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军不能驻在立陶宛……粗暴地破坏了与苏联签订的互助条约,准备侵犯苏联边境。”并要求立陶宛政府组成“有能力、有决心保证忠实执行互助条约和坚决压制反对者的政府”,保证“苏军能够自由通过立陶宛领土,以便部署在立陶宛的重要地区,苏军人数应足以保证互助条约的实施和防止反驻军的挑衅行动”。莫斯科当局要求立陶宛在10个小时内做出答复,否则“苏军将立即开进立陶宛”。立陶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被迫在苏联最后通牒到期前15分钟,通知莫洛托夫,立陶宛接受一切要求。
立陶宛被迫就范后,莫斯科当局又故技重施,向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公使递交了声明,指责两国签署的波罗的海条约,要求两国成立新政府并同意苏联驻军,限令6小时内做出答复。两国政府势单力薄,在规定时间内接受了苏联提出的条件,原政府宣告辞职。莫斯科当局立即派特使分赴三国谈判新政府的组成问题,三国元首迫于苏方压力,完全接受了苏方指定的候选人,组成了亲苏政府(即苏联的傀儡,“带路党”政府)。苏军相继进驻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新政府的成立和苏军相继进驻各国,实质上使三国完全丧失了独立性。三国政府在实行任何一项重要措施时,都得秉承莫斯科的指示或莫斯科代表的旨意。7月14日,三国同时进行议会选举,宣布成立苏维埃政权。1940年8月初,苏联最高苏维埃第七次会议决定吸收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波罗的海三国正式被苏联兼并。苏联增加了17。4万平方公里土地,586万人口。
10。究竟该信任谁
“东方战线”受争议
自从二战全面爆发后,德军很快席卷了北欧、东欧、西欧和巴尔干半岛。到1941年初,德国控制了包括法国、波兰西部、挪威、南斯拉夫等16个国家的人力、物力资源。这时的世界,只有英国在独自和法西斯轴心国抗衡。
当德军横扫欧洲大陆之时,苏联和英国不同,它是以纳粹的同道、共同分赃者的姿态出现的。苏联入侵芬兰、占领波兰东部、侵占罗马尼亚部分领土、吞并波罗的海沿岸三个主权国家。斯大林看到如此强大的德国必然会威胁苏联的安全,便开始着手采取防范措施:将苏联的重工业和军工工业,有计划地迁移到乌拉尔山脉57以东;对德国和谈,避免刺激德国;稳住东方的日本,和日本签署中立条约;建立所谓“东方战线”,靠武力增加战略纵深。
在苏联的防范措施中,建立“东方战线”最受争议。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条款,占领了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芬兰、罗马尼亚等邻国迅速推向自己的对立面,还遭到了世界各国的强烈谴责。事实上,“东方战线”在战争中起的作用极其有限,就像苏联“肃反运动”一样,目的是消灭敌人,结果制造的敌人远远比消灭的敌人多!
谁我都不相信
德国方面,西线战事早已平复,只有英国凭借隔海的优势仍在叫板,这让希特勒感到有机会腾出手来,对付东边的大国苏联。而德国情报机构对苏联的判断,也让希特勒认为苏联是非常容易对付的,便开始制订入侵苏联的计划,代号为“巴巴罗萨”58。
1941年春天的头几个星期,斯大林一直颇为苦恼。他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情报机构,那些情报人员不是为钱,而是为了理想在从事危险的工作。他们报告说,德国正在谋划大举进攻苏联。斯大林不相信情报人员的话,就像任何人都会背叛自己的上司一样,斯大林坚信别人也会背叛他,特别是以“撒谎”为职业的间谍。从表面上看,他的这种想法也有一定道理:情报人员几个月前就在报告德国要入侵苏联,现在不还是好好的吗?
此前,英国首相丘吉尔送给斯大林一份秘密情报,提醒斯大林,德国即将入侵苏联。丘吉尔对自己的绅士风度颇为满意。然而,这个警告的效果正相反。在过去20多年,丘吉尔一直是个立场坚定的反共分子。所以,他的警告更让人怀疑是挑拨离间。斯大林认为丘吉尔的警告用心险恶,是英国想祸水东引,想让苏联和它的纳粹同志火并。斯大林最不希望在没有准备好之前,就跟德国开战。但苏军在肃反运动中失去了那么多高级将领,只有天知道他什么时候才能准备好。
“红色间谍”佐尔格
关于苏德战争,斯大林没有任何可以信赖的人来讨论。自从他的第二任妻子莫名其妙地“自杀”之后,再没有女人能在他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他没有朋友,至于同事,都像他一直希望的那样,平平庸庸、唯唯诺诺。经过1936~1939年的大清洗,苏联的外交队伍几乎分崩离析。外交事务的掌门人莫洛托夫也只干了两年外交,且一门外语都不懂,他的外交特长比起搞阴谋的特长还差一些。虽然贝利亚掌管的国外间谍网发展迅速,但在大清洗前,他只是一个地区的警察头目,没人教他如何运营一个国际间谍网,如何解读和评估到手的情报。能够帮助莫洛托夫和贝利亚的那些人,虽然受过良好教育,有丰富的经验,但他们都已躺在了墓地里。
在这种情况下,一份份情报被送到斯大林的办公桌上,等着斯大林自己做判断。情报显示,德国即将入侵苏联。这类情报来自多名特工,这些特工中最著名的就是至今还被一些德国老兵痛恨的、前德意志帝国士兵、“红色间谍”佐尔格59。他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生兼战友F。佐尔格的侄孙,家族遗传,根红苗正。作为20世纪最有胆识的间谍之一,他的信条是,不撬保险柜,文件主动送上门;不持枪闯入密室,门却自动为我打开。
1941年6月14日,佐尔格向斯大林传递了一份对苏联命运至关重要的情报:德军将于6月22日进攻苏联。这个情报的准确性甚至可以用伟大来形容,它根本没有误差。而且,这份情报传到苏联的时候,距德军开始进攻还有8天!
如果相信这份情报,一切都还来得及应付,但斯大林对这种情报感到厌烦。他竟然在一份报告旁边批示:“或许我们应该让这个情报员‘滚蛋’。他提供的不是情报,而是谎言。”知道斯大林根本不相信这些警告,情报分析人员只好把这类情报归入“可疑和误导”一类的档案中。
心里一直没概念
不仅仅是情报员,连苏军边防部队也开始报告德军行为异常。1941年,德军飞机经常侵犯苏联领空,以进行侦察。3月27日至4月18日,德军飞机侵犯苏联领空不下80次,每次德军飞机都要深入苏联领空20~30英里,而苏联只是若无其事地发个“抗议”照会。斯大林给人的感觉像只鸵鸟。
而此时,连奴性十足的贝利亚都感觉苗头不对。通常,贝利亚总是告诉斯大林一些他喜欢的情报。现在,他也向斯大林报告,德国向白俄罗斯、乌克兰和立陶宛派遣了许多破坏分子。他们或是一个人,或是一个组,携带无线电发报机、武器、现金和苏联护照,他们中的一些人是前白俄罗斯军官。20年前,这些人曾在同一地方和红军打过仗。1941年5月,苏联边防军抓获353人,他们想偷越边境。6月初,抓获108人,还不清楚有多少人成功偷越了边境。但斯大林对这些情报仍然不重视。
6月11日,贝利亚的手下在桑河河底发现电话线,德军一直在监听红军的电话。斯大林听到这类消息,有时会被激怒,有时勉强装出一副冷静的神态,他会说:“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不会愚蠢到要在东西两线作战。一战中,德国人就是这样被扭断了脖子的。希特勒才不会冒这个险。”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一个人如果天天被人喊“万岁”、被人歌颂成“伟大”“光荣”“正确”,他肯定会以为自己“一句顶一万句,句句是真理”,脑子短路是一定的,比被门挤了还傻!
然而,斯大林也感觉到,他和希特勒现在都陷入了一场紧张的竞赛之中。谁能首先集结足够的兵力,谁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斯大林只是在几个星期前才开始加速备战。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斯大林都犹豫不决,对苏联到底要打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心里一直都没概念。
就不这么认为
1941年5月底,斯大林告诉自己的两位高级指挥官朱可夫和铁木辛哥60,德国政府请求苏联准许其派人在苏境内寻找一战时阵亡的德军士兵坟墓。斯大林指示:“要确保不要让他们进入边境太深,告诉各军区,要和我们的边防哨兵保持密切联系,赶快给边防哨兵下命令。”
对于斯大林的准许,朱可夫和铁木辛哥感到很吃惊。“德国人想搞清楚他们计划进攻的地方,”朱可夫说,“至于找坟墓,那只不过是个骗人的借口而已。”铁木辛哥补充道:“德国人最近一直在频繁地侵犯我国领空,并且还深入到内地,朱可夫和我都认为我们应该把德国飞机打下来。”
斯大林断然否决了这个意见:“德国大使已经解释过了,他们空军的许多年轻飞行员还没受过训练,总会迷航,大使已要求我们不要理会这些迷航的飞机。”斯大林的行为越来越古怪,他对希特勒有一种不可思议的信任,而对那些可以信赖的人却不信任。
德国政府也在掩饰这种骗局,他们向斯大林透露,德军在边境的调动只是为了避开英国远程轰炸机。德国甚至向苏联解释,他们故意要让英国以为他们正准备进攻苏联,而事实上他们正准备进攻英国。因此,斯大林在思想上,并不认为德国会入侵苏联。
到6月中旬,德军仍继续在边境地区集结重兵。德国外交官及其家属开始撤离莫斯科,这已是重要信号。但斯大林仍拒绝给红军下达战备命令。更可笑的是,苏联的列车还在源源不断地向德国运送战略物资,这些物资包括150万吨粮食、10万吨棉花、200万吨石油、150万吨木材、14万吨锰。这都是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贸易协定交付的。斯大林完全配得上德军“运输大队长”一职。
6月14日,苏联《真理报》刊发了一篇著名的政府声明,针对苏德之间即将发生战争的“谣言”,声明说德国从未向苏联提出过领土要求,德国正严格履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也在认真遵守这个条约,一些苏联军事单位只是出于训练目的而移驻边境地区。这份报纸上面的话,没有一句是真理!对于这个声明,铁木辛哥和朱可夫都感到很震惊。不管这是不是一种外交宣传手段,它都会对苏军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
在这期间,斯大林曾连续43个小时没有办公。直到6月20日,星期五晚上8时,他才回到办公室。这次,他再次收到警告性情报。他的老搭档、主管外贸的米高扬告诉他,德国的一支拥有25条货船的船队,没有装卸完货物,就匆匆离开了里加港。斯大林说:“他们有权这么做。”但他也感觉好像要发生什么事。斯大林给莫斯科军区防空司令打电话,命令他:“局势有些反常,提高防空等级。”然而,他没有给铁木辛哥和朱可夫打电话。他仍然不想刺激德国人,所以不想让边境部队进入战备状态。
开始警觉起来
1941年6月21日,斯大林的直觉终于告诉他,无所作为是危险的。他采取的第一个措施是,召集了许多著名诗人,下令让他们谱写反纳粹的战斗歌曲!第二个措施倒很实际,他指示苏联驻柏林的外交官,立即会见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要求他解释为什么德国在边境集结重兵。德国答复,里宾特洛甫不在柏林。这一天所有的质问,得到的都是这个答复。当晚,斯大林才开始真正警觉起来,下令召开紧急会议。
会议进行中,朱可夫打来电话报告,一个德军士兵越过边境,说自己信仰共产主义,他告诉苏军指挥官,德军将在6月22日黎明入侵苏联,这时离战争爆发只有几个小时。
直到这时,斯大林才显得特别不安。他问道:“这次警告是不是德国的挑衅?”铁木辛哥和朱可夫回答:“绝对不是。”他们可以肯定,这个德国士兵说了实话。他们坚持要让西部边境的部队立即进入战备状态,但斯大林仍在思考。
几个小时后,苏军前线部队总算接到一份通知:德军可能要“挑衅”,然后在6月22日或23日入侵苏联。各部队要谨慎应对挑衅,以阻止德军“更大的阴谋”,换句话说就是战争。这项通知不是战备命令,它没有规定哪些行为是挑衅,哪些行为是战争,更不要说下令开火。而且,它也不是以斯大林的名义发布的。
一切都太晚了,“巴巴罗萨”计划就要付诸行动,这个名称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里德里希一世的绰号“红胡子”。这位皇帝曾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