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者不罪,你去接手引阅的差事。”
听的这话,高进喜不由大为欣喜,忙叩首道:“谢皇上开恩,奴才遵旨。”
贞武这才侧身对皇后海若道:“这些个胆大妄为的奴才丝毫不能纵容,否则就会得寸进尺。”
海若此时才回过神来,明白贞武为何会无端发作一众引阅太监,她宫中的二总管也是引阅太监之一,略一沉吟,她才道:“皇上烛照幽明,洞察秋毫,处置极为妥当,既整肃了宫中规矩,也顾全了后宫妃嫔的脸面。”
话音一落,一名小太监在门口躬身禀报道:“启禀皇上,怡郡王胤祥在澹宁居外递牌子求见。”
老十三来了!那定然是赵申乔有了消息,贞武微微点了点头,才对海若道:“秀女来回折腾不易,剩余秀女选阅,就有劳皇后了。”说着,他便站起身来,吩咐道:“让胤祥在澹宁居侯着。”
海若虽然身居宫中,但对朝廷的大事还是清楚的,知道胤祥不仅坐镇丰台大营,而且还兼管着兵部,明知今日选阅秀女,仍前来求见。显然是有紧急之事,她忙起身道:“国事要紧,选阅秀女之事,皇上尽管放心。”
贞武也急于知道赵申乔的情况,一路快步赶回澹宁居,进入殿内,却未见胤祥,他便知胤祥定然是怕僭越。不肯在殿内等候,便吩咐道:“宣胤祥觐见。”
胤祥大步进殿后,便利落的行礼道:“微臣恭请皇上圣安。”
俟其起身,贞武便含笑道:““免礼,赐座。”
谢恩之后,胤祥便躬身道:“禀皇上,微臣已于前日在栾城接应到赵申乔。”
栾城?贞武眉头微微一皱,山西、陕西入京有两条道,由正定西北行。经获鹿井陉入晋者,为驿站通行之道,凡皇华使臣、军书邮递皆由此道。西南行,经栾城赵州入豫者,为商旅共行之道,赵申乔不走驿道,走商道,是为隐藏行踪?
略微沉吟,他才问道:“赵申乔可好?”
“回皇上,微臣坐镇真定府,闻报后便亲去接应。”胤祥躬身道:“赵申乔精神尚好。只是颇为憔悴。”说着,他便掏出一封信函,双手呈了上去,道:“这是赵申乔托微臣转交的密函。”
贞武拿过密函,检查了一下火漆。才拆开,匆匆开了一遍,他的脸色便沉了下来,赵申乔在信中详细禀报了山西、陕西两省官员上下其手贪侵、冒领朝廷下拨的安辑银、抚恤银、除害银,并且提及。举报此案的五名监生已有三名下落不明。
所谓的安辑银,是指对遇灾流亡在外的灾民的安置,因为救灾赈济历来都是以民就粮,以县城或是大镇为赈济点,四方灾民纷纷聚集到赈济点度灾,这些灾民不仅要赈济还要搭棚置屋安置,另外,灾后还要资送回籍,视其路程远近按灾民人口大小发给盘费和一定的口粮,这是为了尽快恢复、促进灾后的生产。
而抚恤银则种类繁多,有恤孤贫、养幼孤、收羁穷、安节孝、恤薄宦、矜罪囚、抚难夷等,大灾之后这些抚恤都是很必要的,这年头不仅医疗差,人的体质也差,每逢灾荒,即便赈济及时、得力,亦会出现各种死亡,灾后抚恤主要是为了稳定人心,亦为争取民心。
除害主要指捕除蝗虫,大清入主中原以来蝗灾极为严重,因此对捕除蝗虫非常重视,康熙为此还著有《捕蝗说》,地方官员也总结了大量捕蝗经验,大旱之后往往伴有蝗灾,这亦是所谓的旱极而蝗,旱灾之后发放除害银,既为消除蝗灾,亦为变相的补贴灾后百姓。
虽说早有预料,贞武还是颇为震惊,这些官员竟然利欲熏心到了这种地步,如此三令五申,严刑峻法,并且在众多监生的监督之下,他们都敢伸手贪侵赈灾银,真可谓是胆大包天到了极点,那三名下落不明的监生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沉吟了半晌,贞武才将那封密函递给胤祥,道:“你也看看。”
粗粗一看,胤祥便惊出一身冷汗,如此大案,以贞武领兵的一贯风格,必然要言出必行,大开杀戒,陕西、山西两省的官缺多是满缺,专用旗人,两省府道以上的大员与京师的宗室王公、满蒙勋贵多有牵连,不是子弟姻亲便是门人,若是大开杀戒,只怕会引起朝局动荡。
但要贞武将此案轻轻揭过,也是根本没有可能,别说贞武不会食言于天下,就是赵申乔也不会善罢甘休,默然半晌,他才躬身道:“皇上,微臣窃以为,此案必须彻查。微臣奇怪的是,如此多的监生在两省监督,何以仅只五人察觉其中有问题?”
“这不奇怪。”贞武随口说道:“监生并无赈济救灾的经验,他们监督的重点是救灾时的赈济粮食,关心的是会否饿死人?下雨之后,灾情缓解,他们以为差事已完结,自然不会多加关心。再说,安辑、抚恤、除害银,被两省官员上下其手,他们根本就无从得知,如何监督?”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此番赈济,朕不仅在京报上三令五申,又杀了一批仓官庾吏以为警示,却是根本未起到震慑之效,看来杀的还是太少了。”说到这里,他冷哼了一声,“朕还真是不相信他们都是些要钱不要命的东西,此案必须彻查,朕亲自跑一趟晋陕。”
贞武要出巡?胤祥不由一愣,哪有才御极登基就出京的?他忙躬身道:“皇上万金之体,岂可轻涉险地?晋陕之地旱灾刚过,民心未稳,治安不靖,又有爆发瘟疫之可能,微臣斗胆,恳祈皇上取消出巡晋陕之计划。”
“区区一个春旱,朕前后投了一千多万银子,若还是民心不稳,治安不靖,爆发瘟疫,两省官员尽皆可杀。”贞武沉声说道:“朕要亲自去看一看,这些银子究竟有多少用在了百姓身上?”
听的这话,胤祥不由暗怨自个失言,正琢磨着是否给上书房几位大臣或者胤禩通气,让他们来劝阻,不想贞武又接着道:“朕虽然久历地方,却是限于江南沿海,晋陕甘等省从未涉足,此番出行,不仅是要暗查赈济情形,也想去西安看看。”
暗查?贞武这是打算微服私访?胤祥心里一惊,开什么玩笑,陕甘一带民风彪悍,可不比江南,不仅是今年春旱,寻常也是十年倒有九年旱,根本没什么好年景,不敢说遍地盗贼,但想来也不会少,如何能够微服私访?一旦泄露风声,后果不堪想象。
未及他开口,贞武又已接着道:“去年皇阿玛初次中风,朕就遣人去**聘请精擅治疗中风病症的藏医来京为皇阿玛进行恢复治疗,前些日子,在皇阿玛去避暑山庄之前,藏医便已赶到了。
前往**的亲卫回来禀报,哈密、**都有传言,说准噶尔与沙俄接触频繁,朕担忧西北变在眉睫,真若西北有变,川陕甘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朕不得不倍加重视。西北之战,以前是打的粮草后勤,如今还要加上军火补给,朕预计将西安建成大型的军火粮草补给基地,不实地看看,朕放心不下。”
噶尔与沙俄接触频繁?西北变在眉睫?胤祥听的心头一喜,不过马上又沮丧起来,贞武早就有言在先,不会让他去西北苦寒之地,转念想到朝中如今没有出色的将才,他心里又添加了一丝希望,恨不得西北马上大变才好。
患得患失了片刻,他马上就收住了心神,贞武既然还带有这个目的,那也就没有再劝阻的必要,略一沉吟,他便道:“皇上,陕甘一带民风彪悍,微臣实不放心,微臣恳请随驾扈从。”
贞武不由微微一笑,老十三打的什么主意,他是一清二楚,当下便道:“十三哥就不必随驾了,朕不在京,你得替朕坐镇京师,你与八哥,一文一武,相得益彰。”
听的这话,胤祥不由大为失望,什么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不就是要留自个与八哥相互制衡,想想也是,老十在禁卫新军,不把他留下,贞武还真是放心不下,自个一心想出征西北,倒是忽略了这点,他忙躬身道:“微臣遵旨。”(未完待续)
【第664章 贪官之论】
闻听此言,胤祥不由微微楞了一下,他对禁卫新军的战力是相当了解的,配备轻型野战炮的禁卫新军说以一当十或许夸张了点,以一抵五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即便仅只出动禁卫新军的老兵八千人,也足以横扫准噶尔四万轻骑,贞武却仍要从八旗抽调一万人,这是什么意思?
准噶尔部虽然休养生息近二十载,估计能够拿出来的兵力也就在三万左右,根本就不够禁卫新军吃的,想到这里,他心里隐隐一动,贞武抽调八旗参战,难道是欲借此机会练兵,借此机会安抚满蒙勋贵?
微一沉吟,他便躬身道:“回皇上,微臣这半年坐镇丰台大营负责对驻京八旗的清理整顿,八旗虽然声名不佳,但尚有一战之力,十万兵丁,五万精锐还是能够拿得出手的,微臣必定优中选优,精挑细选出一万不堕八旗威风,不损大清国威的精锐参战。”
贞武赞许的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这段时日,务必加紧操练,以备不时之需。”
“微臣遵旨。”胤祥忙躬身道,抬起身,他不由看了贞武一眼,犹豫了下,才道:“皇上御极之初,唯稳至上,陕甘之地,多是旗缺,实不宜过于严苛,微臣恳祈皇上能给满蒙王公勋贵稍存体面。”“朕何尝不想给他们稍存体面。”贞武轻叹了一声,才缓声说道:“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大清如今远未到鼎盛之时,吏治就已经败坏到如此地步,朕若再加以宽容,不出数年,便会积重难返,如此,大清即便能够达到极盛之局面。也只是昙花一现。”
见贞武不为所动。胤祥略一沉吟,才小心翼翼的说道:“皇上可听闻宇文泰,苏绰之具官论?”
听的这话,贞武不由诧异的瞅了胤祥一眼,北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此人一手奠定了北周王朝之基业,在位期间所颁行的兵制、选官之法,可谓是开隋唐政治制度之渊源,一生功业鼎盛,他岂有不知之理
苏绰则是宇文泰的得力大臣。助其革新政治,其草拟的《六条诏书》治心身、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素为后世称道,可未听说过这二人还有什么具官论。
略一沉吟,他才含笑道:“十三哥军务之暇,尚能不忘读书,实是难得,别藏着掖着。说来听听。”
话已出口。胤祥也不再犹豫,微一沉吟,便道:“这具官论是宇文泰以治国之道问于苏绰,其精髓所在,便是要用贪官,反贪官,唯有如此,才能长治久安。”
听闻此言。贞武不由大为诧异,迟疑着道:“用贪官,反贪官,能长治久安?这是苏绰之言?”查无实据,应是后人杜撰。”胤祥沉声道:“不过,微臣却觉的甚为有理,官员贪贿。等若授皇上以柄,皇上随时可以名正言顺的革其官夺其职,如此,贪官必忠于皇上,臣忠则君安,君安则国安。
反贪官,则是取悦百姓,稳定民心,使百姓相信朝廷,对朝廷充满信心,用贪官反贪官,如此反复,则长治久安。”
这倒是新鲜,贞武微微一笑,道:“那用清官又如何?”
胤祥小心的看了贞武一眼,才道:“清官以清廉自恃,直言强项,又深得民心,若才干出众,忠心耿耿也就罢了,若才能不济,或是不忠于君上,如此,则陷皇上于两难之境,不罢,则尸位素餐,如鲠在喉,弃罢,则民不喜,不喜则生怨,生怨则国危,是以清官不如贪官。”
“这是苏绰之言,十三哥对此如何看?”贞武随口问道。
听的贞武如此问,胤祥不由大加小心,稍加思忖,他才谨慎的说道:“汉唐以来,唯宋朝官员俸禄最高,明朝官员俸禄最低,堪称自古官俸之最薄,然纵观历朝,反腐肃贪之严厉,莫过于明朝,虽然如此,然明朝官员仍是朝杀暮贪。”
说到这里,他微微顿了顿,才接着道:“官员俸禄微薄,钱财又唾手可得,岂有不心动者?微臣窃以为,明太祖这是以严刑峻法肃贪以邀取民心,以最薄之官俸逼迫诱使官员贪贿。
皇上御极之初,不在争取民心,而在争取官心,特别是满蒙之王公勋贵及八旗朝中地方大员,待朝局平稳之后,再争取民心不迟,大清乃是以寡御众,八旗乃国之根本,八旗若乱,后果则不堪想象。”
听得这话,贞武半晌无语,大清官员俸禄皆是沿袭明朝,顺治时虽也涨过,但很快就折成了火耗银,实际上这么多年来,官员明面上的俸禄与明朝没多大区别,他御极以来,也仅仅只是将京官的俸禄翻了一番,地方官员并未受惠。
如果明朝是用贪官,反贪官,那大清又何尝不是如此?胤祥这番话可谓是从正反两面来谏劝自己从轻处理这起贪侵赈灾钱粮的大案。
默然半晌,贞武才道:“九月初旬要出兵征伐非洲,八哥你们的人马和物资在八月底之前必须在噶罗巴汇集,不要耽搁海军的行程。”
见贞武转移了话题,胤祥不由暗喜,看来这番话多少起了一点作用,他忙躬身道:“禀皇上,一应准备事宜,几位兄长早已布置妥当,定不会拖延海军的行程。”
贞武微微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