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是嫁给了始毕可汗的隋朝义成公主出了力,接到杨广的求救信后,立即用快马对始毕可汗说北方有警,就是指不臣服于突厥人管辖的铁勒九姓部族有警,始毕可汗信以为真,看到各地勤王之师源源不断而来,这才班师回朝。
李威指的就是这段历史。
别要以为对他们树恩,这些人可不会记你的恩情。
再到唐朝,才开始同样很惨,隋末之乱,北方各地义军,如窦建德、罗艺、高开道、梁师都、刘武周、郭子和、刘季真、张长逊等人皆向突厥称臣,还接受了突厥人的设、特勤、可汗(是小可汗)的封号,意思你们皆是突厥的臣子。
唐朝也不例外,对突厥人辞以厚币,题书为启(启在古代是下级对上级书信称呼),以此来换取突厥人的支持。没有得到突厥将士,送来了一批战马,再度辞以厚币。有可能这批马每匹能价值一百缗钱。但这个态度很重要,于是进驻长安成功,这是后来史书抹杀的。但看到唐朝强大,突厥人反悔了,于是支持薛举,将唐朝军队打得很惨。再次求请,后来又支持刘武周,梁师都、刘黑闼等人,数次败唐军,甚至一度大军兵至渭水,差一点逼得唐朝迁都。而且突厥另一个可汗曷萨那投奔唐朝,因为突厥所逼,不得不将曷萨那杀死献媚。就是这样,若是没有李渊联合西突厥,几次恰当好处的西突厥出兵相逼,唐朝能不能一统中原,还是一个未知数。
这一拖就是几十年,直到李世民登基后很长时间,才终于将突厥的两大可汗突利(突厥东面设,始毕嫡长子)与颉利(突厥北面设,因为对付铁勒九姓,也是最强大的设,始毕次子)逼得投降,或者活捉。之所以成功,不仅是李靖与李绩两大战神存在,这两个可汗穷奢极欲,各部不满,纷纷揭竿而起。另外还有逃离战乱与突厥人俘获过去的漠南汉人主动配合唐朝军队,这些种种因素导致的。
当颉利活捉消息传来,李世民那样的雄主都喜不自禁,立即宣布天下大赦,赈济所有孤儿寡母,天下大酺五日。然后在凌烟阁设宴,李渊亲谈琵琶,李世民亲自舞蹈,失态如此!
因此,李威指突厥人不甘心,总有那一拨人想恢复过去突厥人的荣光。正好这几年唐朝军队出现疲象,而突厥人经过几十年的休生养息,人口不减反增,而且有论钦陵的挑唆,这两年内必反无疑。
仅举一个例子,今天问题不在这。
又说道:“用人与治国之道,恩威并用。所以历朝历代以来,知道法家弊端很多,但皆以儒家为本,法家为辅。正是因为如此,对五姓七家也是,一味恩宠,反而越来越骄横。但无理强行打压,百姓不服,士族不服。可有了策略削弱,他们内心之处反而恐慌。荥阳郑家这一次示好,固然是我朝立国已稳,也有儿臣登基时说过那一番话让他们担心有关。因此,此策一出,五姓七家会反对,可他们反而更加能迅速向我家示好。”
李治思考了一下,最后点了一下头,道:“有时候你喜欢乱来,但这次你是做对的。”
其实还是五姓七家的态度,李治很难看,所以这一次让李治感到喜欢,居然难得地表扬了李威。
又说道:“来人,传几位相公谨见,另外再备宴席。”
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不但议事,也要吃晚饭的。
“喏,”太监应命下去。
“弘儿,你说突厥必反,朕已经诏书萧嗣业示警……”对突厥李治很关心的,尽管他对军事不大内行。
“萧嗣业必败。”李威立即说道。
“为什么?”李治十分惊讶。
正统史书一直疏忽了唐朝两大勇将,一个是崔家的崔知辨,正在西域,此人,都让论钦陵感到忌惮。一个正是萧嗣业,又是萧家的人。所以李威都对这些名门世家感到无奈,人才太多了,再大的本领,都不敢全盘抹杀。
此人三十来岁时,就在贞观二十年,作为副将,追击薛延陀残部,迫使伊特勿失可汗投降。显庆二年,追击阿史那贺鲁,一直追到石国苏咄城,克奏全功。龙朔元年,任扶余道行军总管,率回纥部出征高丽,累战皆捷。咸享四年又率突厥与回纥兵出征弓月与疏勒,兵未至,两部畏惧皆降。
所以李治感到惊讶。
李威答道:“此事我与裴侍郎说过,也谈论了很久。原因却是简单,主要是职重位卑。我朝为了稳定北方,扶持了大都护殷王轮(突厥的伪儿皇帝,上位时只有几岁,与吐蕃扶持吐谷浑伪可汗一个性质),萧嗣业只是一名长史,下面又有突厥各族阳奉阴违。我朝驻扎的中原士兵又是很少,而且大多数言语不通。漠南阔大,一旦有事,纵然是萧嗣业,也难以察觉。不出事便罢,一出事,萧长史必败。”
“那怎么办?”
突厥已经平安了接近五十年,虽说是羁縻之地,可唐朝的号令确是实打实的发号到小海(贝加尔湖)以北的地方。在漠南扶持了殷王轮,漠北扶持了回纥人比粟。漠南有事,连带着漠北都会失守。
“父皇,勿用担心,我朝薛仁贵与裴行俭皆健在人间,难的就是后面,两人与萧嗣业皆年数已高,后面诸将当中,仅有黑齿常之与王方翼堪能一用,其他诸人,”李威摇了摇头。无论薛讷与郭元振,或者张虔勖,他留意了很久,有用场,可才干远不及裴行俭与黑齿常之远矣。而且母亲对王方翼十分反感。这才是让他担心的地方。
“先将军务监定落下来吧,”不提罢,一提李治也感到事情紧迫。
“是。”
又变了一会儿,裴炎等人先后到来。
李威心还是或多或少悬着。别人不怕,就是害怕这个裴炎,道貌岸然,能从中阻梗。
第520章 东园岑寂(中)
李治首先说了突厥人的事。
在李威心中突厥只是边境祸患,甚至都没有将突厥人当作了自己的臣民。嘴中说的不算,那是安抚人心的。可在李治心中却不是,突厥与新罗倭国性质两样,那是假臣服。自从平灭薛延陀之后,大漠几乎所有势力皆向唐朝臣服,在李治心中,大漠同样是唐朝的领土,百姓同样是唐朝的百姓。
若是起事,那叫反叛,是绝不能容忍的。
几个人狐疑地看着李威,这是又一次皇帝提了出来,可毕竟没有发生。
李威说道:“各位,莫要不相信,不仅是突厥某些人不甘心,我朝将兵渐弱,还有其他原因。”
叹了一口气,道:“昔日太宗陛下曾经说我朝将士对尔诸胡,以一当十。今天行不行?”
几个宰相皆不能回答。
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久战之兵,二是开国之初,人口锐减,空田多,赏赐重。没有多少钱,但可以赏赐田地。所以将士无一不奋勇悍战,以图立功获赏。
可今天行不行?
难不成为了锻炼将士,不顾国家力量,来个穷兵黜武?再说,又有什么田地可赏?就是府兵制李威心中感到遗憾,也隐隐觉得到了淘汰的时候。可用募兵制,国家又承担不起。因此又想到了义务兵制,看起来很好,当几年兵就可以退伍了,国家又没有沉重的负担。但这样一来,士兵大半是新兵,战斗力还是很低下。
出巡一路上就与刘仁轨交谈过,皇帝的心腹,又肯虚心请教,刘仁轨知无不言。两人倒商议出来一个办法,以募兵制带义务兵制,也就是对一些作战勇敢的将士,将他们保留下来,成为专业兵,养全部军队国家承受不起,可养部分军队国家还是能够负担的。这样军中的精髓就能得到传递,再辅以义务兵种。
商议好了,可争议同样很多,此次回来没敢说。
但无论怎么样做,将士定下来不及唐初。
又说道:“军事力量的衰落,也就失去了维持羁縻政策的最强后盾。就是羁縻政策本身也有失误。”
“弘儿,不得胡说,”李治道。
羁縻政策乃是唐朝安抚诸胡之本,李威矛头直指,李治难免失色。
“父皇,请听儿臣说。贞观时李大亮与魏征就说过,中国百姓(不仅是汉人,也包括北方大量汉化的鲜卑人种)是国家根本,夷人乃其枝叶,损其根本,壮其枝叶,自古以来未曾有之。太宗陛下意肯,仍没有找出好办法解决,只好用其策维持胡夷。若没有记错,薛延陀也说过一句话,至尊(指李世民)破突厥,当以突厥为奴婢,送与百姓,为什么收如养子?就是到现在,每年国家还赐予突厥诸胡大量金银,这同样是中原百姓沉重负担之一。但是不是能够收买好的?再怎么对待,也不会超过隋文帝待启民,后来呢?”
只此一问,皆是无言。
“既然划分为羁縻,就有区别,对其厚,然而中原百姓心中又鄙之,怎能不存在二心?裴卿,我让你草拟待胡的策子,为什么最后我不批,这一点你有没有看出来?”可是李威话音一转,主动替裴炎改过,今天喊他来,还要他配合,不能找他麻烦了,道:“可他们终是胡夷,生活习惯不同,就是我,至今也没有想出好主意。”
不是没有主意,什么政策都不管用,只有全面的汉化,但不敢说出来。
“为了安抚,尽管不贡赋了,但朝廷不断地赈济、赏赐、助军、食邑、食禄,最高时,朝堂上几乎有一半胡臣。但又不让他们议事,只是恩宠善养。示问,如果各位是突厥人,天骄意识会不会重新抬头?又不停地随我朝出军征战,看到我朝将士的渐渐没落,征战又有更多的赏赐,带去更多的奴婢。示问他们心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为什么十五年前,漠南诸部要求重新册封可汗(平灭薛延陀部,唐朝取消了突厥的可汗称号)?羁縻政策,使草原上各部种族得以延续,风俗习惯与原来一样,又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甚至在遇到灾害时,朝廷还主动去赈灾,突厥人渐渐恢复过来。此消彼涨之下,他们又会有什么想法?”
只有一个结果,必反无疑!
“还有,社会经济的畸形化。今天我将这段话说出来,只是就事论事,希望各位不要在上面做文章,”说着看着武则天。武则天哭笑不得,道:“弘儿,只是说一说,也让大家探讨一下,不妨。”
得到武则天同意,李威才继续说下去,道:“突厥最强大的时候,东到东海,西到波斯,南到雁门,北到塞北无人之地。甚至包括岭右诸国。石、拨那汗(汉之大宛)、康、曹、米、何、安、史、火寻(花刺模子)、吐火罗、活(悒怛,已灭)、帆延、罽宾、健驮罗、骨咄、护密、俱密、护时健、解苏、久越得健、多勒健、怛没、巴里黑、石汗那、石匿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国家,人种不一,风俗习惯不一,然而几乎全部突厥化。这不算,再来看吐蕃,又吞没了多少部族,可现在有几个部族,特别是核区高原地区,没有被吐蕃化的。再远,还有大食,法兰克、拜占庭,皆是如此。他们怎么统治的,穷征暴敛,很少善待这些部族酋长与百姓!为什么我们中原只能用羁縻?没有了羁縻,连统治都不可能,难道一点吸引力都没有了吗?”
这个问得很尖锐,偏殿里又再次哑然。
“意识!我朝因为耕地原因,禁杀马牛,民间饲养的只是鸡鸭鹅与猪,不饮乳、不吃牛肉、不穿毛料的衣服,食之黍稷,衣之桑麻。又害怕世人重利轻义,重农抑商,税务仅来自农桑租调。现在父皇与母后处理国政,是良政,大臣也尽心尽职,所以国家支出尚能平衡。就是这样,前几年还有放廨钱的事发生。一旦入不敷出,又只好在盐茶酒上打圈子,再次苛剥百姓。这是百姓勤劳,所以政权得以维持。然而夷胡是怎么做的?有的生存环境恶劣,为了生存,能农就农,能牧就牧,能商就商。大食那点大的地方,为什么能这么快扩张,正是有发达的商业系统。各位,休要说大食不好,今天大食国力,不亚于我们唐朝多少了。这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对胡人来说,能有什么吸引力?于是只好打,打完了再抚,但无论那一种,都在加重百姓与国家的负担。”
可以说,李威这是第一次尖锐地提出此弊端。
诸人皱了皱眉头,又不能驳。
“这是根本,再说策略,太宗时做得不是很完善……”指边境安塞胡人的,但没有明说。突围回来后,裴行俭婉转地对他才来到青海提出此事,做了批评。然后又委婉说了原因,李靖功还,李世民斥责颉利有死罪五,然封了右卫大将军,突利甚至封了北平郡王,食邑千户,远超过李靖的卫国公与七百封户。阿史那思摩封为怀德郡王,其他降胡诸酋封赏皆高于汉将。
这不仅是拉拢安抚,也是掣肘。
当时诸将能力超群,又立下许多不世之勋,特别是李靖,又不象程知节、秦琼与尉迟敬德那样,是李世民的真正嫡系,高封诸胡,也是一种掣肘与平衡。
后来的策略也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大多数朝臣的想法与后来李威做法一样,化散于中原,强迫这些突厥人汉化,然而最后李世民却采用了温彦博的策略,也是掣肘。温彦博理由很牵强的,说有悖人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