天子的气象!
李威压了压手,让诸臣停下来拍马屁,这几天要登基,想了很多事,今天索性一下子说出来,要说的事情还有很多,没有时间听大臣唱颂歌。又道:“一个人的眼睛能看到,一个人的耳朵能听到的,终是有限。一个人的智慧,也终是有限。因此我在此说一句,希望各卿以后广开言路,若是我,或者其他人,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请一一指教。我恭耳聆听。”
说着站了起来,鞠了一躬,真诚地说道:“拜托。”
讷谏是老生常谈,可自古以来,就没有一个帝王有李威这么真诚的态度。一句拜托,一个鞠躬,让许多大臣眼睛湿润起来。
武则天挠了挠李治的手心,说道:“陛下啊,弘儿比你当初强啊。”
“……”
这是第四件事,又到了第五件事,李威又说道:“炀帝以自大奢侈误国,前车之鉴,尚未遥远,后者可鉴。太宗说崇俭,太上皇以节俭称颂于天下,母后说省功费力役。可见俭省对国家的重要,前几天,韦弘机找到我,称其冤。我说了一些话,虽然你有功,可以奢侈迷惑父皇,其罚不过。因此,自此以后,我下一道敕令,勿得修建任何宫殿,我朝有太极宫、大明宫、东都的皇宫与上阳宫,还有岐州的九成宫,太原各地的行宫,已经足够。另外我再下一道敕书,东都与西京两处东宫,所有三十五岁以上的宫婢,除有官职在身,不得脱身外,全部释放回家,以便亲人团聚。还有各个内侍,在宫中内度人手够用情况下,勿得乱添内侍。毕竟阉割,失去了人伦,有伤天和。”
皇宫的宫女他没有权释放的,只能释放两个东宫的宫娥,就凭借这一点,也会释放上千宫蛾回家得聚。不但是节俭,也是一件善举。
又继续说道:“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天我能释放宫蛾,几十年后,说不定晚年贪图享乐,又会增加宫中宫娥数量。请各位谨记我今天说过的话,以后宫中的宫娥、内侍,以及兴建土木,其他用度,我若有奢侈之举,请上书直谏,用我的话来讥讽我,可行否?”
“喏!”
到了这时候,大部分的臣子之心,几乎全部诚服。
“还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有想清楚,请各位明示。太宗说过赏罚,母后说过杜谗口。进谏可以,但不可进谗言。秦以暴法除国,东汉以法驰废国。于是诸葛亮不赦,王猛击杀强德(符坚的母弟)。无赏则于进取之心,无罚则于警戒之心。因此,我想重修唐律,以唐律为刑狱依据,而不是以人治法。又怕失去道德,沉迷于法典,失去了儒家弘爱之心,各位意下如何?”
实际上他很想的,怕有争议,于是推给群臣头痛去。
又是一阵窍窍私语,说得很好的,可还有顾虑。
李威没有管,又说了第七件事,道:“汉武穷兵黜武,晚年后悔不止。太宗也为两征高丽,下诏自责。青海两战,将士牺牲无数,胡汉至少二十万户人家妻离子散,父母痛失爱子,国家用费无度。可是青海若不战又会如何?吐蕃必然无休无止,他日侵吞河湟,再吞洮叠秦渭,离西京只有咫只之遥,国家也会危在旦夕。因此太宗说过阅武,又说过戒猛,这个戒猛不但是吏治,也可以用在军事。不战不练,不出悍卒,不出勇将。但一味地开疆拓土,对国家对百姓也会有很多的伤害。因此这中间需要一个平衡。我看到青海的形势,又看到牺牲的将士家属,心中一直在想如何平衡。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诸卿可以再商议一下是否得当。国家不可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但是用来开疆拓土的,也防止有变发生。一旦羁縻之地有叛,或者外族入侵,有将可用,有兵可征。这要练兵,也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