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袁腾飞讲战争史-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敌后根据地。在解放区的边界,德军竖起大牌,正面醒目地写着:“注意!匪区!”可见南军游击队的威力。

9月18日,铁托克服重重险阻,从首都贝尔格莱德平安进入解放区,成为南斯拉夫反法西斯战场上的军事统帅。不久,游击队攻占乌日策城,建立了象征性的乌日策共和国。

1942年,德军痛感游击队的严重威胁而加紧进攻解放区,南斯拉夫人反抗法西斯的斗争进入最困难时期。南共多次向苏联求援,苏联借口“技术困难”没有给南共丝毫实际援助。游击队缺衣少粮,大批伤员因缺医药而得不到及时治疗,成千上万的难民挣扎在死亡线上。

铁托率领游击队在无任何外援的情况下孤军奋战,进行了南斯拉夫游击队的“长征”,向北长途行军200英里到达波斯尼亚西部解放区,连续打退德军的多次进攻,摆脱了绝境。

在6月份的苏捷斯卡战役中,铁托一行遭到德机轰炸,由于他的爱犬卢克斯舍身相救,他才死里逃生。铁托是二战中唯一负伤的最高统帅。

游击队很活跃

1941年11月28日,阿尔巴尼亚“响起了反法西斯武装斗争的第一枪”,地下军在地拉那杀死了一个专门迫害政治活动分子的阿奸警察队头目。到1942年,几乎整个阿尔巴尼亚都有游击队,据统计共有40多队,人数超过1万。他们袭击意大利军的汽车队和部队,与此同时,地下军也在城市中消灭法西斯。阿尔巴尼亚共产党还把游击队或个人所取得的战果,通过秘密发行的定期公报和小册子,报道给公众。

当然,二战期间,阿尔巴尼亚的地位并不显眼。盟军从未承认过国王索古领导的阿尔巴尼亚流亡政府,也没有在任何一次国际会议中讨论过阿尔巴尼亚及其边界问题。没有人为阿尔巴尼亚在战争期间的损失进行过可靠统计。不过,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报告说,阿尔巴尼亚在二战期间有3万人死亡,200座村庄被毁,1。8万幢房屋倒塌,大约10万人无家可归。当然,实际损失应该超过这个数据。历史不应忘记,也不该忘记,每一个不屈的灵魂。





第五章 双峰对峙万骨枯(苏联大清洗,苏德战争)


我们所建成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

——题记





01。斯大林的崛起


四处打家劫舍

20世纪是集权主义风行的世纪,这方面涌现出了很多代表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绕不开一个人——斯大林。当然,至今有些国家对他仍褒贬不一,所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正是指此类人。

斯大林是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少数民族格鲁吉亚人,父亲是皮鞋匠,算是小资产者。所以,他后来才能上富家子弟进的正教中学,这学校相当于中国的团校。他毕业后是以神甫为职业的,欧洲封建时代基督教会掌管意识形态,神甫的地位与共产党国家的基层党委书记差不多。虽然后来斯大林没当一天神甫,但他学的专业知识并没有白费。他采取偷天换日的手法,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转换成宗教般的教义。斯大林的父亲脾气暴躁,喝醉酒后经常打他,这可能与后来斯大林暴戾性格的形成有关。

斯大林读神学中等学校时就加入了社会民主工党,后来追随了党内左派,即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斯大林入党后主要从事“剥夺”行动,打土豪分财产,四处打家劫舍,抢银行、劫火车,筹集党的活动经费。当然,他掌权后御用学者从来不提他这段“辉煌历史”,以免给党抹黑。

为了在党内往上爬,斯大林拼命地讨好列宁。他文化程度不高,但还是竭力读了不少书,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写了不少著作。十月革命前他反对过列宁武装起义的主张,后来他隐瞒了这段历史,把自己说成是列宁的忠实信徒。

粗暴无礼惹反感

十月革命后,列宁担任人民委员会一把手,斯大林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相当于部长)。他主张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受到了列宁的严厉批评,说他“比俄罗斯人更俄罗斯”。列宁领导的社会民主工党多数派(后来改名共产党)一直实行党内民主制,党内没有最高职位,党的领导集体由民主选举产生,重大决策集体讨论,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投票决定。斯大林一直担任秘书长职务,后来中国将这个职位翻译成总书记。在俄文及英文中,秘书与书记是同一单词,这个职位相当于一般单位的办公室主任。

斯大林在担任总书记时,掌握有一定的权力,但他刚愎自用、粗暴无礼的个人品质也暴露了出来,甚至对列宁夫人也敢辱骂。这引起了列宁的极大反感,在遗嘱中列宁建议解除斯大林的总书记职务。

列宁去世后,在接替他的人选里,托洛茨基54呼声很高。当时党内无最高职位,这是一种新型的无产阶级民主政治形式。列宁的领导地位不是靠制造个人迷信、排除异己建立的,而是靠他的民主作风、团结包容各种不同意见同志的高贵品格,在革命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托洛茨基是列宁最为欣赏、信任的人物。十月革命前列宁被临时政府通缉逃亡国外,起义工作实际上是由担任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托洛茨基领导的。后来,在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中,也是托洛茨基组建了红军,被称为“红军之父”。如果他有一点个人野心,列宁去世后,他窃取党政军大权,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高层们的私心

如果列宁去世后,苏共中央委员会遵照列宁的遗嘱,解除斯大林总书记的职务,那么后来就不会发生“斯大林攫取党政军大权,建立个人独裁统治,并将所谓的斯大林主义,推行到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最终断送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乃至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体系”的事情。

列宁去世后,在苏维埃代表大会及政府部门担任高级职务的一些领导人,却不希望托洛茨基成为党和国家的新领袖,其原因就是嫉妒,这也是民主选举领导人与个人任命接班人不同之处。托洛茨基出身上流社会,受过良好的教育,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又能说又能写;在革命斗争经历中,功勋卓著,在人民群众中威信极高。而斯大林恰恰相反:一米六三的矮个儿,说一口乡音浓厚的俄语,完全端不上台面。

而且他在窃取大权前,见人都是一脸谦卑的神情。高层们觉得让这样的人暂时代替列宁位置,自己以后有机会可以取而代之,如果让托洛茨基上台,所有人都将黯然失色。





02。阴谋在慢慢地酝酿


“伟大”领袖过生日

20世纪30年代初期,斯大林战胜反对派之后,已掌握大权,踌躇满志。托洛茨基已被驱逐出境,已被彻底打翻在地,永世不得翻身,直到1940年被斯大林的特务暗杀。斯大林作为党的总书记,通过伏罗希洛夫指挥红军,通过雅戈达指挥安全机构,通过宣传机器把任何功绩都与斯大林联系起来。于是,布尔什维克党内和苏联国内,出现了近乎迷信的个人崇拜现象,斯大林俨然已成为了人民心目中的神明,一切成绩的取得都归功于斯大林,因为他是党和国家的象征。

1929年12月,苏联为斯大林50寿辰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活动,报刊上出现了对“伟大”甚至“天才”领袖和导师斯大林的祝贺。原来被击败的反对派,也参加了对斯大林歌功颂德的大合唱,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以及其他领导人一个接一个地发表文章,在承认自己错误的同时,大谈“全世界人民的伟大领袖”斯大林同志是如何正确。

消灭新的敌人

与此同时,另一种倾向也是存在的,并形成一股潜流。斯大林所推行的政策,越来越依靠由他挑选、提拔的年轻干部。老一代布尔什维克,绝不会有青年一代对斯大林的热情、忠诚、崇拜。因此,斯大林对老一代布尔什维克的轻蔑态度,逐渐转变为仇恨。他坚信必须把那些不同意或怀疑自己政策的人,赶下历史舞台。这些人对他所设计的“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有害的,起妨碍作用。

另外,1934年1月,苏共在十七大形成了共产党中央书记组成的秘密联盟。据猜测,这次大会刚开始或大会前夕,一批党的工作者和风头正劲的政治局委员,同中央委员会书记基洛夫谈过话,提出必要时撤换斯大林。从后来参加谈话的人在肃反运动中的命运来看,斯大林通过秘密渠道,知道了这些谈话内容。

对斯大林个人来讲,1934年是他一生中重要的一年。正如他在前几年击败反对派一样,他要消灭、清洗新的一批敌人,包括基洛夫在内的曾帮他战胜过反对派的这些人,但现在这些人已对他的统治构成了威胁。从政治经验来讲,他知道历史给每个人一次机会。假若没有战胜对手,对手就要利用这个机会打倒自己。

闻到了“阴谋”的气味

在苏共十七大上,斯大林的“亲密战友”基洛夫在发言时22次提到斯大林,他为斯大林创造了好几个新的专有名词,譬如“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掌舵人”等,他甚至提出“把斯大林同志总结报告中的所有论点和结论,当作党的法律来贯彻执行”。

基洛夫的这些话,每次都被热烈的掌声打断,但斯大林没有被假象所欺骗,他知道在掌声和动听的颂词后面,一场针对他的前所未有的阴谋正在酝酿。

他闻出了聚集到十七大的“阴谋”气味。按规定,党的总书记,也就是斯大林,出现在主席台时,掌声应该是10分钟,政治局委员则应控制在2分钟。可基洛夫上台时,暴风雨般的掌声,远远超过了规定时间。

在这次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中,基洛夫得到的反对票最少,只有3票;而斯大林得到的最多,292票。政治局委员卡冈诺维奇下令将选票销毁,宣布斯大林和基洛夫并列得到3张反对票。斯大林得以继任总书记,而基洛夫任政治局委员、党中央书记、中央组织局成员。斯大林曾建议基洛夫到莫斯科工作,基洛夫没有同意,仍担任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十七大以后,斯大林感到,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政治局势。





03。基洛夫被刺杀


迷雾重重的刺杀案

1934年12月1日,是基洛夫的一个正常工作日,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这也是即将席卷全国的镇压狂潮掀开序幕的一天。这一天傍晚,当基洛夫走进列宁格勒州委机关所在地斯莫尔尼宫,向州委第二书记办公室走去,当他在走廊里停下脚步开门时,一颗子弹射中他的脖子。他摇晃一下,转了半个身子,就一头栽倒在镶木地板上,鲜血从伤口里向外冒。

凶手尼古拉耶夫是内务部的工作人员,而且有证据表明,在这次谋杀之前,他曾几次企图暗杀基洛夫,企图靠近基洛夫时曾被其警卫人员逮捕。可奇怪的是,不久之后刺客就被内务部释放了。这引起了基洛夫警卫人员的警惕,但内务部告诉他们,这事用不着他们去管,并以收缴个别警卫人员的党证相威胁。最后刺客带着武器再次潜入斯莫尔尼宫,惨案就此发生。诡异的是,在基洛夫遇刺时,平时戒备森严的列宁格勒州委大楼空无一人,不见一个警卫;基洛夫遇刺倒地后,大楼警卫人员就像从地底下冒出来一样突然出现,将凶手按倒在地。

更令人奇怪的是,基洛夫的警卫队长被提去接受审讯,他是被用有篷的大卡车接走的,里面还有几个手持铁棒的契卡(“肃清反革命及怠工特设委员会”俄文缩写的音译)人员,一人坐在司机身旁。不久,基洛夫的警卫队长死了。当时医生做了“鉴定”,指出他是因车祸而死。他们当中有些人活到苏共二十大时才说,鉴定书是被迫做出来的,警卫队长是被很粗的铁棒打死的。

借谋杀案树权威

从基洛夫被刺案的发生,以及整个侦查过程可以看到,有一只有力的手,在指挥着整个事件的进行,这绝非尼古拉耶夫的个人行为。因此,无论斯大林是否指使过这次谋杀,他都会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件事消灭他的对手。

当时,基洛夫由于自己的才华,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增长,到1934年时成为党内仅次于斯大林的人物,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他独立性强,才能出众,善于团结工人,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会附和斯大林的意见,并且有时能赢得多数票。斯大林的猜疑与嫉妒就此爆发。而共产党一些领导人对日益严重的个人崇拜及经济建设中的问题感到不安,于是在第十七次党代会上,酝酿着选举基洛夫来取代斯大林,担任党的总书记职务。斯大林对此感到十分震惊。

所以,1934年的斯大林,已将“基洛夫被刺事件”变成他树立党内绝对权威以及建立完全独裁统治的一个最重要步骤。因此他需要制造舆论,把手中的剑挥向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