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战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大全第二卷)主编:[英]阿诺德·托因比-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破坏时,法国政府才可能不得不重新考虑它的保证。大公国政府在当天就作了答复,表示已收到这项声明。就在这时,德国政府又拿出了对待比利时和荷兰的老办法,在8月26日向卢森堡政府保证,它的中立将永远受到尊重,并且同对待另外两国的办法一样,也附有关于卢森堡本身对德国和对第三国的态度的同样但书。当天晚些时候,贝塞向德国公使表示,卢森堡政府对德国的声明感到满意,并重申它想同德国相互保持中立的“坚决意愿”。8月31日,卢森堡政府发表一项文告,呼吁人民严格遵守中立。第二节斯堪的纳维亚、瑞士和西班牙在斯堪的纳维亚各国中,丹麦是唯一同德国有条约关系的国家。由于1939年5月同它签订有互不侵犯条约(而且无疑也是由于它直接同德国毗邻,所以使它变得对德国更加安全无害是很重要的),它现在就成了第一582个得到德国保证的国家:保证它的中立将得到尊重。这是由魏茨泽克在8月28日给予驻柏林的丹麦公使的,他采取的方式是公开警告丹麦人,要他们提防英国,特别是英国的空军,可能会蹂躏它的中立。魏茨泽克还说,近几天有另外四个中立国家,这无疑公使一定是已经注意到了的,它们也接到了同样的警告,不过它们的危险是来自法国。接着是现在时常提出来给予人家的保证,并要求丹麦方面保持绝对的中立。29日,德国驻哥本哈根公使向丹麦外交大臣重申了这项声明。后者向他保证说,丹麦决心保持绝对中立。穆克还说,这种绝对的中立,对德国将是“善意的和友好的”。第二天,30日,英国驻哥本哈根公使向丹麦政府提出一项保证:只要丹麦的中立得到德国的尊重,那么,英国政府自然也将予以尊重。至于对其他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德国就不能采取这样明确的措施了。德国驻奥斯陆公使8月31日建议,德国应该向挪威提出尊重它的中立的保证,目的是要看一看英国是否也会象在丹麦那样跟着照样行动起来。他认为,如果英国不这样做,那就可以表明当战争爆发时它会对挪威采取什么态度了。这一建议是否彼柏林采纳了,还不清楚。也许只不过是一种巧合吧,第二天,9月1日,魏茨泽克向驻奥斯陆、斯德哥尔摩和赫尔辛基的公使馆发了指示,要它们向这三国政府作已经向低地国家和丹麦作过的同样声明。魏茨泽克的指示最后说,“请使用清楚的、但确实是友好的辞句来表达这项声明”。根据他的这一指示,德国公使向挪威政府作了声明,但它在8月30日已经发布了局部动员令。外交大臣科特接受了这项声明,他说挪威已经公开宣布它愿意保持“完全中立”的意向。没有证据表明,瑞典曾对德国的这项外交行动作过答复,但首相在8月27日已重申瑞典政府决定要保持严格的中立,并在前一大已下达了局部动员的命令。还有芬兰,它在9月1日也发表了一项保持中583立的声明。2日,德国驻赫尔辛基公使通知芬兰外交部长:德国将保证芬兰的中立;后者回答说,他的政府将严守中立,绝不允许对这中立有任何侵犯。德国也对瑞士提供了保证。这一保证和它给予瑞典的保证,是它的最后一分钟的保证中它始终信守不渝的仅有的两个保证。8月26日,德国驻伯尔尼公使向联邦政治部部长重申了德国政府将尊重瑞士的中立的保证。尽管瑞士可能不是交战的一方,但显然它会在边境地区陷入一场战争的混乱纠纷中。鉴于它的这种处境,瑞士政府迅速地采取了一些措施。431日,联邦政府照会欧洲各国:如发生战争,瑞士将严守中立。同一大,意大利政府通过它的驻伯尔尼公使向瑞士保证,一定“严格尊重”它的中立地位。9月1日,法国政府以同样的措辞正式表示已注意到了瑞士发出的照会。西班牙没有正式宣布过将保持中立,但是西班牙驻法国武官和西班牙驻法国大使莱凯里卡在8月25日曾分别向甘未林和博内保证,西班牙将严守中立。
 



 第六章最后的和平呼吁在8月最后一星期中向全世界,特别是向两三个潜在的交战国发出的一系列和平呼吁中,奥斯陆各国在8月23日发出的那个呼吁是第一个。这是由这些国家——584四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低地国家(瑞士通常也是这个集团的成员,但这次没有参加)——的外长共同提出来的。他们几年来习惯于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交换意见,在那多事的1938年夏天,在哥本哈根的一次会上他们曾宣称,他们准备对任何国际调解的尝试给予协助。他们现在一致同意比利时政府的一项提议,即他们应该在8月23日在布鲁塞尔开一次会,为避免战争作最后的努力。在这次会上,他们商定了一项宣言的全文,并由国王利奥波德在当天晚上代表他们予以广播。宣言说,大国“正在采取几乎是等于动员它们的武装力量的措施”,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上,小国受到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它们将身不由己地被拖进随之而来的冲突,独立或中立将成为无足轻重。不过,虽然宣言是呼吁和平的,但并不是不惜任何代价地乞求和平,而是要求有一个“所有国家的权利都将受到尊重的和平”。呼吁号召“对事情的进程负有责任的人们”,把他们的争端提交“在兄弟般合作的精神下举行的公开谈判”。在以后的三天中,英国、法国、美国和波兰的政府,以及教皇,都十分真诚地响应了这一呼吁。德国和意大利政府则没有任何反应。这次呼吁之后,直到8月底为止,还有过六次以上的调停和避免战争的尝试,其中有四次是罗斯福总统作出的,将在本书另处予以记述;另外他还在9月1日呼吁各交战国不要任意狂轰滥炸。8月24日,教皇广播了一篇充满宗教热诚的呼吁,号召人们即使是在这最后的时刻也还要竭力争取国际谅解和相互忍让,以便“这个古老欧洲的灵魂”得以保存。哈利法克斯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对教皇“感人的和义正辞严的和平呼吁”表示感谢。(事实上,这次“公开同大国打交道”的主意最初还是出自英国政府。自8月16日以来,伦敦和梵蒂冈之间一直在就这次广播是否可行以及在什么时候广播为好的问题进行磋商。)31日,“不愿放弃希望’的教皇再一次试图进行调停。这一次是用书面文告的形式,吁请德国和波兰政府避免挑衅行动,并请求法国、英国和意大利政府支持他的呼吁。英国政府“以最大的诚意”向德国和波兰双方推荐585这一呼吁。法国政府给教皇发了一个表示赞赏的感谢电,但看来并未采取任何进一步的行动。波兰政府的答复在传递中耽搁了十四天,它提到了“教皇陛下崇高而感人的努力”,并对这种努力未能制止德国人发动野蛮的进攻深表遗憾。8月26日,加拿大总理麦肯齐·金向希特勒和波兰总统发出了内容相同的呼吁,说加拿大人民一致相信,绝没有不能用会议和谈判来解决的国际问题,并一致反对使用武力。他恳求他们运用他们的权力和权威来阻止即将爆发的战争。向墨索里尼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吁,对此,这位领袖立即作了答复,他向麦肯齐·金保证说,他将“竭尽一切力量来保卫世界的和平”。波兰总统也通过波兰驻渥太华总领事迅速作了答复,他除表示感激外还提到:波兰政府相信,加拿大了解波兰的处境。希特勒则只满足于通过德国驻渥太华总领事答复说,他已经收到了金先生的来电。最后,在8月28日夜间,比利时首相皮埃洛在布鲁塞尔和范·克勒芬斯在海牙,分别向英、法、波、德和意大利等国政府的代表转达了比利时国王和荷兰女王威廉明娜愿意为解决危机进行斡旋的意愿。英、法和意大利三国政府对这种愿意从中斡旋的善意表示了感谢和赞赏,波兰政府也在原则上表示了赞同。德国政府则在30日训令驻布鲁塞尔的大使向比利时政府表示它对国王的“崇高倡议”的赞赏,但在目前对此实无能为力。这些各式各样的调解尝试,尽管都是真诚的和善意的,然而也同德国的弱小邻邦一个又一个建立起来的脆弱屏障——中立主义一样,没有丝毫力量来制止侵略。希特勒继续执行其早已制订好的方针路线,在欧洲所有总理府里忙忙碌碌进行的外交活动,除了使战争的爆发稍延迟几天外,对最后的大局并没有起更大的作用。
 



第七编美利坚合众国第一章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和局限性自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至欧洲战争爆发这六个月中,世界和平的千钩一发越来越变得明显了。在此危机四伏之际,罗斯福继续致力于避免或推迟战争的爆发,为保障美国和西半球的安全而加紧采取措施。罗斯福政府的外交政策是建立于下述信念之上的:在国际大家庭中,国与国之间必须相互尊重彼此的权利和恪守彼此的诺言——只有在这样一个安定的文明世界里美国才能得到昌盛和安全。而且,美国也真诚地希望看到这样的一个世界能建立在道义和博爱的基础之上。事实上,美国的反对轴心国家,有着战略、经济和意识形态三方面的根源。就战略意义而言,扩张主义的国家无论是统治欧洲大陆还是远东,都将构成对美国和西半球安全的威胁。到了1939年的时候,由于德国和日本这两个怀有帝国主义野心的军事侵略强国的兴起和它们彼此间的日益勾结,这种危险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两地区就都已潜伏着了。在1939年中,来自欧洲的威胁更成为燃眉之急,而且,从战略上看,大西洋如果被一个敌对国家所控制,对美国的危险也就更人了,一旦在两条战线上爆发战争,美国海军的力量还达不到独自承担西半球防务的程度。美国经常依靠的是英法两国在大西洋上的强大而友好的海军。英法两国的生存因此对美国及西半球的安全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不幸的是,罗斯福所拥有的能影响局势和约束侵略者的手段是极其有限的。尽管1939年的美国在潜力上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这是事实,但由于心理和物质方面的种种原因,美国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它的力量。当时的美国人民对国际事务很了解,对法西斯国家和它们所宣传的那一套毫不喜爱,但是他们还不准备在全世界担负起大国的责任,也不相信他们有什么必要去卷人在他们看来对于西半球的安全并不重要的那些活动中去。由于美国的这种在心理上还不准备承担领导世界的任务,而这种心理状态,和人民一样,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以要有一项强硬的政策就不可能了。同时,由于美国军事上的无准备,要采取强硬的政策也很困难,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海军的力量在前几年中虽有相当大的增强,但陆军实力仍很薄弱。1939年时美国手中最大的本钱是它的经济力量。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使用了,但仍有其限度。德国采用的是经济上自给自足的政策,并未因美国的经济压力而受到很大影响。日本由于依靠美国的物资供应,比较脆弱,但美国政府却在放手使用经济武器方面很有顾虑,怕的是这样会驱使日本人得出只有通过战争进行扩张才能解除他们困难的结论,从而使极端主义者可能会采取强硬的行动。这样,美国政府不仅在对侵略国使用其全部经济压力一事上受到了限制,而且由于两次大战间所颁行的“中立”法,特别是其中对交战国的武器禁运条款,使其对可能的受害国家的经济支援也被排除了。1939年初,罗斯福希望这一法律能够迅速得到修订。同时,在这些限制下,罗斯福极力鼓励各国抗拒轴心国的侵略,并对德、意、日的进一步的冒险行动进行阻挠。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危机不断发生的情况下,罗斯福和赫尔通过寻常的外交途径,利用公开的声明和呼吁的办法,以求达到上述的目的。罗斯福所希望的是,如果轴心国家的领导人能认识到美国会站到他们的反对者方面的话,他们就可能不敢再进行新的侵略。不过,捷克斯洛伐克陷落之后,避免战争的希望已极微小。充其量,战争可能被推迟,它的范围受到限制而已。
 



 第二章对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和阿尔巴尼亚的反应蹂躏捷克斯洛伐克的暴行在美国引起了广泛的愤怒。不仅是因为希特勒袭击了一个非德意志民族,暴露了他自己的真面目,而且也因为希特勒所选择的受害者恰恰是美国人感到特别亲切的一个国家的人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尔逊总统曾经对捷克人渴望自治的心愿给予支持,1918年10月18日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宣言也是马萨里克从华盛顿发表的。因此美国特别感到它自己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诞生是分不开的。而且,由于这个新共和国在战后多事的年月里坚持民主原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