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才”刘七不由由衷的赞叹道:“这真是天才的设计,这是我见过的最天才的设计。这T的是谁设计出来的,你们一定要让我见见他,我要重重的奖赏他。”
刘七的赞美并未使多恩伯格和布莱恩感到高兴,反而令他们在想起了在实验中不幸遇难的同伴们,泰勒博士,4火箭发动机的设计者,ssrfll瀑布)项目的火箭研究组的核心人员,原本在1943年盟军对佩内明德进行的轰炸行动中被炸死的他活了下来,但却没有逃脱被炸死的命运。1943年11月的一次发射试验,导弹出现了故障,点火后发动机并没有提供的推力,导弹仅仅只是向上爬升了一点就落在了离半掩埋观测点的附近,而控制系统对关闭信号也没作出任何反应。由于导弹距离观测点实在是太近了,为了避免危险所有的人员都要撤离,但他却坚持让其他人先走,他要记录完导弹上的记录设备传回的数据后再走,但是就在他刚刚处理完数据并启动打孔机时,爆炸发生了,很不幸,一块碎片以超过340米每秒的速度直接击中了他的脑袋。当他们再次回到观测点的时候,曾经还和他们一起工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泰勒博士,已经变成了一具冰冷的尸体,而到死,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那条打孔机打出的写满了数据的纸条。沾满了他的鲜血的纸条在他的白色大衣上显得分外醒目。而冯布劳恩和多恩伯格在无线电里听到的那句话“我打出来了!”则成了他的最后遗言。一名他连名字也不知道的技工,在一次燃料泄漏事故中,为了避免爆炸只身闯入火场打开了燃料紧急排放阀门,但自己却被大火烧死,还有其他人。每当他们因为ssrfll瀑布)项目的进展而受到嘉奖的时候,他们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曾经和他一起工作过,但却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同伴。
刘七看着冯布劳恩和多恩伯格坐在那里失神,觉得很奇怪。
“我说你们倒是把设计者给我领来啊!别老站在这里发什么呆好不好。”刘七说道,将他们拉了回来。
“不好意思安德里中校,最初的ssrfll瀑布)的设计者泰勒博士已经因为在去年十一月因为事故去世了,是我们设计完成了瀑布导弹。”
“哦,那就是你们俩设计”
“不是我们两个,是我们!火箭基地里所有参与了ssrfll瀑布)项目的人员!”冯布劳恩打断了刘七的话,理直气壮的纠正道。
刘七发现了一丝不对,当他说出要奖赏设计者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就开始有些低落。当他慢慢的往下翻时,他终于明白了,这不是他们想要奖励,也不是他们觉得奖励不够,而是奖励无法换回曾经与他们一起工作的同伴。
“博采众家之长这很好吗。俄国人的武器虽然精度不够,显得粗糙,但是在战场上可是不论那么多的,只要能打下飞机的武器就是好武器。我们第三帝国虽然是靠装甲力量取得胜利的,但是说实在的我们的最初的坦克与俄国人的T34真的有很大的差距,我们不能小瞧一年有半年都在冰天雪地之中呆着的俄国人,他们的创造力也是很有想象力的。”为了避免触及对方的痛处,刘七只好将话题转到另一边去,把奖赏什么的先扔一边。不过,这‘ssrfll’瀑布)还真是有点“苏联风格”在里面,完全不是精密的跟钟表一样的德国武器的风格。不过,这和苏联风格完全不同,苏联的是技术低,而德国的技术高,完全没得比。不过多恩伯格和冯布劳恩一听差点没直接动手。他们花了3年的时间,一百多人各抒己见设计出的性能优秀的瀑布导弹就成了仿照那该死的毛子风格的武器了
刘七再看完‘ssrfll’瀑布)项目文件的最后一页后直截了当的说道:“我看您们的设计是完全可行的,也别再搞什么婆婆妈妈的试验了,直接上报军备部然后开始批量生产。”
布莱恩被刘七的话说的一阵的苦笑,对于刘七这种一点科学态度都不讲的态度是无奈到了极点。不过布莱恩却是不知道刘七的难处,每天都有大批的盟军的重型轰炸机对德国进行轰炸,尽管有导弹但是由于红外干扰弹效果已经大不如以前了,也只是让盟军多付出一些代价,而且眼看盟军就要开始在诺曼底登陆了。到时候面对盟军的空地一体化攻势,德国只有被P扁的结果,刘七要是不着急才是怪事。
多恩伯格在心里计算了一下后说道:“安德里中校,我明天就去一趟军备部,然后等报告批下来之后我们就开始生产。”
刘七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将军,我给你一个月时间你给我弄十万枚瀑布导弹,只要完成了这个任务你就是帝国的功臣。”
多恩伯格一听刘七的话被吓的一边摆手一边说道:“安德里中校,这帝国的功臣你还是留着自己用吧,你这个任务我实在是完成不了。别说一个月10万枚导弹了,就是1000枚我也给你搞不出来。就是我们现在开始建立生产线,最快也得到九月才能生产出来,而且一个月最多也就是1000枚的产量。”
九月,又是九月,空军的新式战斗机要等到九月才能形成战斗力,而这瀑布导弹也要到九月才能实现量产。似乎冥冥中非要让所有的事情都赶到九月去。不过刘七已经知道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所以没有强逼,看来也只能咬着牙去抗上几个月了。
第十卷剑断法兰西第十四章通向宇宙之路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刘七的精神好了许多,虽然这些瀑布飞弹和新式战斗机都要到四四年九月才会真正的形成战斗力,但是这总是给了人很大的希望。;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支撑人坚持下去的动力,不管形式再困难,环境再险恶,只要有了希望,人都是可以克服的。
不过接下来让刘七没想到的是,自己竟然又得到了一份‘大礼’。当初刘七投资到V32的五十吨黄金被布莱恩挪用到10的上,而9却在刘七昏迷的时间里开花并且结果了。
1943年9月,进行火箭研究的冯布劳恩和多恩伯格正式向德国航空部RL)提交了10运载火箭项目,并附带了火箭的军事价值,其中,打动了德国航空部RL的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卫星。
按照10火箭研究小组的设想,可以使用10携带一些执行特定任务的器材,例如高精度照相机,将其部署在外太空,对目标进行侦查,也可以携带先进的无线电导航系统或无线电通讯系统,架设安全性极高的通讯网络和导航网络。这洲际导弹这种稀罕玩意还并未进入到大家的眼球之中,就连德国航空部RL)对10的想法也仅仅是用在侦查和通讯方面。这能在天上时时刻刻监视着盟军的行动,这似乎想想就会让德国航空部RL)的大佬们开心,不过要是这些大佬们知道10只要改动一下,就可以成为洲际导弹打击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话,那德国航空部RL)的大佬们非的激动的连睡觉都笑的合不拢嘴才行。
一切都是德国急需的:一个月前,盟军轰炸行动再次开始了,在行动中他们使用了新电子干扰手段,现有的雷达通讯设备均无法对其免疫,对防空指挥和拦截导航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只能用电话和变频的方式来避免干扰,而已有的可自动变频的电子通讯设备数量又之又少,电话无法铺到飞机上,使德国空军最高司令部的人伤透了脑筋。因此,10运载火箭项目很快就通过了审核,编号不变。
当然这时1943年10
月3日夜,10耸立在高大的发射架上,新的10和历史上的有了很大的不同,10级火箭变得更大更高,但是更瘦,装载的燃料更多,引擎也换成了桑格博士研究的新型发动机,推力更加的巨大。而9级则更像是一架航天飞机,极度后掠的边条翼,三个机腹的起落架舱盖,还有隐藏在驾驶舱两侧的被整流板覆盖的进气口,这一切都是为了能够让10能够在返回时飞回基地而不是落入大海或撞上地面,因为这个项目是机密。
19:33,煤油和硝酸被送入了10火箭底部的燃烧室内,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的气体,以超过音速的速度从其底部的喷口喷射而出,巨大的烟雾淹没了整个发射平台,紧接着,一个物体冲破了烟雾的阻挡,向上空飞去,顿时,控制中心里一片欢呼声。
发射运载火箭和导弹攻击并不相同,导弹攻击需要做的差不多就是计算一个抛物线,然后就什么也不用管了,而运载火箭不一样,他不是光打上去就完事了,他们还需要计算,在多高的高度以多快的速度运行才能让火箭不落回地面,而且还不能被离心力抛到宇宙里,还要考虑失去联络后的无制导飞行阶段,为此,研究人员们不得不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精确计算,也多亏了柏林的那台计算机的协助,不然的话两个月也不可能完成计算。
10点火发射成功了,但这才刚刚开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向太空发射火箭,他们没有任何经验,只能靠自己摸索。所有的人在经过短暂的欢呼后,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监视着不断变化的数据。在多个分布在挪威,德国,法国的地面站的监控下,她按照着预定航向攀升着,而地面控制中心在分布在大海里的德国潜艇和地面站的配合下,测量着飞行数据,不断的矫正着微小误差,而设置在她驾驶舱内的摄像机则通过无线电,将她所看到的一切,发送到地面控制中心并显示在大屏幕上。她尾部的尾焰逐渐变小,最后变得只有一个棒球大小,但是却十分明亮,甚至连远在柏林的居民也可以清楚她尾部那巨大而又明亮的尾焰。
1分13秒,10爬升到了47km的高度,一级火箭发动机关闭,连接舱缓缓的打开,紧接着,巨大的烟雾从连接舱内冲了出来:第二级火箭9点火了。巨大的推力推动着9继续向上飞行,而巨大的作用力则将10往地面推去,她会通过降落伞落在北海,由德国海军在海上回收,执行下一次任务,因为,德国的稀金实在是太缺乏了。
9火箭继续攀升,由于已经被第一级火箭10带到了47km的高度,因此她能达到的高度会更高,足够达到最低卫星投放高度。此时,在她的货舱内正静静地安放着一个球状体,上面有着四根天线。这便是德国的第一颗卫星,他被命名为“宇宙1号”,使用蓄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其重量只有77千克,与设计中的10有效载重相比实在是太轻了,可以在太空中工作9天,这颗卫星会在太空中收集太空环境的数据,同时还可以监控火箭的飞行状态,并传输给地面控制中心。
不过,必须要等到火箭围绕地球飞行一圈后才可以释放出来。而由于参与监控的潜艇和地面站无法覆盖火箭的全程飞行,因此会有一个十分危险的无导航飞行阶段,在这一阶段,9火箭完全依靠失去联络前的数据和飞行姿态控制他自己,如果数据计算有误极有可能导致9火箭误入大气层或被抛进太空,成为一枚真正的太空火箭,这对地面控制人员的计算能力是一种挑战。
22:12,所有人都在紧张地盯着屏幕,检查着数据,寻找着每一个可能是9火箭的雷达反射讯号。在过七分钟,就是9火箭再次出现在地平面,可以进行联络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突然间,雷达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亮点,所有的天线都再次对准了那个目标,不断的发射着信号。很快,信号得到了回应,雪花已久的显示屏上再次显示出了9的驾驶舱的画面。“是9火箭!”控制员们再次欢呼了起来,无导航飞行阶段成功了!虽然有着极大的偏差,但是依然在可接受范围内,至少,他们的努力没白费。
在地面控制中心的远程遥控下,距离地面443km的9火箭开始了她这次飞行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任务:打开弹仓投放卫星。由于9在再入大气层时会发生剧烈的摩擦,因此全身都覆盖着隔热材料,所以弹仓并不是设在腹部的,而是设置在背部的。弹仓缓缓地打开,一颗卫星慢慢的飘出了9的弹仓,向着预定的航向飞去,从这时开始,9火箭将会继续环绕地球,在第三圈后开始返回大气层。而卫星在环绕地球一圈后,系统会启动,协助监控火箭姿态并将数据发回地面控制中心,因此后面的阶段与之前相比会相对更容易一些。
次日凌晨2:44分,地面控制中心在多个地面站和大洋里潜艇的配合下,再次联络到了9火箭,返回阶段开始了。9火箭开始翻滚,减速,降低高度,地面站开始对其进行严密的监控,监视其每一个哪怕只有0。1度的姿态变动。渐渐的,9火箭开始以大倾角的状态下向下降落。当高度下降到93000米的时候,地面控制中心失去了一切联络,就连雷达屏幕上,显示9的亮点也彻底消失了,此时,9进入了黑障区。在发射前,研究小组就已经预测到,在这个高度上极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