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方翼不理不睬,反而学习司马懿,送去了几坛酒。
遇到了这个人,哈桑伊本也算是倒了八代霉。只好强行攻城,正落王方翼下怀。攻打了数月,各种阴谋阳谋使尽了,王方翼就是不上当。再加上十月到来,哈兹那熬不下去了,也从赫拉特撤兵。
但中间做了种种的安排,王方翼不敢追击。直到哈兹那撤到德黑兰,才与契苾明两下子会合了八万军队。如雷霆之势,赶向疾陵城,哈桑伊本虽然军事才华优秀,可他面临的两员将领,同样是名将。
他自己带的人马又少,数次激战,从疾陵城败退。逃向俾路支斯坦。唐军又跟后追击到扎黑丹,哈桑伊本再次逃向了马克兰。王方翼没有再追,顺势将俾路支斯坦拿下来,交给了波善活。可是与他促膝谈心了半夜,做说服工作的。
俾路支斯坦可以进行一些优柔性的治理,但不可以现在就占领下来。这里离马克兰海边太近了,大食海军强大,随时就攻打过来了。我朝又有一些不好的事发生,支持不了多少军队过来。你心中要有数,千万不要发浑,马上就收服整个俾路支斯坦,再拿下马克兰与信德。劝了大半天,才将他劝住。
而且这一战打得也很辛苦,波斯死了不少士兵,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况且明年,大食人会不会继续打下去?
这是呼罗珊与塞斯坦的战斗。
拜占庭看到唐朝在东方出战,终于也出战了。
与中国大多数朝代,也与古罗马朝代很相似,拜占庭人有骑兵,并且还以重甲骑兵出名,可多数是重甲步兵。所以一直能占住小亚细亚,因为地势多是山区地形,利于步兵,而不利于骑兵。
大食为呼罗珊分了兵,但真正分去的兵力不多。主力还是在叙利亚。然而国内此时矛盾激化,影响了战斗力。被侵吞的小亚细亚之地,一一被拜占庭人夺回。
助涨了拜占庭人的士气。可渐渐向南了,到了平原地带,大食人来个当头棒喝,在埃德萨城大败拜占庭,击毙了拜占庭两万多军队。但这时候,罗马教皇受到李威蛊惑,发动了所有基督教国家的百姓参战。
这让唐朝许多人不相信的,他们都不知道这些宗教徒都是一群疯子,听说能让遥远的那个东方大国信仰基督教,什么都不顾了。于是规模越打越大,地中海一带打得天昏地暗。
而且君士坦丁堡四世与教皇联手派出使者,这一回很聪明,咱不要技术,你们能不能卖给我们一些武器?十月后,得到了价值一百多缗的金银,大批火药送到了拜占庭。还有一些武器,比如弓弩,横刀,投石机,因为裴炎提议,对西域进行武器封锁,没有办法向拜占庭提供。
这不是李威看重的,只要保持呼罗珊不失去,无论得与失,对唐朝影响不大。他看重的是西域,到了八月末,吐蕃人也卷入这场战争中。不仅有吐蕃人,还有突骑施人与突厥人。
第606章 谁是鹰兔
“诸位,这是陛下送来的邸报,五月乌浒河大捷,没有写奏折,迦罗城大捷也没有写奏折,巴里黑城大捷更没有写奏折。直到陛下拿下整个呼罗珊地区,这才姗姗来迟写了一份奏折。七月份,大食兵未至,抵报却飞快地到了京城。那时候,陛下在哪里?青海!”裴炎看着诸位大臣说道。
九月来临,论钦陵已出兵西域,离得远,朝廷暂时没有得到消息。
不过在快奏上,李威反复提出来,需要大量的武器,大食人要开战,有可能吐蕃人与突厥人要插一杠子,咱不要求朝廷支持军队了。但得支持我们弹药。
可这正是裴炎建议扣压的。
有些大臣不服,上奏弹劾,你裴炎好歹是一个要面子的大臣,不能陛下说你不好,你真想做一个不好的臣子。
于是裴炎将各个宰相,尚书侍郎九卿,等重要的官员全部喊来。第一句说起了这件事。
话外有音的,你们说我不好,可皇帝做得也不好。看到没有,别人报喜不报忧,喜报急传,忧报慢传。可是皇帝呢,喜报慢传,忧报急传。这分明是设下一个坑,要等着太后与自己往下跳啊。
李威倒没有这么恶毒,他原来到西域是准备打酱油的,混混日子,看看能不能保护几个重要的大臣与将领。记得后世,好象王方翼给母亲弄掉了,黑齿常之也弄掉了,包括程务挺与张虔勖。至于李谨行与契苾明则直接从史书中消失。要么也弄掉了,要么给母亲弄得消声匿迹,或者老死。
程务挺无所谓,王方翼与黑齿常之得保护起来,严格来说,他们在军事才华上,还略略胜过李谨行与契苾明,没有这两人,后来的,无论唐休璟、或者郭元振,或者薛讷、王晙、张知愿,都暂时挑不起大梁。
不过反应到母亲快要对青海动手,这才匆匆忙忙地丢下呼罗珊的事务,赶到青海。
然而裴炎一说,太过巧合,不知道其中的原委,大家都有些相信。
裴炎又说道:“我朝精锐军队全部在青海,不但士兵,还有将领,青海名将纷云,你们只是说皇帝。皇帝无心,可是诸位能保证诸将无心。若是皇帝在诸将窜动下,率军东下,会有什么后果?”
王果一斩,皇帝与太后等于翻目成仇了,再没有半点转弯的余地。若是太上皇一死,直接支持皇帝得了,可太上皇病病怏怏的,居然一拖就是十几年,若是几年后还不死呢?
这样僵持下去,皇帝能僵持几年?况且皇帝也到了而立之年。
那么就要打内战了,打内战,诸臣全部不想。
知道自己说服了大家,裴炎又说道:“为什么居家要有墙壁,不仅是遮风蔽雨的,还起防盗作用。减少武器供给,诸关津设兵,增加难度。青海诸将就不会胡思乱想,让国家政权平稳过渡吧。诸位,虽然太上皇病重,可太上皇也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太后这些年多少也为国家做了很多的贡献,包括诸位,也深受太上皇与太后之恩。难道为了国家,你们就容不得太上皇了吗?”
大家全部低下头,不知怎么说。
“诸位,若不放心,裴某在此承诺,若是有朝一日,轮到皇帝执掌大权,裴某自当亲自前去迎接,听凭皇帝处置。然后裴某致仕还乡,拒登仕途。”
说得义薄云天。
不过心里说道,若是太上皇一死,太后若不能将局势挽救回来,自己也休想再呆在相位上了。若是太后挽回了局势,太后会让自己致仕?
裴炎都这样说了,大臣们皆不好说。
虽然有许多大臣心向着皇帝,也不想看到皇帝父子,母子同室操戈。最好等太上皇一死,权利平稳过渡交接。大家相安无事,百姓也相安无事。
郭正一还是说了一句:“裴相公,我只是担心,吐蕃真的如陛下所说,出兵西域。两相夹攻,西域局势堪忧啊!”
“吐蕃赞普新死不久,国内政治混乱,叛乱不休,青海苦战,又让吐蕃贫困,他们怎么会出兵?陛下只是不想人动他青海的军队,所以才这样说的。再说,河中与呼罗珊是身外之物,朝廷能占下来,能不能守下来?就说武器,一车武器运到呼罗珊,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若是陛下兴趣好,再去打到那个法尔痴(法尔斯)与伊拉克,就是从碎叶城调运物资,要很多天时间才能到达?能不能要这个边?若能要这个边,还不如平灭突厥暴乱,不但守卫疆土,还能拱卫北方百姓安全。至于西域,朝廷以前也不是没有丢失过,纵然丢失,也可以夺回来。”
经他这张嘴一拨,几百万平方公里土地就没有了。
但却有很多大臣认同。
打容易,如何治理呢?河中与呼罗珊还有大食这个强敌。看看小海北边,似乎还有更广阔的土地,还有南海有许多大岛屿。比占领呼罗珊更容易,可能不能占领?只能任由各地海客胡作非为,为朝廷敛一下财罢了。
裴炎说是有想法的,我都这样大张旗鼓了,你这个论钦陵是一个会用兵的人,不会还强行出兵吧?
然而他不知兵法,不知道时间差,对现在的军事,会有多大的影响。
论钦陵是得到了李威返回青海的消息,可那时候他的军队到了什么地方了?
……
论钦陵会出兵,而且是在八月末,原因是青海。
青海粮食没有收获上来,论钦陵不敢出兵,不然唐朝再来一个扫荡,青海粮食还会发生危机。两年的丰收,足以维持青海吐谷浑伪政权数年时间。
也许唐朝人算到了,但也不敢动。
不是赌博,是大义。若是在自己没出兵之前,对青海下手,那么自己出兵就有了正当的理由。相反,自己出兵会多少不得民意。因此,唐朝人即便料到自己会出兵西域,也不会动弹青海。自己出兵了,粮食也运进各个山谷里,唐人无可奈何。
这是保证青海这一战略要地的。
但出兵如何出法,又做了考虑。
能选择的路线有两种,每种都有几条路线。西道由箇失蜜,入犍驮罗,直到漕矩吒国,趁大食人与唐人交战时,夺下迦布罗,动摇唐朝军队在吐火罗的根本。
不过有很多因素,比如这条道路十分难走,不适合大军。有可通迦布罗城囤积了大量唐朝军队,还有箇失蜜与犍驮罗与唐朝人走得很近,会沿途反抗,失去了奇兵作用。论钦陵只看了一眼,就放弃了。
大勃律到朅师到护密国,这条道路比通往箇失蜜国的道路宽大,而大勃律国已臣服于吐蕃,朅师国也是一个亲吐蕃的国家,国内还设有吐蕃城堡,防止唐朝军队东上的。
这条道路意义非同小可,到了护密国后,可以以拘纬国,葛蓝国,蓝婆国,孽和国,一直到犍驮罗国(皆是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东部一带,悟空去天竺取经之道路),这些小国家拖累不了自己的大军,沿着这条狭长的道路,可以向下吐火罗诸国发起进攻,唐朝人也有更多空档让自己,寻找战机。
向西直接可以向吐火罗的阿缓城发起进攻,起围魏救赵作用,逼迫疾陵城唐军返回救援,半路伏击。
向东可以经播蜜川去西域四镇,直下于阗、疏勒。
向东南可以到达小勃律国。小勃律国同样是一个交通咽喉,上达朅师,西达吐火罗,南达犍驮罗。可是这个国家对唐朝始终忠心耿耿,成了论钦陵与吐蕃的眼中钉。若能趁机拨去,最好不过。
可是这条道路得有一个前提,必须拿下护密国,然而护密国这种狭长的地形,易守难攻。于是派了斥候打探了一下,果然唐朝在此驻扎了一支军队。
于是西路皆放。
东路不行,由吐谷浑去西域,太过危险,青海的军队必然会纠缠过来,不符合战略要求。
只能走中路,越过昆仑山口,直达朱俱波城。这一路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点是青海战后,突厥暴乱不休,唐朝没有及时将西域许多地方收回去,包括朱俱波城,此城至今依然控制在吐蕃之手。
缺点就是道路艰难,大军通达不易,供给运输更是困难。
但这条道路,是他唯一的选择了。
八月末,兵出叶城,也就是朱俱波城。这个时间也是反复考虑再三的,不能太早,太早了青海麦子没有割上来,西域多沙漠,白天天气热,对吐蕃士兵不适应。也不能太晚了,太晚大食兵同样不喜寒天作战。
率领了五万大军,供给困难,只好打西域诸国的主意。明知道这样不大好,更将西域诸国逼得投向唐朝,也无可奈何。吐蕃太穷困了,尽管几年没有发动大战,元气还没有恢复过来。
他要的也不是统治西域,只要唐朝这个皇帝不死,西域是死心了。
可见他心中对李威的忌惮。
目的只是让唐朝兵力分心,或者西域糜烂,或者河中与呼罗珊局势糜烂。反正不能让唐朝控制岭西,形成对吐蕃的战略性包围。
而且也是一个时机,大食人不会甘心就这样丢失呼罗珊的,大战必然发生。再说唐朝国内的局势,太后虎视眈眈,这也等于变相的抽唐朝这个皇帝的后梯子。
一旦那个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大权再握,没有任何负担,再想寻找这个机会,很难再有了。
然而离得远,论钦陵却没有想到拜占庭人也及时的参战,使大食主力无法向东。不过这是一场老鹰与兔子的游戏,究竟谁是老鹰,谁是兔子,未必可知。
出了叶城,直下于阗。
西域与突厥人皆末落了,就是武周时代,东突厥很强大的时候,只能与唐朝打得平分秋色,前去大食的远征军,却输得灰头灰脸。这是最强大的默啜时代。
西突厥更是屡败于唐朝军队与大食军队之手,更不要说这些小国家了。
兵临于阗国。
于阗国国王尉迟伏阇雄因为反抗吐蕃有功,让李治划分于阗国为毗沙都督府,伏阇雄为都督。
但此次他面对的是论钦陵,两军于玉河(玉龙喀什河)展开大战,没有多久,于阗军队溃败。吐蕃军队兵临于阗城下,伏阇雄见城池难以保全,仓惶北逃。
大军继续北上,流过徙多河,沿途又击败了西突厥数部,渡过赤河,来到疏勒城下。疏勒不支,国王再次向北逃窜。
十分顺利,论钦陵身边的大将谷娑播担心地说道:“大论,我军太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