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烦啤耙晕瘛薄�

泰州附近的静海军,也被周师攻克,从此,后周与吴越开始边境相接。此前,周世宗曾遣左谏议大夫尹日就等出使吴越,临行时对他们说:“卿等这次赴吴越,走海路,但是等你们回来时,淮南已平,就可以走陆路啦!”现在,这个预言实现。这是多少年来,中原地区与吴越第一次陆路相连。

周师攻楚州,已经超过四十天。南唐楚州防御使张彦卿像刘仁赡一样,钉子一般固守不动。

柴荣想起窦俨“兵贵神速”的意见,于是做了战争动员令,正月二十三日这一天,柴荣监督诸将攻城,当晚就屯驻城下。

楚州守军只有千余人,毕竟寡不敌众,两天后,周师入城。

张彦卿与都监郑昭业,仍率众拒战,由城门、城楼战斗到街巷、官衙;由街巷、官衙战斗到府邸、厅堂。张彦卿所率亲兵,刀剑卷刃、枪戟尽失、箭矢全光,张彦卿等人便将厅房中折叠的绳床拿起来,劈开床腿,继续战斗。

张彦卿所部千余人,全部战死,无一人降。

柴荣盛怒之下,下了屠城令。这是柴荣生平最大的一桩罪恶。

南唐更多的州府纷纷向周师投降。

三月,南唐大赦,又改元交泰。

周世宗前往迎銮镇(今江苏仪征),屡次到达长江渡口,遣水军攻击南唐军队。泰州东南的江中沙洲,屯有南唐数百艘战舰,将要赶赴入海口,从海上扼守通往苏州、杭州的水路,世宗便派遣殿前都虞候慕容延钊带领步兵、骑兵,右神武统军宋延渥带领水军,沿江而下,与南唐长江水军决战。几天后,世宗得到慕容延钊奏报:大败南唐军。

随后,世宗再派李重进率军赴庐州(今安徽合肥)。

周世宗到达长江的消息,让李璟感到了切实的危机。他担心周师南下围攻金陵,但又耻于贬降帝号称臣,于是遣兵部侍郎陈觉奉持表章,请求传位给太子李弘冀,由他来听从后周的安排。时淮南只有庐州、舒州、蕲州、黄州还在南唐控制之下。陈觉到达迎銮镇,看到周师之盛,知道江淮间大势已去,于是向世宗禀报,请求派人渡江拿取表章,进献周师尚未攻克的四州土地,愿意从此划江为界,以此请求休战,辞旨甚为凄凉悲哀。

世宗对他说:“朕兴师只取江北之地。你的君主如能率国归附,朕复何求!”

陈觉叩谢,请求派他的属官刘承遇前往金陵。

世宗同意,并请他转给南唐主李璟书信一封,内中说:“皇帝恭问江南国主”,这是表示“慰纳”。

唐主李璟得报后,再遣刘承遇奉表,自削帝号,称“唐国主”,并请献江北四州,愿岁输贡物十万。后来,南唐主又为了避后周太祖郭威的高祖父郭璟的名讳,将“李璟”改名为“李景”。并正式下令取消帝号,只称国主,原有的天子仪仗规制等,都降格贬损,取消交泰年号,改用后周显德年号,并用后周历法,这些,都向太庙做了报告。

当初,冯延巳屡屡用夺取中原的大言怂恿李璟,他曾经嘲笑南唐烈祖李昪不敢用兵是“龌龊”,是“田舍翁”,而李璟敢于用兵,才是“英主”。现在说起后周来,则一口一个“大朝”。

早年,南唐大臣常梦锡曾经批评冯延巳等人浮诞、不可信,李璟不听。常梦锡就说:“奸言似忠,陛下不悟,国必亡矣!”等到南唐臣服于后周,常梦锡再听到冯延巳等人“大朝”的言论,不禁嘲笑他们说:“诸公常说要致君尧舜,没想到今天称人家‘大朝’,自己是‘小朝’吗?”

冯延巳等人默然无语。

常梦锡是南唐非常刚直的一位大臣。他年轻时,第一次进入朝廷,应该是带着理想和志向而来的,但他没有想到,与“五鬼”同朝,听到的朝议都是“谬悠尝试”之说,那么虚空悠远、荒唐无稽,而且说话的人自己都没有准谱。当时大吃一惊!这跟他读圣贤书理解的“大臣”差距太大啦!朝中的风景也远不是想象的那样。史称“因发狂归”,因此几乎发狂一般地回了家。但他调整心态后,觉得应该接受这个生态,不过还是不能与朝中不通大义的元老们沆瀣一气。所以,他不站队,不附从于任何一派力量,每天只管严肃地处理自己责任范围的事务。有人认为他活得无趣,就问他:“先生您公事完了之后,回家私下里,怎么消遣为乐?”常梦锡回答:“垂帏痛饮,面壁而已。”放下帘子,痛快吃酒,面壁打坐,而已。常梦锡一生不得志,郁郁而终。

且说陈觉,辞别周世宗回到金陵,给李璟带来书信,信中说:不必传位给儿子,同意接受江淮全境,退兵。

于是江北全部平定,后周尽得江淮富庶之地十四州、六十县。

公元958年夏四月,柴荣返回汴梁。





柴荣大帝亲征幽燕


周世宗南征之际,契丹、北汉屡屡有异动,并多次派人南下骚扰。柴荣回到京师后,命张永德领兵到北部边界御敌。

成德(今河北正定)节度使郭崇(郭崇威)进攻并攻克了属于契丹的束城(今河北河间),以此来“回报”契丹的入寇。

夏六月,昭义节度使李筠击北汉,拔其六寨。

同月,都监李谦溥击北汉,破一城。

公元959年,从一月到六月,这是大帝柴荣在世的最后半年。

这半年中,他致力于天下一统,继续推行他的王道理想。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收复燕云十六州。

枢密使王朴在帮助帝国制定了礼乐制度之后,有一天到好友李谷家里去聊天,吃酒(他似乎只有这一个能够谈得来的好友),忽然仆倒在地,应该是脑溢血或心肌梗死,卒。柴荣听到消息,手持玉钺击地,多次恸哭,不能自止。柴荣太痛惜这个人了。王朴生性刚强而敏锐,智谋韬略常人无可比拟。他对后周的忠诚,让所有试图蠢蠢欲动的武夫们不敢心存异志。这是赵匡胤在后周一朝最为钦敬并生畏的人物。王朴死时,只有四十五岁。

办理完王朴的丧事之后,柴荣下令亲征幽燕,战略目标是:收复被石敬瑭割让的燕云十六州。

大军先到沧州。诏命义武节度使孙行友捍卫西山路(河北定州西部),以宣徽南院使吴廷祚权东京留守、判开封府事,三司使张美代理大内都部署。又命韩通等带领水陆大军为先锋。

公元959年三月二十九日,柴荣从大梁开拔北上,史称“帝发大梁”。

初夏,四月的一天,韩通自沧州来报:已经从沧州修治水道,进入契丹境内,在河北青县南部,修补了损坏的堤防,开挖了三十六个泄洪口,水道已经直接通往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啵荩�

四月十六日,柴荣到沧州,派遣大将马步军都虞候韩通为陆军司令(陆路都部署),殿前都指挥使赵匡胤为水军司令(水路都部署),精甲数万人浩浩荡荡杀往燕云十六州。

老赵水路甚是威风,大帝柴荣乘龙舟,沿流北进,舳舻相连数十里。

这一场试图底定中原的大战顺利得超乎预期和想象。

大军军纪严明,无人敢“剽掠”民众,除了大驾所过之地,其余地方几乎都不知道有大军入境。柴荣从水路刚一到达乾宁军,契丹的刺史就举城投降了。契丹设宁州,州下设乾宁军,俱属于今河北青县,是契丹占据的中原旧地、东南边境的门户。此门一开,滹沱河南岸尽在周师眼前。

四月二十四日,柴荣大军到达独流河口(今天津静海县北),溯流而西。二十六日至益津关(今河北霸州),契丹守将未作抵抗,献城而降。

从益津关往西,水路渐渐狭隘,大船不能过,柴荣于是舍船登陆,步骑并进。到了黄昏,柴荣御驾在野外宿营,而侍卫亲兵不到一旅五百人。跟从的官员都有惊恐之色。契丹骑兵正在四野成群结队地出没,他们侦知周师也在附近,所以没有敢于靠近柴荣御驾。事实上,赵匡胤的主力部队,在柴荣御驾几十里外,如果契丹迅速集结来侵,柴荣危矣——但他们没有来!

柴荣的胆识固然令人不得不服,但也实属冒险。

四月二十八日,赵匡胤率众先到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契丹守将早已闻听赵匡胤大名,没敢抵抗,献城来降。

柴荣进入瓦桥关,随后,他得到了那个熟皮口袋,熟皮口袋内有一块木板,上面有“点检作天子”五个汉字。此事是“赵匡胤时代”第一疑案,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此事容当后表,且说“柴荣征契丹”。

不久,周师孙行友来奏,已经攻克易州(今河北易县),已经擒了契丹刺史,送到柴荣大营。柴荣将其在军市斩首,做出姿态:投降者,一律不杀,胆敢抵抗,格杀勿论。柴荣以此姿态来震慑契丹。

益津关、瓦桥关,已经在莫州、瀛洲之北,而周师大兵正在分头来伐,等于对莫、瀛二州形成了夹击之势。而易州在诸州之西,本来是遥为声援的军事要塞,现在也失去了依托,二州已成瓮中之物。到了五月初,契丹莫州刺史献城来降,瀛州刺史献城来降。于是关南之地全部平定。

此一役等于将原来的葫芦河防线向北推进到滹沱河、涞水一线。而柴荣舍莫州、瀛洲于不顾,分兵北上,给二州造成了巨大军事压力,所以不战而屈人之兵。





契丹未平柴荣病逝


周世宗在瓦桥关行营宴请将士,同时商议更向北挺近,夺取幽州。

不料众将认为:“陛下离开京师四十二天,兵不血刃,取燕南之地,是为罕见功绩。但契丹骑兵俱集结于幽州之北,故不宜继续深入。”

大帝柴荣听说此言很不高兴,于是,不顾众议,当天即令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首先出发,占据固安(在河北境);世宗自率军到达安阳河水岸边(水经霸州境北,今已湮没),随即命令架桥,准备渡河取涿州、良乡,直逼桑干河,跨河而取幽州。

计划如是,当天天色已晚,传说柴荣到了一个地方,看到契丹连夜遁去,非常高兴,就登上一个高处,检阅军队。当地父老听说,都带了牛酒来犒军。柴荣问父老:“此地叫什么名字?”父老回道:“此地世代相传,叫作‘病龙台’。”闻听此名,柴荣心下不愉快,匆匆返回瓦桥关住宿。

当天夜里,柴荣感到身体不适。

契丹主闻讯周师北上,派遣使者日行七百里赶往晋阳(今山西太原),令北汉主快快发兵骚扰后周边境,一面赶紧在幽州布置防务。

世宗柴荣将瓦桥关改为雄州军,割容城、归义二县隶属雄州;又以益津关为霸州,割文安、大城二县隶属霸州。同时征调附近诸州丁夫数千人加固霸州城防,大将韩通负责此事。随后,即以侍卫马步都指挥使韩令坤为霸州都部署,义成节度留后陈思让为雄州都部署,各带部兵戍守。

北汉异动,柴荣又命李重进从土门(今河北鹿泉)西出,邀击北汉,不久,李重进来报:击败北汉军,斩首两千余级。

五月八日,大帝柴荣带着病体,从雄州南还。五月三十日,抵达汴梁。

六月一日,昭义(今山西潞州)节度使李筠来奏:击败北汉,攻克辽州(今山西左权),擒获其刺史张丕。

这年夏季,黄河在郑州附近溃堤,柴荣令宣徽南院使吴廷祚征发两万多民夫堵塞决口。

南唐主李璟派大臣钟谟与公子李从善到汴梁朝贡。

柴荣在病榻上问他们:“江南也在治兵,修守备吗?”

二人回答:“我唐既然已经臣事大国,不敢再做此事。”

柴荣回答:“不然。昔日是仇敌,今日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可保证没有其他变故;但人生难料,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回去告诉你家主人:可趁我尚在时,完城郭,缮甲兵,据要害,为子孙计。”

周世宗所以有这样一番议论,实是意在契丹,故取江淮之后,需要与南唐建构睦邻关系,以保证江淮无战事,专力讨伐北境。此举深得王夫之等人赞誉。

钟谟等回来告诉李璟,江南这才敢于完善金陵,诸州城有不坚固的,及时得到修治,戍守的将士也开始略略增加。

建雄节度使杨廷璋来报,攻击北汉,收复其堡寨二十三座。

世宗太太符皇后去年病逝,皇后的位置一直空着,柴荣在病中,立符皇后的妹妹为皇后。符皇后则被谥封为宣懿皇后。

同时,立皇子柴宗训为梁王,领左卫上将军,柴宗让为燕公,领左骁卫上将军。但这两个儿子都很年幼,柴宗训只有七岁。

病榻上,柴荣拟立枢密使魏仁浦为宰相,参与商议的人认为魏仁浦不是科举及第,非科班出身,似不可为相。

柴荣道:“自古用文武才略者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自古以来,用有文武才略的人为帝王辅佐,哪里都是经由科举而来的啊!

最终以魏仁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枢密使如故。又加王溥为门下侍郎,与范质同参枢密院事。这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