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胜利之钢蚁雄心-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终于知道如何办了,马鸿宾于是智珠在握,开始不紧不慢的诱导某人,“亦诚贤侄,我们甘肃什么都没有,就是不缺石油和煤炭,嗯,大金矿好像也不缺,哎呀,就是交通不便,运不出去啊”。

    什么?石油。刘司令的眼睛顿时就直了,黄金与煤炭,他倒是不怎么缺了,而石油可是永远不嫌少,坦克、汽车和飞机,看似耗油不多,倘若形成成千上万的规模,没有上亿吨的石油储备,心中总是不放心。

    这下连何部长与邓锡侯,也知道某人的弱点了,纷纷讲诉自己也能找到石油和黄金之类,就是需要铁路和投资。马鸿宾顿时就火了,谁敢与他比,甘肃的土地面积四五十万平方公里,还就不缺这点资源。

    马主席很快招来马继芳,让他将甘肃省的各种资料送进来,然后亲自向刘司令讲解矿藏与物产,林林洒洒一大堆,连左宗棠当年进军新疆的资料,都被他翻了出来,严格说来甘肃还真不错,还是美国石油公司帮着探测的。

    甘肃的石油理论储量8亿吨。顿时让刘郧一个哆嗦,哈哈,这下就不愁油料了,对了,分布在哪里,是河西玉门和陇东长庆,玉门倒还好理解,长城边的玉门关对不,具体在什么位置,居然超出了兰州。

    将川西铁路修过兰州,这个问题就有些恼火了,从广元出发,直线距离也要七八百公里,然后还要修路去玉门关,真是麻烦。也罢,再看看陇东长庆,嗯,地图上看似很近的样子,对了,在陕甘宁边区的庆阳地区。

    庆阳距离广元也很近,五六百公里的样子,那就修这段铁路吧。何部长很尴尬的告诉他,这段路有点麻烦,因为陇山就在横在中间,若非万不得以,没人想翻越六盘山。刘司令又傻了,想绕过六盘山的话,最近也要上千公里,还得向张学良和杨虎城借道,从西安附近绕过去。

    香喷喷的肉,就是看得见够不着,让刘郧心如猫抓一般,四川境内确实没什么油田,为数不多的几处,还都是些万吨左右的小油田,从外面运入川西也不容易,无论是走长江水道,还是走滇缅公路,都比较麻烦。

    刘司令在心中盘算了下,不得不承认一点,开发甘肃的大油田,才是最划算的买卖。因为这年月的人工不值钱,而且土地矿产又是在华夏的内陆,即使自己亏点钱,只要先将铁路修通了,待全面抗战一爆发,老蒋等南京政要们,恐怕马上就会将这些资源宣布为国有,那时根本不用川西自己动手,就有人当接盘侠。

    当然,老蒋想抢别人的东西的话,不赔偿点什么,吃相也太难看了,只怕天下滔滔、物议非非。如此一来,红军也好,马鸿宾也罢,都会获得实质上的补偿,再也不会出现,一个头等集团军,还拿不到军饷的怪事。

    何况红军现在的实力,相比另一个时空而言,要强大许多,现在又提前进入了和平期,在改编时三个师的编制,恐怕是不够了。当然对红军自己也是个挑战,相应的军费开支也大了,若无大后方的有力支援,光后勤与武器,就能让红军吃不消,想尽早开通延安铁路也就合理了。

    事实上刘郧自己也很无奈,若想将川西铁路网,延伸到河西玉门与陇东长庆,仅靠他自己的实力,恐怕是做不到了,即使依仗马鸿宾与邓锡侯,也有些不靠谱,看来还得另想他法,比如找找南京的老蒋与孔财神。

    刘司令也是脸够厚心够黑了,一边拍着胸口作保证,他必将川西铁路,修到兰州与河西,让甘肃的黎民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一边比刘备还像刘备,哭着闹着,不愿接任甘肃,谁让他接管甘肃,谁就是在害他。

    遇见这么门清的刘司令,邓锡侯等人也无语了,一时面面相觑,是谁说年轻人好骗来着,看看这个川西王,年龄也不大吧,居然知道他们这是在害他,连省主席都不想当,他们当年遇见此事有这么清醒么。

    算了,大家也需要和气生财不是,反正这厮为了石油油田,也会答应投资甘肃,马鸿宾与何部长也松了口大气。因为“名与器,不可假手于人”,乃是华夏的自古名训,大家都心知肚明,让刘郧当省主席,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现在这么清醒的退让了,对他们而言也是个好事。

    那么剩下的就是铁路路线的具体规划,邓锡侯与马鸿宾的意思是,直接从广元修到陇南,再从陇南修到天水,再从天水修到定西,再从定西修到兰州,至于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吧,比如经兰州去河西玉门之类的问题。

    马鸿宾主席事先可是作了充分的准备,比如那副全甘肃的大地图,就很有问题,川西缺油早已传遍了马家军,当初马继芳这厮,就曾拿油料做筹码,诱惑刘郧在军备出售上作出让步,何况马主席是马家联军的三当家,智商能力杠杠的。

    玉门关,看似诗情画意,早在唐代就已经名声显赫、路人皆知了,“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看上去,好像就在长城边上似的,实际上已经深入到了甘肃西部,而且刚好位于甘肃兰州,与新疆乌鲁木齐之间,与兰州的真实距离是880公里,而不是图上所标注的,大约在兰州附近的样子。

    何部长也是一个老江湖,他也是有备而来的,很多事情是看破了,却也不会故意说破,他若坏了马鸿宾的生意,马老可不是吃素的人,绝对会变起花样的找回场子来,因此他只能尽量保证一点,他自己不说假话骗人。

    邓锡侯也是一个老狐狸,他虽然对刘郧大有好感,不过他更想看看这厮的心智,如果确实值得投资的话,他自然有办法扭转,若是名不副实,就当花钱买个教训好了,何况刘三爷又不是出不起钱的主,他又有什么好顾虑的。

    某人义无反顾的辞掉甘肃省主席一职,还是让所有人都高看了他一眼,以他们的眼光来看,李胜德让刘郧当甘肃主席,根本就是看错了人,什么建设大西北,大家都是你骗我我骗你,在短期之内都别指望了。

    刘司令是个很贪心的人,玉门油田他固然想要,而长庆油田却更想要,眼睛紧贴着天水、宝鸡和庆阳看,让何部长心中暗喜,因此悄悄的在图上一划,正是从广元直取宝鸡,再从宝鸡直奔西安和延安等地。

    顿时就将刘郧与马鸿宾看傻了,情不自禁的瞄了何部长一眼,真想问问这厮,究竟是跟谁混的,莫非表面是跟红军混,实际上是东北军的细作,若按这样布线修筑铁路的话,整个线路岂不是好了张杨联军。

    张杨联军,不是正与红军打得你死我活么?就算经过“绥靖大会”的教育,彼此不再动刀动枪了,好像也没好到同穿一条裤子吧?万一哪天张杨联军又发疯了,将铁路线路一卡,偌大一个延安就成了死地,实乃兵家大忌啊。

    刘司令瞄了瞄马鸿宾,突然想到一种可能,恍然大悟的指着何部长,有些失声的问道,“红军,已经打算组建西北联合政府了?”

    “西北联合政府”?马鸿宾与邓锡侯都傻了眼,这又是个啥米东西,他们怎么不知道呢,然而何部长却有些惊疑不定,傻傻的看着刘郧,半响说不话来。

    西北联合政府,在另一个时空其实也有,不过是在西安事变的时候,张学良部、杨虎城部,以及红军等西北军队为核心,组建的一个泛大西北的联合政府,意图是与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对抗,争取领导全国抗日。

    然而在本时空,由于种种变数的出现,导致老蒋与红军的实力,都有很大的提升,又因庐山的“绥靖大会”的召开,全国提前半年进入和平期,因此红三方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之类的大事,也就不可能再发生了。

    然而本历史时空,仍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张杨联军虽然盘踞陕西一带,却日渐衰败,与之相比红军却欣欣向荣,日益壮大。张杨又不想被老蒋吞掉,就只好另谋出路了,但是倘若想投靠山西阎锡山之流,还不如投靠南京老蒋呢,至于新疆与马家军就更别提了,比他们自己都还没什么前途可言。

    因此趁着张杨联军的实力,还略占优势之际,赶快找个大靠山投靠,又或与穷哥们一起,抱团取暖,因此红军就成了他们的优先选择。因此张扬联军想与红军组建联合政府,也就顺理成章了,甚至还可尝试以强伺弱,待吞并了马家军和盛世才后,进而统一整个大西北,与南京国民政府划土分治。

    刘郧也有些黯然无语,将抗战的大后方,分成大西南与大西北,本来是一件大好事,可是因此形成两个分裂的政府,却并非是华夏人民之福,搞不好,日本鬼子正好利用其中的矛盾,将大西南和大西北各个击破。

    看到邓锡侯与马鸿宾咄咄逼人的目光,何部长只好透露几分实情,早在第二次陕甘大战之初,张杨联军因出师不利,连连败北之际,就动了此等念头,他们不想与红军打,也打不下去了,三方才明暗不定的合作了起来。

    马鸿宾心中那个气愤,恨不得咬张杨二人一口,难怪他们马家军连战连败,损失极其惨重,原来张杨联军早就媾和了,让他们这群傻子顶在前面,与红军征战不休,真是红果果的背信弃义,这个人品实在是有问题啊。

    邓锡侯却略有所思,一时也不再言语,自顾自的喝茶去了,反正他又没参与这些战乱,对张杨二人也没什么兴趣,只要刘郧帮他修铁路,帮他巩固在陇南一带的统治地位,其他就随便了,反倒乐得一个清闲。

    至于广元铁路直达宝鸡之事,刘郧也有些犹豫了,后世虽然也是这般布线的,但是有一点不好,沿途尽是丛山峻岭不说,还刚好从汉中与陇南的中间地带通过,近两百公里的铁路线,竟然没有经过任何大中型城市,太浪费不是。

    不过就事论事而言,马鸿宾是坚决反对这样布线的,一来铁路控制权就完全落在了陕西辖区,二来对马家军发展不利,而且邓锡侯的陇南,也成了一个遗忘之地。看大家如此激烈的反对,何部长自己也有些犹豫了。
………………………………

第二百四十五章 广元矿藏

    既然铁路布线之事谈不拢,各方与会人员只好暂时休会,等大家都想好了,各种筹码凑齐了,再重开谈判也不迟。也不知何部长住哪,他倒是第一个离开,依旧走的是侧门,马鸿宾早有住所也不用邓老费神。

    只有刘郧是第一次来广元,一时还找不到住所,正在考虑是否到川西修路队的分部去,然而邓锡侯这个东道主,又岂会让他乱走,于是微笑的拉着他,亲自送他到一处半临街的大院中,这是一处典型的川西北民居宅院。

    该处大院的成色颇新,应该就是这两年才修起来的庭院,一共三进大房子,总的占地700多平方米,临街建筑是两层的木构建筑,方便户主出租或做生意,里面是常见的木构夹板瓦房,冬暖夏凉,比较适宜人居。

    如此规模的川西北宅院,又没通电,一片黑洞洞的,仿佛即使住了百十个人,都有不见任何响动,刘郧真的有些害怕了,正在犹豫之际,邓锡侯却不多说,而是亲自带着他,在里面走了一圈,嗯,环境空气还不错。

    三进大房子,不但自动围合成了两个回字形,而且里面还有天井、水池、花卉和植被等等,对了,这年月人口相对较少,宅院的占地面积比预想的要大,若连附近的竹林树林也算在其中的话,用地超过1000多平米。

    令刘郧诧异的是,外表看起光线不佳的宅院,其实通光条件也很不错的,里面不但天井可以采光,而且在修建之初,匠人们也注意了采光与通风的问题,比如在屋顶设有玻璃瓦,形成通光的亮子,唯因缺电的缘故,晚上倒是真的很恼火。

    不过刘司令与邓锡侯,都是有钱人士,不但有蜡烛、油灯可用,还有柴油发动机可用,唯一麻烦的是,噪音大了些,一般只有军情紧急时才用,平时还是点点油灯为好,大不了第二天被油烟熏成非洲黑人。

    待俩人一圈走完之后,宅院里的仆人们,也一一出来迎接,邓锡侯却拉着刘郧问道,“此处还算清静,名为广庐,不知贤侄是否满意啊”。

    满意,刘司令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洋房别墅是不错,那都是中产阶级的专利。若能再上一台阶,达到了像刘湘和老蒋的层次,却都喜欢住当地的民居了,因为幽雅的民居,往往是当地建筑的大成之作,最适宜人的居住,就是占地太多,根本无法推广,否则早就没有商品房什么事情了。

    看刘郧这厮如此识货,邓老也颇为高兴,于是让左右随从,拿来一张地契,直接送给了刘司令,这厮展开一看,正是广庐的房契。这是何意?平白送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